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爾喬亞在找人|約聘公關顧問特輯】
作為一家「績效導向」 (Performance- based) 的組織,布爾喬亞對每位加入夥伴都有其責任與承諾,夥伴的定位與發展是我們首重的目標。
約聘公關顧問角色,是正職培養與觀察的前哨站。
擁有完整培訓規劃,不只淪為理論傳授或手腳功夫,更讓你透過實戰有一展長才與貢獻的機會!
從面談階段,我們即會針對應試者背景、能力、長項、特質進行判斷與篩選。報到後,透過 1-1導師機制 (Mentorship) 搭配專案實作,讓對自己有抱負與企圖心、希望在學期間即能 #累積業界經驗、#接觸企業運作流程與決策、#磨練顧問策略邏輯 以及 #培養商業思惟 的同學們,可以藉由完整專案/產品規劃參與,真正創造組織價值、發展解決問題能力。
【角色職務】
2021 約聘公關顧問按工作任務需求進行 #統一招募面試
角色類型如下:
1) 80% PR事務、20% 中央營運
2) 80% VM+品牌產品規劃 (例 : Podcast )、20% PR事務
3) 80% Media (內容影音規劃製作)、20% PR事務
4) 80% 服務設計 (數據分析、產品) 、20% PR事務
5) 80% 雇主品牌形象計畫 (招募、校園經營、創意海選規劃)、20% PR事務
【市場肯定】
★ 2020 經理人百大100 MVP得主
★ 2020《動腦雜誌》評選「2020台灣年度12大公關案例」
★ 2019 行銷傳播傑出貢獻獎 (年度傑出公關公司經營者)
★ 2018 第四屆華文公關獎金獎
(2020 獎項陸續更新中)
【推薦閱讀】
★ 約聘公關夥伴心得分享 : 【好久不見,充滿熱情與衝勁的自己】
https://reurl.cc/qAMzN
★ 公關產業探索前哨站!想挑戰這份職務,卻對公關產業不甚熟悉嗎?「公關策略開箱會」系列講座免費報名中:https://www.accupass.com/go/2021shineyourvocal
★ 執行長專欄 / 為何我們不用"實習生"?https://www.vocalmiddle.com/insight/ceo-talk/why-not-intern/
履歷請投遞至:recruit@vocalmiddle.com
#推薦歡迎 #求才若渴
布爾喬亞 工作 心得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齋主我非常喜愛胡晴舫的《辦公室》。自我在復北三民書局與它相遇,回家將其讀完之後,這本書就被我奉為當代諷刺幽默短篇之最。
#贈書活動 #我喜歡到自費辦贈書啦 #請耐心讀到最後唷
我永遠記得她在《辦公室是一座瘋人院》寫道:
「大部分的作家不是拒絕上班,厭惡上班,就是壓根兒瞧不起上班這件事情。他們可以同情墮落的妓女,與濫嗑藥品的醉鬼共鳴,對失去理想性格的政客感到好奇;即便過著布爾喬亞的生活,他們還是能寫出歌頌廣大農民工人的美麗詩篇。唯有遇上了灰色單調的現代辦公室,看見一大群中午時間從各個大樓湧出來進食的制服烏鴉,聽見那些人談論房屋貸款和休假規劃的對話,他們的想像力只能一片空白。」
事實上確實如此。我讀過許多作家的書,有才華洋溢的大文豪,也有平凡的小創作者,無論他們所處的環境為何? 經濟狀況如何? 交友狀況如何? 又或者出身何種家庭? 都無一例外的走向相同的路子。沒人會在乎尋常上班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算是當代的都會偶像劇,戲劇重點也從來不在工作上,而在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上,彷彿他們不需工作,只需要汲取愛情中的養分即可過活似的。
