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病毒喜歡停留於何處?]
跟著這段時間確診人數比起前段時間的下降
想信很多人都期待著,
期待何時可能回復正常生活
坦白說,
儘管確診數下降、疫情分級下降
離大家能完全放下戒心、安心遠離病毒
還是很久以後才會發生的事情...
今天我分享一個蠻實用的資訊
因為病毒我們肉眼看不見
因此只能假設『病毒無處不在』
上週我已經有先跟大家介紹病毒傳染的途徑
1.飛沫(最高比例)
2.氣溶膠(空氣傳染)
3.病毒掉落於物體間接感染
第三:『間接感染』跟氣溶膠一樣令人感到不安
先說一個結論:『病毒在不同材質上存活時間不同』
而且不只不同,並且差異極大!
我這邊分享一個國外網站整理的資料
(我有美編強迫症,所以還是把它做成圖表)
雖然花了我一些時間,但我覺得很好用
大家不妨把它存下來
因為裡頭材料基本上你都會遇到
我大致說幾個必須知道的方向
1.存活時間差異
2.戶外移動最可能遇到的材質
3.內用餐廳會遇到的材質
3.外送會遇到的材質
[1.存活時間差異]
差異『非常大』!從五天到幾分鐘都可能
這邊資料是美國內科醫師Neha Pathak整理
有一些數據從實驗室來,有些從文獻來
因此或許你會看過其他文章數字有些出入
但大致方向是『越堅硬光滑的東西,似乎停留時間較久』
[2.戶外移動最可能遇到的材質]
這個部分,一些目前仍須到公司上班的人
就應該就需要知道
建議你注意的材質有:
金屬(公車手把、開門手把):可停留5-9天
塑膠(公車座椅、電梯按鈕):可停留2-3天
因此現在仍在公司上班的人
我建議你要非常勤勞的清洗你的雙手
褲子也最好天天做更換
戶外移動我認為是風險最高的族群
(這裡都還沒包含到飛沫跟氣溶膠傳染風險)
[3.內用餐廳會遇到的材質]
這一個區塊是我做到一半最驚訝的
先列出內用餐廳相關材質:
- 不鏽鋼(鍋碗瓢盆、水槽):可停留2-3天
陶瓷(餐具、杯子):可停留5天
玻璃(餐廳內用水杯):可停留5天
我們過去都認為餐廳禁止內用原因
只是那是某種程度的群聚
但進一步的層面可能與餐廳的內用餐具有關
[3.外送會遇到的材質]
我要先恭喜這些乖乖居家防疫的人
因為你的付出,『剛剛好』對你自己有幫助
我先列出居家防疫可能接觸到的材質:
-食物(外送食物):較低機率病毒殘留
-居家飲用水
-紙板(貨運紙箱)
其中最需注意的大約就是貨運紙箱
因為病毒有機會停留時間長達24小時
我家會特別將玄關空出來
做為放至貨運紙箱的空間隔一天再打開
至於其他的部分,
建議食物盡量吃熟食(外送也盡量加熱再吃)
大致上你就算蠻安全的
但我當然不得不說
因為討厭的病毒看不見
所以步步為營絕對好過鬆懈的心態
大家可以把的圖版存在手機裡
大致上看的思維邏輯就是
『存活越久的材質,碰到就一定要清潔雙手』
這樣才能讓病毒沒有機會拜訪你!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9萬的網紅劉芒,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快把男友眼睛捂上🙈我把交往28個月以來,一起度過的大小節日中,精選我自己送過以及尼尼收到覺得最棒的10個禮物給大家參考🎁畢竟只是我們兩口子覺得最棒的,並不代表絕對跟適用所有人的,當作給大家個送禮靈感! ------------------------------------------ JOHN...
實驗室 基本 須知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學員提問】#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問:如何將大量的數據以簡明的圖表呈現,並清楚表達成果?以及製圖技巧?
