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6.03 觀點—《泰晤士報》Matt Ridley ※
用基改蚊子大軍消滅茲卡病毒
就算取消里約奧運會,也不會減緩茲卡病毒散播的速度,因為亡羊補牢,為時已晚:茲卡已經散播到六十幾個國家與區域了。很快地,只要其蚊子寄主可以生存的地方,幾乎都會出現它的蹤影。現在,它跟小頭畸形症的關連性已經建立,所以在任一存有茲卡病毒的地方懷孕,生下小頭的畸形嬰兒,風險雖然小,卻是真實的。
在 1970 年代,由於使用殺蟲劑引起的風險,許多人都感到憂慮,使得我們不再專心致志地消滅蚊子與它們所㩦帶的疾病。茲卡病毒只是我們怠乎滅蚊,所以遭到懲罰的最新證據。在 1947 年到 1958 年之間,巴西在全美洲對付黃熱病的運動之中,曾經一度完全消滅了埃及斑蚊。然而滅蚊的努力沒有持續,所以蚊子回來了,它們在在巴西都會的法維拉斯(favelas,貧民窟)活得很快活,也在世界其他溫暖的地方大行其道。
埃及斑蚊的生物學,幾乎使這種蚊子命中註定,一定會帶給我們這個物種(人類)劇毒的新病原體。如同它名字所影射的,埃及斑蚊最早來自非洲,跟其他的種類蚊子不同,它在四千年前演化成一個馴養的品種。換言之,好像燕子與麻雀一樣,它必須在人類房舍內部或週圍繁衍,而且只吃人血作為養份的來源。後來它散播到西非,在那裡,它㩦帶了黃熱病毒,後者很快就演化成為感染人類的病毒。
埃及斑蚊很可能在非洲收集了基孔肯亞熱病毒(chikungunya virus)、也很可能在亞洲收集了登革熱病毒。然後它帶著這三種病毒,隨著黑奴貿易,跨越了大西洋,進入美洲。最近,埃及斑蚊又收集到茲卡病毒,時間與地點很可能是在二十世紀的非洲中部(茲卡病毒首先在烏干達叢林裡的猴子身上發現)。
因為埃及斑蚊主要以人類作為食物來源,所以它收集到的病毒,必須在人體內存活,否則就會死亡。蚊蟲所㩦帶的疾病不像感冒,並不總是朝著毒性愈來愈弱的方向演化。在某些案例中,病患發燒的情況愈嚴重,他/她再被蚊蟲叮咬的機率就會愈大。所以即使我們可以有效地消滅一部份埃及斑蚊,只要它們不死絕,未來還是會繼續給我們帶來可怕的新疾病。
白線斑蚊,或稱亞洲虎蚊,其危險性就小一點,因為它的馴養程度比較小,也不只靠人血生存,它還會叮咬鼠類、鳥類、兩棲類。然而,它也有能力㩦帶上述三種病毒,也已經藉著二手輪胎分布到全球各地:橡膠輪胎裡面的小積水,非常適合白線斑蚊的孑孓生長。因為它可以在比較寒冷的氣候裡存活,所以它也在歐洲散布開來。
然而病媒蚊引起的最致命疾病——瘧疾,目前正在大撤退之中。自從公元 2000 年以來,瘧疾的感染率已經降低了 37%,死亡率更是下降了 60%。為什麼我們不能使用對付瘧疾的辦法來對付茲卡?對付瘧疾最有效的兩個武器是浸過殺蟲劑的蚊帳、以及在房子內牆噴灑殺蚊液,因為瘧蚊白天會停在牆上休息,晚上再出來咬人。然而這兩種武器,對埃及斑蚊都不會見效,因為它是一種白天活動的蚊子。
上個世紀中葉,巴西與其他國家之所以能夠完全消滅埃及斑蚊,主要是透過在都會地區每一個孑孓可能滋生的角落噴灑殺蟲劑,又因為埃及斑蚊已經馴化,所以廣大的鄉野地區沒有必要進行滅蚊的工作。然而,今日的巴西幾乎不可能再如法炮製,理由有三:城市面積大幅擴張,埃及斑蚊絕大部份住在私人房地產上,在家戶的裡面與外圍;蚊子對於多種殺蟲劑已經產生抗藥性;環保人士反對噴灑殺蟲劑。
環保人士的反對,雖然有時候講得太誇張,但確實有一些道理。DDT 依然是減少蚊子數量最有效的方法,但它最好是極小劑量地在家庭內部使用,而且最好用在瘧蚊身上。假如在戶外使用,它會進入野生食物鍊,最後聚積在猛禽、哺乳類動物體內,降低它們的繁衍能力。雖然有人否認,但在 1960 年代,DDT 造成許多猛禽的數量大幅下降。
所以我們需要更好的方式來消滅埃及斑蚊。很幸運地,我們確實另有選項。英國有一個新成立的企業,Oxitec,現在變成 Intrexon 的一部份,在 2002 年發展出一種科技,藉著改變埃及斑蚊公蚊的基因,使它們的後代在來不及長大之前就死亡。過去五年的五次實驗之中,這種名為 OX513A 的公蚊,在巴西(三個地點)、巴拿馬、開曼群島等地野放,數量達到一億五千萬隻。公蚊不會咬人,壽命只有一週,在此例中,他們產生的後代也死得很快,所以對於生態環境的長期影響性是零。五次實驗的結果,對於當地的埃及斑蚊數量所達成的減少率分別是 92%,92%,93%,96%,99%,比殺蟲劑的效果還好。
這項技術已經獲得巴西國家生態安全技術委員會(National Biosafety Technical Commission)、世界衛生組織的批准。Oxitec 正在巴西蓋工廠,以在今年野放五億隻的基改蚊子,2017 年計畫放生三十億隻的基改蚊子。
