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的創傷,得被踩到才會發現】
大約一兩個月前的某天晚上,輪到我做飯。蕃茄和傑克在客廳那邊的地板上玩,我在廚房覺得有點浮躁。等我把菜都燒好,東西都端到餐桌上,喊了「晚餐好了可以來吃」以後,逕自坐下來等。
傑克跟蕃茄還在用樂高玩數學,嘰嘰喳喳講個沒完,等了一陣,覺得亂無趣一把的,我就自己吃了起來。
吃沒幾口,一大一小一邊聊一邊往餐桌這邊過來,蕃茄很顯然還陷在話題裡,雖然坐下來了,但是腦袋轉個不停。
「5+15是20吧?再問我一題!」
「15+15呢?」
「嗯⋯⋯等我一下唷!」
蕃茄離開座位,到地板上拿了一把樂高回到餐桌,開始排來排去不知道在幹嘛,手肘動來動去,隨時有機會把碗或餐具掃到地上去。我皺起眉頭,把碗跟餐具都移動到遠處,覺得很煩。玩具根本就不應該拿到餐桌上的。
「這樣是5+15⋯⋯這樣是5+17⋯⋯爸爸你看!」
我沒好氣地出聲制止。
「可以不要玩這些東西嗎?吃飯就專心吃。」
蕃茄嘆了一口氣把樂高推到旁邊,終於拿起筷子夾了一片蘑菇,正要送到嘴裡,突然又放下來。
「1+2+3+4+5也等於15嗎?」
「對喔。」
夾了東西準備吃,想到什麼要講就又停下來,傑克回應他之後,蕃茄就更開心,腦袋又繼續轉,回頭夾起剛剛的菜要吃,又放下來講新的數字⋯⋯。就這樣不斷循環不斷循環不斷循環,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越來越投入,我心裡的火也開始越燒越旺越燒越旺越燒越旺。
莫名其妙這什麼吃飯的規矩,都坐下來十分鐘了連一口都沒吃,老是讓小孩養成這種習慣,邊摸邊玩邊吃是要吃到什麼時候?每隔一陣子就要來一次真的是煩死了!
「55是1加到10嗎爸爸?」
「可以專心吃飯嗎?」
「爸爸,55是1加到十嗎?」
我極度不爽地瞪著傑克,示意要他快點阻止這個小鬼繼續囉唆下去,沒想到傑克扒了兩口飯,說了「我想一下喔」,就站起來從旁邊拿了紙筆回來,要在餐桌上算給蕃茄看。
「啪!」
我的理智瞬間斷線,直接從傑克手上搶走紙筆,重重放在旁邊桌上。
「你幹嘛啊!」
「還好意思問我幹嘛???他就已經沒在吃了,你還拿紙筆來是什麼意思??再算下去是要吃到什麼時候????吃個飯可不可以專心一點不要在那邊東摸西摸搞一堆有的沒的????」
我氣到大聲尖叫。傑克看著我好一陣子。
「我是覺得你之前就開始在生氣了。」
「有可能啊!我就累了你們還在那邊囉囉拉拉胡說八道,煩死人了!隨便你們啦,你們愛弄到幾點就弄到幾點,愛怎麼吃就怎麼吃,不要拖我在這裡!」
小孩沒規矩就算了連大人都加進去胡鬧是怎樣?我把剩下的幾口飯「唰唰唰」一口氣全吞掉,摔下碗筷,頭也不回走進房間,關門。
***
我個人認為,在理解「為什麼會造成創傷」之前,比這更重要的事情是「辨認出創傷反應」。所謂的「創傷反應」的意思是,這個人現在處在一個特別的狀態下,他的傷口被掀起來了,所以他整個人的思考跟反應都亂掉了,不能跟平時的狀態相比。
類似當你左手臂上有一個傷口,結果朋友從旁邊走過來隔著袖子「啪」地一聲就拍下去,你只能「幹!!!!!!」,然後抱著手臂蹲下來好半天都說不出話來的狀態。
當我們心裡的傷被碰到的時候,我們是會有類似的強烈反應的。但是這個反應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如果對於「創傷反應」的表現沒有概念,我們會誤以為「我/這個人的個性本來就這樣」。
當我們把「創傷反應」誤認為「個性」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認為「我好好的」,或者是「這個人好好的」,只是個性需要改一改而已。這樣的後果就是,我們一直以為被體罰或是被辱罵的孩子們都「好好長大了」。我們辨認不出來自己或者是周遭親友身上留下來的後遺症,所以摸不出怎麼跟彼此相處,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溝通。
