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一年前的今天
「能夠被成長觸動也是一種幸福。」朋友某天傳來這樣的信息。
最近我忽然迷失在失落中,過著我曾經站在遙遠的那頭曾經盼望過的生活,到現實中卻完全不是那回事似的。我又陷進了另一個恐懼中,對不穩定的恐懼,對未來的恐懼,然後我忽然想起在大學時的自己。那時或許沒有什麼成就,或者對將來的自己沒有任何期盼,但可邊深深呼吸著青蔥的山林獨有的清晰空氣,邊確切感受到一股發自內心的愉悅。
嗯,這就是自由的空氣了吧。我微笑在心底裡對自己這樣說。
但當我努力地揮著汗水到底心目中的彼岸時,卻發覺我離當初的那種快樂卻越來越遠了,因為期待,必然伴隨著慾望與失望。沿路大家為你揮手歡呼,羨慕你的生活時,我卻陷入了一種思想的掙扎中。
某天看著大學朋友張貼一張同班同學大學時期與現在的照片比對,忽然讓我感概不已。我們竟然就已經到了要談婚論嫁、要被要求事業有小成的年紀了。從前常自豪地說,「我90」的!現在別人驚訝於90後時,我只得淡淡然地笑,90也已經要接近30歲,老大不小了。
我們總究要長大,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人總不可能永遠拒絕長大,我總是這樣覺得。熱血可以,但不可以魯莽;青春可以,但不可以不成熟;自由可以,但必須要負責任。從前年紀小,魯莽我行我素做錯決定,通通不怕,有的是時間嘛,大不了便重頭來過。現在可以重頭再來,但你不能再以年紀小為自居,重頭再來,那是因為自己選擇了不一樣的人生,自己得為自己的選擇而負責。
我俏俏發信息給這位許久沒聯絡的同學,問候她的近況。我說看見我們離大學已經幾年了,每個人都成熟了許多,變化很多,各自走上了不同的路,有點感概。大概聽得我言談中有點失落,她打了一句:「能夠被成長觸動也是一種幸福。」讓我看著心頭震了一下。
被成長觸動是一種幸福,因為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變化,我們接受了成長,無論那變化是好是壞。我們或許惦念著從前的我們,但你心底裡知道已經回不去了,回不去了就勇敢向前,成長就是被時光半推著向前的,縱然並非完全自願,但至少我們有權選擇如何悼念過去。是緊緊握著昨天不放,還是好好迎向當下,其實全都是自己的選擇。
「每個階段是由零開始。」電影《29+1》有這樣的一句。其實每一天,我們也是懷抱著對新一天的未知而重新開始。
最近收到一位來自台北讀者的信,她說她大學快畢業了,對生活與未知感到很害怕,常常懷疑,當自己沒有了「學生」這個身份保護後,還有辦法做一個「有用」的人嗎?
她就站在那裡,像大學剛畢業的我與我自己對話似的。
退掉學生的保護,就像赤裸裸的在社會中重新開始。有多少個時刻,我重回中大的山頭,希望以前那個在大學自由遊走的快樂自己能給予自己力量。然後發覺,力量其實是源自自己對自己的信任,自己對自己的包容。是我把自己逼進了胡同。
學生不過是一個身份,真正令你成為「有用」的人,是你自己。
什麼才算「有用」?擁有很多的金錢、很多的成就,算不算就等於有用?是不是就等於成功?如果你不給予自己認同,不給予自己鼓勵,讓自己隨著內心的彷徨與不安帶走,那即使再多的金錢,再多的成就,也無法讓你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不要抗拒成長,也不要質疑自己,順著水流,專注做好自己擅長的事,大概就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吧。
讓我們,重新開始吧。
旅途中即時更新內容放到這裡--> IG: walking_travel
#偽文青絮絮念 #莎莉生活感悟 #重看一年前的感悟 #至今感觸良多 #都被生活教化成了現實 #許多感覺都消失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早點這樣想,該多好》 博客來:https://goo.gl/vgJbbf 金石堂:https://goo.gl/i78Ftr 誠品:https://goo.gl/SPdXgW 晨星:https://goo.gl/NuueR5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
寫於一年前的今天 在 偽文青。去旅行。散散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寫於一年前的今天
「能夠被成長觸動也是一種幸福。」朋友某天傳來這樣的信息。
最近我忽然迷失在失落中,過著我曾經站在遙遠的那頭曾經盼望過的生活,到現實中卻完全不是那回事似的。我又陷進了另一個恐懼中,對不穩定的恐懼,對未來的恐懼,然後我忽然想起在大學時的自己。那時或許沒有什麼成就,或者對將來的自己沒有任何期盼,但可邊深深呼吸著青蔥的山林獨有的清晰空氣,邊確切感受到一股發自內心的愉悅。
