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著 ◎#林育德
這個島上只剩下兩種季節
衣服會乾的,以及乾不了的
此刻總是陰雨綿綿
煙癮卻總是此刻襲來
少年在陽台燃起一支煙
穿透霧煙恍然看見
成年的日子之前
那樣的床單,巨大
就這樣晾在中央山脈上
有夢的遺留。慾望在床單
溢灑,少年憶起某天夜裡
生猛的挺起,像一隻健壯的雄鷹
對海的想像。零碎且私密
像是那些貼身的衣物
又像這些花俏的飾品
暫且就晾在山頂,海岸山脈
少年在校園燃起一支煙
暫時忘卻課堂,那些
內外交錯,沉悶的鼻息
國家被晾在旗桿上
而認同卻擺在收納箱裡
煙是一支不可靠的衣架
晾不住呼吸
也晾不住寂寞
更不可能有誰的意識形態
不經意的晾著
總是風一吹就散了
少年在心裡燃起一支煙
渴望身處模糊,避開
所有太過尖銳的人際。隱私
被晾在空氣中,窺看
而煙屁股扭曲陳屍煙灰缸
濾嘴留有與他接吻的證據
少年用煙在陽台晾起自己,猛然
驚覺自己在世界,孤獨的晾著
生猛的抽出,把一支煙
點著,意識搖晃認同
混淆山脈與山脈之間,衣物
或飾品究竟是否晾著
還是昨夜有風,四散
一地猶如煙蒂墳場,橫陳
在腳旁或跟隨紛亂的霧煙飛行?
少年只剩下兩件衣服
晾在身上的,以及晾在身外的
此刻總是陽光毒辣
煙癮卻總是此刻襲來
把一支煙,生澀的銜住
安靜而空虛的,晾著
乾了又濕,濕
了又乾
彷彿在一個未曾打開的收納箱裡
等待晾著
-
◎詩人簡介
林育德
摔角迷。1988年生於花蓮。花蓮高中畢業,大學時代輾轉求學,經三校六年終完成大學學業。寫作經歷以詩為主,沒想像過別的可能,也沒想像過自己不看摔角的樣子。
詩作選入《更好的生活》、《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中央大學金筆獎,東華大學文學獎,花蓮文學獎,海洋文學獎。近期以〈阿嬤的綠寶石〉獲台北文學獎小說首獎。
-
◎小編洪聖翔(眠花)寫的
夜讀林育德〈晾著〉,對少年思慮頗能同情共感,而當詩中書及中央山脈、海岸山脈、少年燃起一根菸的校園、對著蒼色晾衣的乾溼景象,是我無論如何幼稚追求,也無法接通的島嶼地氣。作為一個偶至花蓮的讀者,我將身體記憶留在另一個還沒有詩的地方。文本只點出幾個名詞,但帶有一定程度專屬於花蓮的地方意識。如果我們支開腦中應外延資料而生,對作品先入為主的地方性想像,〈晾著〉仍是一首可讀性高的佳作,它主要書寫一個花東多慮少年的思量。第一段「這個島上只剩下兩種季節 / 衣服會乾的,以及乾不了的」帶有絕望的(因為乏術,沒有更好的選擇)、賭氣的情緒成份。第二段承之而伸。第三段出現「少年」、「成年之前的日子之前」,給出了往青春暗面的解讀線索,另,「那樣的床單,巨大 / 就這樣晾在中央山脈上」對我來說這是第一個生動的句子,文本帶讀者執行一次如下的聯想:
「少年」→銜接第四段的夢遺→「床單」→晾在中央山脈上的事物→「雲朵」
又因第三段的意思,分別推進到了第四、第五段(竊以為在層次上此二段應被視為同一層),作者又在第六段讓少年的菸移置場景。這種「少年在陽台燃起一支煙」、「少年在校園燃起一支煙」、「少年在心裡燃起一支煙」的重複句式算是較乏味的經營,不過作者之後也立即追擊了第二個有趣的句子:「國家被晾在旗桿上 / 而認同卻擺在收納箱裡」緊接著我認為這首詩最出色的概念:
菸(煙)→ 衣架 → 晾 → 等待
少到成年,燃到滅,乾到濕,時間和煙,人成為一種消耗品。晾人或意識形態的煙,和我們一樣沒能完成原始目的,任受晾之物四散橫陳。第八段如黃翾〈再過去就是我家〉:「要如何去說明我內心 / 無數過早的疑慮與惶惶不安?」對少年心緒的刻劃,並直接以日常語彙寫二到四行。五六行則有:「而煙屁股扭曲陳屍煙灰缸 / 濾嘴留有與他接吻的證據」菸灰缸中的菸屍被想像成亂葬崗場景,延伸出了「與詩中之少年接觸之物,最後終究消耗光了自己」的意味。至於第九段「孤獨的晾著」與第十段「生猛的抽出」則留有作者經營此詩缺乏變換句式的遺憾,在詩中不斷以重複的句子進行意義上的翻轉(例如第十一段對應第一段,第十二段對應第二段), 我想起 eL 在《失去論》裡進行的,較依賴正反思考的寫作方式。這種策略是否成功,我認為得看在受限的句法裡翻出的意思夠不夠出奇。第十三段以意義密度較低的方式作為到最後一段的過渡,我以為有待改良,最後一段卻是不錯的收尾。它乍看之下是軟弱的,但給出的封閉感、壓迫性都很重,比上一段有效得多。那是一只菸在菸盒子裡等待晾著,而晾曬本身卻又讓這只菸開始消耗。此處與廖瞇詩〈生死〉:「火柴不點就會死 / 火柴不點就不會死」頗能呼應。
