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柏克萊◎楊牧
我因此就記起來的一件舊事
蕭索,豐腴,藏在錯落
不調和的詩裏。細雨中
兩個漢子(其中一個留了把絡腮鬍
若是稍微白一點就像馬克斯)因難地
抬著一幅3×6的大油畫從惠勒堂
向加利弗館方向走,而我在三樓高處
憑欄吸菸,咀嚼動詞變化
他們畫放下來歇歇,指點天空
或許在討論雨的問題而我甚麼
都沒聽見。這時他們決定換手下臺階
我才發現那是一幅燦爛鮮潔的
秋林古道圖,橫過來一級一級顫著搖著
往下移,以四十五度傾斜之勢——
絡腮鬍子在前步步倒退,右手
緊抓著金黃的樹梢,另外那個人左手握住
一座小橋
我將菸熄滅
中止本來一直在心中進行著的
希臘文不定過去式動詞系列變化表
倚窗逼視。那是夾道兩排黃楊當中
最高的一顆,而橋下流水清且漣漪
是秋天的景象,筆路刀法隱約
屬於塞尚一派
乾燥的空氣在凹凸
油彩裏細細流動,接近了
加利弗館大門,在雨中,乾燥流動
不調和的詩裏
蕭索,豐腴,藏在錯落
我因此就記起來的一件舊事
--
詩人林餘佐賞析:
楊牧在《一首詩的完成中》談到「記憶」時,曾表示:「記憶是充滿力量的,充滿了使詩發生,形成,擴大,感動,並且變成普遍甚至永恆的力量」(注一) ,的確,我們書寫通常是望著過去而來,過去發生的事件,在我們腦中放大某些細節,無論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它都是一種篩選的活動,好像記憶中的事件,成為一個刺點,串合的過去與書寫的當下。楊牧的〈 懷念柏克萊〉一詩,便是這樣的作品。
在題目的下方,楊牧用括弧寫著(Aorist: 1967),Aorist是希臘文中的時態用語,意指「不定過去時」,這樣的微小注紀將整個詩作帶往記憶的某個節點,楊牧在柏克萊期間,修習希臘文,這也成了記憶的座標,讓楊牧往記憶的深處按圖索驥,而詩就這樣發生。開頭寫著:「我因此就記起來的一件舊事/蕭索,豐腴,藏在錯落/不調和的詩裏」,記憶突然地拜訪,對楊牧來說,這記憶的樣貌似乎有著不定的樣態,一方面既是蕭索,另一方面卻又豐腴,這兩點看似衝突,但由於記憶中我們會不時放大/縮小某些細節,於是在腦海中,楊牧憶起的舊事便有了多樣的型態。並且這樣的舊事藏在不調和的詩中,又更增加它變化的可能性。
這樣舊事隨著一件活動展開,楊牧看著兩位漢子困難地抬著一幅畫作行走在校園裡,而楊牧本人「我在三樓高處/憑欄吸菸/咀嚼動詞變化」,楊牧善於描繪外在動作(事件)與本身內在的情緒(情感)相互結合。於是接下來有一大段動作事情的描述:
他們畫放下來歇歇,指點天空
或許在討論雨的問題而我甚麼
都沒聽見。這時他們決定換手下臺階
我才發現那是一幅燦爛鮮潔的
秋林古道圖,橫過來一級一級顫著搖著
往下移,以四十五度傾斜之勢——
絡腮鬍子在前步步倒退,右手
緊抓著金黃的樹梢,另外那個人左手握住
一座小橋
在記憶憶起的舊事,毋寧是這一件看似平凡的搬運畫面,但卻是回憶情感上的深刻片段,楊牧憑欄看著兩位漢子抬畫、換手、停下來歇息、指點天空……等,由於這動作的發生,都離楊牧有一定距離,於是如今回想起來反倒顯得像鏡頭特寫一般的冷靜感。事件在回憶來流動,透過詩句再現的竟是這樣一件平凡的小事。六○年代的柏克萊大學,校風自由,學生多半對社會運動熱衷,校園內無論師生都會當時的社會議題有所關注。楊牧在一九九二年,回憶起一九六七年的校園,反倒沒提到當時的社會情境,只著重在描繪一件舊事,我們無法篩選記憶浮出的面向,那彷彿有種神秘性的隨機。憑欄吸菸的楊牧,在詩的中寫著「我將菸熄滅/中止本來一在心中進行著的/希臘文不定過去式動詞系列變化表」,希臘文的過去式動詞變化表,在這首詩中彷彿是一個隱喻,貫穿了一九九二年與一九六七年,成為穿梭兩地的暗號,詩中的動作表現,便是不定過去式的動詞展示。最後詩中寫到:油畫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在雨中接近了加利弗館大門。然而,在詩的結尾楊牧又再次寫著:
