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兩班「教師研習-巴哈創意曲」專題,原本打算停工,結果自己實在意猶未盡,所以打算再開一班😂。最後一班喔,因為七月開始要回籠閉關,無法開課了(雖然我很喜歡與人互動的生活)。先感謝大家這陣子的支持。
聽到大家在上完課後,回去教學多了很多東西想教、多了很多熱情、應用在學生上很有收穫等,我都因為大家的開心而感到開心。(尤其聽到學員說因為上了研習,教學上獲得的成就感是直線狂飆上升的,真是浮誇的字眼😂,但很令人欣慰☺️,更多的學員分享看上一篇po文喔)
不過因為有了前兩班的經驗,接下來這班直接 #改為六週,並且會 #延伸巴哈初步與平均律基礎概念。有興趣的人,手腳要快些(A班三天內滿班,B班一天內滿班排到候補)。
時間:5/20, 27 - 6/3.10.17. 24 (四)早上10:00-12:30 共六堂。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xhitSuL4mPLBaH7W9
*匯款完成才算完成報名,依匯款時間列報名優先順序。滿額後列候補順序,若沒排到將全額退費。
*欲報名者請加蔡老師line (ID: pchuantsai )
/
*也將首開古典專題(莫札特),目前以上過創意曲的同學為VIP優先,過兩天若還有名額再放上來開放大家報名。
*開了專題後的這兩個多月,深感許多問題根源還是回到基礎那堂課,所以考慮在假日開「初階訓練與彈奏該注意的事」單一講座。大家有興趣嗎☺️
___________________
📍【緣由及理念】
巴哈創意曲是學生必彈課本之一,可惜很容易變成以「流水帳方式教學」(跟徹爾尼30一樣),導致即便每首都彈完了,邏輯跟技巧跟沒彈一樣(「我到底練了什麼」的概念)但其實這兩本教材是訓練學生邏輯與基本技巧的好教材。
大部分人的問題,不是不願思考,而是不知從何思考起,樂譜裡編譯者(非作曲家)寫的大小聲、漸強漸弱與指法,可以參考,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去了解他為什麼這樣寫,自己能否創造出另一個版本。課程將以整體結構(包含如何一句話講完整曲發生了什麼事)、畫譜方式、如何決定分句、巴哈常見的語法等等,會丟很多問題及各種可能跟大家討論,強迫大家動腦🍵
之前開「教師研習」課程時,只放一堂半的課程時間在巴哈創意曲,當時規劃是藉曲子當作譜例去講邏輯與技巧,給大家一個概念,所以只講一兩首,但整套二聲部其實還有很多首曲子需要細說,更重要的是,需要讓學員有更多的執行與練習,才能夠去驗證大家的理解與思考進步多少, 於是開此專題。
【4/28更新】將以巴哈創意曲為主軸,延伸一些巴哈初步與平均律基礎概念。
📍【簡介】
* 教二聲部得先學會的樂理
* 巴哈鋼琴作品兩大類
* 創意曲的訓練目的。要練到多好?練曲順序建議
* 教學,如何不只是流水帳:解釋基本結構、如何畫譜圖
一、基本結構:主題/段落/過門/終止式 (V-I, V-VI)/調性走向
二、常見手法:模進/倒影/stretto/四音一組/短短長
三、常見技巧:
1. 指法運用/手指開收/階梯式音型-位置練法/大拇指
2. 合手練法/音質聆聽/三聲部練法
3. 音樂該走到的地方
4. 三聲部該如何聽、該如何練
*課程隨報名學員程度有所調整
【地點】台北市松山機場附近
(近民權敦化路口、中山國中捷運站、松山機場捷運站)
#教師研習 #巴哈創意曲 #古典專題 #鋼琴教學 #音樂班 #音樂系
「巴哈創意曲三聲部」的推薦目錄:
