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不分種族 沒同理心何來民主
林少英/音樂創作人(台北市)
昨天開工開市,年的味道慢慢消退,商家開張,大家也回到工作崗位努力;年前及新年假期,世界各地生態環境的急速改變,防不勝防事件陸續上演。
澳洲火燒山、土耳其強震、菲律賓火山爆發…到武漢肺炎,更是叫人擔憂的震撼!不止是傳染病的蔓延,及防疫工作要做好,社會心理健康在大選後後遺症依舊存在,也消耗社會的正向能量。對武漢肺炎幸災樂禍的言詞,不但於事無補,反而雪上加霜,即使是少數人的不當激烈言詞,惟毫無同理心亦不可忽視;更會影響外人如何看待台灣所謂民主精神的意義及風範。
我們的教育真出了大問題,人文藝術如果失去「真善美」,沒有慈悲心還稱得上是有創意的好作品?宜蘭頭城二二八受難者紀念碑,都是當年濟世的醫院院長、校長等,至今紀念碑仍然立在孤獨馬路路燈水溝蓋上未曾遷移,令人感傷有如一首曾經被禁唱的雨夜花。每年辦活動舉辦二二八紀念有何意義?臺靜農文人故居面臨拆除急待伸援,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淡然處之的當今詩人文人,猶如沉睡在夢中,一切就由它隨風而逝吧!年輕人更是理直氣壯一問三不知,反倒問誰是臺靜農,與我何干?這一代年輕人是長期教育失敗下的無辜受害者,不忍苛責他們,年輕世代交替沒有錯,也勢在必行,但不能失去基本人道主義,及對美學的基本認知欣賞力及視野。
如果喜歡聼雷鬼(Reggae),就不會忘記牙買加Bob Marley(巴布馬利),世稱人道主義的雷鬼教父,歌詞常出現的兩句,白話易懂感同身受的名言「Don't worry about a thing,‘Cause every little thing gonna be all right.」(不要擔心呀,因為所有事情都會順利的。)在生活困境中唱出安撫人心的輕鬆雷鬼,連諾貝爾獎得主Bob Dylan歌手等都受他的影響。前幾年,爵士黑人鋼琴大師Herbie Hancock還到日本廣島演出,紀念當年所有受難者,不分種族。
年輕人沒有不喜歡音樂,但台灣的人文藝術教育,一年不如一年。沒有從音樂、藝術去閱讀人文及藝術家創作的素養視野真正意義,反而喜好花大錢的歡樂活動、搞熱閙的愈來愈多,真的有落實人文觀光產業?傳染病不分種族,對經濟影響不容忽視,台灣四面環海,沿海的廟宇王爺信仰等,無不是敬天感恩神明當年如何排除瘟疫肆虐,扶持保護老百姓平安過日子。
台灣趕在新年前完成蘇花改、西濱快速道路(台六一線)、南迴金崙觀海大橋…改善交通便捷,促進觀光經濟產業,傳染病出現擴大的時間點,又適逢春節南北人潮洶湧時刻,接著元宵燈會等大活動將展開,全球都在拉緊發條防止疫情擴散,海陸空交通便利,無非是希望便民及帶動地方觀光經濟措施,但也讓傳染病更有機會,隨著人的來來回回,趁機而入。
巴布馬利名言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火箭人》(Rocketman, 2019)和那些關於搖滾巨星的電影:
舞台上的搖滾音樂家,充滿著熱力與電能,為觀眾帶來激盪,也為聽眾宣洩憤怒。去年有《波希米亞狂想曲》重現皇后合唱團,今年則有《火箭人》搬上艾爾頓強。以下是近五年關於搖滾音樂家的電影:
1.
火箭人 (2019)
《火箭人》是部傳記電影,由《金牌特務》系列男星泰隆艾格頓所主演,講述艾爾頓強瀟灑狂放的成名過程,還有同志、性愛、吸毒等等的踰越作風。艾爾頓強屹立於搖滾音樂界五十多年,自己就是部搖滾音樂史。自信、瘋狂、與超越,是他一貫的追求。
《火箭人》導演戴克斯特佛萊契,前一部執導的電影是《波希米亞狂想曲》(後半段),《火箭人》是他的第二部音樂電影。佛萊契再前一部電影,是與飾演火箭人的泰隆艾格頓合作,同樣也是傳記電影《飛躍奇蹟》,於是兩人的默契已是不言可喻。
.