不調和的詩裏
蕭索,豐腴,藏在錯落
我因此就記起來的一件舊事
藏在不調和的詩裏的舊事,便是詩人對回憶的詮釋。楊牧在《一首詩的完成》中的〈記憶〉篇提到:「我們對往事的回想,把握,和詮釋——詩的動力之一存在於其中」 。那件不調和詩裏的舊事,便成了詩意構造的動力本身。
注一:楊牧:〈記憶〉,《一首詩的完成》(台北:洪範書局,1989),頁22。
---
美術設計:�李昱賢
攝影來源:�李昱賢 IG: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人文歷史 #懷念柏克萊 #臺灣大學楊牧詩文研讀課程 #林餘佐
師生之情詩句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什麼我選擇當老師
在高中三年一心只想著扭轉命運,讀書讀得最痛苦的時候,因為遇到了老師,讓我孤獨的奮鬥歷程裡,有了曙光。而我與老師的故事也和一般人不同,我們在命運的交會點相遇,然後給了彼此力量,也因那些力量,重新站了起來。
#或許每個成為老師的人_都因為曾經遇過一位好老師……。
❤️【常常,我想起那位老師】
如果說每個人的人生都有關鍵的轉捩點,那我就是在高中階段;如果說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影響重大的關鍵人物,那改變我人生的就是 邱琇環老師。
回想當初帶著無限悔恨進到北一女補校,為了三年後能不再後悔,我開始了逼迫自己的非常生活。
那段時光裡,為了不讓父母擔憂,我總是報喜不報憂,苦讀的孤獨、壓力與痛苦,只有知己好友與老師瞭解;而親愛的老師開啟了我的視野,也成為最具溫暖與智慧的力量。
猶記得高一第一堂課國文課,老師穿著優雅的旗袍、戴著中國風項鍊與黑色邊框眼鏡,神彩奕奕地走進教室。雖然老師的打扮與其他老師迥異,但我卻在幾分鐘的談話裡感受厚積的智慧,於是當老師徵詢是否有人有意願擔任小老師一職時,便毫不猶豫地舉手了。
❤️這一當就是三年,而這三年對我與老師而言,都像是人生重要的過場。
老師是我遇過最認真的師長。
她總是告訴我們,是如何利用清晨、家務與片刻的休息時間努力用功,她從未因為忙碌與安定就放下學習,也常與我們分享所讀所思所感。
每當聽著老師說起牆上貼著古文,一邊煮飯、一邊背誦,還一邊處理家務的過程,總令我相當佩服。
老師也是我遇過最有內涵的師長。
她的國文課引經據典卻不枯燥乏味,總是藉由文章引申處世之道,尤其對學生而言最無聊的《四書》,總能被老師教得切合生活又精彩生動,也常讓困頓的我豁然開朗。
而中國文學裡的智慧與豁達,那些精鍊、讓人咀嚼再三的文字也成了我以中文系為第一志願的原因。
高一的國文課總是最好的時光,我在老師的教學中逐漸將挫敗放下,心境也趨於成熟開朗。
一年時光匆匆而過,原以為老師會如常陪伴我們,卻沒想到在高二一開學時就接到老師生病請長假的消息。
猶記得高二的第一堂國文課,我到辦公室等不到老師,回教室時不由得擔憂詫異,不久後,教務主任便帶來老師請長假的消息,還念了一封她勉勵大家繼續用功的信。
那時的我,一聽到這個消息哀傷失望不已,聽完信後更是趴在桌上哭了起來。
那天特別漫長,心裡一直想著老師生病在家必定痛苦寂寞,很想為她做點什麼。於是,當天下課,便到郵局買了一百張的明信片,開始每天寫一張明信片給老師的日子。
