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提問):新手如何決定研究方向?大醫院裡的小 young V 免不了要到處支援,這裡做一點,那裡幫忙一點。如何在這樣完全沒有連續性照顧病人的時間下,找到可以做研究的方向與題材?
👨⚕:研究方向最好能與自己平常的臨床工作高度相關,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 從臨床工作找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每個專科都還有次專科,每個次專科都還有許多專精領域。
所謂的醫學研究(論文)其真正的目的是,把最尖端的醫學知識再往前推進,所以只要能在自己最專精的領域提出最新的見解、用科學方法証明,就能在很好的雜誌刊登出來;反之,如果拾人牙慧,或是僅發表個人行醫的經驗(如某大老號稱開刀一輩子沒有合併症),這種就很難刊出。
建議新手可以先 #確立方向,專注觀察自己的臨床工作,想想如何把手上的病人照顧得更好,設法把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更往前推進,持續努力,累積資料,當有心得的時候,就可以寫成論文,跟全世界的專科醫師分享,幫別的醫師省一點力氣。
🔍「困難」,就是最好的主題。
到處支援、在各地行醫,如此很難長期追蹤病人,因此也很難做出需要追蹤的臨床研究,若欲突破這種困境,建議進行 #不需長期追蹤的研究(例如:探討某疾病的診斷、或手術後短期的併發症),亦或是使用其他資料庫(例如:健保資料庫)。
最適合研究的主題,其實就是 #平常臨床 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難!建議遇到難題時先搜尋文獻,若確定文獻中無法找到解決之道,而我們卻頗有心得,那就是值得努力、也適合我們所處的環境的研究主題。
🚩 2020 / 4 / 12(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國際期刊 editor 與資深 reviewer 教你投稿重點,有!
✓ 成敗關鍵 revision,怎麼做才最好,有!
✓ 提供頂尖期刊範例論文,原作者讓你問,有!
✓ 提供範例論文的 revision letter 讓你學習參考,有!
✓ 資源稀少時代起步,給年輕伙伴的務實建議,有!
✓ 初學者最常用的統計,互動實作,有!
立即報名 ☛ http://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小論文文獻探討範例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終於又喬出三位講師都可行的時間了!
8/26 (六),最新梯次,開放報名!
🕵殘酷的事實
資深審閱者都知道的一件事實是,同樣的科學內容,光只是呈現的方法不一樣,最後得到的審查結果一定也會不一樣。你可能會抗議「這不科學」,是的,這真的不科學,但卻很真實。
「根據研究統計 (https://goo.gl/zQpSlr),台灣的科學研究者,因為非專業因素而失分,導致退稿的比例,是學術活躍的前 18 名先進國家中,比例最高的。」
🔑解決方案
為了協助各位度過困境,這堂課我們將從文獻分析、視覺心理、閱讀行為的角度,直接回答「我該怎麼準備我的稿件排版與圖表設計,才能最大化被接受的機率?」這個困難的問題。
📊 這堂課,可以學到什麼?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有。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有。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有。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有!
⚔ 講師陣容
除內科陳一銘與放射科蔡依橙外,更加入已經有兩篇 original article 登在標竿期刊 Radiology 的復健科吳爵宏醫師(三個願望,一次滿足)!
【陳一銘】與科內的實驗室、國衛院、老人醫學 與 健保資料庫 的團隊均有合作,主題圍繞著老人醫學與免疫風濕專長,發表超過 80 篇 SCI 論文。四度獲得「青年醫師論文獎」。
【吳爵宏】連續兩篇 original article 於頂尖期刊 Radiology 刊登,並獲邀與雜誌主編連線訪問,錄製 Video PodCast,向全世界讀者介紹研究成果,發表超過 25 篇 SCI 論文。
【蔡依橙】SCI 文章超過 60 篇,聚焦在自己的專業核心、投稿命中率高達八成、標竿論文引用超過 100 次的策略型研究者。曾指導多位醫師發表 SCI 論文,並登上國際舞台。
💓 好評不斷
「過去也修過好幾次生物統計課程,學科理論的成績還不錯。研究所期間,當然也實際做過圖表。但過去的學習經驗,從來沒有一口氣,把這些知識和應用,在短短不到 3 個小時,全都整合在一起來得印象深刻。」
「上完《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後,我學會了時間管理,因此能更有效的利用帶狀時間一鼓作氣做完作業,還有行有餘力記錄我的感動與心得。我的感覺是,上完今天的課程會讓寫論文更加省時有效率。」
一天就能畫出能投稿的統計圖表,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活動由此去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常見問答
【問:這個課程適合初學者嗎?】
答:適合。這次的改款,特別是加強「從 0 到 1」的研究新手部分,但依然保留新思惟課程的「雅俗共賞」特色,許多內容,即使已經有 5 篇 SCI 經驗的人,都會覺得有趣。我們過去的課程,初學者來都非常滿意;即使傑出學者如登過外科第一名期刊的、超過 100 篇的、登過 Science 的學者們來上,也都有所收穫。
【問:我是舊生,這次改款改了什麼?】
答:改了約 70%,包括互動實作主題重新設計、全新範例論文、期刊選擇策略、多元參與、時間與資源規劃等。只有部分核心內容一致,如:每段重點、稿件排版、統計法,但會用新的例子與新的詮釋方式傳授。整體來說約改款 70%。
🎉 傑出榮耀
- [快訊] 吳爵宏醫師研究表層及深層足跟脂肪墊的 shear modulus 隨年齡變化狀況之論文,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 [快訊] 陳逸婷醫師探討 PICK1 遺傳多型性與思覺失調症認知功能是否有關之研究,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 [快訊] 王敏靜醫師研究 Portland cement 促進牙周韌帶細胞分化機轉之論文,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 [快訊] 許智維醫師關於 rivastigmine 引發「比薩症候群」之心得分享,獲 Clinical Neuropharmacology 刊登!
