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拿香拜祖先的都要知道】
#記得收藏
我們的祖先來自何處?
我們的語言出自何處?
不要被意識形態民粹政客們洗腦騙了!
「堂號」!無論您是400年前、200年前、77年前、或何時來台,都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只有「堂號」能讓您完全了解。
「台灣人」的祖先大都是來自中國北方的中原地區,祖先為了逃避北方匈奴的侵略,而南遷到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所以「台灣人」大都是來自北方的中原漢人。
「五胡亂華」之後,華北經過長期戰亂,原先在河洛地區的(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上天授與的圖象、數列)。
知識分子、士、農、工、商…等紛紛逃亡到江南地區避亂,也有族群避難遷徙,輾轉來到閩南泉州、漳州、潮州 、汀州或梅州、惠州…等地區定居。
河洛叫做「河圖與洛書」,河洛就地區來講,就是中國河南、洛陽一帶地區,廣義泛指「中原」。
為了讓後代子孫認識自己祖先的來處,使用「堂號」讓不同時間到達的移民,可以辨認自己的宗親,得到暫時的照顧。
久而久之,「堂號」成了姓氏宗親聯誼的代號。
「堂號」也可以使後代子孫認識自己祖先發源處,可以知道先人從哪來?
世界只有中國有「堂號」,我們不能讓「堂號」消失。
現今中華民族的族群當中,「堂號」最完整的只剩下客家族群。
堂號即祠堂的名稱或稱號,主要用於區別姓氏、宗族或家族、地名(姓氏宗族的發源地)。
堂號除在祠堂使用外,還會在 族譜、宅院、牌位、墓碑 等處使用。
以下我們從堂號來參考祖先從哪裡來?
濟陽堂:
丁、卞、江、柯、卻、陶、庾、蔡。後漢設濟陰國,晉改濟陽郡,在山東定陶縣地。
西河堂:
卜、苟、林、卓、宰、靳。漢時的郡名,今內蒙古(綏遠)鄂爾多斯地方,以及陝北、山西離石一帶。
河南堂:
於、山、方、毛、元、平、向、利、苟、邱、俞、陸、褚、廉、種。今河南陽縣。
東魯堂:
孔。孔子生於魯,地因人而名,故叫東魯。
雁門堂:
文、田、童、農。戰國時為趙地,漢為郡,地當山西舊代州,寧武以北及朔平、大同一帶。
隴西堂:
牛、辛、李、時、彭、董。秦郡名,地當甘肅舊蘭州、鞏昌、秦州諸府。
天水堂:
尹、皮、艾、狄、桂、姜、秦、莊、趙、嚴、上官。漢時郡名,在甘肅渭縣境,即今伏羌地。
平陽堂:
仇、汪、巫、來、常、鳳、管、衛、歐、饒。三國魏郡名,在山西臨汾縣境。
吳興堂:
水、尤、沈、明、姚、施。三國吳郡名,今浙江省吳興地。
太原堂:
王、羊、祁、易、武、祝、宮、溫、霍、閻、尉遲。
太原、汾州二府及保德、平定、忻州各地。
高平堂:
巴、范。漢時國名,今安徽省盱貽縣境。
南陽堂:
白、束、呼、姬、許、隆、葉、翟、韓、樂、鄧。秦時郡名,泛指河南省南陽及湖北襄陽一帶。
京兆堂:
申、史、宋、別、冷、杜、車、宗、段、計、韋、晁、郜、浦、象、康、舒、雍、壽、酆、黎、皇甫。
漢三輔之一,地轄長安以東至華縣一帶。
渤海堂:
甘、封、高、歐陽。漢郡名,地領河北省河間、滄縣、安次各地,南至山東吳棣境。
汝南堂:
左、言、汝、周、南、殷、商、梅、廖、袁、藍。
漢郡名,地轄河南舊汝寧、陳州二府及安徽穎州府。
武陵堂:
冉、華、龍、龔、顧。漢時郡名,今湖南省常德縣地。
上黨堂:
包、尚、連、鮑、樊。秦時郡名,在山西東南部,今長子縣境。
陳留堂:
伊、阮、虞、謝。漢時郡名,晉為國,今河南陳留縣,後移至開封。
上谷堂:
成、侯、冠、榮。秦郡名,地轄保定、易州、宣化、順天諸府,均在河北省。
沛國堂:
朱。漢時設郡,後漢改國,在安徽宿縣境。
晉陽堂:
匡、唐、景。秦漢時縣名,今山西太原地。
新安堂:
古。三國吳郡名,在浙江省淳安縣。
武威堂:
石、安、賈。漢武帝時郡名,即甘肅省武威縣地。
樂安堂:
任。南朝宋郡名,隋癈,在山東廣饒縣。
馮翊堂:
吉、雷。漢時郡名,為左馮翊轄地,即陝西大荔縣地。
中山堂:
仲、湯、藺。春秋時國名,屬北狄鮮虞國地,今河北省正定縣境。
西平堂:
池。東漢郡,今甘肅西寧縣。
安定堂:
伍、胡、席、梁、程。漢時郡名,在甘肅舊平涼、固原、涇州境。
東海堂:
有、茅、徐。漢時置郡,地當山東兗州東南,江蘇邳縣以東。
河東堂:
旅、薛、裴、儲、聶。秦時郡名,即山西西夏縣地。
下邳堂:
闕。後漢時國名,即江蘇邳縣地。
延陵堂:
吳。春秋時吳邑,季札受封延陵,今江蘇武進縣地。
廬江堂:
何。漢時郡名,在安徽廬江縣境。
北海堂:
邢、郎。漢郡名,東漢改國,地領山東益都以東至掖縣一帶。
平陵堂:
孟。春秋時齊邑,今山東歷城縣境。
彭城堂:
金、劉、錢。漢郡名,今江蘇銅山縣地。
清河堂:
房、傅、張。漢時郡名,地當河北清河、故城、棗強、南宮諸縣,及山東清平、恩縣、冠縣、高唐、臨清、武城一帶。
東平堂:
花。漢國名,即山東省東平縣。
博陵堂:
邵。晉國名,後改郡,今河北省安平縣境。
山陽堂:
岳。漢郡名,故城在河南修武縣,曹丕篡漢,廢獻帝為山陽公。
滎陽堂:
昌、潘、鄭。戰國時韓地,今河南省滎陽、成皋一帶。
臨海堂:
屈。三國吳,分會稽東部置臨海,在浙江省,舊稱台州。
范陽堂:
鄒、簡、燕。范陽是古郡名,即今河北省涿縣地。
齊郡堂:
查、晏、覃、富、譚。漢時郡名,後改為國,今山東臨淄地。
高陽堂:
紀、耿。漢時縣名,今河北省高陽縣地。
敦煌堂:
洪。漢時郡名,今甘肅西部敦煌縣。
魏郡堂:
柏。春秋時國名,在山西芮城縣境。
扶風堂:
馬、班、祿、萬、魯。隋時置郡名,今陝西省扶風、鳳翔一帶。
千乘堂:
倪。漢時郡名,在山東地城、益都一帶。
會稽堂:
夏。秦郡名,地當江蘇東部、浙江西部,即今紹興。
河內堂:
苟、荀、司馬。漢郡名,地當河南省黃河與太行山之間,今武陵、沁陽一帶。
廣陵堂:
貢、盛。漢國名,後改郡,今江蘇都縣地。
薛郡堂:
海。秦時郡名,地轄山東西南部、江蘇東北部。
河間堂:
凌、章、詹。漢國名,後魏改郡,在河北獻縣及河間一帶。
南昌堂:
塗。漢縣名,在江西南昌地,洪州塗氏為豫章望族。
豫章堂:
羅。漢郡名,在江西南昌縣地。
潁川堂:
陳、鄔、賴、鍾。秦郡名,地轄河南舊許州、陳州、汝寶、汝州諸府,蓋指潁水流域。
護國堂:
逢、邊、戴、稽。春秋時陳焦邑,今安徽省亳縣地。
餘杭堂:
隗。隋郡名,唐復為杭州,今浙江杭縣。
汾陽堂:
郭。漢地名,唐併入陽曲,在山西省,唐將郭子儀受封於此,因而名傳。
瑯琊堂:
符、雲、諸葛。秦郡名,地轄舊山東兗、音、沂、萊四府,後漢為國,在臨沂縣境。
廣平堂:
游、賀、談。漢郡名,後改為國,今河北雞澤縣地。
江夏堂:
費、黃。漢郡名,在湖北雲夢境。
遼西堂:
項。秦郡名,地轄永平、承德、朝陽、錦州、新民一帶,在遼寧與河北間。
平原堂:
東方。漢郡名,在山東舊武定、濟南二府之西,及樂陵、長清一帶,即平原縣地。
頓丘堂:
葛、司空。春秋衛邑,在河南省濬縣。
弘農堂:
楊。漢時郡名,在河南省靈寶縣境。
百濟堂:
福。春秋時國名,在今朝鮮半島。