雖然文筆不佳,也可能不太會安慰人,或者內容可能貧乏無聊,但想到只要如此,老師就可以每日在養病中有著盼望,也就覺得安慰了。
❤️寫著寫著,終於把老師給盼回來了……。
病癒的老師依舊極為認真。
高一時她要求我們每日閱讀評點《古文觀止》,並時常利用寒暑假免費加課講解;而老師復出的第一堂課就是在大講堂把兩班學生聚在一起,為我們講《古文觀止》。
當老師翻開課本時,我看到她將明信片當成了書籤,並說道:「生病時心情很鬱悶,除了讀書藉古人智慧養自己智慧外,就是等待每日下午郵差送來怡嘉的明信片。」她說到這時看著我,同學原不知我默默做了這些也都驚訝地看著我,而我已淚流滿面。
老師回來後,我更認真當小老師了。
我總在教完一定段落後,就主動安排並完成考試,讓老師不必為了進度擔心;也常在老師未進教室前,就先請同學朗讀課文定心,讓老師能在最好的氣氛下上課。
高中生涯真是只能以「苦讀」來形容,那時總覺得睡覺是罪惡的,因此即便一整天已賣力了十幾個小時,卻還是在洗澡後繼續坐在書桌前熬到一兩點;也因長期通車、壓力與睡眠不足,使得高三的我幾乎都在生病,只要班上有同學感冒就一定被傳染,只要一傳染就一定要看至少三次醫生、吃完一堆藥才會好。
後來,老師看我身體很差,還親自帶我去看了兩三次中醫。跟老師搭車、看醫生、領藥,雖不知如何表達卻滿懷感激,在診所裡等待領藥的過程至今仍記憶猶新。
高中三年,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攀得一根浮木才不致滅頂,因為有老師的守護才不致被升學的壓力所擊倒;老師總勉勵我們「用志不分,乃凝於神」、「當知識的神偷」、「要志向高遠:『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才能突破格局」。
那些智慧常被我抄在課本裡,成為勵志標語;也因老師的身教與愛,讓我在那時立志要成為同她一般的經師、人師,而我的筆跡、文章寫作也都在她的用心指導下,進步許多。
高中是至今最懷念的時光,那種專注又孤獨的況味將我歷練成一個意志強大的人,而那些一個人等車計算著還有多少書沒讀完的著急、對未來的茫然和難過,也成了日後當老師最棒的經歷。
畢業後與老師的互動脫離了課本,走進了生活;雖然無法每日親炙於老師的教誨,但老師始終是心靈導師。
記得那時還常以書信聯絡,那些無法對他人或父母說出的心情,都在寫給老師的信裡流著淚傾盡了,而每當收到老師的回信,總是在看到亦秀亦豪的筆跡時就溫暖非常。
記得有次在低潮時寫信給老師,忘了自己當時在煩惱什麼,但老師的回信至今印象深刻:她要我學會「逃」的智慧,教我永遠要「勇敢逃」、「努力逃」。
她知道我總是為人著想,知道我的乖巧懂事與善盡本分,因此,她希望我不要總是犧牲自己、默默承受,教我扛不住就逃,勇敢逃、努力逃,為自己留空間。
看完信的當下大哭不已,#覺得是怎樣的理解才能寫出這樣的話,#也非常感謝老師能以長輩的身份解開我無形的枷鎖。那時看完信立刻打電話給老師,電話兩頭的我們都哭了。
———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是何夕,共此燈燭光?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沒想到前幾日忽然憶起的詩句,竟成了這幾日的註解。
乍聞老師的消息悲痛非常,沒有遺憾的是畢業至今仍與老師保持聯絡,深感遺憾的是自此失去了人生重要的燈塔。
但相信老師已成了善良熱情的天使,在天上繼續散播智慧與愛,而我會永遠將老師視為最重要的恩人,繼續不負教導,讓老師以我為榮,如同我每次說的一樣。