〈晾著〉 試圖喚醒自己對花蓮、對年少的集體記憶,讀它過程中我不斷想及焦桐寫〈地方文學〉:「後來交往的花蓮朋友中,好像都繼承了這種精神意識。......一個生長於臺北的作家大概不會這麼迷戀臺北。」以及李志歌裡的雨、霧、菸等焦慮孤獨的印象,諸如〈關於鄭州的記憶〉:「巷子裡飄滿煤爐的味道 / 霧氣穿過她年輕的脖子 / 直到今天都沒有散去」、〈下雨〉「下起了雨,慌亂中爬過的螞蟻」、〈熱河〉「人們總是早早的離開,拉上捲簾門 / 在天黑前,穿上毛衣,點一根菸」。題外話,不知道作者聽不聽李志。生活在盆地裡容易忘記臺灣是一座島,忘記每個人本身就是一座島,我們生來就是孤獨。
--
2017花蓮青年文藝營-系列詩人
「全國喜愛文學的朋友,我向你伸出一隻山形的手,邀你來花蓮,夏天來一趟游牧式的文藝營隊。」
一、 研習課程:知名文學作家及學者專題講座,舉辦研討與交流。
(講師名單:葉日松、廖鴻基、邱上林、吳翠、簡齊儒、林育德、康書恩、曾貴麟)
二、地景旅行:牛犁地方社區協會、五味屋、大農大富(暫定)
三、文學遊藝:文學定向越野賽
地點:花蓮學苑(花蓮市公園路40之11號)
費用:500元
官網網址:http://hlntc.cyc.org.tw/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7/08/20170807.html
專題研習個人反思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教師研習營 省思 學習 成長】
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第三屆「教師精進研習營」於 106 年 1 月 16-17 日於宜蘭冬山河香格里拉渡假飯店舉行。教師精進研習營以量身打造教師的專屬課程為設計目標,課程進行方式重視互動及交流,規劃讓與會教師分享個人經驗的環境,依領域特性分組,討論各自教學場域所面臨的機會及挑戰。與會學員給予本次活動很高的評價,學員於會後分享 “研習結束後,我重啟自己對教學目的與意義的思考。”也有學員分享 “課程的內容讓我反思自己的教學歷程,以及自己投身教育行列的初衷。”本次活動促使學員間的交流,讓跨領域教師有更多互動機會。透過課程的引導,讓學員重新省思個人教學模式,進而應用於新學期課程規劃,並表達願意推薦其他教師參與活動,產生深遠的影響力。
好的團隊需要培養出團隊精神及默契。第一堂學員相見歡課程,邀請都市人基金會王克威執行長帶領破冰活動。透過情境設計讓學員主動認識彼此,例如以是否有環島經驗為主題,將學員們依經驗分群,同溫層的學員自然地相互認識及經驗分享。主軸活動稱為 「Zoom」,運用一個以 40 張圖卡串連的故事,請學員們在不公開圖像內容的情形下,排序出一個有系統的故事。過程中需要運用 “有效且正確傳達” 的溝通方式才能快速幫助彼此找出關連性。此活動無形中讓學員們體驗到,溝通是需要學習的,聆聽對方的聲音才能更瞭解他人的需求,也讓老師們領悟到在教學現場中傳遞及接收的重要性,進而活用於課程中。
歡樂且富有意涵的學員相見歡後,由本次活動的大家長郭鴻基教務長專題分享。教務長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由自身的學習歷程引出教師也是學習者,需要無時無刻地進修及學習。隨後導入如何將教學及學習的經驗轉化為重要教務政策。教務長重視學生的能力,希望通過課程的革新,讓學生不僅是學習知識,更能提升關鍵能力。郭教務長最後提醒所有與會者,教學體制及教學方式需要不斷進化,來面對大環境的變化。身處於 “大變局” 這個時代,高等教育更需要與時俱變,以因應時代的需求。