內黃堂:
駱。漢時縣名,今河南省內黃縣地。
江陵堂:
熊。春秋時楚郢都,漢置縣,宋改都,今湖北江陵地。
鉅鹿堂:
魏。秦郡名,晉為國,今河北鉅鹿、寧晉一帶。
蘭陵堂:
蕭。晉時郡名,在山東嶧縣,南朝宋移昌盧,在滕縣境。
解梁堂:
關。春秋時晉邑,地領山西解縣、臨晉、虞鄉諸地,後漢關羽,即解人也。
燕山堂:
竇。遼時燕京,宋改燕山府,地領河北省北部及東北部。
武功堂:
蘇。漢郡名,在陝西郿縣境,今設武功縣。
始平堂:
翁、馮、龐。晉郡名,三國魏改始平,在咸陽附近。
梁國堂:
墨、橋。漢時梁國,後魏改郡,唐改宋州,在河南商丘縣境。
濟南堂:
伏、寧。漢初置郡名,即今山東歷城縣境。
平昌堂:
紅、孟、管、離。三國魏置郡名,治安丘,在今山東安丘縣地。
濮陽堂:
爰。漢縣名,後魏改郡,即古帝丘,在河北濮陽縣及山東濮縣一帶。
著存堂:
呂。福建省詔安縣秀篆鎮。
殷禮堂:
宋。陝西西安市,陝西西河郡。
我們現在講的「台語」正確名稱~不是台灣話、更不是閩南話、也不是福建話,正確叫做~「河洛話」!
河洛話:源自河南洛陽,俗稱中原話,在唐朝時期就是講河洛話,唐朝武則天就是講河洛話;日本現在廟宇和尚念經朗誦的語言就是用河洛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抵制的一週 #獵巫潮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
「巫 建 和 客家」的推薦目錄:
- 關於巫 建 和 客家 在 黃震宇 風水命理工作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巫 建 和 客家 在 大马吃喝玩乐 Eat Travel Love 【旅游美食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巫 建 和 客家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巫 建 和 客家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巫 建 和 客家 在 [新聞] 巫建和「星空男孩」台語挑戰自閉兒嘆專有名詞難 的評價
- 關於巫 建 和 客家 在 巫建和Wu Chien Ho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巫 建 和 客家 在 巫建和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DCARD 的評價
- 關於巫 建 和 客家 在 巫建和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DCARD 的評價
- 關於巫 建 和 客家 在 巫建和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DCARD 的評價
巫 建 和 客家 在 大马吃喝玩乐 Eat Travel Love 【旅游美食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年【雪隆区20家一定要吃的美食】😋😋
从50年老字号到新开张Cafe!大马道地美食到各国美食!统统有!
1️⃣【 The Toast & Roast 】 - 位于PJ SS2的烧腊餐厅!店家用自己的独家秘方,从09年营业至今,一直都受到大众的喜爱!来这里一定要来一碗客家面,然后加叉烧!叉烧入口即化,配着香味十足的客家面,赞!这里的烧腊饭也非常推荐,烧腊有烧肉、叉烧、烧鸡和烟熏鸡4种选择!
2️⃣【 Lucky Corner Steamboat 】 - 位于Cheras的Pulau Ketam海鲜生锅店!这里是家庭式火锅店,非常适合一家大小聚餐哦!店里的员工服务很好!火锅食材也非常新鲜!必试招牌猪骨汤和Tomyum汤,味道十分浓郁哦!招牌小肥猪、招牌双宝丸、招牌炸鸡翅膀也是一定要点的!
3️⃣【 古早味 Ku Cha Be 】 - 位于Taman Desa的素食餐厅!外表看起来像Café,但是食物是全素的!这里用的都是最天然的食材和蔬菜!食物卖相和摆盘都特别漂亮,而且味道也非常好吃!菜单选择超多!小编个人推荐古早味咸茶和娘惹咖喱拉面!古早风味十足,十分正宗!必试!
4️⃣【 阿木冰室 ah Muk Cha Chaan Teng 】 - 位于Setapak的港式冰室!4月刚开张,刚开张不久就好评连连!虽然是港式冰室,但是这里的装修是以简约风格为主,有点像一些打卡Café那种!主打各种各样的港式美食和饮料!必试的招牌:番茄汤猪扒米线,芝士芒果鸡扒焗饭,镇店靓西多,菠萝油,葡挞,澳门猪扒包等等!
5️⃣【 年代餐室 Nian Dai KopiDiam 】 - 位于Setapak的复古KopiDiam!评价超高!店里有很多“阿嫲年代”的小物品和小装饰,满满的复古气息!食物选择超多,从经典大马美食到鬼佬西餐都有!第一次来的朋友,推荐可以点这里的烧肉Curry Laksa,奶油鸡扒椰浆饭,炭烧沙爹,一罐午餐肉和烤面包哦!
6️⃣【 Shiok Kopitiam Bandar Kinrara 】 - 位于Bandar Kinrara的老字号家庭咖啡馆!营业了长达13年!这里主打各种大马传统美食,而且是Halal认证,任何种族都能来吃!这里最有名的就是他们的鸡扒,份量十足,而且有13种口味选择!其他必试美食有Mee Mamak Goreng,Curry Laksa,怡保白咖啡等等!在Serdang和Bandar Utama也有分店哦!
7️⃣【 名人軒 Ming Ren Xuan 】 - 位于Avenue K Shopping Mall里的粤式料理高级餐厅!这里主要使用各种精选的上等食材,用心烹调各种精致的粤菜!餐厅内有非常舒适的大厅和独立豪华包厢,而且服务非常棒,很适合和家人朋友一起来聚餐!早餐和午餐时间也有提供各式各样的精品点心哦!
8️⃣【 Square 19 】 - 位于The Hub SS2的超美玻璃屋Café!店里环境都是落地玻璃,外面是绿色大自然,非常惬意!这里主打各种自制的西式x泰式Fusion美食!必试这里的招牌Square 19 Aglio Olio,在别的餐厅吃不到的Recipe!100%纯手工制作披萨和汉堡也是非常推荐!甜点推荐自制Brownies,泰国Mango Sticky Rice,泰国Sakoo Piek等等!
9️⃣【 Nadeje Cake Shop 】 - 著名的千层蛋糕专卖店!超过30种口味的千层蛋糕,个人推荐招牌原味,非常好吃!最近新推出新口味:超可爱DIY Unicorn Mille Crepe、入口即化,超浓郁超Creamy的Hokkaido CheeseCake、还有以稀少糖制作,低卡路里的Yuzu Dream柚子口味!喜欢甜点的朋友一定要试,在1 Utama,Sunway Pyramid和KLCC都有分店!
