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到音樂廳聽Kit Armstrong的第一冊巴哈平均律,一踏進音樂廳,在周間還這麼多人來聽整場巴哈,覺得很感動,愛樂者真的比我們想像的多。
這是我第一次一口氣聽完整本平均律,畢竟我屬於屁股坐不住一族,常常很怕聽超過兩小時的音樂會,超過一個半小時就屁股長蟲,真心覺得音樂會一個小時出頭是最美好的長度。但昨天的體驗很有趣,音樂會結束在十點。第一次在音樂廳聽完整本,從C大調開始,調性半音半音的往上,周善祥帶著我們一起走完了全部的調,那種體驗很特別,有幾個調彈得特別特別的藝術性,有些特別宗教性,所有的和聲與音樂融合,原本熟悉的平均律,又多聽到了一種視野。
周善祥的超能力,曲目一套一套的彈,每首思緒皆完整,前輩說著如果周善祥在台灣生長,他還能有這樣的能力嗎,再怎麼有天分,應該也早就被抹煞了。說著台灣的升學主義與家長對比賽跟成績的執意,抹煞了孩子原本對事物的單純喜愛與好奇。
想到某次我跟旅居國外的鋼琴家聊到,為什麼很多人(不是全部)出國念書回到台灣後,對音樂的追求與藝術的熱情就不再,慢慢消逝或倦怠,不再彈琴?原本我想到的是因為大家必須教太多琴,進了大學還得做很多的行政,對一個藝術家來說,沒時間給自己,沒時間練琴,沒時間感受,是無法做藝術的。但想到,幾個外國老師明明也常年待在台灣,卻始終可以感覺到他們真心喜歡音樂,依舊一直一直的研究下去,那位朋友覺得,是因為台灣人從小學琴,都是帶著目的性在學,畢業之後,就難以長久。
是的,我們走了一大圈看了這麼多,我們都知道什麼因素的滋長,會消滅興趣捻熄熱情。
前輩說著這麼多年來體制如此,整體文化家長的觀念又那樣等等,他們也努力了很多年,我說,沒關係,交給我們這一代吧:),我們可以繼續努力,我們能做什麼是什麼,教育本來就是條漫長的路,是幾十年的事。
我自己是從不寄望政府與體制,但我相信家長可以被教育,很多事情只是因為他們看不見、想不到。我們自己多做一點,哪怕只是影響一點點,總比三十年都不動好。這是我們摩羯座的天真浪漫。
/
昨晚回到家已晚,今早開始上第一次的巴哈創意曲研習專題,有學員說等我再開研習等了三四年(笑),之前又出書又生小孩又準備錄製專輯的,的確是好久沒開教師研習團課,頗懷舊的畫面。😄
/
【資訊更新】
「巴哈創意曲」專題研習(週二加開班)4/6, 13,20 ,27 早上10:00-12:30 《3/11 19:44 更新:已額滿。》是的...才一天就滿了,已排到候補第二。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aQxU5xA5tPtYgiaw8
*欲報名者請先加蔡老師line (ID: pchuantsai )
#匯款完成才算完成報名,#依匯款時間列報名優先順序。滿額後列候補順序,若沒排到將全額退費
「巴哈平均律第二首」的推薦目錄:
- 關於巴哈平均律第二首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巴哈平均律第二首 在 梁茜雯 Jenny Chien-Wen Li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巴哈平均律第二首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巴哈平均律第二首 在 十二平均律曲集》第二冊第二首c小調前奏曲與賦格BWV 871 的評價
- 關於巴哈平均律第二首 在 巴哈十二平均律Book 1 No. 2 BWV 847 的評價
- 關於巴哈平均律第二首 在 巴哈平均律聖母頌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巴哈平均律第二首 在 巴哈平均律聖母頌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巴哈平均律第二首 在 巴哈平均律樂曲解說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和網紅 ... 的評價
- 關於巴哈平均律第二首 在 巴哈平均律樂曲解說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和網紅 ... 的評價
巴哈平均律第二首 在 梁茜雯 Jenny Chien-Wen Li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白鳥之歌】
若說卡薩爾斯是20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家,相信這點無人能反駁。但若要明確指出他的偉大之處在哪,或許沒多少人能一言以蔽之。首先,大家都知道是卡薩爾斯在14歲那年於舊書店發掘了巴哈埋沒已久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並且又花了12年的時間,每天鑽研練習將這部作品發揚光大,使之成為最偉大的大提琴經典而非僅只是訓練指法的練習曲。然而,也因為這部作品,讓卡薩爾斯重新定義並彙整了當代大提琴的演奏技巧,賦予了大提琴全新的藝術生命,讓大提琴不再只是過氣的笨重老樂器。
光是以上兩點,就足以讓卡薩爾斯撐起20世紀大提琴音樂的半邊天,也讓卡薩爾斯名留青史。然而,卡薩爾斯偉大的地方不僅只是音樂藝術上的貢獻,他偉大的人格情操更是後輩的典範。他曾說過自己是個永遠都在「拒絕」的音樂家,他拒絕了一般人無法抗拒的名利、慾望,甚至拒絕了功成名就、飛黃騰達。「拒絕」成了他的招牌,但也成了他之所以偉大的關鍵。究竟他是如何「拒絕」的呢?