⠀
答:(蔡依橙)
⠀
建議應該 #反過來問:「我的文章需要有哪幾張圖表,才能讓人光看這些,就懂我的研究作了些什麼?」
⠀
所以,大量數據不需要呈現,就像你收集了兩組,各 1000 人的存活資料,我們不需要去畫一個具有 2000 筆資料的表格,而是需要一張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用兩條線以及一個 p 值,去說明「意義」。
⠀
以大型研究來說,通常圖表的準備是這樣的:
⠀
1⃣. 研究收案流程圖,包括總人數、排除條件與數目、分組、失聯或退出、最後收案數目。
⠀
2⃣. 基本資料比較 (demographic data),確認這兩組在各種非實驗變項(或稱控制變項),沒有差異,是可以比較的,這樣之後的比較才會有意義。
⠀
3⃣. 各種分組後,end points 的比較,通常會很多張。可以用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forest plot或表格來表現,就看用哪個最能表達出重要的研究成果。
⠀
(參考圖片請見原始連結) 臨床收案流程圖,可用 PowerPoint 或 Visio 繪製。(Tsai IC, et al. European Radiology 2009)
⠀
至於製圖技巧,這正是我們要用一堂課程與互動實作,總計超過三小時,來讓各位學習並實作的題目啊!
⠀
⠀
🗣 錯過今天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讓你扼腕?
⠀
🔸 全新梯次來囉,初學者也能順利學習的課程!
🔸 好評加開|6/20(日)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立刻報名|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 新手入門須知,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
✓ 怎麼投才正確?擬定期刊選擇策略。
✓ 研究計畫申請:管道、重點、訣竅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
⠀
【實際建議】大道理人人會說,但應用時所遭遇的種種困難,該如何克服,就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內科陳一銘醫師,復健科吳爵宏醫師,放射科蔡依橙醫師,與你一樣的世代,超過 200 篇 SCI 發表經驗,給你最實用的建議。
⠀
【實作統計】完全無經驗者也能上手,新思惟口碑互動實作時間,再次改款,讓您在樂趣中學會統計應用,並在「您自己的電腦」實際完成,製成可投稿數據圖。過程中有任何問題,資深助教隨時幫你!
⠀
【課後回饋】運用上課學到的技術,完成回家功課,並由講師親自閱讀,並給予回饋,用多年指導住院醫師的經驗,建議您未來努力的方向。不只給你魚、給你釣竿,還指導您,該怎麼設計一支屬於你自己的釣竿。
⠀
⠀
📣 工作坊最新快訊
⠀
▪ 張俊鴻醫師團隊,關於診斷阿茲海默症的新指標與機器學習之系統性回顧,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刊登!
⠀
▪ 溫晨越醫師團隊,分享移植腎在體外以軟式輸尿管鏡取出腎結石之手術影片,以致編者信形式,獲 Asian Journal of Surgery 刊登!
⠀
▪ 周旭桓醫師團隊,關於乳癌經化療與手術後,局部復發之因素研究,獲 BMC Surgery 刊登!
⠀
▪ 【年度成績】2020 年新思惟之友 SCI 論文發表,共 689 篇!
⠀
▪ 【最新單月】2021 年 3 月 PubMed(SCI),共有 74 篇!
⠀
⠀
⭐ 講者陣容
⠀
【陳一銘】與科內的實驗室、國衛院、老人醫學 與 健保資料庫 的團隊均有合作,主題圍繞著老人醫學與免疫風濕專長,發表超過 120 篇 SCI 論文。四度獲得「青年醫師論文獎」。
⠀
【吳爵宏】連續兩篇 original article 於頂尖期刊 Radiology 刊登,並獲邀與雜誌主編連線訪問,錄製 Video Podcast,向全世界讀者介紹研究成果,發表超過 60 篇 SCI 論文。
⠀
【蔡依橙】SCI 文章超過 60 篇,聚焦在自己的專業核心、投稿命中率高達八成、標竿論文引用超過 100 次的策略型研究者。曾指導多位醫師發表 SCI 論文,並登上國際舞台。
實驗室 基本 須知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與其在死胡同裡繞圈圈,不如給自己一次機會,速成班也好,開眼界也罷,就填下報名表、刷了卡,趁我還沒找到理由勸退自己之前,就任性一次吧!」(高雄榮總 內科 歐世祥 醫師)
⠀
上了課才知道,啊!原來這就是專家會做的事情,原來這就是專業會在意的地方。過去學長姐們走過的冤枉路,蔡校長希望我們可以不要重蹈覆徹。
⠀
而中午的統計圖表實地演練,除了有手冊一步驟一步驟帶領我完成,還有隨傳隨到的細心助教幫忙,這樣手把手的課程,讓人學不會都覺得不好意思。
⠀
雖然之前已經有用過 SPSS 的經驗,不過都是由老師在旁邊出聲點擊,短期記憶都只維持不到三天即失憶 @@
⠀
回到飯店後,馬上又實際操作了一遍,時間縮短了,圖形更漂亮了,是的,我有把握可以完成這些基本的圖表了!