🔟【 In House Signature - Kuchai Lama 】 - 位于Kuchai Lama的咖啡餐馆!这里有将近400种菜色,从饭、面、粉、汤类、扒类、汉堡、面包、芝士焗烤、甜品、饮料、奶茶、啤酒等等!想吃的这里几乎都有,非常适合和家人或一大半朋友一起来!重点是这里的食物份量十足,价格公道,味道也非常不错!
1️⃣1️⃣【 Kosa Coffee Malaysia - Arkadia】 - 位于Plaza Arkadia的著名越南咖啡连锁店!新分店的环境非常舒适和宽敞!必试这里的越南咖啡和Americano咖啡,评价都很不错哦!这里也有各种面包、蛋糕、早餐提供哦!用Grab点餐RM30能获得RM3折扣哦!
1️⃣2️⃣【 Go Thai 】 - 位于Atria Shopping Gallery里的正宗泰国美食餐厅!在这里你可以吃到各种正宗泰国道地美食,而且他们的价格非常公道!食材每天新鲜从市场选购,各种香料酱汁更是从泰国进口的!这样才能煮出正宗的泰国好味道!必试招牌:炖猪腿饭、Phad Thai 泰式炒粿条、碳烤猪柳、酸橙酱蒸鱼、酸辣海鲜汤等等!
1️⃣3️⃣【 Levain Boulangerie & Patisserie 】 - 位于KL Jalan Imbi的法式面包咖啡馆!这里是由一栋Bungalow改建而成,非常舒适!面包是每天新鲜烘培,而且是用传统石炉烘培的哦!面包选择非常多,而且还能吃到各种法式美食和好喝的咖啡!人气非常高,想试的朋友记得提早来哦!
1️⃣4️⃣【 21 Sizzling & Grill Kuchai Lama 】 - 位于Kuchai Lama的铁板烧美食屋!美食在你面前滋滋滋就是爽!这里的铁板西餐和特色意大利面选择超多,而且味道很好!小编推荐招牌驰名香烧猪扒骨 P-Bone,大份好吃!服务和出菜速度都很不错!午餐有Lunch Set,只需RM10.90起!在Bukit Jalil也有一家分店哦!
1️⃣5️⃣【 Tiger Mama Noodle House 虎媽麵館总行 】 - 想吃正宗砂拉越诗巫美食的朋友,就去位于Kepong的正宗Sibu面馆啦!这里有诗巫干盘面,招牌扁肉,糟菜粉干,炒煮面,茄汁粿条等等~~ 除了餐厅服务不错,食物也不会贵!
1️⃣6️⃣【 Break1st Cafe 】 - 位于Connaught的打卡Café!这里有各种精致早餐菜单,而且是全天供应,随时都能吃到!西式Big Breakfast,Sandwich,Croissant早餐,中西式的特制馒头早餐,意大利面,西餐,饭食等等!这里的甜点和蛋糕听说也很不错,下午茶时间也有High-Tea Set哦!
1️⃣7️⃣【 Moo Auan Thai Restaurant 】 - 位于KL Pudu Ulu的正宗泰国餐厅坚持使用正宗泰国食材及烹调法,并获得非常高的评价。除了那拥有泰国特色的餐厅设计,从主厨到客服员工都是善于沟通的泰国人,还有不容错过的泰式烧烤MOOKATA! 无论休闲午餐的泰国菜式,或是朋友相聚的泰式烧烤,都非常‘泰国味’!想念泰国的您,必到此地!
1️⃣8️⃣【 Uncle Chong Local Delights 钟叔叔本地传统美食 Bukit Jalil 】 - 在KL传承了50年老字号美食餐厅!这里是Halal的,售卖着各种KL旧风味的经典美食!必试这里的咖喱面、海南鸡饭、Nasi Lemak等等!尤其是他们的咖喱面,18年前在Sri Petaling Carrefour那里,超多人都很喜欢!目前在Bukit Jalil和Jaya One都有分店!
1️⃣9️⃣ 【 新峰 Sun Fong 】 - 位于KL Jalan Imbi的正宗地道肉骨茶!1971营业至今,真正的老字号!50年一直坚持保存最原始的味道!这里的肉骨茶汤㡳香肉味又甜又甘,而且一点不油腻!喜欢肉骨茶的朋友一定要来试!除了提供传统地道肉骨茶,这里也提供一系列的中華料理哦!分享这个post,到Sun Fong 用餐就可以免费领取一包肉骨茶汤面!
2️⃣0️⃣【 BAKO BBQ 】 - 在Puchong和Sri Petaling都有分店的韩国烧烤餐厅!这里主打各种正宗的韩式BBQ烧烤!烧烤有猪肉、鸡肉、牛肉可以选,还能选择是要自己烤 / 让工作人员帮你烤哦!除了烤肉,这里也有各种韩式美食:韩式炸鸡、韩国拌饭、Dakgalbi、各种韩食和小吃等等!
看完了这20间,还在等什么呢?收藏起来,找时间一间一间去尝试吧 🤩🤩!
想看更多好吃好玩的,记得like我们的page!
Like: https://www.facebook.com/eattravellovemalaysia/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attravellove_insta/
#EatTravelLove #大马吃喝玩乐 #Food #Foodie #klfoodie
巫 建 和 客家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兩岸哪裡一家親!研究:台灣人基因與中國不同」
ㄧ「台灣非中國一部分!以色列學者撰寫首本希伯來文台灣專書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兩岸一家親還是基調 #中國有機會就吃吃我們豆腐 #台灣只是川普貨架上的商品 #統獨是個假議題 #你們台灣人 #說以後要統一或獨立的那現在打 #現在好好的管它過去幹什麼 #惡性循環兩岸關係不會好 #兩岸一家親標籤化 #合作代替對抗 #你統我我也能統你 #沒必要逞口舌之快 #我們都是Chinese中國人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59641420842601&id=584986081641475
「#台灣族人依舊在,#只是忘了我是誰!」
日本文獻,1895-7年,台灣居民分限處理手續通告記載:台灣現有華人16,474人,其中6,546人將於二年之內返回中國,其餘10,291人,將以華僑身份,繼續居留在台灣。另有257,104人,則將以台灣人身份居住台灣。
當時留下來的華人對全島平埔族群台灣人的比例僅約3.8%。這還是在清帝國時期純種平埔族人被大舉漢化後的結果。而根據記載1895-1945這50年間,台灣的華人僅僅增加4萬人。
「 #你我都是原住民」
台灣人的祖先很多人都以為是來自福建的中國移民,此種自認中國漢人乃台灣人祖先的刻板印象其實是透過有政治目的的教育所造成。如今,許多的歷史、考古及醫學研究都否定了這個說法,底下將就各方面的研究及資料,說明台灣人大多數都是台灣原住民平埔族漢化的後代。
台灣被列入歷史記載的時間始於1582年,葡萄牙船長在船行經過台灣時高呼「Ilha Formosa」,意思是美麗的島嶼,並紀錄於航海日誌中。然而,考古學上於台東"長濱文化"的發現,證明了台灣早於據今五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居住,並不是荒蕪之島,而新石器時代的遺跡更是遍佈台灣全島。 早期居住台灣的原住民屬於「南島民族」,使用的語言屬於「南島語系」,與南太平洋區域住民的語言同屬一系。 約略分為20多個族群,住在山區者稱為「高山族」(約九族),住在平地的稱為「平埔族」(約十族)。
1616年已經有日本人來到台灣從事貿易, 荷蘭人於1624年佔據台灣,期間為了開墾及農耕需求,引進漢人從事耕作,然這些人力只是僱傭性質,而非移民。 荷人的政、教措施全不及漢人,未為漢人設置學校、教會, 荷人不視漢人為其屬民,教會亦視漢人為異教徒。因此所做的台灣「蕃社戶口調查」,均不將漢人計算在內。
