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台中市本土疫情 +0 #送上微解封懶人包
✔️東區十甲旺市場阿惠麵店染疫老翁經檢驗病毒為Alpha株非Delta
✔️日本贈與113萬劑AZ疫苗今天抵達,開放給65歲以上民眾施打
✔️全國三級延長至726,7/12號以後部份行業適度鬆綁(微解封)
【台中】
1.台中33處停業夜市即日起受理申請,送交防疫申畫書至經發局審查,7日內准駁,末依規定處罰3000~15000,並勒令停業
2.設置社交距離宣導員,監控人數
3.減少出入口,採實名制、量測體溫、手部消毒、飲食加裝隔離板
4.不吃:不內用、不試吃、不邊走邊吃
5.全程戴口罩
【全國】
🔺在延長警戒措施部分,包括以下11項:
1.外出全程配戴口罩
2.停止室內5人、室外10人以上家庭聚會(同住者不計)和社交聚會
3.嚴查不得營業之休閒娛樂場所
4.各級學校、幼兒園、兒童課照中心及補習班維持現行機制
5.賣場及超市加強人流管制
6.結婚不宴客、喪禮不公祭
7.暫停宗教集會活動(如進香團、遶境、普渡)
8.會展、大型會議、團體餐會暫不開放
9.營業場所及洽公機關(構)落實人流管制、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10.職場及工作處所遵守企業持續營運指引
11.強化落實市場及各行業防疫管理應變措施
🔺適度鬆綁場所及規範:
1.戶外: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遊樂園區、休閒農場、森林遊樂區、植物園、文化園區、學校操場、駕訓班。
2.室內:美術館、博物館、電影院、表演場館(無觀眾)、社教機構、文化中心。
3.室內外運動場館(游泳池除外)、高爾夫球場。
4.餐飮場所(餐廳、傳統市場及夜市、百貨賣場美食街、美食區等)符合指揮中心指引得內用。
5.國內小型旅行團(9人以下)、劇組拍攝。
🔺三級警戒延長仍須關閉之場所:
1.休閒娛樂場所
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KTV)、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指壓按摩場所、健身休閒中心(含提供指壓、三溫暖等設施之美容瘦身場所)、保齡球館、撞球場、室內螢幕式高爾夫練習場、遊藝場所、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自助選物販賣機營業場所、釣蝦場、桌遊場所及其他類似場所。
2.教育學習場域
社區大學、樂齡學習中心、訓練班(駕訓班除外)、K書中心等其他類似場所。
3.觀展觀賽場所
會展場館、游泳池等其他類似場所。
小型無人機令 懶人包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獨立餐廳做MealKit料理懶人包有優勢嗎?
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避免外出,減少實體活動,我們取得大量的居家時間,飲食模式不同以往。這讓餐廳苦惱,卻讓雜貨零售商成長,其中,meal kit(料理懶人包)是銷售亮眼的一種產品。
Meal kit目前沒有妥適的中文翻譯,有謂快煮餐、食材配送、鮮食配送、餐點DIY配送箱,但我認為,都不若「料理懶人包」來得貼切。簡單來說,meal kit把生鮮食材、料理半成品與食譜捆綁在一起,比傳統意義的烹飪方便,因為食材已經幫你配好、處理好,還有料理步驟可供參考;又比外帶外送的餐點新鮮,因為你是自己動手做菜,現煮現吃。
台灣疫情升級、餐廳被禁止內用後,也有獨立餐廳推出meal kit,我最近反覆舉的例子就是Gēn Creative與Club Voilà(Ephernite子品牌),它們讓人耳目一新,不過,meal kit不是現在才在台灣問世。
早在2016年台北就曾有meal kit專賣店「Phoebe’s Kochhaus 菲比食事」,可惜走在太前面;Green & Safe的「食材百寶箱」也行之有年,唯欠缺食譜與配料、處理,可謂meal kit前身。至於現時有在營運、真正意義的meal kit品牌,台灣則有「樂煮 Let’s Cook」、「FoodGo Box 今晚想自己煮」等等。
疫情前,meal kit在台灣乏人問津;進入非常時期,至少我自己,才親身體驗meal kit的魅力。然而,進一步查閱資料後,我也才發現,meal kit這個六、七年前在國際募資市場非常火紅的網路新創項目,商業模式是遭受質疑的;疫情中,獨立餐廳推出meal kit,也只是一種變通之策。
本文將試圖探討以下議題:
1️⃣ Meal kit的市場概況為何?
