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天在街上看見這樣的一幕:一位媽媽帶著他大約六、七歲的兒子,在烈日當空下排隊買手搖飲品。當飲品到手的時候,兒子巴不得立即大口大口的喝。但那位媽媽卻喝止兒子,堅持要為他先拍一張照片放上網。熱得發滾的兒子經已笑不出來,但那位媽媽卻露出兇悍的表情,破口大罵的叫:「衰仔!笑呀!」結果那張照片便在苦笑之中勉強完成。
強行給子女不需要的東西
不少父母都以不同的原因,強行給予自己的子女一些他們根本不需要的東西:買名牌衣著給他們,說是讓他們穿得舒服一點;還在幼稚園階段便帶他們周遊列國,說是讓他們增廣見聞;又或者好像上面的情況一樣,帶他們試盡特別的飲品食物,說是讓他們試多一點新東西。
是需要?是炫耀?當局者心知肚明
小朋友真的需要這些東西嗎?其實不然。小朋友可能喜歡一件普通的卡通衫多於一件名牌衣著;小朋友對香港本地還未完全認識,帶他們到外國旅遊的增廣見聞效果,可能與帶他們到長洲差不多;要在烈日當空下排隊等候一杯新推出的手搖飲品,小朋友可能寧可即時飲水。說到底,父母只是以自己成年人的角度,強行套用在小朋友身上。更甚者,當中目的有多少是真的為小朋友好,還是希望拍照放上網呃like炫耀,只有當局者最心知肚明。
分享炫耀 本末倒置
把家人子女照片放上網,原意是分享生活中的點滴和喜悅。但這些在鏡頭前微笑,在鏡頭後卻破口大吼的父母,其實都把子女當作炫耀的工具,只不過不是自己出鏡,而是借助兒女在親友圈內炫耀生活質素和品味罷了。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幼稚園 見 工 衣著 在 小玉雜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頭先收工經過 K11 MUSEA,今晚Chickeeduck 搞咗個新店開幕派對,除咗可以拎萬聖主題貼紙和糖果,仲有購物7折優惠,見到d裙仔就有d想買,但之前買咗d靚裙俾昕昕著,我就忍住手淨係買咗小禮物俾好友藍哥。璦妹剛出世的弟弟用😅
昕昕喜歡藍色系的裙仔,之前昕昕在學校中秋節晚會就係著住Chickeeduck 的裙仔😇😇
Chickeeduck 的童裝走高檔路線,款式格外斯文,值得買來幼稚園或小學面試著,我間中趁有折的日子入手,起碼去飲都唔怕失禮😝😝
#親子日常 #hkblogger #chickeeduck #衣著
幼稚園 見 工 衣著 在 野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埸有學生願意聽的講座
過去十多年去學校分享的經驗,讓我不得不歸納出十埸講座九埸悶的結論,為什麼會這樣說?因為每次講座前,老師都跟我說學生比較靜,有些時候更會睡覺,他們可能不會很留心等等。這些老師的觀察都是有根據的,應該是老師們很容易就覺察到,而且這些情況應該一次又一次出現,才讓老師們如此著緊的提示我。
我請老師們放心,我的講座跟過去的一般講座不同,學生們的反應會超出你們過去的想像。老師們聽了之後,半信半疑,
由學生時代開始,我就不喜歡那些沉悶的講座,分享者的知識很豐富,只是表達方式不是學生所喜歡,以致整埸講座都是靜靜的,短短幾分鐘的發問時間往往是鴉雀無聲。
早幾天,我去一中學分享,老師很好,事前做了不少準備功夫,查看了我的背景,內容方面也給我很大的空間去發揮,對主持人的信任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只有放手給我演繹,我才可以選擇最好的發揮出來。
一埸講座由打破與學生的隔膜開始,學生們被訓練得很聽話,靜靜的坐在等開始,習慣了被動的聽。聽什麼,很多都是老生常談的東西。今日老師跟同學說我是來分享大自然和環保的。同學很自然就會將過去對環保的印象投射出來。他們對環保的印象是什麼? 就是3R,藍黃啡等,由幼稚園就聽,但到大學都未會做的環保。沒有期望的學生早已把耳關上,有點期望的同學會預設我講現時環境如何污染,如何破壞,接著一些環保點子。完結,繼續上課。什麼也沒有轉變。
要打破這種設定,就要有所不同,我開始時只是介紹野人這個名,說我大學畢業後選擇居於山上,讓他們對我這個人產生興趣,首先我的簡樸衣著已經跟一般斯文專家不同,而學生大概沒有想過學校會出現我這種工人般的分享者。當與預期不同,他們就會有興趣。我簡單講了幾分鐘我十多年來沒有買新衫褲,沒有用化學清潔劑,沒有食肉等,接著就播了一段傳媒的拍攝。
以上用了大概一半的時間左右,接下來就是問答時間,你沒有看錯,我確實預留了近半小時給學生發問,而且強調,我沒有底線,你敢問我便敢問。什麼環保L,愛情拍拖我都會答,因為你預備講的永遠不及他們想知的有興趣,前半段學生的反應其實都是一般,做到沒有學生睡覺已經不錯。下半埸才是戲肉。
一問接一問,時間到了,還有同學想問呢。這種畫面,大家有見過嗎?你可能會問,學生隨意問,會不會離題? 首先,我是一個工作,生活,理想,興趣等都是自然環保的人,基本問我那一方面都是跟主題有關。第二,就是我會引導學生的問題去到我想分享的內容,在不知不覺間講出設計想講的內容。
講座完了,我基本上沒有分享什麼環保數據和環保點子,但學生對環保的印象卻改變了,環保的人是可以親近的,環保可以很開心,環保可以很有趣,當他們再次聽到環保時,會有一個較正面的印象,不會一聽到就離開。
環保這台戲需要很多不同的角色,我只是其中一個,接下來還要其他學者和專家帶給學生更多環保自然的資訊,我擅長的就是打開這道門。
有學校需要這類講座嗎?
推薦活動:
第六屆自然活動導師體驗證書https://forms.gle/EyTNWpQi95jUe6ZS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