根據荷蘭人的人口統計,荷據時期(1624-1662)台灣各地就有約30萬人的平埔族 (註1), 而在荷蘭駐台最後一任長官揆一所寫「被忽視的台灣」中有記載,當時漢人庸工人數為2.5萬人。然而荷蘭勢力範圍只涵蓋台灣西部,且主要統治地區為台南,高雄一帶。
沈建德博士以1624年為起點以日本學者(註1)及文獻會資料建立人口模型以人口年增率0.7%估計(同時期明朝人口平均成長率為1.054%), 認為荷蘭時期台灣平埔族約有38萬人,非歸附原住民(含平埔族及高山族)有25萬(註2)。
1662 年荷蘭降於鄭成功,鄭家的東寧王國治理平埔族,態度與方法都比荷蘭人嚴苛激烈,對平埔族的剝削程度,更甚於荷蘭人,驅使奴役、虐待刻薄的情況時有所聞,使平埔族大為反感,並起來反抗。鄭式高舉反清復明大旗, 清帝國為消滅防堵鄭家勢力, 於1661年起實施堅壁清野的戰術。對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實施海禁,禁止人民跑到台灣,同時劃界遷民,在沿海地區的住民強制要遷到界內,並築界墻、立界石,派兵戌守,若越界則殺無赦。
以福建為例, 1048公里的海岸線居民都要遷移到界內。 鄭式王朝時期, 漢人為11萬左右(註3)。
1683年清帝國消滅鄭氏王朝,實施驅漢政策,把鄭式王朝的漢人通通驅離台灣。 1684年施琅「諸羅減租賦疏」說得很清楚:「自臣去歲奉旨蕩平偽藩,偽文武官員丁卒,與各省難民,相率還籍,近有其半」。可見1683年滿清入台後約僅一年,就將鄭氏軍民趕回約有一半。到了1688年,「華夷變態」上記載:「以前台灣人口甚為繁盛,漢人民兵有數萬人,自隸清以後,居民年年返回泉州、漳州、廈門等地,現僅有數千漢人居住」。可見,從1683年的數萬趕到1688年,只剩幾千漢人在台灣,而驅漢行動並未因而停止。
清帝國納台灣入版圖,常駐在台灣的官士兵約1.5萬人,三年為一到就離開台灣輪調,為防止反清復明或造反再發生(事實上還是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官士兵選有家眷者,但家眷不可攜往台灣, 以其家眷為人質,這樣官員到了台灣就不至造反。 於是海禁不但不因此被撤消,而且再加上特別嚴格的禁令。
從1661 年起超過兩百年的時間採嚴格的海禁政策,直到1875年「牡丹社事件」,日軍出兵臺灣,清廷在外強壓境之下,採納沈葆楨之建言才廢止。 期間此禁令只有在1732(註4),1748,1760年短暫開過三次給官士兵能攜帶家眷一同前往台灣。
1724年藍鼎元「論治台灣事宜書」:「若云番地,則全台皆疆番……。宜先出示,令各土番自行墾闢,限一年之內,盡成田園,不墾者聽民墾耕」,可見1724年清帝國據台時,全台灣仍皆「番」地。
雖然清帝國嚴格禁止中國人民移民到台灣,然而犯罪者,逃犯,或是在中國生活不下去的人仍想辦法偷渡到台灣,這些人多為來自泉州漳州兩地的男性,也就是俗稱的"羅漢腳"。他們冒者生命危險通過"10去6死3留1回頭"的黑水溝到台灣謀生,羅漢腳到台灣後,因清帝國法律的規定,漢人不得進入生番(未歸附)及熟番(以歸附)地界開墾或佃田。但因全台非番地者非常少,兵律及戶律的規定,令偷渡者在台無法生存。於是透過結婚政策(入贅),同化政策,武力及騙取土地等手段(註5),取得土地,在台灣定居下來。
有些人認為康熙40年以後因海禁令漸為鬆弛,漢移民偷渡接踵而至。然而根據《台灣府誌》記載,1691 (康熙30年) 至 1711(康熙50年) 二十年期間台灣漢移民戶數並沒有增加而丁口亦僅成長1,377人, 其中1691 (清康熙40年)至1,711(康熙50年) 間丁口僅增加 755 人。
可見或許有羅漢腳偷渡到台灣, 然能落地生根者仍在少數, 而能落地生根著也多以娶平埔族為妻。乾隆二年(1737)戶律又規定,漢民不得擅娶番婦,番婦亦不得牽手漢民。違者, 即行離異。
起因乃是因為羅漢腳藉入贅平埔族(母系社會)取得土地後,不但違反漢人不可進入平埔族地界開墾的禁令,且常引起漢人跟平埔族人的糾紛。 因此"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情形在1737年戶律規定之後必定減少甚至消失。
依照《台灣府誌》的記載1711年時漢人戶數為12,727 戶,丁口僅18,834 人,以一戶平均四口人計算,漢人(含混血)約49,088人,而此時的平埔族及非歸附原住民從1661的38萬及25萬以0.7%人口成長率計算, 則分別是54萬及35萬, 漢人(含混血)人口僅佔全台灣住民的5%。
這樣的估算雖然不夠精確, 然而漢人移民人口佔台灣人口比例不高仍是正確的。
根據清帝國宮中奏摺提到的台灣府社番人口數(註6),1766年(乾隆三十年)為66萬6,380人,1768為68萬7,290人,1769 年為69萬1338人,1774年(乾隆三十八年)為76萬5,721人。這些數據顯現荷治時期平埔族人口以0.7%的人口成長率自然成長的結果跟清宮奏摺的數字是很接近的。
從1732年開始至1760三次開放攜眷只有3萬人不到的眷屬來台,因此漢人(含混血)人口佔全台灣住民比上升到7.6% 。 而最後一次開放則僅兩百多人,顯現台灣因為人口增加,謀生不易,加上渡海風險,以及台灣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已經很少人願意冒著危險移民到台灣。
平埔族人原本沒有姓氏只有名字,在命名上採連名制,簡單的說,新生嬰兒的名字,除了新名之外還加上母親的名字在後面(隨繼承法則)。清領時期採用賜姓政策當時的平埔族、賽夏族、排灣族等。漢姓是漢族血統與出身的一種表徵。《史記》云:「天子賜姓命氏,諸侯命族。族者,氏之別名也。姓者,所以統繫百世,使不別也。」
據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所列,土番之姓有机、羅、李、卯、標、卓、萬、戴、穆、寧、來、毒、孽、乃、兵、竭白、北、鄂、岳、雙、尤、溫、鬱、大、蚋、月、落、璞、力、宜一字者,有道泌、埤弄、目加、舊來、之机、合萬、羅皆、池皆、加惹二字者,有弟其力、呂猫落三字者,不過這些姓並非由賜姓而來,而是藉由「番語家名」羅馬拼音的漢譯而來。
清國對臺灣歸化番何時開始實施賜姓政策,文獻雖然闕如,不過當可推測是在「土番歸化」薙髮(即剃髮)納餉(鹿皮、小米)之後。
連橫《臺灣通史》記載:「歸化熟番漸從漢俗,乃令薙髮,錫姓,以遵國制。」乾隆23年(1758年),諭令歸化平埔熟番應薙髮結辮(請參「社學」條),並賜與潘、蠻、陳、劉、戴、李、王、錢、斛、林、黃、江、張、穆、莊、鄂、來、印、力、鍾、蕭、盧、楊、朱、趙、孫、金、賴、羅、東、余、巫、莫、文、米、葉、衛、吳、黎等姓,其中以「潘」姓最多。
1763年,楊景素任台灣道任內,嚴加禁止漢人越界侵擾平埔族,除此,並奏請準,對其轄內平埔族眾,鼓勵改姓漢化。他任內共對平埔族賜了潘、陳、 劉、戴、李、王、錢、斛、蠻、林、黃、江、張、穆、莊、鄂、來、印、力、鍾、蕭、盧、楊、朱、趙、孫、金、賴、羅、余、米、葉、衛與吳姓。
1772年(乾隆37年)朱景英《海東札記》載:「番以父名為姓,以祖名為名。如祖名甲,父名乙,即呼曰乙礁巴甲。礁巴者,番口語也。近時各社均延師課讀番童,出就道試,錄取樂舞生,給予頂戴,與新生一體簪掛。前學政就番字加水旁,姓以潘者,今則張、王、劉、李,自為姓者多矣。」