2️⃣ Meal kit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3️⃣ 獨立餐廳做meal kit是否有優勢?
#MealKit的市場概況
Meal kit在台灣,是小眾之小;在國外,雖和傳統雜貨零售相比仍屬小眾,卻也發展出一定的市場規模,且有眾多業者。根據「Business Wire」的數據,美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meal kit市場,2020年的市場規模來到23億美元(註1);放大到全球的範圍,綜合「Business Wire」、「Grand View Research」的分析,2020年全球市場規模來到80億至100億美元之間,並預期接下來七年將以複合年均成長率約13%繼續茁壯,2027年全球可望達到200億美元的規模。
在美國,meal kit新創業者如Blue Apron、HelloFresh,零售巨擘如 Walmart、Amazon,以及某些獨立餐廳,都投入meal kit的競爭。Meal kit的產品也愈趨多元化,除了在餐點風格上的變化(各種異國料理)、飲食需求上的專精(如素食者、健身者),產品設定上,起初的「cook and eat」(需要或多或少的烹調)之外,也往「heat and eat」(不需烹飪、加熱即食)發展,這就比較像微波爐或烤箱加熱的電視晚餐了。
若查詢meal kit的歷史,一般認為以下二家瑞典企業為先驅:Middagsfrid,創立於2007年;以及Linas Matkasse,創立於2008年。二家公司目前都仍健在。
Blue Apron是美國市場的先行者,2012年誕生,據說參考了瑞典的Linas Matkass,雖然同期有HelloFresh(總部在德國)、Plated二家競業,Blue Apron獲得的媒體聲量與創投資金卻始終走在前面。然而,Blue Apron如同彗星路過,2017年在紐約證交所IPO可謂慘烈災難,其後每況愈下,疫情雖有幫助業績,現又回到掙扎狀態。
2016年時,美國已有超過150間meal kit業者,也歷經分眾化的過程(如專攻素食的Purple Carrot),在Blue Apron上市前後也有一波整併潮。現在,美國市佔最高的meal kit業者是HelloFresh,這家德商同時在十四個國家營運,美國是其主要市場,2020年美國的全年營收逼近25億美元,年成長率102.3%,也拜疫情所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零售巨擘、雜貨零售商加入戰局。Amazon在2017年併購美國有機超市Whole Foods引起業界波瀾,後逐步推出meal kit服務,去年才讓meal kit固定上架全美Amazon Fresh;也有幾間超市併購meal kit新創,如Albertsons收購Plated(2017)、Kroger收購Home Chef(2018)。Walmart也從2018年起推出自己的meal kit。
以上美國市場發展歷程,我將有另一篇專文提供更詳細的說明。
Meal kit新創業者的發展,為什麼會走到IPO困難,或者被雜貨零售商併購呢?這就和其商業模式有關了。
#MealKit的商業模式
Meal kit的訴求是什麼?我認為這個說法相當貼切:它是在餐廳內用、外帶外送、買菜自煮以外,第四種飲食消費行為,自給自足的程度,介於外送與自煮之間。
Meal kit比傳統烹飪方便許多,省時間省力氣,理由在於,它幫你完成規劃菜單、買菜、備料等等,在家自煮的繁瑣雜務;一道菜的內容,通常包含生鮮食材、醬汁、其他調味佐料、料理半成品以及食譜,某些食材甚至已經洗好、切好。對於廚藝欠佳的煮夫煮婦而言,meal kit是在家做出餐廳水準菜色的機會;對於熱愛嘗鮮的吃貨來說,meal kit也是拓展味蕾、嘗試異國風味的方案。當然,新鮮現煮也符合健康訴求,而針對有飲食限制或特殊飲食需求的消費者,例如素食主義、減脂增肌,某些meal kit特殊菜單也令飲食規範更好遵守。
這類料理懶人包,可謂數位時代的產物。Meal kit的先行者皆屬網路新創,設立之初就採取線上訂購與配送,且大多綁定 #訂閱制,以確保營收基礎。亦即,如今的meal kit產業是從線上起家的,實體零售在幾年後才跟進。並且,其初期成長大多來自都會區收入較高、年紀稍長的Y世代(1980年代、1990年代出生者),代表其消費門檻是比較高的—有數位能力,並擁有較多可支配所得。
這也預示了meal kit業者面臨的挑戰。
首先是價格。在美國,一人份的meal kit定價約莫介於8美元至12美元之間,差不多是在大眾餐廳能飽餐一頓的價格,也比傳統意義的買菜自煮貴上許多。方便性是要付出代價的,也限制了meal kit的目標客群。
