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山 成為山】
不知道自己這輩子是跟垃圾怎麼扯上關係的,但垃圾為生命帶來的莫大轉折,是再清楚不過的。
早已忘了是在什麼機緣下報名淨灘種子志工的培訓,在2014年附近的一兩年裡,為了抵抗在企業工作的乾枯感受,便做了各種當時可以在精神上澆水和施肥的事情,例如週五下班搭火車到台東、週日再搭跨夜火車回到台北,也例如參加淨灘志工培訓。
淨灘一年多之後,在臉書上看到一位環保團體的朋友募集隊友到印度淨山的貼文,心想從海濱撿到山巔,應該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習慣獨自旅行的我,竟然沒有太多猶豫就加入了這支成員高達10人的淨山團。
在印度北方的喜馬偕邦,我們如期拜訪當地環保組織「Waste Warriors」(垃圾戰士),換上他們提供的綠色T-shirt,沿著主要村莊和山徑撿拾人類留下的垃圾。適逢紀念甘地生日,印度放大假,據說假期之內有千人入山,我們來得正是時候。
戰士們各個目光炯炯。從一開始互相告誡「注意安全,撿路徑上的垃圾就好,山坡上的不要去撿。」但後來忍不住下切或攀爬緩坡,呼喚著附近的隊友:「幫我接住垃圾」、「那邊,樹枝下面還有寶特瓶」。旅遊指南裡說四小時就能抵達的Triund山屋,我們卻走了八小時,到達山頂時,已經接近日落時間。
領隊的Sanam語帶疲憊地說:「你們對垃圾太執著了。」
回到台灣這座年輕的島嶼,陸陸續續走入一些山域,2019年我又重新回到戰士之列,繼續與各種垃圾肉搏。
下山本來應該如釋重負,淨山的人反而負重如石。
第一次正式淨山的路線是加羅湖四季林道,我竊喜沿途垃圾並不多,11月沒雨沒風沒高溫,正是登山的好日子。垃圾戰士們正打歪著不務正業,一路拍照留念,直到我們進入人聲鼎沸的加羅湖畔。
至少有60頂帳篷的人共享這場秋日好景。晚來沒得選營地的我們,在邊陲地帶搭完帳篷之後,一行七人陸續進入與戰鬥狀態。
貼著加羅湖的輪廓走了幾圈,很快就把垃圾收服了。自然而然,我們轉戰外圍一點的地帶,在隱蔽處發現大量的衛生用品。台灣的山友習慣把衛生紙暱稱為「小白花」。總覺得這種可愛,無疑指涉著它的不可愛,此地無銀六百八十兩。
那日遍地開滿白花,有些含苞待放,有些恣肆盛放,花了一點時間克服心理障礙,我們便進入花叢作戰模式,撿出不少衛生紙、濕紙巾和衛生棉。
布農人邦卡兒曾說,在傳統文化中,打獵的成果是上天給的,獵人出門前從不張揚、也從不設定「這次要獵到多少動物」的目標,心中不帶任何盤算,就只是把自己交給山林、交給祖靈。
垃圾戰士也有點像這樣,淨山的成果是前人給的,我們把自己交給山林,從不預先設定要清運多少垃圾下山,心中不帶有任何盤算。基本款的寶特瓶、各式食物包裝袋、高山瓦斯、衛生紙,奇特款的男用內褲、開口哈哈笑的登山鞋、霰彈槍子彈、八成新的Outdoor Research手套⋯⋯我們統統都會撿起來。
淨山也無疑一場場精彩的路上觀察兼垃圾考古,我們會看到這個世代沒見過玻璃瓶,猜想那可能是日治時期留下來的,以前說不定裡面裝的是清酒;鏽蝕的食物罐頭或許是救國團時期留下的,塞在七卡山莊附近的草木裡,聽說那裡的垃圾量保證永續淨山的可能性,多到撿不完啊。
經常擔任淨山領隊的雲天大哥曾對我說,淨山就像警察巡邏一樣,「我們就是要撿給大家看,山友知道有人在淨山,代表有人在乎這件事情。」
收拾丟垃圾的破窗效應,在印度也是同理。那時確實沒人好意思在T-shirt正面印有「Waste Warriors」的人面前亂丟垃圾。有些人會問「你們在做什麼?」「你們是什麼組織?」,有些人一起幫忙撿垃圾,或者說聲「以後有機會我也想響應。」至少至少,遊客會客氣遞來手上的垃圾,然後說聲「謝謝」。
爬山人都知道熱量之於體能的重要,當熱量從糖果紙被取出,一個失神,裝盛卡路里的紙,就像樹間落下的桐花——失重,在空中多次並隨機旋轉,無聲降落在樹的腳跟上,降落在土壤之上,降落在松針鋪滿的植被上。淨山的人捨不得這份失落,於是拾起那不足一公克的輕,使之成為可以承擔之重,帶著它一起往低海拔位移。
我相信,若有人以鹽分、以油份、以糖份,以各種化學式測試山野的耐受能力,也必定是場無心之過。如果有人讓他們知道,那些對山和山裡的生命來說都太難以承受,他們可能會牢牢抓緊那鹽那油那糖,不讓它們輕易落地。