唐贊袞《臺陽見聞錄》亦載:「初,熟番有名無姓,既准與試,以無姓不可列榜;某巡臺掌學政,就番字加水三點為潘字,命姓潘。故諸番多潘姓;後別自認姓,有趙、李諸姓。」可見,賜姓時,初以「潘」姓居多,之後漸有張、王、劉、李、趙諸姓。
有些番社,並不以「潘」姓為大宗,而是以「錢」姓最多,有些姓如黎、金,因繁衍數少,幾乎絕嗣。《新竹縣采訪冊》載,竹塹堡社(即新社)於乾隆年間,「丁口千餘,厥分七姓:曰錢、曰衛、曰廖、曰三、曰潘、曰黎、曰金。今惟錢姓丁口最繁盛,計有二百。衛、廖、潘、三等四姓,每姓丁口只有數十,其黎、金兩姓則已絕嗣矣。」
1778年(乾隆42年):明令官方戶籍登記上,台灣平埔族人不再被記為「土番」或「社番」,而登記為「民」,聚落稱「民社」。
1879年(光緒5年),後山統領兼辦卑南廳撫番事務的吳光亮寫成〈化番俚言〉三十二條,其中有一條曰:「分別姓氏,以成宗族。爾等從前父有父姓、子有子姓,數傳以後,就不知誰是祖宗、誰是子孫,血脈紊亂,實與野類相同。茲本軍門將爾等各莊分別姓氏,嗣後兒女須從父姓,一脈相傳,庶免錯亂宗支。」當時所賜漢姓,係擇自百家姓,如恆春縣各番社賜潘姓、金姓,卑南廳各番社賜陳、吳、戴、林等姓。
1881年(光緒7年),將台灣各縣平埔族皆劃為漢籍。1886年(光緒12年),為了防止番姓之混冒,中路理番同知蔡嘉穀規定襲用漢姓或潘姓者必須於姓下加一「新」,成為「雙字姓」,以示區別,而且也規定各番姓之堂號。
日治初期為管理方便,在戶籍登記上又出現「生番」與「熟番」登記,日據申報戶口自動登記為「熟番」的應該是遷居近山區拒受漢化不願背祖的一群,但人口數已寥寥無幾。
至日昭和十年六月四日,台灣總督府公佈「戶口調查」規定,改稱「生蕃」為高砂族,原「熟蕃」改為平埔族,寓賤視意味的「蕃」或「番」一名詞這才從官方文書中消失,但也造成台灣平埔族後裔考証的困難。
那麼平埔族又是怎麼漢化的?
從鄭家東寧王朝到清帝國,統治者的強勢文化加上透過開設學堂,教平埔族漢字,透過賜漢姓,賜漢人祖譜與平埔族人,以及利用稅賦及勞役上的差別讓平埔族人不得不漢化。 於是平埔族雖然擁有多數人口,但聚落型態為主的社會,缺乏大型社會組織,才會落入荷蘭、鄭家東寧王朝、清帝國等的統治。
經過外來政權兩百多年的統治,因而喪失了自己的傳統文化和語言。而隨著人口的增加, 生活空間變小,以及不願意被同化,平埔族展開了族群遷移,沿海的往內地遷移,內地的往山邊遷移(註7)。
以筆者父親故鄉雲林西螺,以及母親彰化竹塘為例,根據沈建德博士的研究—
6、7千年前,鄒族從玉山下,順著陳有蘭溪、清水溪,到達濁水溪、北港溪流域的雲林,故全縣原都屬於鄒族。但,數千年前平埔族到達之後,兩族在平地開始混血,混血後的新種族,後人稱為洪安雅平埔族。雲林人本都是平埔族,因為漢化的緣故,現都自稱是和佬人或客家人。各鄉鎮市真正血統的大要如下:
斗六、古坑:斗六社,屬洪安雅平埔族。
鄭時歸順,康熙中葉再降清,改稱柴裡社,頭目老眉德。斗六在清康熙時有客家人流浪到此,但並未把斗六變成客庄。
1689年,斗六社「社番」漢化者留下棄社名改稱和佬庄,不漢化者遷出,部分遷去埔里鹽土庄。
1850年左右,鹽土庄也漢化了,斗六社二度分家,不漢化者再遷埔里,1897年只剩21戶64人。
崙背、土庫、褒忠、東勢、麥寮、台西、口湖、四湖、水林、元長、北港:貓兒干社,南社,土庫王社,屬洪安雅平埔族。斗南、大埤、虎尾:他里霧社,屬洪安雅平埔族。
鄭時歸順,康熙時降清、就地漢化。1897年不漢化者只剩20戶57人。文獻記載,社男「多娶漢女」,其實娶的是漢化的平埔女性,否則,連平埔族都有漢女可娶,怎麼還會有「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傳說?
虎尾是荷治時期的行政中心
西螺、二崙、莿桐、林內:西螺社,屬貓霧拺平埔族。和彰化方面的血統相同。據說濁水溪以前是在西螺之南,改道之後才在西螺之北。故改道之前,西螺與彰化屬相同地理區域,因此同為貓霧拺族,而非雲嘉地區的洪安雅族。筆者的父母都是被漢化的貓霧拺平埔族人,只是父系的祖先在清殖時期就已漢化,母系祖先則直到日治時期後才遭漢化。
荷蘭血統:1641年荷蘭進入北港,在大埤築紅毛埤,虎尾為行政中心。這些地方現應仍可找到荷蘭血統。
筆者就讀雲林斗六正心中學時期,許多同學就有棕色眼珠、紅髮、捲髮等許多荷蘭血統的特徵。
1895年清帝國割讓台灣給日本,當時台灣人口約255萬人,然當時清帝國的統治區域仍未及全台,日清和平條約第五條裡有規定寬限期間二年,給與台灣居民自由選擇留在台灣取得日本國藉成為日本國民,或把所有財產變賣而離開台灣,兩者擇取其一。實際上退離台灣者,一說約4,500人,另一說則為6,500人。
國藉選擇的期限過後,台灣總督府開始嚴格限制台灣中國之間的往來,清國要在台灣設領事館也加以拒絕,同時努力排除清國對台灣居民的影響。
台灣史上第一次正式的戶口調查是始於日治時代1905年(明治38年)。當時的台灣人口約312萬人。其中平埔族人約46,432人,高山族約11萬人, 日本人約59,618人,包括中國人在內的外國人約8,223人, 其他本島人近290萬人。(註8)
日本於1945年於二次大戰中戰敗投降,當時台灣人口已經成長到約690萬人,其中日本人約42萬人,外國人士 5萬多人,平埔族約7萬人,高山族約17萬人,其他台灣本島人士約619萬人。
可見日本戰敗時仍有尚未漢化的平埔族人。而這些佔人口比例低的清國移民經過兩百多年與台灣平埔族的通婚,平埔族血源的比重早就遠遠超過了漢人的血源。而且歷經台灣被割讓後,這些人早認為自己是台灣人。
日治時代對台灣山地原住民仍採劃紅線封山圍堵政策,但仍尊重他們的姓氏、風俗、習慣,未強力干涉,甚至於實施土地居住權之保護;國民黨政府來台後立即下令要求他們改漢姓以達台灣全面漢化政策。目前原住民如果不是因面相輪廓更異於漢人及平埔人,尚可分辨,否則再經50年後原住民命運會與平埔族完全相同,就是所謂變成漢人了。
國民黨政府於1949年為逃避中國共產黨的追擊,逃到台灣。跟據1956年「中華民國戶口普查報告書」逃到台灣的中國人不包括軍隊有64萬(註9),這裏面,女性只有21萬。
而逃到台灣的國民黨軍隊數量根據駐台美援機構Foreign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的1954年的調查報告約為50萬人,而1956年台灣人口為939萬(不含職業軍人,1970年前戶籍與兵籍是分開的),所以這些中國移民在1956年只佔台灣人口的 6.8%,即使加計軍隊也不過佔全台灣人口的11.5%。而這些中國移民,因女性人口不多,要通婚也勢必與台灣人通婚,經過幾代的通婚,這些中國移民的後代平埔族的血源比重又超過原有的漢人血源。
台灣目前的族群被略分為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等四個族群。其中閩南人及客家人都有「中原」祖籍。2001 年馬偕醫院檢驗科主任林媽利在國際組織抗原雜誌發表一篇研究報告,由基因等遺傳標誌分析,台灣的閩南人與客家人並不屬中原漢人。很顯然的,族譜再度被證明並不可靠(註10)。
而且閩南人及客家人遺傳特質上確屬同源,無法分別。然而在中國閩南人,聚居於平原,客家人則散居於邊緣丘陵山區,兩族之間的交往和通婚並不頻繁(註11),如此經過兩、三千年的區隔,兩族群的遺傳特質會有分化,乃是生物進化學上常見的現象。
正如多數學者所主張,中國閩客兩族分屬不同遺傳族群,這是不難想像的。只是,中國閩客既屬不同族群,為何台灣閩客卻具有共同的遺傳特質?