再來,訂閱制反成為消費者卻步的理由。一般訂閱方案為一週二到四餐,視餐數與份量有不同的運費規則,基本上愈多餐就愈容易免運、單價也愈低,但愈多餐也代表消費者的承諾是愈高的。然而,我們都清楚每天的食欲變來變去,上餐館、叫外賣也很方便,更何況,有時候就是不想煮飯。假設我這週想少煮二餐meal kit?或者我接下來一個月都想休息?管理訂閱成了一件麻煩事;顧客忠誠度也不高。
因此,現時許多meal kit業者強調無需訂閱,或者管理訂閱容易,想取消、跳餐隨時隨地。
然而,為什麼網路新創meal kit業者起初會採取訂閱制?那是因為,業者必須綁定較高收入的用戶,才能彌補目標客群較小眾的落差,也才能彌補高昂的營運成本與費用。
開一家meal kit公司的成本與費用很高。你需要大量的人力來理貨與包裝,也需要大量的包材,物流與後勤也複雜,因為牽涉到容易腐壞的生鮮食材與料理半成品。行銷也花錢,因為要留住舊客很難,開發新客也面臨競爭。
於是,#營運成本高昂、#顧客忠誠度低,成為meal kit商業模式的二大弱點。
已經擁有基礎建設的零售巨擘與雜貨商,如Walmart、Amazon、Kroger,因此看到入市機會。這讓Blue Apron一類網路新創起家的meal kit業者面臨更沈重的壓力。
#獨立餐廳做MealKit是否有優勢?
了解meal kit的產業概況後,我們就會明白,獨立餐廳做meal kit,完全不能把自己當作meal kit業者。不僅沒那個資本,也不需要玩高營運成本、低顧客忠誠度的遊戲。但是,疫情中,餐廳被禁止內用的情況下,餐廳在思考能提供什麼不一樣的產品給消費者時,meal kit確實是一個選項。
亦即,把meal kit當作外帶外送的一種變形。
和傳統意義的外帶外送相比,meal kit作為一種料理半成品與食材的組合,交由消費者自己在家烹調,可以避免餐點在運送途中狀態劣化的風險。我們都清楚,外帶外送的餐點,和內用相比總是差一些,如果能讓我們說出「冷了也好吃」、「味道沒什麼改變」,就已經是高度讚美了。而meal kit,就是把料理的完成階段交到消費者手中,我們在家能夠掌握料理的狀態,關鍵的調味與備料,餐廳大廚又幫我們準備好了,所以好吃的機率會比較高。
#專業主廚的烹飪知識與技藝,可以發揮不同的創意。這仍然是 #廚師的主場。
不過,如同所有meal kit,價格會是一個問題。多數美國市場調查報告都顯示,meal kit定價偏高,是許多消費者不繼續使用服務的原因。獨立餐廳做meal kit,也會面臨價格怎麼設定的問題,即便用很好的食材,還有支持食材供應商的美意,但如果定價最終和內用差不多,或者不比外帶外送便宜,消費者就會開始打算。
於是再度顯示這個困境:以內用為主的獨立餐廳,除去內用服務後,其價值不容易被彰顯。除非已有堅強的品牌力,並已進入民生消費性用品(consumer packaged goods)的領域,否則,餐廳轉型推出商品,並不容易。
當然還是要再細分業態。獨立的fine dining餐廳,疫情中轉型做外帶外送、meal kit或其他商品,會相對困難,因為其提供給消費者的價值,較難被證明,業績因此難以和正常營運時齊平。客單價調低,量就要變大,但能變多大?客單價較高,量就會變少,而少了服務、裝潢、氣氛、美感等等現場體驗,非內用的定價,到底該怎麼定?怎麼做對餐廳是比較好的,能夠支付員工薪水、房租、食材費,是業主的數學習題。
一個餐廳做meal kit的正面案例是英國的小型披薩連鎖店「Pizza Pilgrims」。根據《華爾街日報》去年五月底的報導,Pizza Pilgrims在倫敦地區有十三間分店,去年推出「平底鍋披薩組合」,內含發酵好的麵團、番茄醬、莫札瑞拉起司與橄欖油,並有線上教學影片。報導當時,Pizza Pilgrims已售出一萬二千組,有10%回頭客。不過,披薩仍是相對適合外帶外送與商品化的品項,Pizza Pilgrims比單獨的餐廳也大上不只一個層級。
在談到為什麼做此披薩組合時,Pizza Pilgrims的創辦人Thom Elliot表示:「如果我們能打平收支,並且在社群媒體上有聲量,就值得做。」打平收支很難,但如果什麼都不做,就徹底喪失和客人互動的機會。若有社群聲量,也是不錯的宣傳。
其實,疫情中做的一切努力,就是為了保住員工、支付房租、維持動能。這是最實際的目標。
疫情下,餐廳的營運轉型,目標也轉型。台灣餐飲業者接下來可能面對部分內用、部分外帶的情況,該怎麼安排後勤,又是另一件功課了。
小型無人機令 懶人包 在 美英Onlin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家針對申請紓困的各項疑問,感謝中壢區公所協助一一解惑。以下QA提供大家參考:
●基層勞工,如:人力派遣,沒有勞健保、沒有加入工會,或者領日薪的人,有列入紓困嗎?
