惇安智財快訊 第152期
主編:鄭志玲
訊息快遞
1. [臺灣] 智慧財產局公布設計專利實體審查基準修正草案 <作者: 盧懷力/王惠玲>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於2020年7月10日公布設計專利實體審查基準之修正草案,預計於同月23日召開修正草案之公聽會。本次修正草案之要點簡述如下:
(1) 放寬說明書及圖式之揭露要件
修正有關「充分揭露」的概念,由現行遇有「普通消費者於選購時或使用時不會注意」等情事方得省略部分視圖之概念,修改為「未揭露於圖式之內容,原則上即視為『不主張設計之部分』」。亦即,爰採用部分設計之概念來放寬現行法規,若圖式有部分內容未揭露者,原則上即認定為「不主張設計之部分」,且無須再於設計說明中敘明省略之理由。但,若遇有未足以充分揭露申請專利之設計的內容,或無法明確界定主張設計之部分的範圍者,將判斷為不符「可據以實現」要件。
(2) 明確建築物及室內設計為設計專利的保護標的
本次修正於審查基準中明定設計專利亦得為建築物、室內空間、橋樑等設計,並部分設計之章節舉例說明有關室內設計的揭露方式。
(3) 放寬設計專利有關分割申請之規定
現行審查基準規定,若申請時僅揭露一個外觀應用在一個物品,因未明確揭露出實質上二個以上設計,無法就「不主張設計之部分」的揭露內容,另案分割。修正草案中,若分割申請案未有超出原申請案之範圍時,並無不予分割之法條準據,因此本次修正草案刪除現行審查基準不予分割之說明,俾使分割要件與修正、改請的判斷原則一致。換言之,設計申請人可就圖式之「參考圖」所明確揭露之另一設計、或者圖式所明確揭露之其一組件、或不同範圍之主張內容,就其中一或多設計申請分割。
(4) 修正圖像設計之規定
電腦圖像設計必須應用於「螢幕(screen)」、「顯示器(monitor)」、「顯示面板(display panel)」或其他顯示裝置等有關之物品,方符合專利法所定義之設計。惟考量實質侵權對象應為「電腦程式產品」,本次修正草案放寬電腦圖像設計所應用的「物品」亦得為「電腦程式產品」,且圖像設計原則上無須再以虛線等表現方式來繪製該螢幕、顯示器、或顯示面板等載體。
全文下載:http://www.lexcelpartners.com.tw/…/%E6%83%87%E5%AE%89%E6%99…
專利侵權判斷要點智慧財產局 在 創意創新行銷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智財權案例分析,是 #詹詹 親自解盤。
主張了「專利權」!挑戰才剛開始
🎈台灣新創公司「創意點子」終於出手。
對於其所取得的發明專利權「互動式影片商務的發佈方法及其發佈系統」,據傳已向淘寶提出「專利侵權」的主張,且在台灣亦有向疑似有侵害該專利權之虞的廠家提出專利侵權訴訟(相關報導可參閱「Meet創業新聞-兩岸專利戰一觸即發!台灣新創槓淘寶告侵權,有多少勝算」。
🎈經查,該專利權之專利內容主要是提出一種結合「影音內容」及「隨看即買」的功能之技術手段。白話說,大約就是讓大家可以「邊看邊買」啦^^:
功能:
「影音節目的觀看者,在畫面上所看到的內容中,若包含有「產品」,例如男主角帶的太陽眼鏡,則在同步的畫面中,會有一個分割出來的畫面,帶有該「產品」的資訊,觀看者只要對該「產品」有興趣,則可以透過資訊裝置的操作(例如游標),經點選該「產品」後,連結至該「產品」的銷售頁面進行選購及結單。」
目的
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提升共通性、使用方便性,及呈現多元性質的互動式影片商務的發佈方法及其發佈系統。(摘自該案專利說明書中所述)
技術手段:(參照該專利說明書中的「專利範圍」,也就是用以界定權利範圍的基礎)
一、方法(文言文的請參照該專利範圍原文,白話文的如以下所述)
(1)把一個「封包資料」(商品行銷資訊,例如商品照片、價錢、下單頁面等)與一「影音檔」(直播內容、影劇、節目等)合併後,製成一「互動式影片」;
(2)提供瀏覽該「互動式影片」的一「線上影音播放介面」這個線上影音播放介面的「畫面」分割為多個畫面,最主要至少分割為:
1.『用於瀏覽前述視頻的一播放面版』(原「影音檔」畫面);及
2.『顯示前述資料封包內容的一個商品顯示面板』(帶有商品行銷資訊的頁面)。
二、 執行該方法的系統
也就是執行前述「方法」的系統(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伺服系統」,主要由軟、硬體、應用程式組成)。
🎈什麼是「專利侵權」?