接下來進入本次研習的三大主題課程:「教學知能主題」、「生命教育主題」及「企管主題」。分別邀請知名講者尹瑞全球有限公司林依瑋引導師、本校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主任、哲學系教授孫效智老師及本校會計系教授柯承恩老師來分享及帶領。
「教學知能主題」引進熱鬧討論的 ORID 焦點討論法為課程基礎,讓學員體驗一場效率倍增的討論型態。完整課程需要 16 個小時完整課程及演練,但配合本次的活動時間,引導師重新安排 2 小時的體驗課程,讓學員運用「Objective、Reflective、Interpretive、Decisional」進行一場有層次的討論。學員們透過問題分類練習及分組討論嘗試回應引導者的問題。此法讓討論更有深度,團隊成員間瞭解彼此的想法及感受,以做出最適的決定。學員們於回饋意見中直呼課程時間太短,真希望能加開進階課程。一場能讓大家欲罷不能的課程,也充分反應出此類討論法的重要性。「生命教育主題」獲得學員們一致好評及超高評價。孫老師以一場「人生拍賣會」,讓學員們瞬間認識自己。它是一場虛擬競標活動,5-6 位學員為一組,同組的學員擁有等值的籌碼來競標他覺得最有價值的東西。有的學員希望享有快樂無憂的退休生活與健康的老年,也有學員孤注一擲全壓在擁有一段長久幸福的婚姻。沒想到!講者一聲 “天崩地烈嘍~” 把大家拉到一夕間失去所有資源的世界。從這樣心境轉換後,學員立刻感受到人世無常的道理。孫老師再以自身的感人故事,讓學員體會到人生最寶貴的領悟就是把握當下。最後再以一段影片提醒大家,話要好好說,讓愛即時傳遞。在座學員深受感動,也從此課程中深刻理解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企管主題」柯老師幽默風趣的分享,讓全場笑聲連連。言談間柯老師帶給學員發人深省的關鍵問題來回應課程的主題。以“大學教育不僅傳授知識及學問,更要培育人才”的心情來建立師生團隊,心境調整後團隊向心力及凝聚力加強了,師生團隊才更有效能。又以“希望成為一位好的領導者,必先學習如何被領導,才能體悟到領導的精神”,讓與會者瞭解到領導不是透過學習技巧而來,而是透過體驗領悟而來的。教師是知識傳遞者,但更希望是一位好的領導者,而激發式領導就是透過瞭解學生的狀況,進而啟發學生的潛能,引導他成為有自信更有能力的人才,這也呼應老師一開始希望大學教授培育人才的想法。最後老師分享「管理學」對教師的重要性,教師的生涯及教學規劃透過有效的管理機制,能更有效能的運作。
閉幕分享邀請到知名作者謝宇程先生以「臺大學涯得與失,以及給少數人的方案」為題引發後續學員一系列的討論。謝先生以臺大校友的身分及角度,給予在座老師一個思考及反省的空間。他以自身的學習歷程為例,分享在臺大求學過程中的獲得及體悟。謝先生感念求學時教師的啟蒙,讓他日後積極成為一位能幫助他人的影響者。同時也致力於學與業的思辨,希望透過文字的滲透力,幫助大學生有更多思考的機會。分享內容十分感人,在座教師於演講後紛紛表達自己對教學的省思,並希望能帶著這感動的心情,規劃未來的每一堂課程。
一場教師精進研習營,讓老師們經歷一場美好的學習之旅,並將生命影響生命的想法深植心中,進而融入課程及教學過程。這趟旅程讓老師們省思及體悟,找回教學的初衷,活動間認識跨領域的同伴,認識自己並學習管理生活,被提醒到工作之餘要為自己的生命留些「軟性」的空間,才有機會自我成長及學習。教學發展中心也從每位講者、每位學員老師的身上,感受到教師對教學的熱誠及用心,而深受感動。教職生涯處處充滿驚喜,因為有了彼此,才能更有力量,而這條教學志業,也才能走得長遠。
專題研習個人反思 在 人際傳意技巧個人反思 :: 全台大學開課課程資訊網 的推薦與評價
人際傳意技巧專題研習(一).姓名:FanTingTingConnie婷婷.班別:YCH01.授課老師:Mr.Lau.呈交日期 ...,Koala_人際傳意技巧_個人反思.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