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沒有遇過地震的外國人」
有一年我飛台北班,那天晚上發生了一次有感地震。當然啦,我隔天就忘記了。不過,回程的航班上,外國組員討論的全是這一起地震。
「我睡到一半,夢到飛機發生亂流,我一直不斷安撫乘客,可是乘客嚇到完全不聽指令。接著我醒來,我的床居然一直搖,我以為我還在做夢。」埃及組員說。「原來這就是地震啊。」
「我洗澡洗到一半,一陣天旋地轉,我以為我要昏厥了。」馬爾他組員接著說。
「我在課本上讀過地震,這還是第一次遇到,我花了一陣子才意識過來。我趕快自拍了一支影片傳給家人朋友看!爸!媽!我經歷到地震了!」瑞典組員拿了影片給我們看。
原來地震,對一些人來說是一件這麼新奇的事情。
「台灣每年平均大概會有兩萬個,有感或無感地震喔。」我說。
「那你們的生活,不是一直在搖晃中度過嗎???」外國組員很驚訝地問。
這就好像另一班的台北班吧。遇上強烈颱風,我們入住的飯店大門,居然被吹倒了。工作人員忙進忙出的,努力阻擋風雨吹進大廳。這時候,只看見一個沙漠國家來的男組員,靜靜地站在門外的風雨中。他的上衣和短褲都已經濕透,緊貼在他身上。
「你在做什麼?」我問。
「感覺像在亞特蘭提斯水上樂園,這感覺太爽了。」他濕漉漉地說。「人生必須經歷的清單,又有一項被畫掉了。」他碎念了一句。「哈,颱風。」
———
這世界上,最少出現地震及自然災害的地區。前幾名分別是:卡達、馬爾他、沙烏地阿拉伯、巴貝多、格瑞那達、冰島、巴林、吉里巴斯、阿聯酋、瑞典和挪威。
一個人習以為常的事,可能是另一個人的人生體驗清單。大概就是這樣的意思。
IG: bonnie_chang_
平均 幾 天 有 一次 有感地震 在 New York Style 醫師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東京防災建議】
今日凌晨的這波大地震前,在宜蘭醫院宿舍的我已在床上休息、羞枉漬還在書房工作,地震當下羞枉漬即刻衝入臥房要我出門,於是我起身摸錢包、大衣(其實也才幾秒).... 就被羞枉漬好霸氣一把扛起衝出下樓梯(苦笑)返家後的我們即刻下載了幾個即時天災通知app,因為使用遠傳的我們這次居然都沒有收到地震警訊(好邊緣啊...)沒想到載了app之後整夜一直在alarm.....天佑美好的花蓮,一起祈禱!
地震後網路上的分享文特別的多,科技的發達果然帶給了救災與資訊流通不少的便利性,跟大家分享這套我最推薦的防災須知.
特別的是,第一次接觸這套東京防災是在剛剛搬到曼哈頓的頭兩個月,不知道是跟我們正就讀紐約大學還是我們有救災醫療背景的關係,羞枉漬與我有機會參與了一場高層級的跨國防災實作座談.日本是這場座談中的重要發言人,因為確實很多國家的團隊都是來取經的,意料中東京方代表一定會提出幾套完善的教戰手則與大家分享,剛好這也是身為地震帶上台灣人的我們最想聆聽學習的;沒想到的是,沒有地震的紐約早就取經,把精華強處學習到自己的災難防治計畫,計畫細到你不覺得這是大而化之的隨興紐約、反而是鉅細靡遺的日本啊,哪幾個區域、幾街到幾街必須在災難來臨時就哪個位置集體避難;又,這套計畫大致分為精裝與精簡版,最簡單的就是使用一張圖卡匯集各種災難與防治方式、簡單又完整的呈現(色調非常有質感,完全不像文宣品)重點是,這張圖卡免費發放給所有市民.
拿到紐約防災圖卡的當下,我在第一時間,連線回台給非常照顧我的台大地理系教授,跟她說明這張卡的存在與重要性.掛上電話後的心情有一點複雜,興奮又帶有惆悵.