巴哈創意曲三聲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練法、想法、聽法】
今天的「教師研習」巴哈創意曲專題A班,主要在討論三聲部。除了建議大家三聲部的練習步驟、技術上該練哪些東西,還花了很多時間討論如何觀察三個聲部互相的關係,哪些小眉角可以讓音樂變連貫,在聲部間流動。哪些小毛病,是造成彈不好的兇手。
學生(或我們小時候)彈三聲部最大的問題就是陷入彈的 #不知所云、#不知所云、跟 #不知所云。(其實不只三聲部,很多曲子都是)以至於有些音彈出來會處於一個尷尬的角色,但透過如何讀譜、如何觀察樂譜,很多東西都會浮出來,彈的尷尬或聽起來不順的地方,都有解套的方式。
在技術上,學生最大的問題則是:#單手彈雙聲部時聲音的控制,常常我們需要外聲部大、內聲部小,有時則相反,以及有些音該留的沒留,不該留的不小心都疊在一起了。
這個技巧必須學,不見得只是因為要學三聲部或平均律裡的賦格,在巴哈初步,在古典奏鳴曲、浪漫樂派各曲子裡,都有片段需要用到這種手指控制技巧,才有可能讓聲部間的聲音變立體,不致於平面。只是在三聲部裡,這項技巧充滿全曲,逃不了。當然還有最基本的轉手指。(相信我,十個學生有九個轉手指是轉不好的)
除了手指控制,橫向線條處理也是主要問題。大家都有概念主題要彈出來(但是除了主題彈大聲之外,其他就不知所云了),也知道三、四聲部要想成是不同樂器在演奏(例如小、中、大提琴,或四部合唱),然而,室內樂互相呼應的思考與聆聽方式在音樂班裡還是欠缺的,至少不知道如何應用在鋼琴彈奏裡。
還加上多數人小時候被養了一些習慣:「八分音符要斷奏」、「長音斷開」、「手腕遇到四分音符或長音要唱所以繞圈」、「掛留音之後重新開始所以斷掉」之類。造成大家常 #無意識的遇長音就斷方向、#每音無意識斷掉、#手腕無意識繞圈。光單旋律一句話就被大斬好幾截,這些皆易導致不知所云。
雖然講了很多東西大概快把大家炸暈了,但真的很有趣啊,邊講都覺得我們小時候練琴,真是錯過了好多有趣的東西呢~(講師顯示為自己樂在其中)
/
以前曾被音樂班同事問:「小學生你就會教他音色嗎?教了他們有辦法學嗎?教他們樂句?會不會太難」
我說:「當然啊,有教他們就會。不然他們怎麼知道要聽什麼?」
「更何況,把聲音彈得好聽跟理解音樂,因為學音樂而變得懂音樂,就是學琴的目的,所以不論音樂班與否,我是都會教。學生知道他在彈什麼,就越容易彈出興趣,當他可以開始自己研究出音樂,就會獲得強大的樂趣與成就感。我們小時候沒學,不代表現在教他們他們學不會呀(笑)」
要教學生思考嗎?大家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叫學生要思考」、「怪學生怎麼不思考」大家都會,但是 #教會學生如何思考 才是重點。
要教學生決定指法、樂句結構、決定踏板?這樣一首曲子不是要教很久?那學生練完一首曲子就要很久了吧?
通常進入一個新程度的曲子,我會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把那個程度的能力學起來,因為要盯步驟,所以花時間。但能力學到了,以後就會快轉,練譜會變很快,很多技術會了,到新曲子就變成他的基本(所以教過的東西如果到新曲子沒應用,彈出很白的東西,就會被我電)。重點還是 #練這些的目的_是要訓練學生什麼。
或者反過來想,我們多數人小時候徹爾尼彈過數本每本每首彈,結果技術也沒變好;古典奏鳴曲彈了很多首,好像也沒抓到古典風格;平均律、賦格我們求學階段也累積彈了不少首,大家的問題不就也是:即便彈了好幾首,怎麼還是不太懂自己在彈什麼,是吧?