這得從他小時候說起,卡薩爾斯是西班牙舉國皆知的天才兒童。四歲進唱詩班、七歲學小提琴、九歲學鋼琴。而十歲時,他已經能全本演奏巴哈十二平均律中的48首前奏曲與賦格了。但小小年紀的他非但沒有選擇當鋼琴家、也不願意當小提琴家,而是投身於當時根本被音樂界視為冷僻樂器的大提琴。這是他人生第一次的拒絕!
15歲那年,西班牙皇室為表彰卡薩爾斯的天才與努力,特地頒發了兩年的獎學金讓他進入聞名全歐的馬德里音樂學院深造,並賦予了他隨時都可進出皇宮與皇太子一同學習音樂的待遇。然而卡薩爾斯竟然拒絕了這樣豐厚的禮遇,選擇帶著這筆獎學金往當時的弦樂重鎮比利時布魯塞爾音樂院學習大提琴。這是他人生第二次的拒絕!
當時布魯塞爾音樂院最知名的大提琴教授是約克伯,約克伯非常看不起這位來自西班牙的懵懂青年,因此有意在大師班的課堂上羞辱卡薩爾斯。只見約克伯輕蔑的隨口問了幾首冷僻艱深至極的曲目,沒想到卡薩爾斯竟能將每一首曲子皆一音不漏的完整背譜演奏。這可讓約克伯瞠目結舌,當場收斂起高傲的態度,打算好好栽培這難得一見的天才。為了留下卡薩爾斯,約克伯甚至願意提供卡薩爾斯食宿、免費幫他上課。但有骨氣的卡薩爾斯斷然拒絕,表面上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他不習慣布魯塞爾的生活。但明眼人都知道,他恨極了約克伯歧視、無禮的態度。因此在不惜與西班牙皇室決裂、將所有皇室獎學金一併繳回的要脅下,卡薩爾斯隻身一人離開布魯賽爾,流浪到巴黎,過著落魄的留學生涯。而這是他人生第三次的拒絕!