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很容易認為「創傷」是那些受到虐待或是性侵的人才會有的遭遇,而錯失了讓我們療癒自己,或者是調整自己教養方式的機會。
對我而言,「療癒」,還有「成為跟父母不一樣的家長」這兩件事情,是必須先從「清楚看見自己身上的傷痕」開始的。
在《創傷的智慧》紀錄片的官方網站上,除了幾位專家的對談之外,Dr. Gabor Mate還提供了12段影片詳細談論「創傷」。在第一個單元《了解創傷》裡,他有幾段描述我覺得非常精彩。因為他是口述,有時語句會有些重複瑣碎,以下是我精簡過後的翻譯:
『「創傷」這個詞彙來自於希臘文的「受傷」。所以創傷是一種傷害。如果你用傷害的譬喻來思考,一個傷口的自然特徵是什麼?也許你可以說,創傷有兩種特徵。一個是當傷口被劃開,還很燒灼的時候,他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如果你去碰它或者是他被什麼碰到的話,是非常非常痛的。所以從這個概念去理解,創傷其實是一道還沒癒合的傷口。
舉例來說,在現在這個當下,有人不理解你,你感受到心痛。其實,「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其實沒什麼讓人痛苦的事。如果你能理解自己,「有人不理解你」就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我現在對著你說匈牙利語,或者倒過來說,如果你現在對著我說芬蘭話,或者保加利亞語或阿拉伯文或希伯來文或俄文,我根本沒辦法理解你,對吧?但是這不會讓你覺得很心痛。你只會認為,喔這個人不會說這些語言。「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不會讓人心痛。
然而,在人生當中,有一個時期,不被了解是非常痛苦的。當你是一個幼小的孩子,你需要被理解,但是沒有發生,而這樣的狀況傷害了你。於是現在有人不理解你的時候,真正被碰觸到的是那個傷口。所以才會這麼的敏感。因為在你的心裡,有一個傷口,還有不被理解的恐懼。這就是我所謂的傷口的敏感性。你只是碰了一下然後就「唉唷」,痛死人了!但是我們感受到的這些痛苦,他們跟當下沒有關係。他們其實跟過去有關。而這裡真正的教導是,我們在當下感受到的痛苦,其實是來自過去的傷口。我們背負著這些創傷而他們被當下的事件碰觸到了,所以我們覺得很痛。接下來我會讓你看見,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
所以第一件事,是他的敏感性。第二件事情是,他感覺很像是裂開來一樣。當我們身上有傷口的時候,會形成疤痕組織。疤痕組織負責保護傷口,他會用某些比較堅硬,比較厚實的組織來替換原本的組織,把傷口周圍的組織重新密合起來。這樣一來身體就可以繼續運作。但是疤痕組織的天然特性是什麼?他確實有保護作用,但是他同時也非常的堅硬。當你觸碰它的時候他非常不敏感,幾乎沒有什麼感覺,因為疤痕裡沒有神經末梢。同時它也毫無彈性。僵化。他是束縛性的。
所以「創傷」既是一個未癒合的傷口,同時也是疤痕組織。這個部分讓我們過度敏感,過度反應,相對於當下的刺激來說。但是這個部分也同時很僵化、堅硬、遲鈍、讓我們毫無感覺,無法成長。疤痕組織無法繼續生長。疤痕組織不具有彈性。」
我從Dr. Mate這一段的描述當中理解,就是因為「創傷」的保護性,會讓我們某部分的自己變得遲鈍和僵化,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坐在沙發上捧著一杯熱咖啡,輕輕鬆鬆地回想自己的童年,用這樣的方法去摸索我們的心理是否有留下創傷,因為他已經被傷疤遮蓋住了,我們會自動跳過,覺得「很好啊都沒問題」。