●沒有勞保領日薪的,請問可以紓困嗎?
答:可以,可申請衛生福利部110年因應疫情擴大急難紓困,以家戶(戶籍地)為單位,每戶由1人提出申請。
(一)領取資格:
1.原有工作,因疫情請假或無法從事工作(含有工作但每月工作收入減少),致家庭生計受困。
2.未加入軍、公、教、勞、農保等社會保險。
3.未領有其他政府機關紓困相關補助、補貼或津貼。
4.依戶籍內全部人口存款(戶內每人存款15萬元免納入計算)及收入總額,計算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費未逾110年當地每人每月生活費2倍者。(本市為15,281*2=30,562元)
符合資格者,每戶發給1至3萬元。
(二)申請方式:
1.109年符合者:免申請
衛福部主動審查,於6月4日進行撥款,撥款金額與去年相同;無帳戶者,以匯票郵寄。
2.109年未符合者:免申請
衛福部主動審查,核定後撥款;無帳戶者,以匯票郵寄。
3.110年新申請者:受理期間6月7日至6月30日止,為避免群聚,請採以線上申請。符合資格者,由衛福部核定後撥款。
(1)採線上申請(含手機版):6/7起開放申請
(2)郵寄申請:請民眾填寫完紙本申請書(並黏貼存摺封面影本)後,直接投遞郵筒即可;紙本申請書可於本市各區公所索取。
洽詢單位:
(一)衛生福利部1957福利諮詢專線
(二)戶籍所在地區公所
●失業中的人有生活補助嗎?
答:目前若因疫情失業,未加入軍、公、教、勞、農保等社會保險者,一樣可申請衛生福利部110年因應疫情擴大急難紓困。以家戶(戶籍地)為單位,每戶由1人提出申請。
●自營瓦斯行有在補貼項目裡面嗎?
●小型餐飲店,如何申請紓困?
●夜市攤商是否有紓困補助?要什麼資格才能申請呢?
●學校建教合作,因疫情沒班可上,可申請紓困嗎?
●保全業有在補助之中嗎?
●自己種菜自己賣,自己做菜包賣,怎麼申請補助?
●幫人家打掃家裡的,又要怎麼申請補助呢?
●早餐店可以領補助款嗎?
●火鍋店沒做生意,又可以申請補助嗎?要到哪邊申請?
●桃園美容美髮美甲停業補助?
答:
1.未加入軍、公、教、勞、農保等社會保險者,一樣可申請衛生福利部110年因應疫情擴大急難紓困(見上述說明)。
2.有加入勞保者,可申請勞工紓困貸款。
3.加入職業工會者,於今(110)年4月30日已由職業工會參加勞工保險之自營作業者,除延續去年針對月投保薪資未超過24,000元(含)以下之勞工,每人補貼新臺幣3萬元外,擴大於月投保薪資超過24,000元(即月投保薪資等級在25,200元以上)之勞工,亦給予每人新臺幣1萬元之補貼。
●公車司機怎麼辦?每天都要面對許多未知的民眾,也沒有疫苗可打、也沒有薪水可領…
答:有加入勞保者,可申請勞工紓困貸款。
●外籍配偶加入職業工會為自營商是否也能列入補助?
答:須具有中華民國國籍,且符合勞動部公告之資格條件者,勞保局才會核發勞工生活補貼。
加入職業工會者,於今(110)年4月30日已由職業工會參加勞工保險之自營作業者,除延續去年針對月投保薪資未超過24,000元(含)以下之勞工,每人補貼新臺幣3萬元外,擴大於月投保薪資超過24,000元(即月投保薪資等級在25,200元以上)之勞工,亦給予每人新臺幣1萬元之補貼。
●學校內煮午餐的廚工阿姨,現在放無薪假,可以申請紓困方案嗎?