⠀
🔸 熱門課程|6/20(日)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馬上報名|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 課程特色
⠀
✓ 新手入門須知,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
✓ 怎麼投才正確?擬定期刊選擇策略。
✓ 研究計畫申請:管道、重點、訣竅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
⠀
【實際建議】大道理人人會說,但應用時所遭遇的種種困難,該如何克服,就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內科陳一銘醫師,復健科吳爵宏醫師,放射科蔡依橙醫師,與你一樣的世代,超過 200 篇 SCI 發表經驗,給你最實用的建議。
⠀
【實作統計】完全無經驗者也能上手,新思惟口碑互動實作時間,再次改款,讓您在樂趣中學會統計應用,並在「您自己的電腦」實際完成,製成可投稿數據圖。過程中有任何問題,資深助教隨時幫你!
⠀
【課後回饋】運用上課學到的技術,完成回家功課,並由講師親自閱讀,並給予回饋,用多年指導住院醫師的經驗,建議您未來努力的方向。不只給你魚、給你釣竿,還指導您,該怎麼設計一支屬於你自己的釣竿。
⠀
⭐ 講者陣容
⠀
【陳一銘】與科內的實驗室、國衛院、老人醫學 與 健保資料庫 的團隊均有合作,主題圍繞著老人醫學與免疫風濕專長,發表超過 120 篇 SCI 論文。四度獲得「青年醫師論文獎」。
⠀
【吳爵宏】連續兩篇 original article 於頂尖期刊 Radiology 刊登,並獲邀與雜誌主編連線訪問,錄製 Video Podcast,向全世界讀者介紹研究成果,發表超過 60 篇 SCI 論文。
⠀
【蔡依橙】SCI 文章超過 60 篇,聚焦在自己的專業核心、投稿命中率高達八成、標竿論文引用超過 100 次的策略型研究者。曾指導多位醫師發表 SCI 論文,並登上國際舞台。
實驗室 基本 須知 在 劉芒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快把男友眼睛捂上🙈我把交往28個月以來,一起度過的大小節日中,精選我自己送過以及尼尼收到覺得最棒的10個禮物給大家參考🎁畢竟只是我們兩口子覺得最棒的,並不代表絕對跟適用所有人的,當作給大家個送禮靈感!
------------------------------------------
JOHNNIE WALKER SHERRY BOMB LAB「雪莉炸彈實驗室」
期間限定:9月4日(五)至10月25日(日)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四 16:00-22:00
週五 16:00-24:00
週六 14:00-24:00
週日 14:00-22:00
*連假營業時間請鎖定官方資訊
活動地點:臺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6號(信義微風松高H&M前廣場)
基本消費:營運期間 一人200元/兩人300元
體驗時間:每位約15-20分鐘
體驗須知:未滿十八歲請勿入場,現場禁帶外食及寵物,敬請見諒
入場方式:採排隊預約制,現場叫號入場,如過號則由專員安排候補
------------------------------------------
❐ 訂閱劉芒萬丈光芒 ❏
點擊訂閱開鈴鐺: https://reurl.cc/ex6EL7
------------------------------------------
❐ 我的社群 ❏
➥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lioumonn
➥ Facebook: http://facebook.com/lioumonn
------------------------------------------
❐ 任何合作邀約與影片授權請洽Email ❏
hi@madebyaha.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2Dw6XKXY-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