當代都市人的生活很是悲哀。每天睡眠不到六小時,吃飯兩小時,洗澡梳化一小時,通勤兩小時,剩下的時間多半就是在工作,可能一周做愛的時間還不到兩小時。那些在商辦大樓內工作的都會男女,幸運的人上班時間面對的是隔板、電腦和廁所,至於那些不幸的就是整天開會,回答一堆無能回答的程序問題,處理各種無法處理的情緒問題,還得周全許多無可周全的人際問題。
辦公室工作其實挺奇幻。因為大部份辦公室的工作,都是些程序及行政工作,他們並不會第一線接觸客戶,甚至也不參與參與商品第一線的製造。一切的商品、服務或網站,都從一封封EMAIL和內部溝通平台中,某天就像是魔法般,「蹦」的一聲突然出現在辦公室中。加上上班族長時間待在其中,每天面對同事的時間比親人伴侶還久,但這些同事卻鮮少也是朋友。彼此雖然一起工作,共同為了某個公司的目標而奮鬥,但下了班、出了大門,前一秒還生死與共的戰友,下一秒就成了陌生人。其實仔細想想,辦公室真如胡晴舫所說的,是個不折不扣的瘋人院。
我曾想過多種方式推廣《辦公室》,到底是針對其中有趣的篇章做評論,還是將整本書的主軸做反覆性的思考並論述。但前後思來想去,覺得無論怎麼做,都無法表達出這本《辦公室》的魅力,因此齋主認為,不如節錄幾段《辦公室》的幽默文筆,我相信所有人看了都將會心一笑,然後情不自禁買一本來讀,再買幾本送給朋友結緣。
齋主節錄的金段落,就收在以下的medium連結中
https://reurl.cc/n0pGR8
齋主這次準備了四本胡晴舫的辦公室作為活動贈書。
分別是兩本用於抽獎,兩本用於優選。
想抽獎的朋友,只要你完成以下條件就可參加
1.按讚 子迂的蠹酸齋
2.按讚並公開分享本文
3.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優選留言的方式也很簡單。請你留下對胡晴舫的感想,或是你看過辦公室的心得,甚至分享你對辦公室生活的種種感觸。齋主會於活動結束時,選出兩名優選留言的得主。
活動截止日期是11/1(日) 20:00
齋主也會於第一時間抽出得獎者名單並公布。
若你在乎齋主的文章,也希望齋主能持續撰寫下去,請你大力參加本活動,你的支持不會白費,謝謝。
布爾喬亞 工作 心得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說,我送:詩聲字感恩回饋週※
韓良露〈台北康青龍街區的修學之旅〉(節錄)
前不久,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傳播學院的馬傑偉教授,帶了學院師生二十八人來台北體驗一場不尋常的修學之旅。
負責接待的南村落安排了四天三夜的不一樣的台北體驗,怎麼不一樣呢?首先,第一天中午從機場接到這些貴客,坐巴士來到位於台北南區的旅館入住後,一直到第四天離開,中間三天的旅程完全不曾用到交通工具,全都是安步當車。第一天下午先在「北區光點計劃」中為境外旅客所設立的免費的旅人茶房喝下午茶,看了些以永康街、青田街、龍泉街為主軸的台北「康青龍」街區的紀錄短片,短片的內容是二十家以賺生活而不只是賺錢的工作哲學為核心價的店家。
看完了短片,我知道香港的獨立咖啡店和二手書店的數量微乎極微,因此當我告訴這些香港人,光是在康青龍這一帶直線走路不過四十分的距離內,就有二十多家的獨立咖啡店與近十家的二手書店時,這些旅客都忍不住驚歎出聲,於是我們就開始展開我們的咖啡店、書店的旅程,原本只計劃二小時的漫步,卻因為不斷地拍照、詢問、互相交談而延長至三個多小時,晚餐時有些曾經來過台北觀光的老師、學生說,光是當天下午所體驗的台北已經和他們以前所經驗的一○一、士林夜市、西門町大不相同,有位女老師表示春節就想帶她在香港中學擔任校長的先生來從事這種有文化魅力的漫步旅行。
