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前準備能力】 - 幼兒園新鮮人的 #技能養成篇
經過兩個多月的三級警戒,幼兒園總算陸續開學了😉
女鵝昨天也第一天上學,下課四點多趕快去接他
竟然還跟我說 #你們怎麼這麼快就來接我了😆😆
看來你適應的還不錯嘛😅😅
-
大家是不是充滿期待,卻又有點放不下心呢?
❓會不會適應不良呢?
❓會不會有需求不敢和老師說呢?
❓等一下要是她不讓我走,該用哪些方法呢?
😅媽媽心裡總是會有很多小劇場😅
-
你家的小寶貝是不是也即將成為幼兒園的小小新鮮人呢?
或正在開始當新鮮人的路上?
-
最近有許多憂心忡忡的家長來詢問我們,
希望可以分享有關在孩子上幼兒園前,
☑需要具備哪些能力?☑怎麼減少分離焦慮?
讓孩子之後去上學時可以更順利呢❓
➖
職能治療師在醫院和幼兒園服務的時候,
會評估孩子們在#學校適應 的狀況,
除了會看看孩子的⭕動作、⭕認知發展外,
還有孩子是否有足夠的
⭕社會適應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觀察他們在哪個環節有狀況並提供解決方法💡
➖
今天栗子和恬兒治療師準備傳授幾個秘訣📝
因為每個孩子的個性、氣質不同,
適應新環境的速度也不一樣,
如果你的孩子天生屬於
容易緊張、想很多、謹慎
又或者是雖然看起來成熟穩重,
平時情緒起伏不會很大,
不代表他們就不緊張,
其實他們只是比較不會表現,
但也是很需要大人們去安撫他們的喔!
以下提到方法大家可以試試看,會大大有幫助的~
➖
#關於上幼兒園前的預備能力
上幼兒園前的首要任務,
是孩子可以 #適應環境 並且融入 #團體生活,
提早練習、儲備能力,
孩子在校園生活中可以更順遂,
適應的情況自然會比較順利,
這些項目可以在孩子上學前先練習
🔺1. #生活自理能力:
能自己進食喝水🥣、洗手、穿脫鞋/襪/衣物🧦。
假如初期因為不熟悉還無法獨立完成這些事,
或是年齡上比較小的孩子,
能接受別人協助下完成也可以的。
--------
#小小複習教室
▪穿鞋襪,何時學?https://bit.ly/2IAZi9x
▪擤鼻涕 何時學?https://bit.ly/2MoDD5I
▪【教孩子擤鼻涕的5個訣竅+3種小遊戲】https://bit.ly/35noLgH
--------
🔺2.#社會互動能力:
表達需求💬(如:想上廁所、喝水等),
能暫時離開家長,自己去玩或做喜歡的事情,
輪流分享、不抗拒與其他孩子相處。
🔺3.#遵守簡單的規範:
聽懂簡單的兩步驟指令及生活規則,
例如:幫忙拿XX、先喝水再回來找老師…等等,
具備簡單的聽理解👂能力,
孩子會更容易了解學校的運作模式,更快融入群體生活。
🔺4.#學習能力的基礎:
第一,
孩子在學校依不同年紀具備的能力
會接觸到不同的工具,
加上學校的要求也不同,
像是蠟筆🖍、彩色筆、水彩🖌、剪刀✂…等,
雖然上學後會慢慢練習,
但在這之前也可以幫孩子先打基礎,
例如:精細動作的小遊戲(粉專有很多遊戲影片都有小小孩可以練習的方法喔!)、
或是讓他們可以先認識這些用具,
即使只有看過、摸過、隨意塗鴉/剪過都可以,
孩子之後也會越用越上手。
第二,
孩子能靜下來一段時間做事情,
依照年齡可以靜下來的時間會不太一樣,
可以複習一下之前的文章
👉【孩子的注意力持續時間,該要有多長?】http://bit.ly/2lC37mp
➖
不過第一與第二大點
對於剛要上幼幼班以及小班的孩子還十分有挑戰,
這個部分在上學之後會累積更多經驗,
但我們也可以先在生活中去觀察並且帶著孩子練習,
未來學校老師在協助訓練時,
孩子也比較不會排斥喔!
➖
📢下周二繼續跟大家分享
#入學前準備能力 - 幼兒園新鮮人不焦慮篇
用哪些方法可以減少寶貝們的 #分離焦慮。
🔔~~請繼續鎖定我們的粉絲團~~🔔
-
📌【0-2歲父母必修課 -線上課程】
#育兒有效率 #自然不焦慮 #的優質線上課程
https://kid-pro.com/vy0v
📌Kid Pro官網:
影片、文章精華一目瞭然,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https://kid-pro.com/od3r
幼兒氣質評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嬰幼兒癲癇(infantile seizure)
#腦波檢查
#幼兒神經發展評估
#嬰幼兒情緒
最近有位媽媽帶小孩就醫,主訴小孩如影片所示:不自主手腳揮動,不知是否為嬰幼兒癲癇呢⁉️
🔳張醫師說明:臨床上判斷是否為嬰幼兒癲癇,可以從以下幾點討論:
1.手腳揮動時眼神是否喚散?上吊或斜一邊(上述癲癇機會高)
2.手腳動的時間若在1~2秒內停住,較像嬰幼兒反射動作,癲癇的持續時間一般較長,甚至導致嘴唇發魽(cyanosis)
3.需注意幼兒神經發展,3個月大的嬰幼兒眼神可專注看人,且頭可抬離床面約45度。
除此之外,可就醫安排進一步腦波檢查以排除癲癇可能。如果屬嬰幼兒癲癇可藥物治療,並安排癲癇相關基因檢查。
如果不是癲癇,要考慮嬰幼兒反射動作或是情緒氣質等問題喲! 治療方式跟癲癇完全不同唷!