劉宸君在《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寫下,「在山上走久了就會知道,心裡的空間被打開,就會有更多的事物住進來,有時自己不小心走進自己內心裡面,整個人就會變成一座山。」
我的經驗也幾乎如此:山能入心。
即使山裡的垃圾令人感到憂傷,也只會令人更別無選擇地想要成為一座山。在年輕島嶼身上,造山運動還兀自進行著,隱喻著我們在推推擠擠之間,還能偷偷長大。淨山,向山學習、向山致敬,哪天我們也能摺曲成一座新高山。
(文:吳宜靜;繪圖:thejane BubbleJane in the Teahouse )
★ 線上閱讀全文:https://e-info.org.tw/node/232319
★ 每週環境副刊:https://e-info.org.tw/taxonomy/term/89/all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英雄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曾經與列寧會面,在歐洲地下組織呼風喚雨的諜報總指揮明石元二郎,最後卻選擇台灣作為他的人生終點。 勘誤:01:30 此處「後藤新平」為安藤利吉口誤 加入頻道會員|https://bit.ly/2sIrQcr 業務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加入英雄Telegram|ht...
山本 五 十 六 台灣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EP61照片補充:關於阿拉斯加地震,阿留申群島的火山地景與自然生態
記得前幾天才跟大家回顧阿拉斯加位於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上的位置,誰知道才沒過幾天,就真的發生大地震啦 😱
這次的震央位在安克拉治西南邊800公里的海域,芮氏規模8.2,距離多數聚落非常遙遠,因此並沒有造成大太影響,除了少數靠海的城鎮有發布海嘯警報,但並沒有造成任何災情,在安克拉治(震度2級)幾乎沒有感覺,連我都是看了新聞才知道有地震的 😂 過去一天來收到了非常多朋友的私訊和留言關心,在這裡衷心感謝大家~ 😭😭😭
這次地震受到的關注度很高,主要是因為它已經是過去幾十年來的最大規模,而前一次正是造成131人喪生的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規模9.2)。該次地震與後續的海嘯造成嚴重損失,有些聚落幾乎全毀,是阿拉斯加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不過在那之後,阿拉斯加的地震防護措施提升非常多,也有完善的應變計劃,整個州比起當年來說已經變得堅韌不少。
話說回來,也就是因為有如此旺盛的地層活動,才創造出阿留申群島豐富而壯麗的地景!因此這次的圖片分享,就讓我們來看看被火山活動加上各種自然營力塑造的阿留申地景和生態吧~!
1. 前往埃達克島路上見到的Isanotski Volcano,海拔2,471公尺,位在Unimak島上。阿留申群島的火山屬於層狀火山(Stratovolcano),由黏著度較高的岩漿層層疊上,形成極度霸氣、不可一世的圓錐山體,頂上終年積雪,是群島中辨識度最高的地標。不過也因為這裡天氣詭譎,想要見到完整的山頭真的得看運氣。
2. Loran Station附近號稱全島最美秘境的海灣,以及背後全島最高峰 Mt Moffett 火山(高1196公尺)。Mt Moffett山頂大多時間雲霧縹緲,在我停留的四天期間從來沒有現身過,整個神聖不可侵犯的感覺(但據說少數訪客有攻頂過)。
3. 羽扇豆(Lupine),因為鍾肇政小說以及衍生電影歌曲的影響,在華人世界裡以「魯冰花」之名廣為人知。在阿拉斯加屬於原生種,生命力非常強,尤其能在沙地上生長,因此在埃達克島上到處都能見到,也為逐漸凋零成廢墟的島上海軍宿舍區(背景)增添一些柔美。
4. 另一個地點看到的魯冰花,真的是不管在什麼地方都可以當攝影作品的前景使用!