在巴黎這段日子,雖時他人生最困頓潦倒的時刻,卻也是涵養他藝術生命最豐蘊的時刻。他一方面在夜總會拉大提琴娛樂觀眾、一方面又以巴黎為基地展開遊歷全歐旅行演奏的生活。不僅多次回到西班牙故鄉演奏、更受邀前往倫敦為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演奏。後來也遠度大西洋接受美國老羅斯福總統的邀請,親赴白宮與卡內基音樂廳演奏。卡薩爾斯聲望的頂點是與小提琴大師提博、鋼琴巨擘柯爾托組成了舉世知名的鋼琴三重奏,遊歷世界各地演奏長達30年之久,累積了聲望與名氣。
到了1920年,卡薩爾斯終於回到巴塞隆納。他成立了一個全由素人組成的業餘管弦樂團,不僅不求報酬的訓練喜愛音樂的平民大眾一起演奏,更讓巴塞隆納的市民有了欣賞美好音樂的機會。接下來他更成立了工人音樂協會,讓每天在工廠裡辛苦工作的藍領階級,只需每年繳一美金的會費,就能欣賞卡薩爾斯每兩星期為他們所舉辦的高水準音樂會。
每年夏天,卡薩爾斯總會回到故鄉小鎮開音樂會。同樣的曲目,卡薩爾斯在倫敦可獲得五千美金的酬勞,然而卡薩爾斯卻僅對故鄉的劇院經理象徵性的僅收五美金的車馬費。鄉親們愛極了卡薩爾斯,每當卡薩爾斯回鄉度假之時,居民們總刻意拿起樂器在戶外演奏,無論是嚴肅的室內樂或是熱情的佛朗明哥舞曲,總會故意留下一把樂器無人拿取,以等待卡薩爾斯不期從路上經過而興奮的拿起樂器一同合奏。就是這樣純樸、熱情卻又善良的人民,感動了卡薩爾斯。但也就因為這樣的感動,使得卡薩爾斯做出了人生中最痛苦的一次拒絕。
那是1936年夏天,西班牙爆發內戰,佛朗哥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痛心疾首的卡薩爾斯離開了他摯愛的故鄉,搬到距離法國與西班牙邊境只有數公里之遙的法國小鎮普拉德。從此卡薩爾斯不再稱呼自己是西班牙人,而是他的故鄉之名-加泰隆尼亞人。這是他第四次的拒絕!
此後,卡薩爾斯開始了他一連串長期抗議、習慣拒絕的歲月。二戰爆發,卡薩爾斯拒絕前往德國為納粹演奏、也拒絕了墨索里尼之邀到義大利演奏。之後他拒絕前往承認佛朗哥政權的英國演奏,二戰過後更拒絕了赴美國演奏,原因同樣是因為他們都承認了佛朗哥政權。卡薩爾斯發誓,只要佛朗哥政權存在的一天,他勢必與邪惡周旋到底,沒有模糊地帶、更沒有商量餘地。恨極卡薩爾斯的佛朗哥政權不只一次發出全球通緝令,將卡薩爾斯列名為遭到通緝的戰犯,明令若活抓卡薩爾斯必定砍斷他的雙手,讓他永世不得拉琴。但卡薩爾斯依舊拒絕如故、抗議如故。就這樣,他拒絕了大半個世界。此時的他寧可在法西交界蒼涼偏僻的庇里牛斯山上舉辦寒酸的音樂節,也不願為這些光鮮亮麗卻面目可憎的政客演奏。
然而卡薩爾斯的普拉德音樂節卻因此成了世界頂尖音樂家的朝聖之地。他們爭相參與每一年音樂節的活動與演出。就在1950年,巴哈逝世兩百週年之際,卡薩爾斯組了一個僅有數十人的小小樂團專門演奏巴哈的管弦樂作品。而這小型樂團的陣容與卡司足以媲美當時世界各大頂尖樂團,樂團首席是大名鼎鼎的曼紐因、而大鍵琴手則是廿世紀最偉大鋼琴家之一的塞爾金。如此陣仗,讓當年的紐約時報大篇幅報導,也讓卡薩爾斯成了音樂界追求自由民主的人權鬥士,更在1958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個人聲望達到頂峰。但這樣的頂峰卻是他用數不盡的拒絕所換來的。
1959年,卡薩爾斯終於赴美國紐約演出,然而邀請他的並非已多次遭受閉門羹待遇的美國,而是聯合國國際大會。在那場音樂會中冠蓋雲集,就連西班牙駐聯合國大使都親自前往聆聽「戰犯」的演出。卡薩爾斯拒絕了西班牙,但卻沒有一個人能拒絕他的音樂!又一次,紐約時報給當晚演出的卡薩爾斯發表了這樣的社論:「值得慶幸的是,佛朗哥政權沒有蠢到在眾目睽睽下拒絕文明。」