東京防災手冊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資料下載(解析度一般):
http://www.metro.tokyo.jp/CHINESE/GUIDE/BOSAI/index.htm
Lowei 醫起美旅活 Lowei Chang Sarah Chang
2年前的2月6日發生了台南地震使得維冠大樓倒塌,造成死亡人數達115人, 生還者175人,其中96人受傷。而就在2年後的今天,花蓮也發生了7級地震造成花蓮數棟大樓傾塌,目前傷亡人數仍在統計中。
去年台灣地震總數只發生了年平均的6成,也就是說去年未釋放而出的能量將累積於未來發生,進入2018年以來,多起有感地震的發生似乎是在預告2018年地震件數將比往年更多,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時刻讓我們為自己準備一個救難包,以及正確地學習震災發生時該要有的正確心態。台灣消防署提到,地震發生時應謹記三口訣:「#趴下、#掩護、#穩住」,儘量躲在桌下並抓住桌腳、牆腳或床邊,雙手抱頭保護頭部,不要慌張奔跑等,也不要貿然關火或搭乘電梯,行車中則減速靠邊停。
日本NHK請來插畫家 #寄藤文平 與NPO法人PLUS・ART共同製作的防災網站提到,地震發生傷亡的原因有46%是因為家具傾倒導致,因此網站中介紹了不少固定家具的方式,也製作了家庭用、外出用、公司用的救難用品準備清單,以插畫與文字一目了然地建議大家可以在家中準備震災時應準備什麼避難時需要的物品。因為地震浪人也睡不太著,所以花了一點時間把家庭用、外出用的清單中文化,有需要的人可以自由下載轉載印出。
#家庭用清單 中所列出物品清單是放在家中常備使用,要放什麼東西進去救難包裡可以同時參考 #外出用清單(最後一張),當然這些都只是建議。清單中有些東西可能乍看之下摸不著頭腦,比如說「頭燈」,如果買不到應可以用手電筒取代,但我想會選擇頭燈應該是因為希望能空出雙手清出逃生通路。「簡易瓦斯爐」的部分除了考量到類似311地震規模影響一段很長的時間,造成停電、瓦斯時,當緊急乾糧吃完,有火的話可以料理在野外找到的食材,也能點燃樹枝、蠟燭提供夜晚光線來源等。如果臨時找不到適合的物品,手邊能簡單代替的東西我想應該也是合適的,像是打火機等。在日本念設計的時候老師曾說過,設計不是單純解決問題,必須把「人」放在創意的核心,#思考在急難之中如何能維持人們日常生活的狀態,#解決問題之外也能滿足心理層面的寬慰,我想是未來防災設計的重點。(拋棄式馬桶便是因為這樣的因素而被設計,讓人們露宿野外仍能保有人類尊嚴。)
而之前由東京都官方發起史上最大的防災計畫---- #東京防災 手冊的內容仍是十分受用,由 NOSIGNER #太刀川英輔 Eisuke Tachikawa 與 #電通 的 #榊良祐 共同編輯設計,共發行了750萬冊送到每個居住在東京的人們家中,用大幅插畫與文字讓防災知識能輕易地記在腦海。蠻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的印刷顏色也顧慮到色弱的朋友,#符合通用設計的顏色規範。而除了保護自己的方法之外,也提到心理層面關懷,要有 #互助之心(P52),在 #避難所 時如何與緊密生活的陌生人相處也有一些建議(P58),由外而內給出具體方法及防災手續,對於日本人思考震災之後如何重建的思慮,非常感到敬佩。
過去你或許曾知道這件事,但我想大家跟我一樣其實沒有很認真看其中內容,在地震可能會比往年更頻繁的此刻,是時候好好看這些篇章,把知識記在腦裡心裏,或是進到網站DL資料印出來放在家中。因為我們不知道這些知識究竟什麼時候會用到,就算不為別人,也為自己增加防災救難知識,居安思危,其實沒有不好。(打這篇文字時在台北的我就感受到2次餘震了>_<)
不管你是什麼職業,每個人都能像我一樣,在自然災害發生時發揮自己的專業幫忙,莫以善小而不為,讓我們一同為花蓮祈福,為社會盡力。
#花蓮縣長呼籲住花蓮的朋友儘速至花蓮小巨蛋避難
970花蓮縣花蓮市達固湖灣大路23號
#東京防災的繁體中文版檔案解析度太差所以只好放簡體中文請見諒
#天佑花蓮
#請好好準備防災急救包
#NHK的防災網站與東京防災手冊下載網頁請看留言處
平均 幾 天 有 一次 有感地震 在 中央氣象局- 這「地震預測」似曾相識! 以這篇虛構的貼文 ... 的推薦與評價
次,也就是說,約2 天多就會發生1 次。規模5.0 至 6.0 的地震每年平均21 次(約2 星期多就可能出現一次),而規模6.0 以上的地震每年平均3 次。 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