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有家長在問,請小孩做家事有給酬勞,不知道這樣對不對?才想起好像欠寫這篇文,而觀察底下留言中,大多數的人一直認為這樣很不好,其實關於這樣的問題,並沒有什麼正確解答,但在價值觀跟勞動能力的培養上,許多家長似乎真的覺得很難取捨,但真的很難取捨嗎?
其實多年來觀察家長們不同時期的發問題目,不難發現許多事情是環環相扣,因此只要稍微退開兩步來看這問題,把視野放寬些,真的不難。
➡️ 人只要活著,就是不斷的試圖滿足需求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還小,是不需要錢的,但很肯定的,這理論絕對只受限於在三歲之前懵懵懂懂的時期。隨著孩子上幼稚園後每天參與團體活動,跟同儕打交道對談時的描述,他們的小腦袋瓜開始創造出許多夢幻泡泡,因此有了慾望,開始想要一些他們不曾得到的東西,譬如戰鬥陀螺、芭比娃娃組,但受限生活作息是被父母支配,小小的腦袋瓜只能將此事暫存,只有在某一個周末,當父母帶他們到百貨公司買衣服時,在經過玩具部門時,他們才赫然發現這件重要待辦事項,於是趕緊開口索要,由於下次再見到想要的東西,已經不知是幾度夕陽紅之後,所以許多孩子絕對會放大絕招,一哭二鬧三滾地,搞得父母當場臉色鐵青,不知如何是好,對吧?
回想看看,您是不是跟我一樣,被孩子突襲過呢?(笑)因此,我們並須正視一個事實,不論年紀幾歲,人只要活著,就有慾望,而需要不斷被滿足,有慾望自然會產生需求,而有需求就會帶出收入與支出的觀念,孩子進而產生希望透過勞動來換取所得,好平衡支出,既然這是很自然的人性思考。
那麼如果在孩子表達需求後,得到的是父母漠視需求,或甚至是強力壓抑慾望後,後頭最常看見的,就是大概在國小國中階段,許多家長開始不斷詢問,為何孩子總是偷錢,屢勸不聽仍然再犯,甚至去書局時順手牽羊,這樣的問題,常常是屢見不鮮。
與其,讓這些隱患在日後爆發,那麼,為何一開始不就好好的引導?其實我們還有另一條路可以走,從小就陪著孩子去學習大人世界的做法,而我的方式很簡單,由於他們還小不能外出賺錢,因此就自己設計一個封閉的遊戲,也就是 #兒童版模擬市民 。
➡️ 從小就要學習如何站著把錢給掙了
因此,在上幼稚園後,我就不斷的告訴他們一個觀念,「家是爸媽的,你們是過客」,我的目標是訓練你們獨立,有能力在將來去「成立自己的家」,而獨立是一條漫長的路,其中基礎來自於經濟獨立,獨立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你們年紀雖然小,但汗水、痠痛,甚至搞得髒兮兮是免不了,不過我確信一件事,孩子必須學習腳踏實地辛勤做事來換取報酬,沒有什麼事都不用做,還有固定零用錢可以領的這一套,又不是開人民公社。
基本上,在我的模擬市民遊戲中,孩子的收入來源有三個方面「家事、工作、課業、特殊競賽」,工作、課業、特殊競賽不在這次討論範圍內,這裡就先略過。
一開始,由於孩子年紀還小,因此在幼稚園時期,為了擴大他們對於家事的嘗試度,因此自己房間內的是他們的責任,但出了房門都算爸媽的,項目基本有「掃地、擦地板、擦窗戶、摺衣服、洗碗、擦桌椅、倒垃圾、整理書架、整理資源回收、拔雜草、灌溉花盆樹叢」,這些部分只要多做就多得,我早就準備好一大桶的零錢等著犒賞孩子,他們也喜歡拿到亮晶晶的銅板,並且聽到銅板投入撲滿時的那剎那叮噹,因此只要完成一樣就是給十元,加上其他部分,兩年下來也存了兩三千元。
而爸媽的態度是這樣,我們會衷心感謝孩子的幫忙,每件家事先帶著做一次,事情若辦得很好就誇獎他們,事情辦不好時,就手把手的帶著他們照步驟做,而且由於有付工資,因此可以能較客觀評論工作品質與標準,孩子也比較有耐心聽得進去,不會認為你是批評,免去那種我給你幹白工還要被你嫌的心情。
如果你也曾當過孩子,就會知道這一招,其實很打中孩子的心,他們總是渴望能替父母分憂解勞,能賺取收入又能分擔父母的辛勞,還能支出自己的開銷,滿足自己的慾望,這種事太好了,怎能不做呢?