一個用拒絕堆砌起來的價值觀,給了我們這樣不凡的啟示與榜樣。他的尊嚴建立在不屈服於任何現實利益,更以人道精神、自由民主為畢生追求的信仰。自1945年起,每一次的音樂會,卡薩爾斯必定以他家鄉加泰隆尼亞的民謠《白鳥之歌》作為終曲。在這首曲子裡,能聽到他的傲然於世的骨氣與勇氣,更能聽到他慷慨無私的包容與熱情。骨氣勇氣代表的是不妥協的價值觀,包容熱情卻是對眾生的擁抱與關懷。這如同卡薩爾斯所說的:
「對人類尊嚴的侮辱就是對我的侮辱,而維護正義是我的良知使然;事實上,人類的良知比音樂重要得多。雖然你可以用音樂來提升人類的良知,但是最偉大的是愛,卻是對所有生命的愛。」
本文第一則留言裡的影片旁白,是卡薩爾斯於1971年最後一次受邀在聯合國大會上演出時的演講錄音。當年他已91歲高齡,其聲調仍然鏗鏘有力、感人肺腑。再過兩年,大師辭世,卡薩爾斯留給世人的絕不只有偉大的音樂藝術,其崇高的情操與人格,更是人類永遠追求的真理,照亮這世界每個陰暗的角落!
巴哈平均律第二首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白狗一夢 下
圖◎郭鑒予
在他最鍾愛的角落鋪上一床被褥,他安安靜靜側躺在上頭,張大眼睛凝視黑暗,神情又茫然,又潰散,茫然悠長而艱難的呼吸就是漫漫長夜。跟他說了一晚上的話,說謝謝他的相伴,我們好聚好散,老貓的耳朵抖動,他懂,他什麼都懂,他喵了一聲,也許用了生命最後的氣力來回應我,隨即急促喘著,嘔出藥水,然後,斷了氣,「我至今仍想不明白瞪著雙眼凝視著黑暗的神情是什麼?求生,還是等死?明明不吃不喝,生命都在關機了,硬要灌藥打點滴,我總是會想最後一刻抱著他,他的肚子脹脹的,像一顆水球,裡面全是藥水,是在急救還是求刑?」我盯著桌上的披薩,飛快地說著。w「不管怎麼做,你都會後悔的,你應該放過你自己,在死亡面前,不管怎麼做都是失敗的。」前任勸我,但我後悔開啟這個話題,只要不去談,不去想,就會忘記貓已經不在了這件事,故而顧左右而言他:「你覺得我們需要買一罐氧氣瓶去班公措嗎?」
對我而言,這趟印度之旅的目的是中印邊境的班公措。有人旅行收集溫泉旅館百選,有人追米其林星星,我則無法抗拒任何的邊境小鎮。Ushuaia。滿州里。宗谷岬。喀什。無論是地理的邊境,或情感的盡頭,旅行或者做人,開到荼靡,推到極致,都是何等驚人的成就。當然,邊境都不是太好抵達,清晨從列城出發還要一百餘公里的車程。車子在海拔三千到五千公尺的高山兜兜轉轉,視野所及,是最陡峻的峽谷,最高聳的山脈,光禿禿,赤裸裸,大概是覺得自己倘若被如果被丟包在此,必死無疑,因而覺得人身渺小,覺得世上有神。
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吉普車繞著山轉,一重一重轉上三十三重天,然後,暢拉隘口(Chang La Pass)到了。海拔五千三百六十公尺的隘口是世界第三高的高山公路,我們在此下車尿尿,拍照打卡。前腳才踩地,太陽穴突然猛烈跳動,深吸一口氣,感覺周遭空氣都被榨光,胸口似有人拿匕首捅進來,並且用力一擰,一陣劇烈的疼痛。啊,傳說中的高原反應終於來了。
我上衣口袋的單木斯是解藥,但現在服用為時已晚,氧氣瓶放在車上,走幾步路回車上我就得救了,但我還不打算用,我想知道高山症是怎麼一回事,這一關過不了,他日怎麼去爬珠峰大本營?我只是緩步走到隘口休息站,整個人癱坐在門廊上深呼吸。