5. Kuluk Bay(前景),島上主要的設施都位於此區,擁有(天氣好的時候)優美的沙灘,往北延伸則轉為沿岸,一路到島上北端的Clam Lagoon與Mt. Adagdak。
6. 白頭海鵰(Bald Eagle,學名Haliaeetus leucocephalus)不只在埃達克島上常見,在美國的國徽、鈔票與文宣品上也都能見到,號稱是美國的「國鳥」。埃達克島上的白頭海鵰們,可以說是資源利用的專家,不但常常守在溪流出口等待又大又肥的鮭魚出現,還會撿拾海豹們沒吃完的蛤蜊。
7. 從Loran Station(右側)看島上第一高峰Mt Moffett,照片中的貨車是民宿老闆帶我逛島使用的交通工具,一般的小客車在崎嶇的島上很難行駛。
8. 比較典型的阿留申群島風景,山頭往往被雲霧深鎖著,陰鬱而且罕有人跡。
9. 日漸破敗的Quonset Hut,以及周圍典型的島上植被。埃達克島風大加上土壤生產力低,美軍在此種植聖誕樹之前,島上並沒有喬木生長,幾乎所有地方都是被灌木覆蓋著,林相非常單一。
10. 帝王一般的存在、阿留申群島第一高峰,Shishaldin volcano,海拔2857公尺,位在Unimak島上。記得離開那天沿路幾乎都是多雲,本來不指望能看到山頭便決定小睡一番,後來是被空服員叫醒,才得以拍下Shishaldin volcano突出於雲表之上的英姿。
【EP61 冰火齊發、臨危受命的北美最前線:阿留申群島】
🔈 收聽節目: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各大播放平台搜尋「旅行熱炒店」或至官網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第二次世界大戰 #太平洋戰爭 #山本五十六 #日軍佔領 #阿留申戰役 #海軍航空基地 #冷戰軍備競賽 #核子武器 #羽扇豆 #阿留申盾蕨 #白頭海鵰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阿拉斯加 #美國
山本 五 十 六 台灣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EP61照片補充:埃達克島上的冷戰風景
因為可以分享的圖片不少,今天先奉上這些人為建物的廢墟風景,過幾天再來補充自然風景~
1. 島上到處盛開的紫色魯冰花,以及隨處可見的警示牌。部分地區仍埋有地雷,或者有污染物殘留,直到現在軍方仍然會每年雇用大批包商到島上清理廢棄物,意外成為今日島上重要的經濟來源。
2. Quonset Hut,美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開發出來的建築構件,以金屬製成半圓筒狀,只要安裝在地面上,就可以迅速當成軍營使用,在阿留申的惡劣天氣中還可以半埋在地下,對戰時的美軍來說非常方便。部隊撤守之後被當地居民當成度假小屋使用,在島上許多角落仍然可以見到。
3. 位在島上北部的情報單位(推測應該是今日海軍情報局 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 的前身),可能因為業務性質特殊,孤立於其他單位之外,彷彿是一個獨立的小宇宙,內部有自己的餐廳、電影院、體育場、郵局,甚至還有保齡球館。
4. 情報單位內部人去樓空,但許多室內用品仍然保存完好,阿留申群島惡劣的天候使得木頭不容易腐壞,即使廢棄了近30年還能感受到過去美軍駐守時的景象。
5. Bering Hill官兵休閒中心中的圖書館,借還書櫃台甚至部分書籍都還留著,1992-1993的日期見證了1994年的基地在1994年關閉的歷史,也成為封存冷戰歷史的時空膠囊。
6. Bering Hill官兵休閒中心裡的其中一間餐廳,保有美國60年代流行的軟墊皮椅樣式,而這還只是其中一間餐廳而已——同一棟建築裡還有可容納200-300人的電影院、溫水游泳池、酒吧以及便利商店,並且透過地下通道聯通十幾棟營舍。
7. Loran Station(遠距離無線電通信站)為了維持通訊設備運作而使用的巨大發電機,廢棄了30年後雖然嚴重鏽蝕,仍然不減當年壯觀的氣勢,有種宮崎駿動畫《天空之城》裡那種工業廢墟的風格。
8. 暱稱為「通往地獄的七扇大門」的軍火庫,民宿主人指出冷戰時期的核子武器便存放於此。
9. 核輻射避難所內部,右邊的垂直鐵柱可以在戰時組成床鋪,左邊應該是控制空氣流通用的操縱面板,得經過4-5道鋼門才能進入避難所,可見當時美國是多認真的為核子戰爭爆發準備。
10. 麥當勞的招牌早已拆除、門窗封閉,但仍然可以清楚見到得來速車道,以及1990年代保存至今的菜單!大家可以仔細看看菜單上的品項與價錢~