2.
搖滾時事諷刺劇:馬丁·史柯西斯詮釋巴布·狄倫的故事 (Rolling Thunder Revue: A Bob Dylan Story, 2019)
《搖滾時事諷刺劇》的片名是取自巴布狄倫在1975年的同名演唱會。這是個紛擾不安的年代,導演馬丁·史柯西斯在回顧狄倫演唱會前後的經歷過程,也是紀錄'70年的音樂、性別、種族、國家等等的社會現狀。《搖滾時事諷刺劇》已在Netflix上映。
.
3.
波希米亞狂想曲 (Bohemian Rhapsody, 2018)
《波希米亞狂想曲》是部傳記劇情電影,雷米·馬利克飾演皇后合唱團主唱佛萊迪·墨裘瑞由中學組團至人生高峰的《拯救生命演唱會》現場,關於他的親情、愛情、與音樂。《波希米亞》獲得奧斯卡多項提名,馬利克也獲得2019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邊緣人的巨星之路,「自己」才是自己的解答」
http://blog.udn.com/katydid951/121678751
.
4.
一個巨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 2018)
雖然《一個巨星的誕生》並非真人真事的傳記,卻是大部分搖滾巨星的起伏過程——從默默無名的駐唱歌手,到舞台上的超級巨星,面臨創作枯竭的窘境,以及面對江郎才盡的掙扎。有些搖滾音樂家會陷入藥物或酒精癮頭的痛苦;音樂家也多有激烈瘋狂的愛情。
《一個巨星的誕生》:如詩的生命隱喻──十二個音符與音階的重複編排:
https://vocus.cc/filmaholic/5bc37013fd897800012c8f16
.
5.
艾瑞克克萊普頓:藍調天堂路 (Eric Clapton: Life in 12 Bars Blue, 2018)
在六〇年代,當白人尚未重視黑人的藍調曲風時,艾瑞克克萊普頓卻已經熱愛藍調,也熱衷創作與表演藍調。藍調是關於黑人詠唱被奴役的悲傷之歌,《藍調天堂路》也是「吉他之神」克萊普頓在音樂路上的苦澀之聲,詩意地紀錄他的愛與慾、毒品與音樂、家庭與家人。
.
6
綠洲超音速 (Oasis: Supersonic, 2016)
《綠洲超音速》以紀錄片和動畫交錯的活潑方式,敘述Liam和Noel這對狂妄兄弟的發跡與成名過程。兩人許多名言都讓人難忘:過氣藝人不該頒獎給明日之星;在這是世界上最棒的感受,就是在靜止中全然地控制混亂;半夜寫的無意義歌詞,竟然每個人都在唱。
.
7.
搖滾青春練習曲 (Sing Street, 2016)
如果你喜歡《波希米亞狂想曲》裡飾演佛萊迪墨裘瑞女友的露西波頓,肯定也會喜歡《搖滾青春練習曲》,波頓在片中,即是高中搖滾樂團主唱康納的謬思女神。這是在愛爾蘭的音樂家故事,一無所有的失落高中生,努力對抗眼光與言論,並走出個人之路的自強過程。
.
8.
醉鄉民謠 (Inside Llewyn Davis, 2014)
《醉鄉民謠》是科恩兄弟的傑作之一,故事藍本是六〇年代民謠歌手戴維范洛克。假若《一個巨星的誕生》是關於音樂創作者在大紅大紫路上的起伏跌宕,《醉鄉民謠》則是另一種搖滾音樂家人生:努力地想活出自己與自己的藝術,卻一直沉淪、憤怒、與失意。
#Yahoo懶人卡
巴布馬利名言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火箭人》(Rocketman, 2019)和那些關於搖滾巨星的電影:
舞台上的搖滾音樂家,充滿著熱力與電能,為觀眾帶來激盪,也為聽眾宣洩憤怒。去年有《波希米亞狂想曲》重現皇后合唱團,今年則有《火箭人》搬上艾爾頓強。以下是近五年關於搖滾音樂家的電影:
1.