➡️ 從視而不見變成看見
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孩子開始與周遭環境產生了情感連結,什麼意思呢?譬如寫字時,他們開始知道要蒐集橡皮擦屑,準確掃入垃圾桶中,因為地板是他們擦的,而且他們可是拿著抹布跪著擦,一趟下來並不輕鬆。
這麼一來,孩子對於生活中的觀察敏銳度,會慢慢培養出來,而不是在父母豢養下變成生活智障王,譬如出門時會提醒要關瓦斯,水喉沒轉緊會趕緊轉緊,自然而然有了成本觀念,只要一點點零錢,一個家就能多兩雙手與眼主動派上用場,從視而不見變成看見。
這過程中,有趣的事也不斷發生,隨著年紀成長後,在上了國小後,由於算帳不方便,孩子們開始喜歡拿紙鈔,因此主動找我們商量談條件,漸漸由週結、雙週結變成現在的月結,因此我們做法也改變,從過去的派簡單任務,變成會給半天寬裕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把家中大範圍內的區域,想辦法整理好,隨著不斷犯錯並修正,他們開始懂得要把犄角旮旯都掃得乾乾淨淨,因為可以得到額外的獎勵。
➡️ 獨立的經濟才有付出的能力
由於銅板慢慢累積多了,因此從小我們也要求他們要固定清點自己的存款並記帳,教導他們意識到本錢的重要性,學習怎麼花錢,先把需要部份留起來,剩下的部分要怎麼運用,並且真的把他的錢當成他的,而不是我給你的。
幼稚園時期年紀還小,他們苦於沒啥機會花錢,常常外出時天真的看到粗俗玩具就想買,我們的做法是分析但不強力禁止,因此他們也曾走過一段買完拆開後悔的路,但很棒的是因為年紀還小,所以金額都不高,被騙也只有幾百元而已,此時正好讓孩子練兵一下,讓他們知道錢難賺,而且眼光也慢慢得變好,逛街時也會在心底撥算盤,比價後盤算看看划不划算。
我還記得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生日驚喜,是在結束一天工作後,疲憊回到家時,開門就看見桌上擺著女兒認真寫的卡片與姊弟合購的蛋糕,當然還有兩個小蘿蔔頭撲上來的擁抱,在那一刻,我知道他們終於意識到獨立的重要性,並能嚐到有能力付出後的自由,那份光芒至今依然令我印象深刻。之後當一家人外出時,他們除了偶爾在爸媽工作繁忙的周末,自己當東道主請我們吃飯外,也開始自己隨身帶點錢以備不時之需,這個暑假我們上台北遊玩時,在停車場臨時沒有小鈔零錢,而後方還有人排隊等著,就是孩子身上的錢適時的解救了我,看~多好的事。
而上了國小後,除了賺錢外,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花錢,事實上比起如何賺錢,我認為花錢的學問才是重中之重,要讓孩子去懂得,用本錢去投資自己的妙用,而不是花在意義不大的消費之中。最簡單的舉例,就是花錢去買自己的評量參考書、文具,由於是花自己的錢,所以自己必須去面對,而他們也知道,當他們認真去研讀書籍,可以提升他們在課業或競賽的表現,進而去獲得其他方面的獎勵,這是一各環環相扣的蝴蝶效應,而且絕對是影響孩子未來一輩子的關鍵,道理都非常簡單通俗,只是爸媽願不願意多點耐心與包容,帶領孩子意識到這一點而已。
➡️ 所謂的「家庭」,應該由一個個獨立運作的個體所組成。
大家都知道華人社會的結構是權威階層型,擁有權力者容易以上對下的姿態,搭配歧視及貶抑的慣性,把其他人視為奴隸般任意使喚和控制,藉由自認地位較低者的自我壓抑,來完成每件事,這在職場或社會現象中很常見,而家庭就是社會現象的縮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流傳千年後依然流行。
然而,這縮影正是來自於「家是大家的」,這觀念成立嗎?在我跟老婆創建這各家時,並沒有兩個孩子的意見參與,所以事實上,很多人期待孩子「發自內心的分擔家事」,其實是將每個獨立個體混淆在一起,用親情去使喚孩子,這當然可以,但實務上並不長久維持,不是嗎?因為爸媽生活都忙,有幾個人會低聲下氣的要孩子幫忙?又有多少人能讓孩子有發自內心「不想做家事」的寬容呢?