心理上的傷口,只有在被一腳踩上去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原來這裡有一個很深的洞。
也就是說,如果發生了某一件事,這個人,或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反應,激烈到不成比例的時候,就表示這很可能是一個「創傷反應」。我們會這麼激動,就是因為這是一個「幹!!!!!!」的時刻。
聽起來好像很抽象,但是生活當中其實隨處有例子。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幾年前一個很大的新聞,花蓮有一個檢察官,因為懷疑女兒在幼稚園被霸凌,帶著警察直接衝進女兒的學校。當時我對「創傷」還不是很理解,但是內心裡有一個強烈的直覺:「這個爸爸很有可能自己曾經被霸凌過。」因為他自己有過那樣的經歷,一想到女兒可能會遇到相同的事,他的情緒就完全失控了,淹沒自己的理智。
另外就是在DCard或者批踢踢上,時不時會看到有人求助,說自從有了小孩之後,發現配偶原來脾氣非常容易失控,一些小事就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事後都會表現得很懊悔,也知道自己不應該這樣,但是還是一直發生。
以上的兩個例子,我都看到網路上許多強烈批評的留言,認為他們太誇張,這麼大的人了還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也不少人認為這種人就是應該要「放生」,讓們知道沒人有義務忍受他們這種爛脾氣,尤其他們還傷害小孩。
我同意他們的反應過度,也同意他們的行為會傷害到孩子,但是我不同意任意下結論這些人是「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或是「判斷能力有問題」。他們有可能是因為心理的傷被踩到了,所以失控了,指責他們管理自我的能力,等於是在要求一個人被打到鼻梁的時候自我控制露出微笑一樣。
同時,一個人的傷口會被碰到,是因為跟別人的距離很近。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沒有想要跟別人的內心靠近的時候,他內心的傷口是不會被掀開的。為什麼這些情緒很失控的人總是「欺負」身邊的人?或者為什麼我們有些雷總是只會被身邊的孩子或者配偶踩到?因為我們很想靠近他們。但是在接近的時候,就是會有傷口被撞到的風險。
當我們理智斷線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能力可以看清,觸發我們的究竟是什麼?真的是我們以為的「我就是受不了孩子吃得桌面亂七八糟」、「我就是無法忍受小孩說話沒禮貌」、「先生/太太就是想要故意氣死我」嗎?
***
回到開頭的故事吧。
當天我氣呼呼地回到房間之後,心情依然極度惡劣。我確實覺得我的反應很大,但是想來想去也沒什麼頭緒,就以「應該就真的是太累了」作結,不再去鑽研什麼了。
幾天之後,我跟傑克一起看完《創傷的智慧》記錄片,我一邊估狗Dr. Mate的個人經歷,一邊跟傑克聊天。
「欸,剛剛電影裡不是說,有『成癮行為』的人都是因為心裡有一些痛苦需要轉移嗎?」
「嗯嗯,是啊。」
「這裡有一句Dr. Mate的話很有趣,他說『90%的人都有成癮問題,剩下10%的人是在欺騙自己。」
「那不就全部的人都有了?」
我想了想,坐直了身子問。
「如果這句話是真的,你覺得你對什麼事情上癮?」
「呃,我不是很確定。晚睡算嗎?我對晚睡上癮。」
「好像是耶,你真的一直都很晚睡。」
「那你呢?」
「我喔,我覺得我好像對聊天上癮。」
「有,我覺得有。你最近聊得滿誇張的。」
我安靜下來,開始思考。我最近確實在網路上聊個不停,有的時候還會帶ipad進去廚房,邊聊邊煮飯。雖然我知道這樣很危險,也無法專心,可是,我就是沒有辦法停下來。如果這個真的是我的「上癮」,那我是在轉移什麼樣的痛苦呢?