唯一合理的解釋的就是因為台灣的閩南人及客家人皆屬平埔族漢化後被賜與漢姓及族譜, 加上清帝國時為了方便統治刻意分化操弄族群的結果。而此一現象就遺留到現在。時至今日,兩者之分只是語言及習慣等可以經由後天習得的特質。
東寧王朝所使用的語言是河洛語系中的泉州音系。因鄭氏籍貫為泉州,追隨者自然多閩南人尤其是泉州人。荷據時期來台的漢人亦多泉漳之人,清帝國時期台灣在未設省之前屬於福建省,而移民到台灣的羅漢腳也是泉、漳居多。因此在平埔族漢化後形成一個以閩南語為主體的社會。
除此之外,林媽利醫師發現所有高山原住民出現的抗原種類都很少,其基因的組合歷經幾千年的歲月沒有改變,成為全世界上最純的族群。每一族所具有的不同的組合數不只有限,且有很高頻率,其中賽夏族最高,成了最純的原住民。
而林醫師於2005年在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Biology發表的論文證明台灣原住民與玻里尼西亞人母系血緣有直接相關,顯示台灣原住民與亞洲大陸的族群在冰河時期結束時即已分開, 除排玻里尼西亞人與亞洲大陸的關係。加上 Jared Diamond 於Nature (Vol。 403, 709, 2000)以"Taiwan's Gift to the World"發表的論文都在在證明了台灣原住民乃是目前南太平洋南島語系之源。
長久以來, 大多數的台灣人都以為自己的祖先乃是清帝國時期的閩南、廣東移民。如果真有此大規模的移民,史籍上必定會有所記載,然而,卻完全沒有這樣的記載閩南廣東曾經有過大規模的移民移向台灣。而且千人萬人之數對於族群遺傳特質的改變而言仍是杯水車薪,差之千里。族群的全部取代〈Total Replacement〉非同小可,並非短短的兩、三百年可以達成。鄭昭任博士即認為DNA漸次變異的方向所得的證據,語言的淵源關係,都代表台灣原住民昔日在歐亞大陸的移動。其經由中國內到台灣的可能性幾近於零。
反之,經過印支半島中部或南部一帶由西向東或由南向北移動的可能性最大。林媽利醫師等HLA的研究顯示今日「台灣漢人」與古越南原住民的血緣最近。而林媽利醫師長期在血型上的研究,從亞孟買血型到米田堡 ( Milten-berger) 血型比例,顯現台灣人與東南亞國家(如泰國)是近乎相同,而中國則與台灣有很大的落差。
這些結論與上述先民的移動路徑正好不謀而合。而林醫師的資料又顯示「台灣漢人」與平地原住民Pazeh(巴宰族)的HLA遺傳質十分相近,幾至不能分別(註12)。
綜上所述,目前的社會科學及醫學上的研究,都指向台灣人大多數都是平埔族漢化的後代,非來自清帝國時期的漢移民,而外來移民,只佔了少數比例。 這些移民經過幾代的通婚後,也都含有平埔族的血統。這樣的結果不僅顛覆了長期以來的刻板印象,也讓台灣人得重新思考族群的關係。因為不管是閩南人,客家人,現存的原住民,或是部分外省籍的後代,全部都是台灣原來住民的後代,只是大多數已經漢化,因此,我們要特別珍惜與保存目前原住民的傳統文化,畢竟這是多麼寶貴的文化資產。
同時,閩客的分野應該從此打破,雖然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與語言,卻有著相同的祖源。而從荷治時期到現在,短短三百多年,台灣人從部落文化開始逐漸與現代文明接軌,強大的學習能力與環境適應力,創造出全世界第十六大的經濟體,台灣的競爭力在世界名列前矛,科技實力更是倍受推崇,這樣的成果,舉世無雙,身為台灣人豈能不自豪,豈能不向我們的原住民祖先致上崇高的敬意。
�註 1: 中村孝志著、吳密察等譯〈荷蘭時代的臺灣番社戶口表〉
�註 2: http://taup.yam.org.tw/PEOPLE/961117-4.htm
�註 3: 陳紹馨纂修《臺灣省通志稿》,卷二‧人民志‧人口篇
�註 4: 1732年(雍正十年 ) 廣東巡府鄂爾達奏請准予渡台者攜眷, 新的限制是知縣以上的文職人員必須要超過四十歲,而且沒有兒子,方可攜眷.
�註 5: 中央研究院原始生產模式與歷代經營策略貳、歷代經營策略中第三節「有清時期之土地競爭及番課租稅」.