嗯,這就是自由的空氣了吧。我微笑在心底裡對自己這樣說。
但當我努力地揮著汗水到底心目中的彼岸時,卻發覺我離當初的那種快樂卻越來越遠了,因為期待,必然伴隨著慾望與失望。沿路大家為你揮手歡呼,羨慕你的生活時,我卻陷入了一種思想的掙扎中。
某天看著大學朋友張貼一張同班同學大學時期與現在的照片比對,忽然讓我感概不已。我們竟然就已經到了要談婚論嫁、要被要求事業有小成的年紀了。從前常自豪地說,「我90」的!現在別人驚訝於90後時,我只得淡淡然地笑,90也已經要接近30歲,老大不小了。
我們總究要長大,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人總不可能永遠拒絕長大,我總是這樣覺得。熱血可以,但不可以魯莽;青春可以,但不可以不成熟;自由可以,但必須要負責任。從前年紀小,魯莽我行我素做錯決定,通通不怕,有的是時間嘛,大不了便重頭來過。現在可以重頭再來,但你不能再以年紀小為自居,重頭再來,那是因為自己選擇了不一樣的人生,自己得為自己的選擇而負責。
我俏俏發信息給這位許久沒聯絡的同學,問候她的近況。我說看見我們離大學已經幾年了,每個人都成熟了許多,變化很多,各自走上了不同的路,有點感概。大概聽得我言談中有點失落,她打了一句:「能夠被成長觸動也是一種幸福。」讓我看著心頭震了一下。
被成長觸動是一種幸福,因為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變化,我們接受了成長,無論那變化是好是壞。我們或許惦念著從前的我們,但你心底裡知道已經回不去了,回不去了就勇敢向前,成長就是被時光半推著向前的,縱然並非完全自願,但至少我們有權選擇如何悼念過去。是緊緊握著昨天不放,還是好好迎向當下,其實全都是自己的選擇。
「每個階段是由零開始。」電影《29+1》有這樣的一句。其實每一天,我們也是懷抱著對新一天的未知而重新開始。
最近收到一位來自台北讀者的信,她說她大學快畢業了,對生活與未知感到很害怕,常常懷疑,當自己沒有了「學生」這個身份保護後,還有辦法做一個「有用」的人嗎?
她就站在那裡,像大學剛畢業的我與我自己對話似的。
退掉學生的保護,就像赤裸裸的在社會中重新開始。有多少個時刻,我重回中大的山頭,希望以前那個在大學自由遊走的快樂自己能給予自己力量。然後發覺,力量其實是源自自己對自己的信任,自己對自己的包容。是我把自己逼進了胡同。
學生不過是一個身份,真正令你成為「有用」的人,是你自己。
什麼才算「有用」?擁有很多的金錢、很多的成就,算不算就等於有用?是不是就等於成功?如果你不給予自己認同,不給予自己鼓勵,讓自己隨著內心的彷徨與不安帶走,那即使再多的金錢,再多的成就,也無法讓你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不要抗拒成長,也不要質疑自己,順著水流,專注做好自己擅長的事,大概就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吧。
讓我們,重新開始吧。
旅途中即時更新內容放到這裡--> IG: walking_travel
#偽文青絮絮念 #莎莉生活感悟 #重看一年前的感悟 #至今感觸良多 #都被生活教化成了現實 #許多感覺都消失了
寫於一年前的今天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早點這樣想,該多好》
博客來:https://goo.gl/vgJbbf
金石堂:https://goo.gl/i78Ftr
誠品:https://goo.gl/SPdXgW
晨星:https://goo.gl/NuueR5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僅剩三位名額)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的「一天聽一點」我要跟你分享一篇文章。我會把這一篇文章唸給你聽,這一篇文章來自於嘉玲最近推出的新書,這一本新書叫《早點這樣想,該多好》,它是在今年的7月7號,推出到市場上。
對嘉玲而言,這一本書是她所有出書的過程當中,最特別的一點。因為過去幾本的著作,都是以一個主要的核心論述去做討論。不管是希望帶給讀者,能夠學會一些溝通裡面的關鍵,還是在人際關係裡面的觀點。
簡單來說,先前的著作都是有一個核心主軸去做前進,然而這一本書《早點這樣想,該多好》,是嘉玲在寫作的過程當中,她的一些散文所匯集起來的。
身為嘉玲的伴侶,我看她在寫這一本書的過程當中,她是這麼的享受,她是這麼的快樂,或許有一些人可能會覺得,不就是把一些文章剪一剪,編成一本書嗎?