【EP61 冰火齊發、臨危受命的北美最前線:阿留申群島】
🔈 收聽節目: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各大播放平台搜尋「旅行熱炒店」或至官網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第二次世界大戰 #太平洋戰爭 #山本五十六 #日軍佔領 #阿留申戰役 #海軍航空基地 #冷戰軍備競賽 #核子武器 #羽扇豆 #阿留申盾蕨 #白頭海鵰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阿拉斯加 #美國
山本 五 十 六 台灣 在 英雄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曾經與列寧會面,在歐洲地下組織呼風喚雨的諜報總指揮明石元二郎,最後卻選擇台灣作為他的人生終點。
勘誤:01:30 此處「後藤新平」為安藤利吉口誤
加入頻道會員|https://bit.ly/2sIrQcr
業務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加入英雄Telegram|https://t.me/HeroStoryTW
編劇:阿睿
剪輯:Sam
與台灣同病相憐的索馬利蘭▶ https://youtu.be/voJsPtHE2AE
英雄故事網站|https://herostory.tw
英雄故事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rostorytw/
#明石元二郎
#日俄戰爭
#臺灣總督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UvnL4VmIw/hqdefault.jpg)
山本 五 十 六 台灣 在 阿超achau官方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私人聚會V-Dear my TOMODACHI!
共演嘉賓介紹Vol.3-【山本義則】
以膽小鬼的立場,歌唱言語無法表現的感情的創作歌手。
去年在「台灣大港開唱」初次演出就吸引入場限制的踴躍人潮。參與創作歌手組合的STAYG,於2018年來台灣時引起矚目。
📣📣私人聚會V─Dear my TOMODACHI!📣📣
『Vi-code 16th Anniversary 十六祭』台日連線
2019秋的馬拉松 台北‧台中‧台南
預售優惠購票看這邊↓↓↓
🍣11/15 (五)-19:30台北場 https://reurl.cc/XXVVoe
🍢11/16 (六)-19:30台南場 https://reurl.cc/RdXOXn
🍤11/17 (日)-14:30台中場 https://reurl.cc/rlRRMO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OHd3LJ73fc/hqdefault.jpg)
山本 五 十 六 台灣 在 金寶電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電影【一首搖滾上月球】X 熱血老爸樂團【睏熊霸】,2013年最真性情的搖滾樂章!
監製:【翻滾吧阿信】林育賢
導演:【飛行少年】黃嘉俊
電影歌曲:《四分衛》+ 陳如山
本片榮獲2013台北電影獎最佳觀眾票選獎,預計2013年10月4日全台上映。
業餘搖滾樂團【睏熊霸】有六個團員:Keyboard手「巫爸」、鼓手「勇爸」、貝斯手「鄭爸」、吉他手「李爸」、口琴手「潘爸」、還有主唱「歐陽爸」。他們絕非帥哥、技術也稱不上專業、平均年齡五十二歲,職業、身份各不相同:教會行政、計程車司機、捏麵人師傅、網頁設計師、補習班老師、以及國中代課老師。
唯一的共通點,就是家裡都有罹患罕見疾病的孩子。
人生的旅途上,這些孩子能走多遠?是快樂多一些?還是痛苦多很多?六個爸爸,其實一點都沒把握。唯一確定的是,他們都沒落跑,甚至父兼母職,隻手撐起一片天。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他們是擦乾眼淚繼續走,為了家庭努力拼的台灣真男人。
而這個有點破爛的樂團,要在這年夏天,帶著家人支持,挑戰高手雲集的海洋音樂祭。
無論成功或失敗,誰說,這不都是生命的奇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jwIqROkDE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