謹以此文獻給我最親愛的恩師,如同我第二位母親的 邱琇環老師。
我永遠愛您、懷念您。
🌺
補記:前天去重慶國中演講,總務主任提到了恩師曾在那開過《史記》的課程,大家都佳評如潮。
我一聽到這個訊息就立刻紅了眼眶,因為我無比想念老師,在每個痛苦糾結的當下,都會不禁想起老師要我「放心逃、勇敢逃、馬上逃」的提醒,很想知道:如果老師還在,她會給我怎樣的建議。可是,老師已經不在了......。
每個人生命中都會出現一位老師,願我將老師給我的愛不斷傳播出去,永遠不辜負老師的辛勞。
#歡迎分享_用愛與勇氣讓教育更好
#歡迎與我分享您的書或讀後感
#大家都辛苦了
———
❤️【#最難的一堂課:充滿挑戰的教育現場,老師如何帶著愛和勇氣站在台上】
✅博客來:https://reurl.cc/1gYZlX
✅金石堂:https://reurl.cc/a59nR4
✅誠品:https://reurl.cc/Agk7pY
✅MOMO:https://reurl.cc/GdmxgW
❤️感謝龍騰「最難的一堂課」廣告,鼓舞許多老師—肯定自己,肯定不同:https://fb.watch/3ixpZ_LmkA
師生之情詩句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歷史大人物 | 韓愈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作者:梁國毅老師
生平事跡:
韓愈出生不久,父母相繼過世,童年時由兄嫂等照料教養。韓愈自負濟世興邦的大才,可惜仕途卻非一帆風順。
唐代以科舉取士,韓愈卻屢試不第,到考獲進士,但到吏部釋褐試(意為退去平民衣服換上官服,即授任官職前之考核試)又三試不中。幾經波折,終獲授官,但大都是史館修撰等閒職。後來他隨宰相裴度討平「淮西之亂」,獲擢任刑部侍郎,卻因諫憲宗迎佛骨被貶至潮州。晚年雖獲召回京任職,卻又未幾因疾告老。
韓愈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文從字順」等寫作主張,對後世文學發展有重要影響。
青山石崖上,所刻「高山第一」四個大字,相傳是韓愈在屯門書寫的。後來近人研究,這原來是北宋時人鄧符協所臨摹韓愈書法的石刻。韓愈雖未必親到屯門,但他的詩句確是有提到過屯門的,「屯門雖云高,亦映波濤沒。」(見《韓愈贈別元十八協律》之六)
金句名言 |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進學解》
韓愈任職國子監博士(相當於今日的國立大學教授)時作《進學解》,假托與學生的對話,借意抒發對求學之道的見解,其中指出學業所以精進,是由勤奮而來;學業的荒廢,則是因嬉戲怠惰所致。個人行為因獨立的思考而有所成就;但同樣一個人的行為之所以毁敗,便因欠缺思考而因循隨俗。時至今天,對求學做事的人仍然起著勸勉警醒的作用。
古學今用
一分耕耘 ,一分收穫,學業精益求精,勤力奮發當然是不二法門,但除了勤奮外,現代有效的學習方法與工具運用也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試從自己的經驗,跟你的同學談談有甚麼讀書的方法最適合自己?
(本文曾於2020年11月12日在星島日報「陽光校園」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歷史大人物 #韓愈 #文道合一 #文從字順 #國子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