胸口突然一陣糾結,想起那天蕃茄滔滔不絕邊算數邊吃飯的那個晚上,我看著他跟傑克熱烈的互動,渾身不自在,內心的火焰越燒越烈的刺痛感。我以為我是因為蕃茄吃飯不專心所以被惹毛了,但是其實我是因為他們兩個人好熱絡,把我晾在一旁的情境,把我的創傷喚醒了。
從小我在家裡就是比較笨的那個,因為我擅長的是沒有用的文科,就算我功課不錯也沒有用。弟弟從小就數學腦,高中還進數理資優班,腦袋跟爸爸一樣好。每次吃飯談到課業,我就只能坐在那裡埋頭吃自己的東西,聽爸媽不停稱讚弟弟,吃飽以後默默離開。
現在我長大了,我不怕你們了!我不接受這樣的對待了!我可以摔碗筷不用忍耐了!!你們不敢再這樣對我了吧!!!
當下的我根本沒有發現,眼前的人早就已經不是爸媽和弟弟,是傑克跟蕃茄,他們只是聊天聊得很開心,他們沒有不在乎我,也不是故意要忽略我。
「創傷」就是像這樣隱藏在我們生活中的細節裡,難以察覺。必須要刻意往自己的內在探索,才能逐漸辨識出來。
不過,只要記得Dr. Mate說過的:「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用「驗證看看這句話是不是真的」的想法來讓盛怒下的自己停下來,觀察「現在的我到底在氣什麼」。就算沒有辦法當下就釐清,(我也一樣沒有辦法),都是在累積一個重要的線索,幫助我們一步一步摸清楚自己的內心。
先說到這裡,下回再繼續分享!
--
歡迎到以下連結匿名留言:
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5njdu44phvgf6rr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泰辣 Tyl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是否常常遇到沒禮貌的人酸你嗆你攻擊你? 總是被雞掰的惡劣同事或同學閒言碎語? 不想傻傻的一直被欺負又不知道怎麼辦? 今天我們就來示範我們平常罵人的思路 雖然我們看似喜歡跟人吵架(也很常吵架) 但說老實話我們通常都是先以和為貴 直到無法忍受的時候才會霸氣碾壓對方 可以當善良的好人但絕對不能人善被人欺...
「常被欺負的人必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常被欺負的人必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常被欺負的人必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常被欺負的人必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常被欺負的人必看 在 泰辣 Tyl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常被欺負的人必看 在 Re: [閒聊] 被欺負的人大都是內向或太善良的人- 看板humanity 的評價
- 關於常被欺負的人必看 在 常被欺負的人必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常被欺負的人必看 在 佛禪:老實人要想不被欺負,必須牢記4句話,沒有人再敢欺負你 的評價
- 關於常被欺負的人必看 在 個性柔弱、反應慢?有這些特質的孩子最容易被欺負!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常被欺負的人必看 在 分享網路好文~ 【人生海海,不害人、不囂張!】 現在都是 ... 的評價
常被欺負的人必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首次同志學生校園經驗調查
#結果公開
#超過九成同志學生曾在學校聽過恐同言論
#約一萬八千名同志學生過去一年曾遭性騷擾
我長期關注教育議題,在討論教育品質及成果之前,必須先顧好 #學生身心健康,這是學生能好好學習的根本。
今早我參與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主辦的「彩虹少年仍孤單-台灣首次同志(LGBTQ+)學生校園經驗調查大公開」記者會,這是台灣 #首次 針對同志學生的校園調查。
調查結果讓我感到非常沉重,因為就算 #性別平權 #同志平權 已經是台灣立足國際的重要議題,教育部潘文忠部長也持續努力推動,但,竟然 #多數同志學生 在校園仍無法獲得平等對待及安全保障。
顯然,性平教育在最末端的 #校園落實 出了問題。
#調查報告中上千位同志學生的擔憂
😢 36%同志學生過去一年曾因性傾向,在校內感到不安全。
😢 24%同志學生過去一年曾因性別氣質,在校內感到不安全。
😢 近半數同志學生曾因感到不安全,想要逃避校園集會和課外活動,7.6%甚至曾因此轉學。
😢 高達9成同志學生曾在學校裡聽過恐同言論,其中超過2/3的學生指出,曾聽過學校教職員發表恐同言論。
😢 面對恐同言論,僅有不到2成學校教職員會時常介入處理,甚至有高達4成的校方 #從不介入,等同放任恐同歧視發生。
😢 近3/4同志學生曾聽過學校教職員發表對性別氣質的負面言論。
#換算推估人數後問題更顯嚴重
如果我們保守以同志族群佔比5%來推估實際人數,會有更嚴重的數據:
😭 超過3.6萬名同志學生過去一年曾因自己的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氣質遭言語騷擾。
😭 約1.8萬名同志學生過去一年曾遭性騷擾。
😭 超過1萬名同志學生過去一年曾遭遇肢體騷擾、超過2500名遭遇肢體攻擊。
😭 但最終,只有不到1萬名學生有通報且通報處理有效。顯示這些傷害有被妥善處理的不到1/4。
😭 超過1.4萬名同志學生曾經驗學校歧視性政策(例如:無法根據自身性別認同穿著服裝、使用廁所、更衣室等)
得知這麼多同志學生遭遇性騷擾,更讓我擔心,這群年輕學生是否曾經透過《性別平等教育法》尋求協助?