火箭人 (2019)
《火箭人》是部傳記電影,由《金牌特務》系列男星泰隆艾格頓所主演,講述艾爾頓強瀟灑狂放的成名過程,還有同志、性愛、吸毒等等的踰越作風。艾爾頓強屹立於搖滾音樂界五十多年,自己就是部搖滾音樂史。自信、瘋狂、與超越,是他一貫的追求。
《火箭人》導演戴克斯特佛萊契,前一部執導的電影是《波希米亞狂想曲》(後半段),《火箭人》是他的第二部音樂電影。佛萊契再前一部電影,是與飾演火箭人的泰隆艾格頓合作,同樣也是傳記電影《飛躍奇蹟》,於是兩人的默契已是不言可喻。
.
2.
搖滾時事諷刺劇:馬丁·史柯西斯詮釋巴布·狄倫的故事 (Rolling Thunder Revue: A Bob Dylan Story, 2019)
《搖滾時事諷刺劇》的片名是取自巴布狄倫在1975年的同名演唱會。這是個紛擾不安的年代,導演馬丁·史柯西斯在回顧狄倫演唱會前後的經歷過程,也是紀錄'70年的音樂、性別、種族、國家等等的社會現狀。《搖滾時事諷刺劇》已在Netflix上映。
.
3.
波希米亞狂想曲 (Bohemian Rhapsody, 2018)
《波希米亞狂想曲》是部傳記劇情電影,雷米·馬利克飾演皇后合唱團主唱佛萊迪·墨裘瑞由中學組團至人生高峰的《拯救生命演唱會》現場,關於他的親情、愛情、與音樂。《波希米亞》獲得奧斯卡多項提名,馬利克也獲得2019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邊緣人的巨星之路,「自己」才是自己的解答」
http://blog.udn.com/katydid951/121678751
.
4.
一個巨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 2018)
雖然《一個巨星的誕生》並非真人真事的傳記,卻是大部分搖滾巨星的起伏過程——從默默無名的駐唱歌手,到舞台上的超級巨星,面臨創作枯竭的窘境,以及面對江郎才盡的掙扎。有些搖滾音樂家會陷入藥物或酒精癮頭的痛苦;音樂家也多有激烈瘋狂的愛情。
《一個巨星的誕生》:如詩的生命隱喻──十二個音符與音階的重複編排:
https://vocus.cc/filmaholic/5bc37013fd897800012c8f16
.
5.
艾瑞克克萊普頓:藍調天堂路 (Eric Clapton: Life in 12 Bars Blue, 2018)
在六〇年代,當白人尚未重視黑人的藍調曲風時,艾瑞克克萊普頓卻已經熱愛藍調,也熱衷創作與表演藍調。藍調是關於黑人詠唱被奴役的悲傷之歌,《藍調天堂路》也是「吉他之神」克萊普頓在音樂路上的苦澀之聲,詩意地紀錄他的愛與慾、毒品與音樂、家庭與家人。
.
6
綠洲超音速 (Oasis: Supersonic, 2016)
《綠洲超音速》以紀錄片和動畫交錯的活潑方式,敘述Liam和Noel這對狂妄兄弟的發跡與成名過程。兩人許多名言都讓人難忘:過氣藝人不該頒獎給明日之星;在這是世界上最棒的感受,就是在靜止中全然地控制混亂;半夜寫的無意義歌詞,竟然每個人都在唱。
.
7.
搖滾青春練習曲 (Sing Street, 2016)
如果你喜歡《波希米亞狂想曲》裡飾演佛萊迪墨裘瑞女友的露西波頓,肯定也會喜歡《搖滾青春練習曲》,波頓在片中,即是高中搖滾樂團主唱康納的謬思女神。這是在愛爾蘭的音樂家故事,一無所有的失落高中生,努力對抗眼光與言論,並走出個人之路的自強過程。
.
8.
醉鄉民謠 (Inside Llewyn Davis, 2014)
《醉鄉民謠》是科恩兄弟的傑作之一,故事藍本是六〇年代民謠歌手戴維范洛克。假若《一個巨星的誕生》是關於音樂創作者在大紅大紫路上的起伏跌宕,《醉鄉民謠》則是另一種搖滾音樂家人生:努力地想活出自己與自己的藝術,卻一直沉淪、憤怒、與失意。
#Yahoo懶人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