一、王小明提出了一個「保溫壺」的專利申請(「發明專利」或「新型專利」),其主張的「專利範圍」描述其技術手段為「X+Y+Z」,經過審查後,因其符合「產業利用性、新穎性、進步性」而取得「專利權」;
二、吳大有做了一個「保溫壺」產品;
三、 經「專利侵害鑑定」比對後,以吳大有所產製的「保溫壺」產品,對比於王小明的專利權之「專利範圍」,確認在吳大有所產製的「保溫壺」產品上可以明確找到「X+Y+Z」;
四、判定為「侵害專利權」(「專利侵害鑑定報告」一般會客氣的寫「落入專利範圍中」)
(以上描述是以「全要件原則」為基礎,詳細的侵害鑑定過程可參閱「專利侵害鑑定理論/要點」)
🎈到這裡如果你還清楚,可以繼續往下看!
🚩「專利權」保護採屬地主義
據「創意點子」稱,該公司在全球48個國有進行專利佈局,也就是有提出專利申請,並已經有多件專利取得專利權;也就是該技術已取得專利權的國家,「創意點子」在該國對於有侵害該「專利權」之虞者,便可以就該「專利權」提出維權主張,這個主張可以是提出警告、訴訟、請求損害賠償等,所以在中國對上了淘寶、在台灣對上了有侵權之虞的廠家。
🚩專利侵權原告方通常的處理程序
一、「確定侵害者資訊」:這樣才知道以後要告誰,通常會伴隨「侵害物」一起收集,例如購買「侵權產品」、開立發票,以便於取得販賣者資訊、價金等基礎資料。
二、「專利侵害鑑定」:依據「專利權」之「專利範圍」,對「疑似侵害物」進行專利侵害鑑定,例如結構組成、實施方法及流程、組成成份等;如果「專利侵害鑑定報告」客觀結果為「侵害成立」,則可以接續擬定「維權策略」,可能會包括「訴訟前評估」(目的、成本預算等)、「訴訟前策略」、「訴訟策略」等。
三、「訴訟前」:訴訟前談判、和解的可能性?
四、「訴訟」:訴訟中談判、和解的可能性?求償金額?
🚩專利侵權被告方通常的處理程序
一、 「專利侵害鑑定」:
程序同前所述,主要是為了確認「疑似侵害物」是否真的有落入原告「專利範圍」的情況,以擬定加應策略,如果未列入,通常就是回覆原告後,等待後續原告出招;
二、 以下假設確定為落入原告「專利範圍」;
1. 「提出專利舉發」:一般會在訴訟前即向智慧財產權局提出,此舉主要是尋求是否有存在於該專利權之專利申請日前即已公開的資料,以證明該專利權不具「新穎性」、或不具「進步性」,如果有,則有機會撤銷該專利權(由智慧財產局審查);
2. 主張「專利權無效」:一般是在訴訟中提出,方法同上,差別在於該專利權是否無效,是由法院判斷,目前台灣的智慧財產權法院配有「技術審查官」輔佐法官進行「有效性」判斷;如果,專利權在法院被判定為「無效」,則原告之訴就會被駁回。
🚩結論:訴訟之外的可能性
一、 不能說人家拿專利權來主張,就是「蟑螂」,這個權利是透過成本置入、正當、合法管道取得的,不服氣,先把「專利權」舉發掉再說。
二、 專利權不一定只在訴訟中發揮效力,有時在訴訟前的談判中,是相當有力的籌碼,特別是「小蝦米對大鯨魚」的時候,有可能因此而爭取到良性合作的起點。
三、 「舉發」、「專利無效化」、甚至是到了「訴訟」階段,對於雙方而言,通常才是花錢的開始而已。
如果能在談判中,朝向雙方都有利的可能性方向發展,也許可以共同把市場做大(這個可能性一向是存在的),例如你手上有三十個專利,我手上有五十個專利,有沒有可能交互授權?網子接網子,就是一張大網子。
四、 這只是開始,後面的戲,應該會更精彩。
五、 在乎你的權利,別人才會在乎你。
以上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20180925 詹詹
#圖片為示意
#圖片來源:
「最美張家口- 2016年关于人工智能YI+的10件大事」
專利侵權判斷要點智慧財產局 在 北美智權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解析美國法院的設計專利侵害分析與判斷實務
2015年8月6日,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公布「專利侵害鑑定要點」修正草案,鑑定流程與檢測似乎回歸於「整體設計」與「整體觀察」原則,也引進了歐盟設計的「整體視覺印象的權重與比例」概念。不過,對於如何綜合判斷外觀近似的核心問題,以及判斷主體的資格條件、觀察比對的注意程度與認知能力的客觀標準論述不多,難免讓人質疑法官仍存有很強的主觀性。本文想藉由美國Hutzler v. Bradshow的訴訟案件來檢視美國法院如何就判斷主體資格的客觀事實予以分析,說明產品的性質與觀察比對的注意程度之客觀標準,解析設計實質相同之比對方式及判斷原則,以及侵權分析及綜合判斷的論理基礎,希望能提供我國在設計專利侵權訴訟中作侵害鑑定時參考之用......
專利侵權判斷要點智慧財產局 在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我們在2月份完成修訂「專利侵權判斷要點 ...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在2月份完成修訂「專利侵權判斷要點」 今天跟大家簡要介紹如何判斷被控侵權對象是否侵害「發明或新型」專利? 首先須看被控侵權對象是不是符合「文義讀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