#救災人員的心理照顧 #英雄的心也需要被照顧
#感謝你們勇敢站在第一線 #天佑台灣 #更新深色版
.
災難發生時,救難人員因救災導致的心身衝擊往往被忽視。我們可能因救難人員平時接受訓練與經驗累積,而忽視了他們在應付災難急救時所受到的心理、情緒衝擊。國內研究指出災後其實有相當程度的救難人員是需要心理衛生協助的,但真正使用這些資源的救災人員並不如我們所想的多。
.
☎️ #安心諮詢專線
.
- 衛生福利部24小時安心專線:1925
- 北市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02)3393-7885 (上班日9-22時)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0979-702-035(每日9-17時)
- 花蓮地區民眾亦可聯繫 花蓮門諾醫院
周一至周五 AM 9:00-17:00
美崙總院:身心科 8241433、8241237
壽豐分院:臨床心理組 8664600轉2106、2107
https://tinyurl.com/2ecm2kev
.
📒 #救災人員安心小卡
- 這邊可下載分享 https://tinyurl.com/s2wjdmw6
.
🟧 #認識救難人員可能會有的心身反應
.
即便是心理功能健康的人,面對災難對他們的影響仍是長期且多層面的。有些救難人員可能在任務後會有下述狀況發生:
.
🔺身體抱怨,譬如肌肉酸痛。
🔺負面情緒,例如感覺鬱、心情低落、畏懼、焦躁不安、持續的擔心
🔺人際關係變化,如對人敏感多疑、敵意等
🔺認知變化,如再度體驗到創傷經驗、回憶困難等等
🔺行為變化,如逃避特定的人事物(尤其與災難有關)、請假過久、飲酒、甚至離職或調職。
.
這些反應的強烈程度因人而異,可能在一、兩個月內緩解、回復常態,也可能強烈到導致職業、家庭、人際功能失常而需要相關醫療協助。
.
🟧 #救難人員可能會面臨的壓力源
.
面對災難時的心身反應,其實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驗到壓力時的反應是一樣的。對大眾來說,我們可以透過事前認識,避開不必要的壓力源、增進處理壓力的技巧,改變對壓力源的認知解讀,進而減低壓力反應。在這邊,我們一起來認識救難人員於救災過程中可能要面對的潛在壓力源。
.
◼️災難本身
.
救難人員比一般人更可能持續暴露在災難現場,因此感官的衝擊更為強烈與多重,例如聞到屍臭、看到殘肢、聽到哀號、摸到斷垣殘壁。這些感官經驗對任何人來說都可能引發對壓力的反應。
.
◼️任務本身
.
在災難剛發生時,因救援黄金時刻造成的時間壓力與工作負荷就是一個相當大的壓力來源。尤其在經驗到混亂、生死交關之際,或是災難現場氣候惡劣、資源缺乏而阻礙救災,都可能讓救難人員的身心處在高度緊張。此外,背負救災任務的成敗也是重大壓力。
.
◼️組織方面
.
除了災難本身外,救災人員對於自身角色定位的清楚與否、認同與否,都可能影響救難人員的效能與抗壓力(好比:救災者是否是強制派遣性質)。除此之外,救災人員還可能由於職務變動或職造成孤立感與疏離感。因此,事務不熟悉或夥伴不熟悉,也是救難人員可能的壓力來源。
.
🟧 #如何在災後降低救難人員之心身衝擊
.
有些救難人員的心身反應與適應困擾是在他們回歸生活後數週、甚至數月後才發生。救難人員應適時安排休假,調整生活步調;尤其是在救災當中經歷個人創傷的人更建議如此。
.
此外,緊急應變的組織或單位則可以提供以下兩方面來協助救難人員。
.
◼️提供壓力調適資訊
.
進行救災任務後安排必要會談,幫助救難人員整理救災中的經驗與感受。鼓勵救難人員在有需要時接受諮商,並提供轉介資訊;單位內部亦鼓勵提供壓力調適的課程與資源。
.
◼️協助建立人際連結
.
促進救難人員可以互相聯絡的方式,包括建立通訊錄或安排聚會。此外,協助他們和家人分享在救災過程中的經驗與心得,讓救難人員的家庭關係更緊密。
.
以上兩點非唯一的協助方式,應因人、因地、因時制宜,採取彈性的作為,提供救難人員最合宣的心理服務與情緒支持。理想上,最好有心理衛生工作人員追蹤救難人員在災後的適應,以便能及時發現需要,及早介入。
.
◽️◽️◽️◽️◽️◽️◽️◽️◽️◽️◽️
.