答:
1.目前若因疫情失業,未加入軍、公、教、勞、農保等社會保險者,一樣可申請衛生福利部110年因應疫情擴大急難紓困。以家戶(戶籍地)為單位,每戶由1人提出申請。
2.如果仍有勞保,可申請勞工紓困貸款、充電再出發訓練計畫、安心就業計畫、安心即時上工計畫。
3.學校廚房及團膳業者:補助食材成本損失,補助公辦公營自設廚房學校之廚工薪資及午餐運作成本。由地方政府向國教署提出申請,國教署所屬學校向國教署申請,6/4受理申請。
●我靠加班上14小時才有3萬多,但政府看實領,補助又改為最低薪資,根本拿不到。
答:
1.加入職業工會者,於今(110)年4月30日已由職業工會參加勞工保險之自營作業者,除延續去年針對月投保薪資未超過24,000元(含)以下之勞工,每人補貼新臺幣3萬元外,擴大於月投保薪資超過24,000元(即月投保薪資等級在25,200元以上)之勞工,亦給予每人新臺幣1萬元之補貼。
2.一般勞保投保者,可申請勞工紓困貸款。
3.未加入軍、公、教、勞、農保等社會保險者,一樣可申請衛生福利部110年因應疫情擴大急難紓困。以家戶(戶籍地)為單位,每戶由1人提出申請。
●居家托育人員,沒有勞保也沒有參加公會,在紓困4.0專案我們是不符合申請資格的。
答:目前若因疫情失業,未加入軍、公、教、勞、農保等社會保險者,一樣可申請衛生福利部110年因應疫情擴大急難紓困。以家戶(戶籍地)為單位,每戶由1人提出申請。
●未婚單親媽媽和家人同住,但家人並不負擔她及她的孩子生活費用,她沒正常的工作,算是臨時工,擺攤,沒加工會,沒勞保,連去辦單親補助都會受阻礙,需要一大堆證明文件,但重點是都沒有證明文件。
答:
1.目前若因疫情失業,未加入軍、公、教、勞、農保等社會保險者,可申請衛生福利部110年因應疫情擴大急難紓困。以家戶(戶籍地)為單位,每戶由1人提出申請。
2.如有需要單親相關補貼,可洽公所社會課詢問。
●我勞保寄在工會,我想問這次的紓困案我能請嗎?而且我沒工作。
答:可以,加入職業工會者,於今(110)年4月30日已由職業工會參加勞工保險之自營作業者,除延續去年針對月投保薪資未超過24,000元(含)以下之勞工,每人補貼新臺幣3萬元外,擴大於月投保薪資超過24,000元(即月投保薪資等級在25,200元以上)之勞工,亦給予每人新臺幣1萬元之補貼。
●自營者明日能否前往區公所辦理申請紓困?
答:
1.無公教勞保者,申請日期為6月7日-6月30日,僅提供線上申請與郵寄申請,不受理臨櫃申請。
2.有投保職業工會:。
可以,加入職業工會者,於今(110)年4月30日已由職業工會參加勞工保險之自營作業者,除延續去年針對月投保薪資未超過24,000元(含)以下之勞工,每人補貼新臺幣3萬元外,擴大於月投保薪資超過24,000元(即月投保薪資等級在25,200元以上)之勞工,亦給予每人新臺幣1萬元之補貼。
3.勞工紓困貸款要還,勞動部補貼第一年利息。
●藝文團體補助方案?
文化部:「藝文紓困4.0方案」
懶人包→ https://reurl.cc/0jDA2A
●健身房算在哪個補貼項目裡面?
答:經濟部針對升3級防疫遭停業的八大娛樂休閒業、健身房等,提供停業及薪資補助,每企業獲1萬、員工4萬元,但前提是遭中央命令停業、給付員工薪水未達基本工資者。其中包括補貼企業停業「每全職員工」1萬元,另有給付員工1次性的薪資補貼3萬元,及就安基金加發1萬元生活補貼;但企業不能自行解散或歇業。
https://www.moea.gov.tw/MNS/covid-19/home/Home.aspx
經濟部:「疫情衝擊 紓困救急」
懶人包→ https://reurl.cc/9rZl6X
貼心提醒:
●先區分,申請者對象是「個人」還是「產業」
以下為簡易分類及整理,詳細資料請至 https://1988.taiwan.gov.tw/
●非常時期要靠大家一起警戒,非必要不出門,停看聽,防疫加油!
#桃園市議員謝美英
#市民麥克風為您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