然而,某些環保人士對於基因改良科技一律反對到底,因此已經開始散播瘋狂的理論,說 GM 蚊子的野放,事實上就是造成茲卡病毒大爆發的始作俑者。雖然當年 GM 蚊子野放的地點,離爆發大流行的巴西,有四百英哩之遙,而且在巴西茲卡流行之前四年發生。更早在波里尼西亞的流行,也見到小頭畸型症的案例,然而 Oxitec 根本沒有到過波里尼西亞。另外,基因改良會造成茲卡病毒,這種想法在現實環境中無法發生,因為 Oxitec 注入蚊子的基因是 DNA,病毒的基因組卻是 RNA。只不過,這個陰謀論已經由《環保人雜誌》(Ecologist)的主編,奧利弗‧提克爾(Oliver Tickell)不疑有他地採信了,許多主流的媒體也跟著鸚鵡學舌。最近,提克爾先生似乎接受了質疑上述瘋狂理論的新證據。
即使上述基改科技是在歐洲發明的,就算將來有一天我們迫切地需要使用它,在歐洲採用這項科技還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在歐洲批准基改昆蟲的過程太長太複雜、太不確定、太過昂貴,這使得申請太不划算。純然的瘋狂。
http://www.thetimes.co.uk/…/wipe-out-zika-with-army-of-gm-m…
小頭症壽命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2016.05.10 美國 ※
佛羅里達州可望野放基改蚊子,以消滅埃及斑蚊
數百萬隻基因改造的蚊子已經準備好野放至美國領土,以作為阻止茲卡病毒擴散的首度嚐試。
這種基因經過人工導致突變的蚊子,是由牛津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所創造,可以殺死散播茲卡病毒的埃及斑蚊。
今年開年到現在,美國已經發現了四百多件感染茲卡病毒的病例,相關單位擔心,夏天可能會造成大流行。
美國國會則審議一個法案,打算撥款十九億美元來對抗這種病毒。懷孕的婦女若感染茲卡病毒,很可能會產下頭部萎縮的新生兒。
三個聯邦主管當局同意這種基改蚊子野放的地點,在佛羅里達州的基韋斯特(Key West, Florida),這是他們認為美國茲卡傳染病可能最先開始的地點。
美國已經展開兩週的公共諮詢,這將是反對此計畫人士發出異議、阻止野放基改蚊子的機會。
製造基改蚊子的英國公司 Oxitec 生化科學家,尼莫(Derric Nimmo)表示:「我們打算在九個月內釋放三百三十萬隻蚊子。」
「我們知道這種科技的效果很好。我們也知道它在大型的地理區域裡有效。未來的發展,將是如何更大規模地野放,以及如何發展出有效的策略。」
這些基改蚊子身上帶著一種限制他們壽命的基因。一旦它們開始跟野生的埃及斑蚊交配,它們的後代將產卵之前死亡。
他們先前已經在巴西作過小規模的試驗,證明基改蚊子可大規模減少野生埃及斑蚊的數量,達 99%。
噴藥殺蚊的方法可以把蚊子的數量減少一半,但這種方法有其他的健康風險。巴西主管單位已經同意發給執照,將在全國各地野放基改蚊子,以幫忙阻止茲卡病毒的傳播。巴西今年夏天將舉辦奧運會,屆時是否能有效滅蚊,將成視聽焦點。
埃及斑蚊——被科學家稱為地球上殺死最多人的生物——也是瘧疾、黃熱病、登革熱、西尼羅河病毒、基孔肯亞熱的病媒蚊。
茲卡病毒第一次被發現,是 1947 年在烏干達一隻猴子身上發現。科學家本來認為茲卡是一種對人類相當無害的病毒,一直到去年巴西發生大感染為止。
茲卡病毒除了會對新生兒造成小頭畸形症外,還會散播吉巴氏綜合症(Guillain-Barré syndrome)——這是一種免疫系統失靈的疾病。
這種疾病最大的威脅是懷孕的婦女。對於健康的成年人來說,茲卡病毒可能只是造成身體微恙,如皮膚疹、關節痛、結膜炎。
巴西遭到茲卡病毒感染的人數已經有一百五十萬人,這種病毒也已經散播到中美洲的絕大部份國家。
目前有九十位美國婦女感染這種疾病,歐巴馬總統因此希望聯邦撥款十九億美金來對抗茲卡病毒。這筆款項包括派美國的專家到病情最嚴重的地區去幫忙;其中一些款項則將投入疫苗的研究。
在參議院促進法案通過的紐約州參議員舒默(Charles Schumer)表示:「對抗這種流行病,真的是小洞不補,大來吃苦,我將會竭盡全力確保這筆緊急款項及時通過審議。」
http://www.thetimes.co.uk/…/mutant-uk-insects-to-fight-zika…
小頭症壽命 在 小頭症壽命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推薦與評價
提高為35年,八○年代無嚴重併發症的唐氏症者平均壽命更可達50~60年,最... 其臨床表徵為頭小臉圓、眼距過寬、內眥贅皮、眼瞼縫向下斜、鼻基部平塌、低耳 ...認識腦性麻痺 ... ... <看更多>
小頭症壽命 在 小頭症壽命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推薦與評價
提高為35年,八○年代無嚴重併發症的唐氏症者平均壽命更可達50~60年,最... 其臨床表徵為頭小臉圓、眼距過寬、內眥贅皮、眼瞼縫向下斜、鼻基部平塌、低耳 ...認識腦性麻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