第二天也是從旅館走路到旅人茶房集合後,先散步十來分到殷海光故居,有學生表示他們在中學時讀過殷先生的文章,殷海光在被軟禁期間常探望他的學生中就有一些香港僑生,也許正是這些人替殷先生在香港延續了自由主義的生命價,參觀殷海光故居對這些師生而言是一趟很好的文化洗禮。後來馬傑偉教授還特別來信感激這個行程,讓他們見證了一個哲人如何在艱困屈辱的壓迫下有尊嚴地活著。
之後,我們散步去了紫藤廬,介紹一間老房子如何轉化成台灣茶文化與黨外思潮的基地,而周德偉先生舊照片背後的對聯「豈有文章覺天下,忍將功業若蒼生」也引起了這些人的注目,在幾十年紫藤廬的歷史時空中,這些十九、二十歲的香港年輕人都變得沉靜了。
接著我們繼續走小路走巷弄,沿途看這一區少數留存下來的舊屋,我告訴他們不管是台師大的日治時期的老建築或麗水街的總督府山林課老宿舍保留下來的油杉家園,都不是容易的事,都經過古蹟保護的先知先覺者的抗爭與運動,讓他們知道只有靠市民意識的覺醒,我們的城市才能有身世。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韓良露(1958-2015)
生於高雄,籍貫中國江蘇。美食家、旅行家、生活家、作家、公益文化推廣者;種種興趣、專長、投入與身分,讓她成為豐厚多元的文化人,創作主題豐富多樣,如美食、電影、音樂、旅行、觀星卜相等。
*朱全斌〈台北帶路人〉(《台北說城人.序》,節錄)
我們在台師大附近找到了安居之所,靠近巷弄密布開滿著獨立商店的永康街、青田街以及龍泉街,良露幫它取了一個「康青龍生活圈」的名字,每天閒閒地過著小日子。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去幫林語堂故居辦了一個潤餅節,由飲食文化的分享所得到的迴響中,她獲得了成就感也找到了自己的使命,遂於二○○六年成立了南村落,從倫敦觀摩到的達人帶路做起,用藝文社會企業的方式推廣人文活動。
在接下來的八年中,南村落主辦了多屆的春天潤餅節、台北文化護照、古蹟日、原民文化遊,先後辦理過一千多場的文化活動,包含了展覽、導覽、設計、講座、散步、古蹟培訓、文化夜宴、文創嘉年華、小農市集、紀錄片拍攝等,並自二○○九年至二○一三年與交通部觀光局推廣國際光點計劃,推廣深度的台北城市文化旅行。為了讓讀者了解這段時間的韓良露,本書編輯特別請作家劉克襄提供了他的側記。
韓良露是一個豐富的人,在她眾多的原型之中,說書人是一個很突出的面向,在眾多跟朋友的聚會中,總是可以看見她滔滔不絕地跟大家分享她博聞強記的心得,她熱情而愷切的風格還曾被蔡康永戲稱為政令宣導。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讀到她的台北身世,她對台北的愛與觀察,她多重的觀點不單是小布爾喬亞的,也是庶民的、文青的以及知識分子的。
本書文字分別寫於韓良露辭世前十年中的不同段落,雖然裡面提到的店鋪與事物有些已經不存在了,而台北的美也不像倫敦、巴黎或京都那般的永恆,儘管韶光荏苒,做為華人世界中最具有文化底蘊也最具有創作活力的所在,台北正逐漸成為一個從容、斯文,愈來愈適合慢活的城市。過去我跟良露最喜歡玩的遊戲就是討論世界上最適合我們居住的城市在哪裡?而台北永遠排第一,這本書記載著我們所有的理由,也希望在良露的帶領下,能讓讀者重新發現她的美好。
*朱全斌,作家、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系教授,韓良露夫婿。
#HN 手寫
*本篇收錄於韓良露《台北說城人》(有鹿文化,2017年9月)
*出版社專頁 有鹿文化.閱讀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