- [心得] 只上一堂課就寫出 3 篇 SCI 論文(許智維 醫師)
📊 課程特色
【實際建議】大道理人人會說,但應用時所遭遇的種種困難,該如何克服,就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內科陳一銘醫師,復健科吳爵宏醫師,放射科蔡依橙醫師,與你一樣的世代,超過 160 篇 SCI 發表經驗,給你最實用的建議。
【實作統計】讓完全無經驗者也能上手,新思惟口碑互動實作時間,再次改款,讓您在樂趣中學會統計應用,並在「您自己的電腦」實際完成,製成可投稿數據圖。過程中有任何問題,資深助教隨時幫你!
【課後回饋】運用上課學到的技術,完成回家功課,並由講師親自閱讀,並給予回饋,用多年指導住院醫師的經驗,建議您未來努力的方向。不只給你魚、給你釣竿,還指導您,該怎麼設計一支屬於你自己的釣竿。(課後回饋學員評價)
🆘【無痛統計入門】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開放報名!
時間|2017 年 8 月 26 日 (六) 9:00a – 4:30p
活動請參考: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2016_structure/
小論文文獻探討範例 在 [請益] 論文"文獻探討"部分就是拼湊別人的文章嗎? 的推薦與評價
文獻探討的部分
可以全部都是用抄的嗎?
東寫一點 西抄一點 有的甚至整個主題抄了一大段 不過都有附上出處
拼湊出來的東西這樣是ok的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5.148.34
> -------------------------------------------------------------------------- <
作者: Mtakako (唸書倦怠期) 看板: Master_D
標題: Re: [請益] 論文"文獻探討"部分就是拼湊別人的文章嗎?
時間: Fri Oct 28 00:05:18 2005
這點其實之前在課堂上跟老師有討論過。老師說這的確是介於一個非常模糊的地帶。
你的確是放了出處沒錯,但是放了一大段原作的文章還是難免有抄襲或灌水的嫌疑。
有時候引述原文可能是因為那一段很經典,或是原作的文句比較模糊擅自解釋可能會
曲解原意。我想都已經是研究生了,要summarize一段想要引述的話也不應該是什麼
超出能力範圍的事。另外我想引述一大堆拉哩拉雜的也不會讓論文變得更有價值,
所以我是覺得引述"一大段"原作的文句並沒有實質的必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3.215.162
> -------------------------------------------------------------------------- <
作者: vsfranky (自以為是足球先鋒 笨蛋) 看板: Master_D
標題: Re: [請益] 論文"文獻探討"部分就是拼湊別人的文章嗎?