如果沒有,代表目前校園性平事件流程可能極待改善。
另外,過去一年多以來,我一直追蹤處理 #黑心校規 問題。學校對同志學生的的 #歧視性政策 ,也是其中一環,嚴重影響學生的適性學習。
例如,我辦公室就曾聽過有跨性別學生,因為學校沒有性別友善廁所,又被迫使用非自己認同性別的廁所,因此常被欺負,在學校時只能常常憋尿。
#歧視恐同造成的真實傷害
調查結果中也可看到,經歷過校內恐同傷害和歧視待遇的同志學生,更容易憂鬱及減損自尊:56%呈現高度憂鬱,僅41%有正向自尊。
當學生被迫處於負向狀態,不只無法好好學習,平等學習權益遭到剝奪,更對身心健康造成強烈負面影響。
我們不能繼續放任恐同和歧視傷害!每拖一天,就會有學生繼續受苦!
#性別平等教育法需全面落實
我今天在記者會中提出四項《性別平等教育法》的落實配套,要求教育部盡快推動:
1️⃣教育部應負起責任,正視同志學生處境,執行同志及性別弱勢學生校園經驗調查;且過程須注意保密、匿名、被辯識等問題。
2️⃣檢視校內各類性平研習及進修的執行成效,內容是否涵蓋同志且友善、是否確實排除違反性別平等的內容及講師。
3️⃣徹查學校內的歧視性政策,擬定計畫一年內限期改善。
4️⃣先前我辦公室參與修訂的新版「性別平等教育白皮書」,也要納入同志學生議題,並規劃充足經費,促使學校性平會發揮功能,改善校園性平事件流程。
#肯定性平教育法17年來促成的改變
#還可以更好做更多
雖然今天記者會發佈的統計數據,還是讓人覺得沉重。但我要肯定《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17年來,已經造成許多正向效果,包含:
🌱 以前,同志學生受到歧視攻擊根本不敢求助,即使求助了也沒有老師和同學會幫忙。現在,已有近半的學生會使用通報機制,且其中約有一半收到有效幫助。
🌱以前,同志學生在學校很難學到跟同志有關的內容,就算有也都是負面的。現在,有6成的同志學生表示,自己曾被正面教導過同志相關主題。
🌱以前,同志學生在學校裡幾乎找不到任何友善的教職員。現在,超過9成的同志學生表示,自己能至少說出一位在校內支持同志學生的教職員。
在教師節的前夕,我真的很希望能和所有的老師及大家共同努力。讓所有同志學生,不需要再尋找及辨識友善教職員;而是全校所有教職員都友善。
每一個孩子都值得在性別平等的環境中,自在長大,我們一起努力。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常被欺負的人必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一年在五年級剛開學2天,就能明顯看到一個女孩被孤立,坐在旁邊的同學把桌子搬開、排隊時低著頭落單排在最後。
把孩子單獨找來,她一靠近我就知道問題在哪裡了。身上散發惡臭、頭髮明顯很多天沒洗,衣服髒兮兮,眼角有眼屎、嘴角有口水印,一整口的黃牙。我問她:「你幾天沒有洗頭了呢?」那孩子竟然歪著頭想了很久....記不得就是很多天沒洗了呀!!!