Q:嬰幼兒情緒問題如何處理呢?㊙️
➡️找機會再跟大家說明囉!
幼兒氣質評估 在 蘇文清職能治療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要小看幼兒園老師的敏銳度
不要小看幼兒園老師的敏銳度,當老師反應孩子有學習狀況時,寧願多擔心一點,也不要錯過及早介入的機會!
在臨床諮詢時,我常會跟家長說「不要小看幼兒園老師的敏銳度,若老師說您的孩子有狀況,十之八九都是有狀況,只是這些狀況不是疾病,卻可能會影響孩子後續的學習發展,原本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到了小學之後,就有可能成為令人困擾的大問題!」
相信許多幼兒園老師也都會有這樣的經驗,跟家長告知要帶孩子去檢查,家長常置之不理,等到問題爆發了才回過頭責怪老師怎麼都沒說。當然也有些家長會聽從老師的建議,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檢查之後卻都說沒問題,最後搞得家長回到園所責怪老師,明明為了孩子好,結果卻落得惹人嫌。
這時不禁要問,為什麼家長、校方、與醫療之間會有這樣的落差呢?在討論這個議題之前,我們先來探討大多數人的思考路徑是什麼?
就一般人而言,假如有人建議您去醫院檢查,您會想知道的是什麼?是不是想確認自己有沒有生病這檔事。若從家長的角度來看,當有人建議您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您是否會出現質疑的聲音「您是說我的孩子有病嗎?」然後,我們再站在老師的思維去思考,假如孩子在校出現學習不佳,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仍然無解時,您是否會建議家長尋求醫療的協助,找尋原因與可行的方式呢?
這時,您有發現一個問題嗎?您現在所關心的是孩子有無疾病的問題?還是有無學習發展的問題呢?
您是不是已經陷入孩子有無疾病的糾結裡呢?但您有想過嗎?醫療要確診的是「疾病」不是「行為症狀」,然而幼兒園老師反應的孩子大多屬於學習有困擾的狀況,當這些學習狀況集結起來仍不足以達成疾病的標準時,醫療最後的判定就只能告訴家長「孩子一切發展正常。」聽到這樣的結果,大多數的家長都會鬆了很大的一口氣。
不過,若有去過醫院進行評估檢查的經驗就會知道,評估項目中可能會進行腦部儀器的檢查,也可能會要求孩子進行一連串的技巧測試,當然也會請家長填寫一些量表,然後再依據綜合結果說明孩子的整體狀況。
只是這些學習有困擾的孩子大多沒有腦部病變的問題,儀器自然就檢查不出異樣。這些孩子也大多會跑、會跳、會說話,雖然測試過程會有一些狀況發生,但結果還是有可能會落於可接受的範圍內。至於家長的填寫量表,假如有些題目是您困擾的行為,您也勾選了,但最後總分的統計分析仍然是有可能被判定正常。
這些看似沒有疑問的結果,您又曾想過,測試時發生的狀況會因此不見嗎?這些被勾選出來的問題會消失嗎?這些狀況會不會就是學校老師察覺有異的行為呢?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會不會就是老師擔心會牽動後續學習發展的可能呢?
所以我們該思考的是在評估過程中,您是要找出病因呢?還是要找出影響學習的原因呢?當您有這樣的矛盾時,您可以這麼做:
1️⃣給自己一個正向的觀念
到醫院檢查不見得是因為孩子得了什麼疾病,而是要透過醫療的評估項目找到影響孩子學習的原因,避免原本只是一個小問題,日後卻成為影響學習的大問題。
例如:愛唱反調的孩子,是孩子本身的氣質問題?還是因為擔心自己做不到而衍生出來的行為問題?
2️⃣與學校老師積極的討論
也許老師反應的狀況是您在家已經熟悉到不以為意的表現,或是您完全沒見過的行為,但一定要積極的與老師討論這些問題可能影響的學習範疇有哪些,一起共同擬定教導孩子的有效策略,絕對不要抱持著輕忽的態度。
例如:講話不清楚的孩子,只有家長聽得懂,但是其他同學都聽不懂,這是否會影響往後的人際互動?
3️⃣聚焦問題,找出共識點
學校老師口中的「問題」與醫療人員認定的或是您認為的「問題」是否是相同的問題?若彼此的焦點不同,就很有可能對於孩子學習狀況出現不同的解讀,而錯失及早幫助孩子的機會。
例如:活動量大的孩子,家長認為孩子只是調皮,但老師覺得孩子是規矩不好,醫療人員則認定是感覺統合出了狀況。
4️⃣著重施測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評估報告出爐後,不要急著從結果判定孩子,而是從評估的細項中找尋孩子的優劣勢,從優勢中找出孩子的潛在能力,從劣勢中思考可能衍生的後續問題,以利提早做出因應的策略。
例如:動作技巧不好的孩子,平常都出一張嘴,講的頭頭是道,真的換他做時,就藉口理由一堆,但是管別人都特別厲害。
5️⃣參考不同課程老師的意見
因為家長無法隨時進入幼兒園觀察孩子的表現,那麼就可以藉由其它才藝課來了解孩子,從中觀察孩子的注意力表現、學習速度、課堂中被關注的頻率來判斷。
例如:動不動就說課程不喜歡的孩子,是真的不喜歡?還是因為挫折而出現的逃避行為?
孩子有學習問題,不代表就是有疾病,所以家長不用急著武裝自己,多尊重幼兒園老師的意見,因為他們看過的孩子絕對比您多,若老師反應孩子有學習問題,寧願多擔心一點,也不要錯過早期的介入機會。
(文章已收錄於媽媽寶寶月刊2020六月份)
#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
#童心職能治療所
#童心語言治療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