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經石峪金剛經》又名《泰山佛說金剛經》,鎸刻於山東泰山龍泉峰經石峪的一處花崗岩緩坡石坪上。自東向西刻《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經文,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佛經摩崖石刻。石刻書體以隸書為主,間有篆、楷、行草之意,間架開闊,結體寬扁,筆劃粗大而圓勁,深具雄渾古穆、錯落奇偉之風格。石刻並無落款,因此書寫者究竟為何人,歷來眾說紛紜,有謂北齊高僧安道壹(?~約580)所書,或認為是北齊另一佛經摩崖石刻《徂徠山大般若經》書者王子樁所寫。康有為(1858~1927)《廣藝舟雙楫(書鏡)》將此石刻列為妙品,譽稱為「榜書之宗」,評曰:「草情篆韻,無所不備」,深具藝術價值。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簡稱《金剛經》,為佛教般若系經典,也是在中國流通最廣、註疏最多的一部佛教經典。《泰山經石峪金剛經》所採用的是後秦鳩摩羅什(344~413)譯本,這不但是最早譯本,也是時至今日最為普及流行的版本。以其文辭優美,易於誦讀,或因其哲理蘊藉深厚,成為居士與禪修者的修心指南、開悟之鑰,故深入人心,影響深遠。
.
《金剛經》全卷32分目、5172字,《泰山經石峪金剛經》僅刻到第15分目「特經功德兮」止,計44行,每行字數不等,總計有2799字,多數字徑大約50公分左右。石刻歷經千餘年風雨侵蝕、山洪沖擊、捶拓無度,乃至於遊人踐踏等,已殘泐磨滅過半,目前僅存經文41行、1069字(包括可認讀的殘字和雙勾字)。故今欲求新拓,已不可得。此副「人壽百歲、蘭香四時」對聯即以此《泰山經石峪金剛經》舊拓集字而成,書拓與裝裱俱見精湛,饒富古樸高雅之氣息,舊拓集珍,用於祝頌高壽長青,適所相宜,識者可知也。
.
2020清風似友:台北古書拍賣會。12/11~13。誠品書店信義旗艦店。敬請期待。
山東 般若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道教真有王重陽這樣的人嗎|舊史新知
在金庸先生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中,我們發現天下五大高手分別是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其中,中神通就是全真教掌門王重陽,他的武功都在其他四人之上,可是,小說畢竟是小說,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歷史上的王重陽倒不是一個武林高手。
王重陽,原名中孚,字允卿,號重陽子,幼年勤奮好學,後來高中進士,隨後參加武科考試,中中科。到了47歲的時候,眼看「天遣文武之進兩無成焉」,於是憤然辭職,慨然人道,隱柄山林。自稱於甘河鎮遇異人授以內煉真訣,悟道出家。在1161年,在南時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然後居住在內,潛心悟道。
三年,功成丹圓,王重陽遷居劉蔣村。七年,獨自乞食,前往山東布教,建立全真道。他善於隨機施教,尤長於以詩同歌曲勸誘士人,以神奇詭異驚世駭俗。先後收馬鈺、孫不二、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郝大通、王處一為弟子,遂後建立全真教團。收弟子七人,後世稱全真七子。
王重陽創立全真教,主張儒、釋、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提出「三教從來一祖風」的融合學說。全真道內以《道德經》《孝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必修經典,認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靜定、心地清靜便是修行的真捷徑。所以,全真道不崇尚符籙,不事黃白煉丹之術。
王重陽的思想主張是無心忘言,柔弱清靜。正心誠意,少思寡欲。注重修行,分為真功和真行。'茛功即內修,其修持大略以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為宗。全真因內修「求返其真」,主張功行雙全,以期成仙證真,所以叫「全真」。這種內修主要是修養精神,
山東 般若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道教真有王重陽這樣的人嗎|舊史新知
在金庸先生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中,我們發現天下五大高手分別是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其中,中神通就是全真教掌門王重陽,他的武功都在其他四人之上,可是,小說畢竟是小說,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歷史上的王重陽倒不是一個武林高手。
王重陽,原名中孚,字允卿,號重陽子,幼年勤奮好學,後來高中進士,隨後參加武科考試,中中科。到了47歲的時候,眼看「天遣文武之進兩無成焉」,於是憤然辭職,慨然人道,隱柄山林。自稱於甘河鎮遇異人授以內煉真訣,悟道出家。在1161年,在南時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然後居住在內,潛心悟道。
三年,功成丹圓,王重陽遷居劉蔣村。七年,獨自乞食,前往山東布教,建立全真道。他善於隨機施教,尤長於以詩同歌曲勸誘士人,以神奇詭異驚世駭俗。先後收馬鈺、孫不二、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郝大通、王處一為弟子,遂後建立全真教團。收弟子七人,後世稱全真七子。
王重陽創立全真教,主張儒、釋、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提出「三教從來一祖風」的融合學說。全真道內以《道德經》《孝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必修經典,認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靜定、心地清靜便是修行的真捷徑。所以,全真道不崇尚符籙,不事黃白煉丹之術。
王重陽的思想主張是無心忘言,柔弱清靜。正心誠意,少思寡欲。注重修行,分為真功和真行。'茛功即內修,其修持大略以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為宗。全真因內修「求返其真」,主張功行雙全,以期成仙證真,所以叫「全真」。這種內修主要是修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