我拿了小鏡子要孩子自己看看臉和牙齒:「你早上也沒有洗臉刷牙吼?你呼一口氣在手上聞聞看,手放在頭皮上搓一搓聞聞看,味道好嗎?」「如果老師一看就能知道,你覺得同學會不會有感覺?起床以後要洗臉刷牙,還要照鏡子把頭髮梳整齊。」孩子說:「老師,我家沒有鏡子....」把手上的鏡子送給她,她答應我每天出門前一定洗臉、刷牙、綁頭髮。
孩子說媽媽在她低年級的時候跟爸爸離婚離開了,以前是媽媽幫她洗澡,後來她都要等爸爸回家才幫忙,爸爸有時候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她就直接睡覺。我好驚訝!!已經小五了還要爸爸幫忙洗澡洗頭!!
我跟孩子說已經五年級了,這些照顧自己的工作要自己做,不可以再讓爸爸幫忙洗澡洗頭。教孩子洗頭的方法,跟她約定好每天都要洗澡、每天都要換衣服。「你看,這衣服已經太小了,而且上面都有洗不掉的髒汙。這件衣服以後能不能不要再穿?」她說:「老師,爸爸沒有時間幫我買衣服,我的衣服都是媽媽以前幫我買的....」
聽到真的很難過,我家兒子長得快,幾乎是每一年都得要買新衣服,這孩子卻一直穿著3年前媽媽買的衣服。我跟輔導老師找了很多二手衣給這孩子,每天盯著她洗頭洗澡、洗臉、綁頭髮。
孩子的能力夠,只是沒有人教,沒有人給方法,陷在困境裡不知道該怎樣爬出來。輔導老師指導她清潔和保護自己的觀念、把她拉進小團輔去做紙藝,她常常把做好的小成品拿回來給我看:「老師,你看,這是黃老師教我們做的!!」從小事上讓孩子慢慢累積成就感,改善她的外觀和衛生習慣、盯著她完成科任老師的作業,上課時才不會一直被點名,下課不用補功課,跟同學就能有互動。
班上大多數的孩子跟她在低年級和中年級同班過,都清楚她的狀況,趁她不在的時候,我跟孩子們提醒:「我們都有爸爸媽媽家人照顧著,有人幫忙洗衣服、煮飯,可是她都沒有,什麼都要自己來,很辛苦呀!!」「她很努力在改變,我們也要改變對她的方法和態度。」
「你不喜歡她,我尊重你,可以不用跟她當好朋友,但是你必須尊重她,不可以有人給她臉色看、欺負她、排擠她。」
把一個被孤立的孩子照顧好,教室裡就會減少很多的問題,很難強迫班上的孩子去接受一個惡臭的同學,最好的方法就是教育孩子照顧自己的方法,讓她乾淨了,其他霸凌、孤立、酸言冷語、缺交作業、頻繁被科任老師告狀....這些問題就都沒有了。
帶她們這一班去台北戶外教學時,很多孩子都說去過了,那孩子說,那是第一次她離開基隆市...
不要拒絕身上髒污的孩子,每一個都有選不了的生活困境;不要嫌棄成績差的孩子,每一個都有學不了的苦;不要嘲笑孤單的孩子,每一個都有解不開的心結;不要用自己的高度去評價別人的傷,沒有親身體驗的人無法知道其中的痛。
讓孩子們去體驗生活、照顧孩子,當然是父母責無旁貸的事,但是當父母沒有能力時不是孩子的錯,如果我準備一次菱角、枇杷、桂花釀,就能讓21個孩子得到體驗,是不是很划算?
買了生的菱角才知道,還沒煮的時候是紅色,煮好以後是黑色,難怪小時候聽到的歌是採紅菱,不是採黑菱....
常被欺負的人必看 在 泰辣 Tyl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是否常常遇到沒禮貌的人酸你嗆你攻擊你?
總是被雞掰的惡劣同事或同學閒言碎語?
不想傻傻的一直被欺負又不知道怎麼辦?
今天我們就來示範我們平常罵人的思路
雖然我們看似喜歡跟人吵架(也很常吵架)
但說老實話我們通常都是先以和為貴
直到無法忍受的時候才會霸氣碾壓對方
可以當善良的好人但絕對不能人善被人欺!
