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中國傳統三大節日之一的中秋時節
家家户户今晚或許皆忙著萬家烤肉的活
在欣賞著明月高高掛的同時
每人可能也忙著享受著美味的月餅及嫩柚子
夜晚的空氣中則不時飄來濃郁的烤肉味
夾雜淡淡的柚子香……
而老祖先的中秋傳統民俗由來的傳說,嫦娥、玉兔、吳剛、桂花樹、桂花酒釀的明間流傳似乎則早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又稱仲秋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
中國自古在中秋時節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以月之圓為主要象徵。
■代表家家户户都能團圓,而在外辛勤工作的遊子。
■無法回家團圓共享團聚之樂的鄉愁時,為表寄託思念故鄉、親人之情,期望在世界各地舉頭皆能同時共賞一輪明月高掛的場景,寄寓這雖不能同聚但也能共同看到今晚的明月,以聊表團圓慰藉之思念。
■同時也有祈盼來日豐收、幸福滿滿、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意味。
而為了不讓中華文化主要的民間故事在現代品嚐美食月餅烤肉注重物質享受文化盛行之時之餘,Kevin在此也特別將中秋最美的民間故事再次簡單描述給大家再次回味
☆嫦娥奔~月餅的緣由
相傳,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2顆長生不老藥後【本來是后羿因為射日有功,西王母特賞2顆長生不老藥,吃一顆可保長生不老吃2顆可以直接成仙飛升。后羿本想與嫦娥各享一顆,倆人長生不老,哪知嫦娥想感受成仙的樂趣,一口氣吞了2顆,直接羽化生仙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寫照。後來,嫦娥透過夢境向丈夫后羿傾訴懊悔說:「明天八月十五日乃月圓之候,你可用用麵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后羿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做了麵粉圓餅,吃著月餅看着明月,屆時嫦娥果真由月中緩緩飛來,夫妻重新團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
☆吳剛伐桂~賞桂花樹喝桂花釀酒的緣由
傳說月中有桂樹,《淮南子》書中曾經有描述「月中有桂樹」,後來的傳說更加具體,桂樹旁又添了一個伐桂之人吳剛。月中之桂樹與吳剛的傳說,以唐代《酉陽雜俎》前集卷《天咫》所載最為具體,書中說:「古時書中言月中有不死桂樹、有蟾蜍,還說月桂樹高五百丈,樹下有一人天天在砍樹,樹被砍傷隨後又會馬上復合。這人就是吳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被炎帝處罰命令他要砍下這株桂花樹,才能將功補過。」
意思是說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吳剛伐桂另一版本:傳說吳剛的妻子與炎帝之孫伯陵私通,吳剛一怒之下殺了伯陵,因而惹怒太陽神炎帝,被發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樹。但月桂樹隨砍即合,吳剛每砍一斧,斧子砍下的枝葉就會長回樹上,經過了這麼久,吳剛仍然沒能砍倒月桂樹。吳剛的妻子心存愧疚,命她的三個兒子分別變成蟾蜍、兔和蛇飛上月亮陪伴吳剛。為了幫助父親早日砍倒桂樹,玉兔便不停的把砍下的枝葉搗碎。)
☆玉兔搗藥
此傳說最早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玉兔長跪搗藥製作蛤蟆藥丸,服此藥可得神仙。」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製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廣寒宮中最早的玩伴吧。
■前三大中秋故事處處帶有神話傳說的影子,關於三者之間的聯繫,有一說是這樣的:相傳羿從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姮娥(嫦娥)保管。逢蒙聽說後前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羿,姮娥滯留在月亮廣寒宮。廣寒宮裡寂寥難耐,於是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升之藥,好早日回到人間與羿團聚。
而萬家烤肉則可能是在全家團圓在桂花樹下賞桂花喝桂花酒享受月餅美食時,演變共同的美食活動吧!(大概是萬家香醬油廣告打的太好了的緣故吧!這是我自己猜測的喔!沒有歷史根據的啦^^)
看了上述種種版本的民間傳說後,相大家在享用月餅、烤肉、賞桂花樹喝桂花釀的同時,同時感受著月圓人團圓事事皆圓滿的幸福喔!