時間: Fri Oct 28 01:09:03 2005
※ 引述《Mtakako (唸書倦怠期)》之銘言:
: 推 laisharon:M大我也一直感到困惑,我在這部份也都會看到"誰誰誰說.." 10/27 23:51
: → laisharon:幾乎這部份都是這樣,但是整篇論文都寫自己意見好像也很 10/27 23:52
: → laisharon:怪? 10/27 23:54
: 這點其實之前在課堂上跟老師有討論過。老師說這的確是介於一個非常模糊的地帶。
: 你的確是放了出處沒錯,但是放了一大段原作的文章還是難免有抄襲或灌水的嫌疑。
: 有時候引述原文可能是因為那一段很經典,或是原作的文句比較模糊擅自解釋可能會
: 曲解原意。我想都已經是研究生了,要summarize一段想要引述的話也不應該是什麼
: 超出能力範圍的事。另外我想引述一大堆拉哩拉雜的也不會讓論文變得更有價值,
: 所以我是覺得引述"一大段"原作的文句並沒有實質的必要。
文獻探討簡單說就是整本論文主題大方向的相關理論或論述,也就是說,有用的文獻
才寫,沒用到的就不要寫進去。
寫法很多種,我自己是先寫完我的推論與看法,之後再用文獻來證明,跟板主講的是一樣
的方法。
舉例來說,你也許看了某一本碩士論文,裡面有你要用的某個理論,你應該在看完後,
簡單的把這些理論用你的方式解讀出來,或許會擔心曲解原論文的意思,不過還是有
辦法彌補這個缺點的,就是去找出國外文獻的原文來對照,自己看完原文就知道有沒有
問題了,有時或許還是別人寫錯。
這樣講或許有點模糊,更簡單的方法就是您去找貴系畢業研究生的碩士論文來看吧,
應該會有幫助才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9.76.115
> -------------------------------------------------------------------------- <
作者: coyot (coyot+e) 看板: Master_D
標題: Re: [請益] 論文"文獻探討"部分就是拼湊別人的文章嗎?
時間: Fri Oct 28 01:35:56 2005
※ 引述《duduyoo ()》之銘言:
: 文獻探討的部分
: 可以全部都是用抄的嗎?
: 東寫一點 西抄一點 有的甚至整個主題抄了一大段 不過都有附上出處
: 拼湊出來的東西這樣是ok的嗎?
如果這樣能拼湊出一篇好論文 當然也ok
問題是能嗎?
別人有他自己的理論架構 你有你自己的 如何整個主題抄了一大段而無廢話?
我不曉得你的"文獻探討"是指前言還是討論
前言部份是依你的論文理論來架構的 別人的相關研究是當你架構中的填充物
當然是要去蕪存菁只留對你論文理論有幫助的部份
而若是討論部份則要拿別人的相關研究來對照你的結果
結果沒有寫的 討論就不能出現!
因此也是要去蕪存菁只留對你論文理論有幫助的部份
把握這些原則 應該不會有需要個主題抄了一大段 或所謂東寫一點 西抄一點的問題
不管東還是西都是你的論文在當主幹 他們是支葉
要寫成榕樹而非像茶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34.104
※ 編輯: coyot 來自: 61.228.134.104 (10/28 01:37)
> -------------------------------------------------------------------------- <
作者: intefan (不好玩) 看板: Master_D
標題: Re: [請益] 論文"文獻探討"部分就是拼湊別人的文章嗎?
時間: Fri Oct 28 03:29:33 2005
真的很遺憾看到這樣的問法.
機械撿拾性的拼湊他人的文章怎麼可能是一個學術論文的要求呢?
會問這樣的問題, 我很不客氣的說, 恐怕連研究是什麼都還搞不清楚.
文獻回顧的目的是在於針對"自己論文主題"跟過去"已經有的研究成果"做一番檢視,
用論文撰寫者的眼光跟角度(論文的主題與脈絡),
來針對文獻做個人性解釋基本上是無可避免的, 而且也是學術原創的重要根源之一.
達爾文演化論的研究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用自己的研究成果配合許許多多的研究成果統合成一套理論.
那些研究成果早就在那邊躺很久了, 但是他用他的方式來建構理論.
例如說: 假如我做的主題是用"人類普同性的角度"來檢視過去的文化理論,
跟我是用"文化相對論的角度"來解釋過去的文化理論, 雖然都回顧文化理論的文獻,
但是最重要的是你如何用自己所站的理論高度或角度來回顧過去的成果.
因為正確處理一個研究主題的過程, 通常是對過去的文獻已經有相當程度的掌握,
才能夠從已知的研究成果中找出不足的, 找出不合理的, 找出不能令人滿足的解釋.
而非先把自己要做的做完, 然後再來找一些相關的文獻來填充, 合理化自己的結論.
我並不是說這個過程一定都得先唸了一百本書再來建構自己的研究主題,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先有想法在前面, 後來才開始收集相關的資料.
但重點是: 如果回顧完文獻後跟沒回顧文獻前的想法都沒改變,
那你不是神, 就是根本不具批判力的去唸那些相關的資料.
學術研究強調過去,現在,未來的連結. 連結的品質, 連結的水準, 就各憑本事.
至於剽竊與抄襲別人的想法, 這根本是另外一回事, 是道德的問題.
什麼是剽竊與抄襲, 恐怕已經有太多資源讓你去找他們的定義與認定方式.
--
"老婆的一聲吼遠遠超過了馬克思主義的力量. 每次看到我夜讀三國,
她就杏眼圓睜, 把我一腳從床上踹下......."
俞敏洪 2005/05/1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7.58.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