學起來當防身,必要時讓對方知道你不吃素!
#姊妹潑辣死 #常被欺負的人必看 #不要隱忍罵回去
⚠️身為良民不能以暴力反擊對方
所以平時就在氣勢和言語上勝過對方
但如果遇到完全不理性的那種瘋子
甚至可能造成你人身安全的問題
強烈建議你不要理他有多遠離多遠
實在不行就直接採法律途徑辦他
⚠️嚴禁用我們教的去主動霸凌他人
小心夜路走多了哪天被鬼收走!!
-
‣ 潑辣閨蜜阿該 https://www.facebook.com/Diva0827/
‣ 相機:Samsung Galaxy Note9
‣ 影片剪輯軟體:Adobe Premiere Pro
‣ 音樂:epidemicsound(付費音樂平台)
‣ 片尾曲:Quicksand - Ramin
‣ FB https://www.facebook.com/TylaHsiao/
‣ IG https://instagram.com/ty_ty_so_hot/
‣ 合作Mail missidol17@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eXUTVyWav4/hqdefault.jpg)
常被欺負的人必看 在 常被欺負的人必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佛禪:老實人要想不被欺負,必須牢記4句話,沒有人再敢欺負你 ... 姊妹潑辣死#常被欺負的人必看#不要隱忍罵回去⚠️身為良民不能以暴力反擊對方所以平時就在氣勢和言語 ... ... <看更多>
常被欺負的人必看 在 佛禪:老實人要想不被欺負,必須牢記4句話,沒有人再敢欺負你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佛禪:日久見人心,一個人如果對你有以下行為,你可千萬要小心了 · 佛禪:往後餘生,對這4種人狠一點,你就沒那麼累了 · 高情商的人,都有这5种说话习惯| ... ... <看更多>
常被欺負的人必看 在 Re: [閒聊] 被欺負的人大都是內向或太善良的人- 看板humanity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sympa (sympa)》之銘言:
: 被欺負與否應該是看當事者本身怎麼想吧
: 基本上 真正善良的人是不會有"人善被人欺"的想法
: 被欺負該如何定義呢?
: 如果同事總是把事情丟給你 把問題攬到你身上 或者老是吐你槽
: 你可以選擇生氣或懷恨在心 因為你覺得你被欺負
: 你也可以選擇靜下心來想 你跟他是否曾經有過節有不愉快
: 你也可以選擇不想那麼多 事情來就做 被吐槽就當做是他開你玩笑 一笑置之
: 如果有人真的擺明就喜歡欺負你
: 教你一招吧 你就讓他欺負 也不要回應他
: 不久他便會覺得自己很無聊很低級而自討沒趣
推文說逆來順受不對,這的確是很正確的說法。
被欺負,也不要回應?他會沒趣而作罷?
實際,八九成以上不可能有這種好結局。
人要懂得應對,只是用反抗的方式還是耍賴,各有巧妙而已。
但是工作的相處和校園被欺負不大一樣。
舉個例,好友在軍中當輔導長,之前還只是小中尉。
每天業務量約是一人作三人份,被壓得喘不過氣,於是上頭派一個人來助他。
好死不死,上頭派他的學長...(耍人是吧)
學長一來,不但沒幫,還把自己的業務給他,他就過著一人扛五份業務的日子。
而且學長還一直電話恐嚇,逼他把事情做好。
最後,好友火大了。
學長交代業務,也不當面拒絕。
而是指派義務役學弟作,當然不是刻意推卸,讓學弟受苦,是學弟沒事作,留守,
請學弟代理。
結果,假設禮拜三要交報告,學長禮拜一叫我好友快去作,好友說好。
誰知道禮拜二晚上,學弟跟好友說:我不知道怎麼作耶?
我好友跟我說:當然囉,我早就知道結果,因為學長也沒教我怎麼作,
反正我報告交不出來,是學長的事,關我個鳥?