我們不用讓學生彈會多艱澀的曲子,但是要讓他理解他正在練的曲子,以及讓他的能力到達他在練的曲子(好繞舌),就不會有所謂的「硬練」。能力起來,就容易快轉。
#而且教學也會多很多樂趣啊
#喔也會多很多累
/
#音樂班 #音樂系 #讀譜好有趣 #彈奏技巧 #巴哈創意曲 #教師研習 #鋼琴老師 #學鋼琴
巴哈創意曲三聲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巴哈創意曲專題研習】(#加開周二場)(感謝大家一日內已額滿)
巴哈創意曲的教師研習,開班後三天內即額滿,好幾位填了表單希望能夠周二,所以加開周二班,填週三週五周末的朋友,就比較抱歉,目前無法噢。
時間: 4/6、13 、20、27 (二)早上10:00-12:30 共四堂。
地點:台北市松山機場附近
(近民權敦化路口、中山國中捷運站、松山機場捷運站)
👉填寫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aQxU5xA5tPtYgiaw8
【溫馨提醒】欲報名者請先加蔡老師line (ID: pchuantsai )
#匯款完成才算完成報名,#依匯款時間列報名優先順序。滿額後列候補順序,若沒排到將全額退費。
/
📍【緣由及理念】
巴哈創意曲是學生必彈課本之一,可惜很容易變成以「流水帳方式教學」(跟徹爾尼30一樣),導致即便每首都彈完了,邏輯跟技巧跟沒彈一樣(「我到底練了什麼」的概念)但其實這兩本教材是訓練學生邏輯與基本技巧的好教材。
大部分人的問題,不是不願思考,而是不知從何思考起,樂譜裡編譯者(非作曲家)寫的大小聲、漸強漸弱與指法,可以參考,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去了解他為什麼這樣寫,自己能否創造出另一個版本。課程將以整體結構(包含如何一句話講完整曲發生了什麼事)、畫譜方式、如何決定分句、巴哈常見的語法等等,會丟很多問題及各種可能跟大家討論,強迫大家動腦🍵
之前開「教師研習」課程時,只放一堂半的課程時間在巴哈創意曲,當時規劃是藉曲子當作譜例去講邏輯與技巧,給大家一個概念,所以只講一兩首,但整套二聲部其實還有很多首曲子需要細說,更重要的是,需要讓學員有更多的執行與練習,才能夠去驗證大家的理解與思考進步多少, 於是開此專題。
📍【簡介】
* 教二聲部得先學會的樂理
* 巴哈鋼琴作品兩大類
* 創意曲的訓練目的。要練到多好?練曲順序建議
* 教學,如何不只是流水帳:解釋基本結構、如何畫譜圖
一、基本結構:主題/段落/過門/終止式 (V-I, V-VI)/調性走向
二、常見手法:模進/倒影/stretto/四音一組/短短長
三、常見技巧:
1. 指法運用/手指開收/階梯式音型-位置練法/大拇指
2. 合手練法/音質聆聽/三聲部練法
3. 音樂該走到的地方
4. 三聲部該如何聽、該如何練
*課程可能隨報名學員程度有所調整
#鋼琴老師 #教師研習 #巴哈創意曲
巴哈創意曲三聲部 在 J.S Bach Sinfonias 巴哈三聲部創意曲 的推薦與評價
J.S Bach Sinfonias 巴哈三聲部創意曲. d m. 16 videosLast updated on Nov 12, 2020. Play all · Shuffle · 0:52. J.S Bach Sinfonia No.1 BWV 787 巴哈三聲部創意曲. ... <看更多>
巴哈創意曲三聲部 在 鋼琴巴哈創意曲三聲部bach inventionen 3voix no3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鋼琴 巴哈創意曲三聲部 bach inventionen 3voix no3 花蓮音樂班教室團體班招生中/花蓮小提琴團體班初級班招生中/花蓮弦樂團合奏團體班招生中滿5人即開課 ... ... <看更多>
巴哈創意曲三聲部 在 [分享] 巴哈:二聲部與三聲部創意曲- 看板piano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網誌版有圖:https://goo.gl/yB8xs
純花痴的前言
自從兩週前被成功推銷了柯洛廖夫(Evgeni Koroliov)的郭德堡變奏曲後
首先轉手推銷給我先生
不意外的他也中毒了
接著到處在找他的錄音來聽
而且不久就買了這個郭德堡的DVD
到手後湧起一陣無以名之的幸福和勝利感XDDD
柯洛廖夫所屬的唱片公司是Tacet
(唱片公司名叫「靜默」還真奇怪XD)
巴哈的部份大多是在Hänssler錄的音
因為我對音響器材一直沒有興趣
(想來大概有點窮酸意味)
加上看了一些器材魔人的唬爛 心裡十分反感
所以只要看到中文介紹裡面一直出現什麼「爆棚」「發燒」「天碟」之類的
我心裡就先畫個叉叉 真是可怕的偏見
而不巧Tacet正是這種以真空管錄音號召的發燒天碟牌
(其實我不確定是國內引進才這樣號召還是原本就這樣)
於是就這麼兩相耽誤了許久
其實柯洛廖夫的曲目相當廣泛
從巴哈到海頓,蕭邦、柴可夫斯基、普羅高菲夫、德布西、梅湘、李格第都有
既然從巴哈開始 那就先看看他演奏其他的巴哈作品....