本圖文資訊由 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之「公共關係委員會」委託 心理師想跟你說 製作。資訊來源提供為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災難與創傷心理委員會 高振傑心理師。
.
◽️◽️◽️◽️◽️◽️◽️◽️◽️◽️◽️
.
【相關資訊】
.
◼️北市府專案服務專線
- 死者家屬:民政局郭素蓉科長 0912-781778
- 傷者家屬:社會局陳肯玉科長 0975-380662
◼️臺鐵及花蓮縣政府聯絡資訊
- 花蓮縣政府專線:03-8567632
- 臺鐵局客服電話:0800-765888;(02)2191- 0096
- 臺鐵本案專線:(02)2383-1384
- 受理地點:臺北車站值班站長室、各車站服務台
◼️有住宿需求的救災人員:
- 可與花蓮旅館公會理事李志政聯繫(0963-001718)
- 新城在地可直接聯繫理事吳孟庭(0933- 069602)
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台中 在 饒慶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南迴第1座多元照顧中心動土
#上任2年全縣第4座
#服務長者更全面
繼池上、成功及延平,#位在三和村的太麻里鄉多元照顧服務中心動土興建,這是南迴第1座、全縣第4座多元照顧中心。台東縣長青人口比例偏高,#慶鈴與團隊2年來積極爭取經費,#強化部落文健站、#社區關懷據點等功能,更著墨在長照服務。
太麻里中心一樓規劃為日間照顧服務中心,二樓為團體家屋、三樓是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區、社區健康促進中心、行政區等,全面設置無障礙友善空間,並有社工師、護理人員、照顧服務員進駐提供服務,#預計明年6月完工。
台東是有愛的好地方,面對高齡者的照顧,#慶鈴鼓勵長輩們就近參加社區的部落文健站、#社區關懷據點,與朋友健康動一動、談天說笑,天天開心、也能保持活力;有進一步照顧需求的再交給養護機構,多元照顧中心將可提供日間照顧、失智團體家屋、家庭照顧者支持等更多功能,未來慶鈴與團隊會繼續努力,#希望每一鄉鎮都設有一日照中心,讓長輩們就近獲得妥善的照顧與服務。
#台東有愛環境無礙
#長輩健康快樂孩子安心打拚
南島台東-臺東縣原民處
臺東縣衛生局
聖母醫院
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台中 在 林易瑩 台南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精神病人長期照顧示範計畫
#接住每個需要幫助的人
在上次的臨時會當中,議會審理衛生福利部補助本市109年度「精神病人長期照顧示範計畫」墊付款一案,該案主要是由衛福部補助經費,透過建立1個 #精神病人長期照顧服務中心、2個精神病人長期照顧示範據點,將精神障礙者之長照業務融入現有長期照護體系當中。
依照 2015 年公布的「長期照顧服務法」來看,其中第 3 條第 1 款定義長期照顧服務適用對象,係指身心失能持續已達或預期達六個月以上者,故應涵蓋符合上述條件之精神疾病失能者。在目前「長期照顧十年計畫 2.0」(長照 2.0)的服務對象 #有含括49歲以下失能之身心障礙者,#故精神障礙者亦在服務對象範圍之內。
然而,截至2018年度,台南市45歲以上慢性精神病領冊人數約有6,200人左右,65歲以上的人口約為1,300人左右,由此推算目前台南市可能有高達約7,500人需要長期的照顧服務,台南市的精神復健機構資源僅每萬人口2.22床,故雖然精神障礙者實屬長照2.0的服務對象,但長照服務及補助之機構提供精神障礙者失能服務量能,卻略顯薄弱。
本黨的 王婉諭委員一直以來也相當關注精神衛生與社會安全網等議題,由於近幾年社會上也有發生許多社會案件,如精神障礙者家庭,因為不堪壓力導致照顧者自殺、被照顧者彼此傷害,或傷害他人的悲劇。此次這個示範計畫當中有#加強輔導照顧示範的據點、#辦理慢性精神疾病照護宣導、#醫師/衛教師/疾病個管師/衛教師訓練課程、#家屬支持團體、#家屬照顧技巧訓練課程......等計畫,未來我也會持續檢視、監督,讓我們的社會安全網更臻完善,能夠接住每個需要幫助的人。
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台中 在 臺中市紅十字會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 首頁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臺中市紅十字會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 台中市。 ... 對身心是一件重要的是,也希望大家在忙碌生活或照顧中,不要忘記停下來,重視自己休息的品質今年台中精神健康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