雖然那次之後,學長氣急敗壞,但是好友就是耍賴,看出事死的是誰,
最後,好友就沒再受欺負,也順利升上上尉。
好友是濫好人沒錯,不是沒勇氣,而是天生善良。
他的學長認為,以前他是那樣被欺負,所以欺負學弟是應該的。
好友卻覺得這種陋習要在他這代被終結,
只是後來發現不但學長欺負他,學弟也很自私,
才決定施點手段,耍無賴,現在倒是相安無事。
天生善良的確可能能反擊,但是內向或是沒勇氣的人呢?
除非他找到更好的依靠,或者逃到安全的地方,不然就是跟著變壞,
否則很難有好結果。
變壞是被逼的,這句話我深信不疑。
不過像原原po說的,變壞是壞自己,人家怎麼對我,我也怎麼對人家,
不再逆來順受,忍耐,可是也不會欺負比自己弱或所謂善良的人。
這樣說來,被逼的壞,其實也不是真的可惡,而是沒勇氣的人找到一種反擊方式。
我以前也受過欺負,第一年單純被欺負,覺得好奇怪,為什麼莫名其妙要被欺負,
只因為內向嗎?或者不願意和人爭吵的個性?因為我的忍耐,欺負我的人沒有因此
作罷,反而天天想奇招,整我為樂趣。
第二年,我以為被欺負了,找老師或家長可以為我斡旋調解,結果對方不只想欺負我,
還恨我,以前也許只是沒事就語言羞辱或毆打,這年變成勒索,恐嚇,搶東西,和丟
東西,連作業之類的文件,課本都被丟了,然後還被老師斥責沒交,可能連上廁所都
有人噴水或故意撬開門。
第三年的剛開始,知道不能忍耐,也不能告狀,我反擊了,別人怎麼對我,我怎麼對
別人。喜歡打我的,我上課過去老師沒來就無預警甩他一耳光。喜歡丟東西的,我把他
們的書包和錢包丟垃圾桶或者丟到後山去,然後他們會帶違禁品,就幫他們好心的從
書包放在桌上,秀給老師和主任看。喜歡踹我桌椅的,下課用工具幫他們桌椅拆解。
勒索我的,不是拒絕,就是之後再偷回來,還連本帶利。
恐嚇我的,我也匿名恐嚇回去。還寄黑函。拿水桶噴我的,我用水管沖回去,還可能
是打掃廁所時,和著尿水。喜歡躲在廁所抽煙的,我把門鎖起來,跟主任說有人不知道
在裡面幹嘛,主任衝進去抓到抽煙,就記過。然後我的功課一樣很好。所以老師基本上
也不大盯我。基本上我的反擊,他們都不知道是我搞的,反而在他們覺得莫名其妙的時
候,我站出來安慰,他們錢包被偷走,我好心的再拿錢借他們,所以他們對我也越來越
好。不過畢業後,還是當做沒認識這些人,各走各的路。
只可惜,當初沒人教我循法律途徑,不然就不至於搞出這麼多自己不喜歡的行為。
那些行徑,被捉到可能就是犯法,但是對年少的我和沒被抓到的我來說,充其量只是
惡作劇。
而我後來唸書深造的時候,原本還很喜歡惡搞,只是漸漸懂事,也發現有更多方法,
可以反擊,所以也唸了些法律,不再讓自己去做這些可能觸法的事了。
只是學法律之後,我覺得我還是變壞了。
因為,以前的我是:你傷我一時,我沉默一時。
現在卻希望:你傷我一時,我讓你後悔一輩子。
^^,參考。
: ※ 引述《s00771book (59302104)》之銘言:
: : 在我自己觀察的結果
: : 我覺得被欺負的人
: : 好像都是那種內向
: : 要不然就是很善良的人
: : 然到現在大家都"欺善怕惡"
: : 大家都因為不想被欺負
: : 所以去崇尚惡勢力......
: : 我也曾經是 善良被欺負的人
: : 雖然到最後我變壞
: : 但是我還是不會欺負別人
: : 我只壞我自己的事
: : 我反而還會暗中 幫助被欺負人的人
: : 我終於明白
: : 我有一個大學老師說的話
: : 中國人是虛偽 自私又醜陋的動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72.225
※ 編輯: notoriousii 來自: 220.136.172.225 (02/06 13:27)
※ 編輯: notoriousii 來自: 220.136.172.225 (02/06 13:3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