讓今晚最圓最亮也最美的月兒,帶給所有的人都有個溫馨、美滿、幸福、團圓及希望的未來 ……
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每個人都有個嫦娥、玉兔、吳剛、桂花樹陪伴的月餅烤肉的幸福中秋月圓喔……
寒單餅由來 在 大書蟲帶小書蟲來啃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世界閱讀日423 ,好書抽獎開跑
書蟲媽整理7本幼獅出版好書資訊,
其中還有2本好書剛得獎,好書大家讀,大家讀好書哦!
1/
《山珍海味文學宴》
管家琪 文 / 尤淑瑜 圖
首先,這當然不是一本食譜,不是要教大家怎麼做菜。而是從文化的角度,把關於中華美食方方面面的文化知識,做了一番梳理和介紹。
你知道「姜太公釣魚」,最後到底是誰上鉤了呢?商紂王的得意設計「酒池肉林」究竟有多奢侈?項羽在率軍渡河後「破釜沉舟」,用意何在?還有我們常吃的早餐燒餅、油條在歷史上有什麼典故?
《山珍海味文學宴》📚 https://reurl.cc/rajgR1 以輕鬆有趣的文筆,敘述與飲食相關的成語及其美食的由來與傳說。讓我們一起參與這場文學與美食的盛宴吧!
2/
《青春是一首練習曲》
陳素宜 文 / 灰塵魚 圖
小時候,我們總以為自己和周圍的人不一樣,總擔心自己比不上其他,直到多年以後回首才發現,原來,這些都是成長的必經之路。然而,長大的過程裡,每個轉折都是跳動的音符,最終譜成一首獨特而刻骨銘心的青春練習曲,永遠迴盪在我們心底。
這本書裡,📚 https://reurl.cc/bzjXkE談人際、家庭、愛情、課業,一定有觸碰你的故事!
3/
《讀而自由:安頓身心的12堂公民行動課》陳夏民 著
由長期關心社會運動與各項議題的獨立出版人──陳夏民,精心挑選12篇不同議題的選文,探討社會上的各種議題,面向多元,包括:性別、性向、種族、環境保育、公民運動等,藉由閱讀選文引導,為抽象概念注入具體的解析,帶領讀者思辨社會的各種現象。
📚《讀而自由:安頓身心的12堂公民行動》📚https://reurl.cc/ZQ5Gyg針對各項議題,精心設計開放性的問題,適合師長與學生相互討論,建立獨立的觀點,培養論述的能力。
4/
🉐️
2020年 年度好書大家讀
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文學讀物A組
《菲姬闖世界》
坦姆辛.雅努 文/
鄭榮珍 譯/ 顏寧儀 圖
八歲的菲姬住在西非迦納的一個小村莊裡,生活艱難,但天性樂觀,名字是她唯一的煩惱。但是,當阿瑪奶奶重病時,她有了第二個煩惱。
📚 https://reurl.cc/WEZXZ9菲姬決定和山羊瓜米結伴到美國幫奶奶買特效藥。才上路沒多久,就弄丟所有的錢,搞得一身狼狽,幸好碰到幫助她一路過關斬將的納納,之後兩人更遭遇綁架、染上傷寒、瓜米車禍喪生等不幸事件。最後,菲姬能振作起來,成功抵達美國幫奶奶買到特效藥嗎?