�註 6: http://www.sinica.edu.tw/…/library/…/npmdatabase/piah037.htm
�註 7: John Robert Shepherd (1995),《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Frontier 1600- 1800》,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註 8: 日治時期人口調查資料
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twstatistic…/POP/Mt49-2.xls
�註 9: 中華民國戶口普查報告書 第二卷第一冊
�註10: 宋代以前不准民間私修族譜,而由官方公佈,為了統治或政治目的,其祖譜往往不可靠。 明代之後,私修族譜才成風氣。 據王世慶的「台灣公私收藏族譜目錄」,1218件現有族譜及93件功德榜之中,蔣介石在1951年後編印的有835件,佔全數的63。7%;乾隆23年賜姓以前編印的只有22件,佔1。6%。 可見台灣人的族譜,至少98。4%可疑。
�註11: 高木桂藏:客家:中國內的異邦人,講談社現代新書,1991
�註12: http://www.wufi.org.tw/taiwan/n020729a.htm
�註13: www.taiwannation.com.tw
文章來源:http://ppt.cc/Ucop
(圖片取材自網路)
《附記1》清帝國「化番俚言」
�改社為莊,以示區別。查內地百姓所居之地,均稱某村、某莊,未有稱為社者。茲本軍門恩准爾等安居故土,其社名改名為莊。爾等將來置買田業、立契書券,一切皆照現改莊名辦理,以歸畫一。
�分別姓氏,以成宗族。爾等從前父有父姓、子有子姓,數傳以後,就不知誰是祖宗、誰是子孫,血脈紊亂,實與野類相同。茲本軍門將爾等各莊分別姓氏,嗣後兒女須從父姓,一脈相傳,庶免錯亂宗支。
�建立廟祠,以安神祖。爾番眾現已歸化,凡一村一莊、或幾村幾莊共建廟宇一座,安設關聖帝君、或天后聖母、或文昌帝君及各位正神身像,合眾虔誠供奉。又各莊各建祠宇一座,安設全莊祖宗牌位,每逢年節及每月初一日、十五日,眾備香燭虔心叩拜,必獲保佑人口平安、五穀豐熟,獲福無窮矣。
清帝國平埔文獻之一《臺灣生熟番紀事》(1885年)
「化番俚言」 http://www.guoxue123.com/tw/02/051/006.htm
《附記2》清帝國「臺灣地圖」(地圖上方為原住民族遭統治年史)
https://theme.npm.edu.tw/selection/Article.aspx?sNo=04001051
《附記3》台灣史與基因比對呈現的「台灣人圖像」
https://goo.gl/LcJu3t
《附記4》2019年3月林媽利醫師:「『台灣血緣』╴台灣人的DNA」最新演講影片。
https://goo.gl/ZbQNz3
《附記5》國家地理雜誌以人類細胞粒腺體的基因,追蹤出人類從非洲遷徙到亞洲路徑
台灣原住民有五萬年人文歷史,比亞洲大陸支那人種還早四萬年。
https://s.yam.com/BVx4c
《附記6》埔農的台灣歷史研究演說(上半場)
https://s.yam.com/aNYvt
埔農的台灣歷史研究演說(下半場)
https://s.yam.com/PvKv3
《附記7》1623 年以前, 琶侃(Paccan)國- 至少延續有1萬3千年
https://s.yam.com/5c2fV
(註):上列「臺灣」的「臺」字為清帝國及華帝國殖民用詞,「台灣」的「台」為古字用法。
《後記》:由於本篇資料陸續有關心台灣民族史實脈絡的臉友提供寶貴資訊,在此將更多關於台灣人基因溯源的資料整理歸納如下:
台灣人溯源
科學解密生物密碼的核心脈絡叫「基因」,而現代的陸地板塊並不是幾萬年前的模樣。因為地球歷經過冰河期與大洪水。
截至目前為止,當代人類基因研究報告指出,六萬年前人類從非洲出發後,有一支隊伍沿著陸地西方走,四萬年前抵達歐洲,而後混血融入丹尼索瓦人與尼安德塔人的基因後,成為了歐洲人的祖先;另有一支沿著大陸棚南端一路經過當時還是大陸棚的中南半島,而後走到台灣。這批人選擇留在這邊生活,也就是目前台灣原住民最早的祖先,當時是五萬年前。
而後有一支隊伍,選擇離開台灣,繼續前進。後來渡海到日本成為了日本人的祖先;而後子孫再渡海到朝鮮,再翻閱長白山進入了支那大陸北方,成為蒙滿族人的祖先。
支那大陸傳說的蚩尤大戰黃帝,依邏輯推論,就是台灣先民後裔的那支北方民族,戰勝另一支循著歐洲路線過來的百越民族。而戰勝的北方民族後來進駐大陸河套中原地區,成為大陸人最重要成份的基因來源。
由於地球上人類出現過的痕跡有一大段空白,加上目前地球上的古文明都顯示地球曾出現大洪水,洪水直到約莫1萬2千年前才退去。大洪水當時只有少數高海拔的地區的人才有機會存活,而台灣島卻是全球唯一一個短短幾天步行的距離,就佈滿了268座三千公尺以上高山的陸地。當時這些留在台灣的祖先,就倖存了下來。
而後六、七千年前台灣北部大屯山火山爆發,影響遍及全島乃至附近海域。
當時台灣地底下的熔岩庫大噴發,岩漿流入台北盆地,形成了後來從湖乾涸逐步成為陸地,而後成為今天的台北市。
當時的熔岩不只從山頂噴發,也從遠在台灣宜蘭外海11公里海底地殼薄處噴發。74座海底火山噴發的結果,形成了如今我們稱呼為「龜山島」的島嶼。
由於這種大規模火山噴發,極度不利於作物與生物的生存,當時居住在台灣的先民,因為生存空間改變感到不安,被迫再向外移民,成為了後來整個太平洋南島民族共同的祖先。
甚至有哈佛大學的教授依其研究指出,台灣人很可能是多數當代智人共同的祖先。
或許真有少部份人從北方支那大陸在冰棚退去大洪水來臨前,循著陸地抵台台灣。但那些人在大洪水存活下來的機率遠比本島人低。而大洪水過後那邊的人要來的可能性,會遠比我們要過去的可能性低,因為台灣有地震、颱風等天然災害的威脅,而那邊沒有。
也就是說,依造基因學的理論,台灣的基因之於亞洲種族相較是較為亙古的,而後陸續加入的百越民族血統,應該也都是台灣先民的後裔。這個只要從基因定序去看就能解開謎團了。
依照哈佛大學對於人類基因的研究,東南亞民族的存在可追溯至500~7000年前,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更指出,東南亞的民族很可能是台灣的某支原住民族沿著海路抵達菲律賓、印尼定居後衍生。
這與台灣六、七千年大屯山火山爆發造成島民遷徙不謀而合。我們甚至可以大膽推估,支那大陸南方的百越民族,很可能也是當時台灣先民為躲避火山爆發後嚴苛的生存環境,向北移民後的後代。
摘》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報告指出,這是因為台灣過去是航海民族居住的大本營。靠著優異的還海技術,這位台灣人(嚴格上來說,他是現今原住民的祖先)從台灣航行到菲律賓,再到印尼,最西到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最東到復活島,最南到紐西蘭。
《遠見》MIT研究:台灣人可能是現今地球人類的共同祖先?
https://s.yam.com/pyJFZ
巫 建 和 客家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記得打開CC字幕 #抵制的一週 #獵巫潮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臺灣焦點】
00:19 飲料店獵巫風波
02:06 中國電影被禁止參加金馬獎
03:00 路透社報導5家台媒接受中國資金
04:09 時代力量的危機
【國際關注】
05:02 莫斯科示威
06:05 克什米爾危機
08:00 人民幣匯率「破7」
09:06 富士康剝削勞工醜聞
【溫馨新聞】
10:03 十年後的小林村
【 製作團隊 】
|企劃:土龍
|腳本:土龍、力寧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 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時力分崩離析
→ 辭去時代力量黨主席, 邱顯智:林昶佐退黨及高潞除名,他應負「政治責任」:https://bit.ly/2OXriKi
→ 洪慈庸哽咽談退黨:對不起黨內同志:https://bit.ly/2YLAHZQ
→ 洪慈庸宣布退出時力 將以無黨籍身分選立委:https://bit.ly/2Mi1oPe
🔶飲料店獵巫風波
→ 飲料店宣示一中發酵 珍煮丹50嵐等發聲明自清:https://bit.ly/2KxWZFy
→ 一芳水果茶挺一國兩制 台灣加盟主撤招牌抗議:https://bit.ly/2H5MFm6
→ 【兩岸角力】「一中」表態掀抵制大戰 台13間飲品店捲入政治風波:https://bit.ly/2Twdhli
→ 飲料店宣示一中發酵 兩岸網友陷獵巫潮:https://bit.ly/33yt3AL
→ 飲料店被逼挺一國兩制 綠:印證中共是流氓政權:https://bit.ly/2Mi1u9y
→ 坦言舉報台獨飲料店不嚴謹 微信公眾號刪文道歉:https://bit.ly/2KKhyh4
→ 起底台獨成生意 烏龍奶茶獵殺引起中國網友警惕:https://bit.ly/33E9YNN