然而從我的角度看嘉玲在寫這本書,她真的不是幾篇文章,剪一剪出一本書而已,每一篇散文、每一個文字,都是嘉玲心血的結晶。她內心有一個深刻的相信,想要傳遞給大家。
就像是如果你有公眾演講的經驗,你會發現其實越短的演講,是越難講的。如果今天我一個概念,可以用一本書就把它說完,那說實在一點,它的難度跟我每一篇文章,不過就是兩三千字的篇幅,要能夠把一個概念承載清楚,要能夠把一個感動傳遞給大家,其實越短是越難寫的。
所以嘉玲就曾經跟我說,這一本書《早點這樣想,該多好》這裡面的文字,是最接近她平常的話語方式,那如果你想要好好的認識嘉玲、靠近嘉玲的話,那這本書其實是一個會帶給你很大感動的入口。
說了這麼多,我要開始為大家唸我選的這一篇文章,然而選的這一篇文章,裡面的主人翁其實就是我。請原諒我自肥一下,因為我每一次看它,我都非常的感動,我很希望透過嘉玲的文字,加上我的表述,把這份感動傳遞給你。
這一篇文章的標題叫做『寫給生命的情書』,以下我就開始唸給大家聽~
那天你讀完了我剛上架的新文章,嘴裡念念有詞,這麼會寫,什麼時候有機會輪到我成為你故事中的主角啊?
我沒接話,腦中浮現幾位攝影圈和廚師界的好友,他們似乎都把最好的作品留給了旁人,最親近的家人,連一張合照和一桌好菜的時間都顯得奢侈,因為太靠近,總忘了要惦記。
你打趣的話,在我心中迴盪了數天,我認真的想。如果真要為你的生命寫一首詩,我最想記錄的是哪一段經歷,突然間有個數字跳進我的腦中,你曾經問我,你知道幾年份的威士忌最好喝、順口,價格又合理嗎?
我搖搖頭,要你別賣關子,你淡淡的說是12年,為什麼是「12」?我不假思索的問,你帶著一點滄桑的語氣,緩緩的說,12年能讓一個孩子褪去一身的稚氣,開始有了大人的模樣,在那個關鍵的轉折點,你會聞到一股迫不及待成熟的香氣。
還有,你可曾發現「12」是中國人最喜歡呈現時間的刻度,一天12個時辰,一年12個月,一輪12個生肖。當每個月份都歷經了屬於它自己的年頭,相乘起來就是一個等距的正方體,裝載著一個世代更迭,宣告不同思維的交替。
所以你喜歡這個年份的酒,是因為你喝的到時光的推移,完整發酵的厚度。你笑而不答,我知道你的人生也藏著一瓶酒,你正等著它散發最香醇的滋味。
2005年是你生命中的低潮,工作上的不順利,使你逃到了書本的世界,甚至開始錄製「有聲書評」,這對少時不讀書,總在留級邊緣的你是巨大的改變,沒人覺得你是認真的,頂多逢場作戲。
我也曾問過你為何是「書」?你說正因為壞到不能再壞了,乾脆就去做一件自己原本最不拿手的事情,看看情況還能多糟,那時你生命出現了一道深深的裂縫,你縫不起來,你不知所措。
唯一記得的事情,是父親離開前告訴你,要做一個對社會有幫助的人。「有聲書評」像是一塊浮木,幫助你在那段情緒的波濤中,暫時有個依靠,不會耽溺在黑暗裡。
你拼命的讀,用心的準備,對著錄音筆反覆的排練,沒有掌聲,沒人問候,有的只是長長的沈默,感覺像是被世界遺棄了,卻還不死心的想要留言挽留,一則則書評,是你給生命的情書,寄託著你無處發揮的才華。
偏偏命運是個不浪漫的情人,書評從未為你謀得一職半位,它只是靜靜的成為你生活的旋律,定期演奏,即使無人喝彩。但沒有裂縫,就看不見陽光,當年的那道傷,使你踏上了自修之路。
在一次次的訪談中體悟溝通的真諦,才有今日你胸前的勳章,寫著你的故事我終於明白,所有悲傷的人背上都有一道傷,或深或淺的傷口,總有愈合結痂的一天,痛會過去,傷痕會留下。
傷痕不是用來後悔的,它是在提醒自己曾多麼勇敢,只要你願意把目光落向前方,你就能夠把傷背在背後,成為你生命前進的動力。
親愛的,再過一個月,時序就要進入2017年,也是你持續寫信給生命的第12個年頭。這一路我見證了你的堅強與勇氣,這瓶酒你釀了這麼多年,風味早已成熟,醉人的不是那一本本的書,而是你穿越了生命的考驗,焠鍊出最深的體會。
如今這塊浮木對你的意義,已大不相同,可它卻能夠代替你,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陪伴有需要的人們,因為他們會在你的聲音中聽見堅持,寫於2016年的12月。
這一篇『寫給生命的情書』為你唸到這邊。嘉玲的文字之於我,就像是一杯好酒,一杯好茶,不管是好酒、還是好茶,它能夠帶給我們的是入喉之後,那回甘的韻味,所以我想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邊。
把韻味跟回甘留給你,在你心中慢慢的迴盪沈澱,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說明的末端,都有相關的連結,近期我們開的課是8月30號的『人際回應力』課程,我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qtnt3jENC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