休息站外有幾隻藏獒一樣的毛毛大狗徘徊,荒山野嶺這些狗平日大概都靠著往來的遊客餵食,其中一隻灰黑色大狗朝我走來,咧著嘴友善地對我搖著尾巴,旅途中的第二十一隻狗。狗看著我,我看著狗,一人一狗對峙著,沒有誰有更進一步的表示。想到領隊那個萬能咒語有病治病沒病強身,大狗走上前,在我身上嗅著,我伸出手,大狗的舌頭在我的掌心一撅一撅地舔著,我的身體頓時湧起奇異的暖流,不舒服的感覺消失了。想起口袋裡有吃剩的麵包,拿出來餵狗,毛毛大狗一口吞食,大口大口地咀嚼起來。拍拍他的頭,對大狗說:「我明天會再回來,如果你有空,請你再過來,我會把剩下的食物給你。」
抵達最高的山巔,接著只有一路下坡的份了。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吉普車一圈一圈轉下山,於是,海拔四千兩百五十公尺的班公措就在眼前。從清晨出發,在黃昏抵達,無遍地琉璃,無遍地白銀,無遍地黃金,所謂天堂,只有藍天白雲和平靜如鏡子的湖水。電影《三個傻瓜》最後一幕男孩女孩多年以後在此相聚,因為一段愛情的美麗結局要有美麗的風景相襯,電影帶動觀光,班公措成了印度人的熱門景點,然而一個天堂各自表述,中國和印度對該湖歸屬有爭議,現中國控制該湖東部約三分之二,印度控制西部約三分之一,美麗的天堂同時也是軍火彈藥庫,導遊說,列城人口不過三萬,但光班公措就有六、七萬軍隊駐防在此。
過夜的帳篷面對班公措,面對湖景第一排。放了行李,沿著湖的邊緣走,天地有大美,藍天,白雲,黃山,翠湖,構圖極簡,極簡得像一個數學算式,像一段巴哈的十二平均律。路的盡頭就是西藏了,人在風景一步一腳印地走著,覺得自己跋山涉水抵達絕世美景,非常有成就感,心撲通撲通地跳躍著,時代也許凶險,人到了四捨五入的年紀,已懂得趨吉避凶。坐井觀天,不高不低的生活等同歲月靜好,但日子過久了,也就不生不死,生活中唯一的例外是旅行,唯有人在囧途,跌跌撞撞,才知道自己的血是熱的,心臟會跳動,但年紀大了,在戶外冷風吹久了,頭會痛,識相地走回帳篷。
天堂裡沒有網路訊號,早早吃過晚飯,和前任兩個人在帳棚裡相看無聊,只好互問最近好不好,前任說起目前狼狽的感情生活,他自嘲地說,游泳池更衣室裡,男孩脫下泳褲都是美麗的曬痕,唯獨他拿下蛙鏡,徒留深刻的壓痕,人到中年事業有成,年終獎金買得起一隻沛納海,但自己的時間再怎樣都不值青春寶貴,不對等的關係,回去也該散了。旁聽他人的痛苦,我得用力咬著下嘴唇,以防自己笑了出來,「變老也並非沒有好處,人真要好好養生,好好活著,活到見傷害你的人被他人傷害,那真是全天下最快樂的一件事。」但見他哀傷得像一隻狗,又不忍心勸慰著:「你又不是陳綺貞,不要妄想一段旅行就可以離開一個人,人過中年,還能像少年一樣哭著、笑著、勃起、失眠,我羨慕都來不及了,你又有什麼好戒斷的呢?」
荒山之夜,我們聊著聊著,模模糊糊地睡去,突然有人把我粗暴地搖起,要我默寫《心經》。不明就裡,一字一句地默寫著,寫到「以無所得故」腦筋一片空白,掌心都是汗,打了個寒顫,回過神發現自己躺在床上,對啊,「以無所得故」下一句是什麼?翻來覆去都是那一句「唵,普隆,娑哈。唵,阿彌達,阿優,達底,娑哈」,病死的老貓,毛毛大灰狗,古董店酣睡白狗,還有被撞不知是生是死,是冤魂或幻影的狗,腦海無數畫面跳動,如露亦如電,善男子善女子來此追求覺醒,我卻只剩無盡的失眠。
見旁邊的人呼呼大睡,恨死了,於是把他搖醒,問他以無所得故下一句是什麼?可憐的傢伙被我吵醒,搞不清楚狀況,好無辜地說:「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啊……幹嘛啦。」眼前頓時大放光明,是菩提薩埵,是菩提薩埵啊,腦筋頓時清明,心結打開了,就是一路暢通了,「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喃喃念經咒,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念著念著就睡著了,安安穩穩一覺到天亮。