5/
《23.97的海洋哲思課》
廖鴻基 著
23.97,一條隱形的北緯線,卻讓花蓮港的紅燈塔、南投臺灣地理中心碑,與彰化芳苑燈塔有了奇妙連結勾起海洋作家廖鴻基的好奇,萌發探索臺灣西部海岸的想法。
二〇〇三年,廖鴻基組成工作團隊,租用一艘二十噸賞鯨船為工作船,以一個月的時間航繞臺灣一周,執行「繞島計畫。
期望藉由這次行動,突圍海島限制,讓臺灣社會對疆界的思維,從傳統的陸地海岸延伸到沿海,藉以宣示「海洋」應該是島國社會重要的生活領域。
臺灣並不大, 也許可以透過「多認識一座城市」、「多認識一段海岸」、「多認識一片海」……為行動意念,走出去、航行出去,就同廖鴻基所說的「海洋無可預約,但值得期待」。
📚 https://reurl.cc/xgjGK1一起循著作家書寫的路徑,換個角度閱讀島嶼臺灣。
🎬 男人與他的海WHALE ISLAND
4月1日起 ,全台各大電影院上映
預告片
https://reurl.cc/g8jWEQ
6/
《因為所以有故事:解構創作思維》
謝文賢 著
讓我們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透過29個「因為+所以」的思考撞擊,領略故事創作精髓。📚 https://reurl.cc/L0zbqL帶你寫(說)故事!
7/
🉐️
2020年 年度 好書大家讀
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文學讀物B組
《馬丁、瑪莎,還有夏婆婆》
王淑芬 文 / 許珮淨 圖
《馬丁、瑪莎,還有夏婆婆》📚 https://reurl.cc/7yv3b1,記述了一對兄妹與鄰居夏婆婆所經歷的十個溫馨小故事:夏婆婆在池塘邊與兩人分享兒時的美好回憶、暗中幫助瑪莎上臺表演的夢想、邀請兩人到家中享用橘子蛋糕、共同完成了馬丁的訪談作業等等。雙方透過鄰里間的互助關懷漸漸加深了彼此的友誼與情感。故事的最後,夏婆婆受邀到學校演講,意外揭開了過去那段精采豐沛的人生經歷,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你是一個會主動關懷他人的人嗎?當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未來,知名兒童文學作家王淑芬老師希望透過這個故事,讓更多小讀者理解到年長者並非各個都脾氣差、喜歡倚老賣老;相反的,每位老人都擁有一段不凡的人生故事與智慧,只要願意像書中的馬丁、瑪莎一家人主動付出關懷,加深彼此的連結關係,或許能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與快樂!別忘了,總有一天我們都會變老。
⬆️
抽獎辦法
📣公開分享
📣 按讚
📣 留言「423世界閱讀日,好書大家交流」並tag 3位朋友
⬇️本次贈書由幼獅出版社提供贈書
青春是一首練習曲2本
山珍海味文學宴 2本
活動截止時間到4月23日晚上12點結束,4月24日公告🪧贈書得獎名單。
寒單餅由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美麗蕾絲的故事 |
接連著幾篇跟大家說我以前在巴黎誤人子弟時學到的織品冷知識,原以為大家會讀著讀著就不小心度姑轉台,沒想到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好多朋友來訊問織品相關問題,還有日本越後上布的事情。既然故事說開了,那今天我們再來說個蕾絲的故事。
蕾絲是女性們常常看到的一種裝飾性織品,它常常出現在私密的內衣褲、絲襪的邊緣或衣服邊緣的裝飾等等,是極為女性與性感的象徵。法國品牌Chantelle或義大利的La Perla都是有著絲質觸感的高級女性內衣品牌,蕾絲也是這二個品牌擅長運用的織品。
這是我們現在對蕾絲的運用與看法,但蕾絲在歐洲出現時,最早只有教廷裡的神職人員才能使用。為什麼?因為蕾絲不像一般織品,蕾絲沒有經緯線,而是手工用紡錘一點一點編織完成,一小塊蕾絲就要消耗許多時間,是十分珍貴的織品,加上當時的蕾絲都是白色,是聖潔、高尚的象徵。這麼昂貴又高貴,古時候也就只有富有的教廷用得了。