二聲部與三聲部創意曲(Inventions & Sinfonias)
學琴者必學的一套
說也奇怪 光是聽唱片 可能對這套曲子來者不拒
但是等自己開始練以後 雖然自己彈得很爛
卻覺得並不是每個人彈的方式都可以說服我
(搞不好是因為彈得爛也會自我洗腦...)
練的時候也不會想去先聽唱片 模仿唱片裡的彈法
只會參考自己不懂的地方
錄音唱片方面
我的第一張是買顧爾德 他把二聲部和三聲部以調性組合排列
這種排法很有趣 儼然有種小平均律的風情(誤)
雖然三聲部創意曲的發展和份量並不足以和平均律的賦格相提並論
後來還買過妮可拉耶娃 覺得她的演奏端正中帶著某種冷硬感
但仍然不失細緻和華麗的處理 有些還相當戲劇性
其實很難模仿
部分(我個人認為應該)很輕盈的曲子(例:二聲部第三首D大調、第十首G大調)
她重得嚇死人 令人畏懼她的掌風XD
這麼驚人的手勁 被她搧了耳光的話 應該會腦震盪吧
Angela Hewitt的演奏在Youtube上可聽到全集
不搞怪也不暴力 四平八穩 但是就比較沒熱情 不太有趣了
András Schiff應該是最得我心的
無論是速度、音色、對比、氣質的展現
大都很接近我學習時內心的那個「原型」
聽了倍感親切熨貼
但他選擇的裝飾音彈法、省略或添加的部份跟樂譜也很有些出入
而柯洛廖夫的創意曲全集
可能是我目前聽過最具性格的演奏
這些小小的曲子每一首都處理得很鮮明
有種塵封的東西重新拂拭清理過 打了個臘 又有了光澤的感覺
而且還很有種整體感 從頭聽到尾會有一種內在的連貫性
(翻譯:按下去就會忍不住聽完的意思XD)
---------
樂譜方面 我的第一本樂譜版本是綠皮的全音版
後來才知道那就是徹爾尼版
因為搬家等等顛簸(?)這本後來也不知所終
當時還沒正式開始學這曲子
確實有開始使用的第一本是布梭尼編寫的
好像成書的年代是1900-1910這段時間
這個版本的樂譜有個很大的特色是 他把所有的裝飾音都預先拆解好
使你學習時不需要糾結到底一拍彈幾個 要彈幾拍 或是往上轉往下轉
甚至編者會為了強化某些節奏感 而改寫拍號與小節數(例:二聲部第14首)
https://goo.gl/pLzqz
上面是1745年左右 應該是巴哈學生的手抄本
可以看到沒有速度記號 沒有圓滑線和樂句指示 也沒有表情記號
https://goo.gl/BDwM7
上面這是布梭尼編寫的同一首的版本
除了指法以外 對於各種細節的指示都很清楚
還幫忙分了段 解析了結構
一開始往往會覺得這樣的方便法門很好用
但是很快就會發現 過多的預先指示其實在學習巴哈的風格上可能是一種阻礙
所以不久後就換了原典版(也是全音翻印Henle的) 上面就很乾淨
除了譜號換成現在通用的高音譜號 另外加註了指法之外
就沒有更多的指示了
如果有什麼想法 至少是從原貌出發
而不是經過編者的時代脈絡去製造二手音樂
雖然說布梭尼的版本指示很多
但若不從初學練習的角度 而是從練後分析的角度來看這本
會覺得上面標註的心得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特別是他對結構和聲部的文字解說 常會有些啟發
所以後來我又偶爾會翻閱這本樂譜 也蠻有趣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48.166.8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