🔶中國抵制金馬獎
→ 中國抵制金馬獎 掃毒2等多部港片取消報名:https://bit.ly/2OWm2X2
→ 中國抵制金馬獎 北京電影人嘆獨立電影失舞台:https://bit.ly/2Tbfrqg
→ 中國今年暫停參加金馬獎,國台辦:和民進黨當然有關:https://bit.ly/33vPzud
→ 金馬獎,自由行……北京還會用哪些措施打壓台灣:https://bbc.in/33CIeJ5
→ 2019中片配額名單出爐!金馬片單台灣無緣看:https://bit.ly/2TwR4U6
→ 中國下令抵制金馬影展 政院:中國的損失:https://bit.ly/2YLorbI
🔶路透社報導五家台媒接受中國資金
→ Paid 'news': China using Taiwan media to win hearts and minds on island - sources:https://reut.rs/2YMU2sX
→ 路透:中國付費5台媒作紅色宣傳 收買台灣人心:https://bit.ly/2GVyQXy
→ 英媒稱大陸向台媒「買新聞」 國台辦:純屬捏造不值一駁:https://bit.ly/2ORIvED
🔶莫斯科示威
→ 逾千人被抓仍不怕 6萬俄人上街抗議莫斯科選舉不公:https://bit.ly/2YJPXpY
→ 聲援反對派 莫斯科1400人被捕:https://bit.ly/2Z55Czr
→ 爭取莫斯科市議會公平選舉 6萬人上街頭:https://bit.ly/2KzVmap
→ 莫斯科驚現俄羅斯版「坦克人」 網民稱「天安門少女」:https://bbc.in/33wOW3m
→ 不播抗議…俄國營電視台 狂報烤肉節:https://bit.ly/2Z6VaUe
→ 「30年選舉實驗結束了。」俄羅斯30名候選人資格被取消,異議領袖疑獄中遭下O:https://bit.ly/2YOdeY7
→ 反政府示威已5週 俄強逼谷歌停直播:https://bit.ly/2H7ZpIO
🔶克什米爾危機
→ 一次槓上巴基斯坦和中國!印度取消「查謨-喀什米爾邦」自治權、實施「全境封鎖」:https://bit.ly/2H9xUyH
→ 印度廢除克什米爾特殊地位 再度引爆南亞火藥庫:https://bit.ly/2KIYtvE
→ 不滿印度對克什米爾措施 巴國中斷雙方列車往來:https://bit.ly/2Z8oslg
→ 抗衡中國的佛教要塞?印度「拉達克直轄區」邊境爭議:https://bit.ly/2TD6oi7
→ 中巴批克什米爾特殊地位遭廢 印度稱內政:https://bit.ly/2H8EW6M
🔶人民幣匯率「破7」
→ 貿易戰升級匯率戰 中美糾紛進入新階段:https://bit.ly/33Eaewf
→ 中美貿易戰:人民幣「破七」後,美國25年來首次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https://bbc.in/2KyaiWH
→ 美國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會有什麼後果:https://bbc.in/2TEglMo
→ 中美貿易戰升級之際,人民幣匯率「破七」的聯想:https://bbc.in/2KgV7AS
→ 人民幣「破7」之後將一洩千里?中國人民銀行緊急出面信心喊話!:https://bit.ly/2yVXlPU
🔶富士康剝削勞工醜聞
→ 富士康再爆勞動醜聞:湖南衡陽廠Amazon生產線上的「奴工少年團」:https://bit.ly/2YOdBSv
→ 富士康爆血汗實習生 亞馬遜:將調查、加強監管:https://bit.ly/2Z4aPDG
🔶小林村
→ 小林村大武壠族文化誌:https://bit.ly/2N6Dupd
→ 《八八10週年 重回小林村》客家新聞雜誌第655集:https://bit.ly/2Z5ZXFe
→ 【莫拉克十年重建路】重回小林 苦難與重生:https://bit.ly/2Z0Hvhu
→ 小林村國賠…高市府放棄上訴 村民感動:https://bit.ly/33zyJdJ
【 延伸閱讀 】
🔶時力分崩離析
→ 高潞・以用正式被時代力量除名,可能接任立委的鄭秀玲是誰?:https://bit.ly/2OWmDrK
🔶中國抵制金馬獎
→ 中國封殺金馬獎之後,台港電影人要自我審查嗎:https://bit.ly/2Z9vmL4
→ 當中國封殺金馬獎,張贊波:「人家是電影改變國家,咱們是國家改變電影」:https://bit.ly/2TjskyL
🔶莫斯科示威
→ 不滿抗議畫面在YouTube直播 俄要求Google制止:https://bit.ly/31Ij1vk
🔶克什米爾危機
→ 克什米爾危機:三傻大鬧寶萊塢,印度小西藏和中印邊界爭端:https://bbc.in/2KAaUuT
→ 克什米爾遭印度斷網斷話 對外通聯僅剩2手機可用:https://bit.ly/33t1gl6
→ 莫迪保證克什米爾發展經濟 當地穆斯林不領情:https://bit.ly/2Z4pFtV
🔶小林村
→ 父權式遷村遺憾:三個小林,拼不回一個共同的家園:http://bit.ly/2Z3j9Ul
→ 不義的訴訟:八八風災的差別國賠,二度撕裂小林:http://bit.ly/306dMVM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simpleinfo.cc
巫 建 和 客家 在 巫建和Wu Chien Ho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巫建 和Wu Chien Ho 。 33515 個讚· 513 人正在談論這個。 工作邀約請聯繫青春期影視娛樂有限公司@weteamwork.co ☎️ 02-2747-1538 [email protected]. ... <看更多>
巫 建 和 客家 在 [新聞] 巫建和「星空男孩」台語挑戰自閉兒嘆專有名詞難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www.cna.com.tw/news/amov/202201180128.aspx
巫建和「星空男孩」台語挑戰自閉兒 嘆專有名詞難
2022/1/18 13:24(1/18 14:36 更新)
公視台語台電視電影「星空男孩」探究自閉症與家庭照顧議題,演員陳妤(左起)、徐灝
翔、范瑞君、巫建和飾演一家人。(公視台語台提供)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傳真 111年1月
18日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18日電)公視台語台2022電視電影新作「星空男孩」改編同名舞
台劇,探究自閉症與家庭照顧議題,由金鐘演員巫建和詮釋熱愛宇宙的自閉症男孩,並挑
戰台語專有名詞。
公視台語台今天發布新聞稿分享,「星空男孩」昨天在台北市立天文館舉行開鏡儀式,導
演葉天倫、演員范瑞君、巫建和、陳妤、徐灝翔及青睞影視製作團隊等皆出席,全片改編
故事工廠的同名華語舞台劇。
提到做角色功課,巫建和表示反覆觀看同是自閉症主角的影集「異類」、導演林正盛的紀
錄片「地球迷航」,深入挖掘本劇星空男孩的內心,透過排戲或練習,發展出屬於角色的
動作與設定。
飾演妹妹的陳妤,透露劇中哥哥巫建和本人的個性,剛好與自己的親大哥接近,講話慢慢
的、眼神很清澈,「一聽到選角的時候就超級期待。」
范瑞君是唯一從舞台劇演到電影版的角色,同樣擔任兄妹倆的媽媽。導演葉天倫覺得陳妤
和范瑞君是飾演母女的不二人選,「陳妤給我一種很熟悉的親切感,說不上來那個是什麼
。可能有些緣分吧。」范瑞君則期待把自己歸零,與戲中兒女用一種全新的心情來一起創
作。
為呈現原劇太空世界的夢幻情節,劇組也將與台北市立天文館合作。提到星空,巫建和想
起小時候看著「十萬個為什麼」的宇宙單元,藉由這次拍攝回憶了許多小時候感興趣的東
西。
從小出生在客家家庭的巫建和也坦言:「每次練台語都會不小心混到一點客家話,這次的
台語比較多是『專有名詞』,還要搭配自閉症的表演來詮釋,會是很艱難的挑戰。」
公視台語台2022年預計推出4部台語電視電影作品,除探討自閉症議題的「星空男孩」、
講述職業運動員的「拳職人員」外,後續還推出包含愛情諜報片、跨性別議題等作品。(
編輯:張芷瑄)1110118
公視台語台2022電視電影新作「星空男孩」17日在台北市立天文館舉行開鏡儀式,導演葉
天倫(右1)、演員范瑞君(中)、巫建和(左2)、陳妤(左1)、徐灝翔(右2)出席。
(公視台語台提供)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傳真 111年1月18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9.103.24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42578643.A.0C8.html
※ bigbowl:轉錄至看板 pts 01/19 23:3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