上一集說過人類開始織布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事,因為布是生活必需品。那非生活必需品的蕾絲在人類歷史上就很晚才出現了。什麼時候呢?大概是在15世紀末的歐洲,義大利人說他們發明的,是威尼斯繁榮鼎盛時期的產物,或是來自文藝復興時期統治米蘭的斯福爾札家族。荷蘭人也不遑多讓,拿出畫作來證明我們才是第一。法國人不搶第一,因為法國第一次出現蕾絲記載是卡佩王朝的中興君主法蘭索瓦一世(就是邀請達文西到法國的國王)給他妹妹的嫁妝清單上。
所以時間到了16世紀,蕾絲就不再是神職人員的專利,轉而成為歐洲皇室女性成員的裝飾,白色的蕾絲轉而成為高尚、純潔、貞潔的女性象徵。當時歐洲穿著蕾絲拍照的皇室女性不少,喔,說錯了,不是拍照,是被畫肖像。很多畫中皇室女性脖子上一圈層層疊起的,像小丑一樣的白色裝飾,不是掛在脖子上的餅乾,而是蕾絲。
從神職人員到皇室,蕾絲的需求量大增,因此也創造了蕾絲手工產業。上面簡單介紹了蕾絲沒有經緯,要用手工將紡錘交叉編織而成。在古代歐洲,蕾絲製作是女性少數可以獲得的工作機會,許多窮人家的孩子就把七歲的女兒送去拜師學藝,每天從天亮就開始編織到晚上,跟日本藝伎的學徒制很像,剛開始工作五年的收入幾乎都是學費。而蕾絲製作精密,細小的圖案編織很傷眼睛,然而更慘的是這些白色的線在陽光下很容易變黃,所以蕾絲編織仕女都要待在室內不見陽光的地方,所以這些婦女織工們年紀大之後都有嚴重的視力問題。
在一張圖案上,用針和紡錘交叉編織,這曾經溫飽許多當時的女性。在工業革命發明第一台自動蕾絲編織機器出現之前,法國各地都有手工蕾絲編織產業,而且就像法國乳酪一樣,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說諾曼第岡城的蕾絲是用絲線和金、銀線編織而成,法東洛林省則是幾何對稱圖案,瓦茲省的尚蒂伊市則有瑪麗安東尼皇后和國王路易十五的情婦杜巴利伯爵夫人喜歡的植物花卉蕾絲。在機器生產製作之前,法國有些市鎮的蕾絲工到達人口10%,也曾經算是超強的蕾絲經濟了。
另外一種類似蕾絲的織品是guipure,是一種乍看之下像蕾絲,但工法不同的鏤空圖形織品。和蕾絲的紡錘交叉編織法不同,而是網紗刺繡。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大婚時的禮服就是網紗刺繡,也是至今新娘婚紗用guipure的由來。在法文中因為織法做工不同有不同的名字,不過在中英文中都是蕾絲。而我們中文的蕾絲,音譯自英文Lace。但英文說他們是從古法文lac而來,法文則是從拉丁文的引誘、誘使一字lacere而來。但,法文的蕾絲其實是dentelle,跟英文差很多。
我們再回到傳統蕾絲,在這裡一定要說說,大家都知道的睡美人故事。睡美人這個故事是十七世紀法國作家夏爾 · 佩羅《鵝媽媽的故事》中的一個故事,大家都知道睡美人襁褓中受到詛咒,長大後好奇心驅使亂摸了一個「什麼」就倒地昏睡等她的王子。而那個「什麼」,就是編織的紡錘,法文原文是fuseau。不過睡美人的紡錘是將棉花或羊毛製成線的大隻木製紡錘,造形和蕾絲紡錘很像。說到這裡,有沒有發現神話、童話故事有不少紡織的橋段?上集的牛郎織女、白鶴報恩和這集的睡美人。其實還有不少,可見織品自古以來對人類的重要性。
今天的蕾絲故事到此結束,我在網路上找了一些照片跟大家分享,用圖解說是最快的理解的方式了。現在還是有一些歐洲婦女把紡錘編織蕾絲當成像打毛線一樣的休閑女紅在做,是文化也是傳統。
既然又寫了一篇織品故事,就順便再打一下廣告。最近台灣氣溫很低,如果你跟我一樣怕冷,西班牙手工製作的克什米爾圍巾、披肩絕對能陪伴你度過寒冷的冬天。本團到週五結單,之後商品空運回台,希望大家都能過一個溫暖的農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