清晨醒來,湖邊再走一遭,吃過早餐,又得離開了。良辰美景匆匆一瞥,我們只能不停地趕路,心裡掛念著毛毛大狗,然而回到隘口什麼都沒看見,心裡一陣悵然。荒山來去,心底好像有一些什麼改變了,但好像什麼也沒改變,手機又接得上訊號,前任指尖在手機飛快地指指點點,喜上眉梢。望著他的側臉,那人鬢角已見風霜雪白,心裡想著,真的不要妄想一段旅行就可以離開一個人,離開一個人真的要很久很久。
見過最壯美的風景,重返列城便無話可說了,再勾留了兩天,採買了香料茶葉,寫了明信片,便可以收拾行囊準備回家,值得一提的是要離開這一天清晨,旅館聽聞飛機此起彼落的聲響,打開窗,一架,一架,又一架,蔚藍的天空被戰鬥機割裂得支離破碎。搭車前往機場的路上,吉普車被一列軍用大卡車隊擋住了,一輛,一輛,又一輛,算了算,我在旅途中見到的軍用卡車比狗還多,戰火天堂,兵連禍結,怕是有大事就要發生了(三個月後,印度當局於西洋萬聖節當日宣布,將過往喀什米爾地區劃分成「查摩與喀什米爾」、「拉達克」兩個中央直轄行政區,由德里統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很不爽,說此舉將「中國拉達克」畫入印度行政區,挑戰中國主權,這一做法是「非法、無效的」,印度政府好樣的,等於是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一次得罪)。
面對太平亂世,我們也不能做什麼,我們是最自私的觀光客,拍照打卡,購物消費,然後乘著飛機離去。從印度到列城,來時顛簸了七、八日,回程只有一小時。飛機在跑道上緩緩爬行,隨即加速前進,掙脫地心引力,衝上雲霄,機身搖搖欲墜,簡直就要解體。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我們飛上三十三重天外的三十三層天。鼻頭貼著機窗俯瞰風景,異地眾生和壯闊大山渺小如草芥,手機拍照留念,相簿圖庫滑動檢查,不小心滑到老貓臨終前側躺被褥,那個凝視黑暗的神情,未知是求生還是等死。或者那個眼神正是一個旅行者的眼神,在得知飛機誤點或火車延誤該有的茫然和空洞。如同我當下處境,老貓的靈魂是一架飛機,衝破殘破肉身,飛上九霄雲外,自由自在,他都好了。
巴哈平均律第二首 在 巴哈十二平均律Book 1 No. 2 BWV 847 的推薦與評價
古典練功房#1 巴哈 十二 平均律第 一冊 第二首 電吉他練習! J.S.Bach Prelude & Fugue in c minor from WTC Book 1 No. ... <看更多>
巴哈平均律第二首 在 巴哈平均律聖母頌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法國作曲家古諾Charles Gounod聖母頌於1855年創作,本曲以巴哈「十二平均律曲集」C大調第一號前奏曲BWV-846分解和弦作為伴奏,配上旋律和歌詞,改編為鋼琴聯彈曲2 ... [ ... ... <看更多>
巴哈平均律第二首 在 十二平均律曲集》第二冊第二首c小調前奏曲與賦格BWV 871 的推薦與評價
巴哈 :《十二平均律曲集》第二冊第二首c小調前奏曲與賦格BWV 871. Janice H. 2 videosLast updated on Jun 22, 20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