我想很少很少吧!多數人的邏輯,就是叫你做你就做,甚至是不做你就滾出去,不是嗎?人民公社的例子已經告訴我們,任何強制性的行為,那怕是好意,最終只會讓人自私那一面擴散,進而將原本的好意搞到分崩離析。
「家是大家的,不用任何酬勞」,說穿了只是父母大開方便之門的藉口,舉例來說,如果有三個孩子,那麼誰做的家事最多呢?不就是那個最勤勞那個孩子?因為阻力的關係,最終爸媽一定喊那個最好使喚的孩子來做,而且通常是那個老大。
好啦!所以其他兄弟姐妹都很聰明,閃得遠遠的,該跟朋友玩的去玩,該去閃去讀書館吹冷氣的去吹冷氣,從小就最聽話那個孩子,無償認真提供免費勞力,但是這樣對嗎?難道,認真的孩子反而不用相對得到最多鼓勵與肯定嗎?這樣的發展對手足之間的關係,難道是好的嗎?
然後,經歷漫長人生後,如果沒有債務給孩子揹就萬幸,但當父母年老生病時,一樣的劇情又再度上演,家是大家的,但需要分擔責任時,又是那個最傻的孩子,放下工作出來擦屁股拍背翻身,其他兄弟姐妹認真賺錢累積財富樂得輕鬆,最後重擔都到這孩子身上,搞得自己家庭內失和,經濟上動盪難撐。
更諷刺的事情,是搞不好未來分家產時,最負責的那一個還分的最少,因為其他孩子不用承擔壓力,能偶爾提著奶粉水果出現,對父母笑臉迎人,講講閒話就能做好兒子受人疼,而身旁那個孩子,再好的涵養,長期做白工又被人嫌,難道不會有齟齬之時?吃虧的是誰?
有不少故事,是父母臨終前,環顧四週突然良心發現,從小到大自己對身旁這個傻孩子實在太虧欠,於是偷偷拿一筆錢想補償他,結果撒手人寰後,其他子嗣眼紅反而聯合提告侵占,逼他要把錢吐出來,像這種故事很多,與其這樣,那為何不一路就老老實實的,給孩子他應該要得的薪資呢?
我談的就是最常看到的社會現象,如果能一開始就導正,為何要延續上一代的思維?如果你的目的是訓練孩子做家事,那為何不連金錢與價值觀,都順便一起建立呢?如果你瞎擔心孩子不給錢就不做,那為何不擔心孩子將來,連賺錢養活自己都不要,只想在家當媽寶?
是的,這樣做是很麻煩,但說穿了不過是一些銅板,不用擔心你會因此破產,好好的跟孩子商量出合適的價碼,讓孩子學會議價,協助孩子去體會到經濟獨立的好處,孩子做得起勁,你又能樂得輕鬆,以上這點經驗分享,希望各位家長都能帶著孩子一同成長,這才真的能讓一個家,在未來不只是因為血緣關係,而勉強聚在一起,而是因為爸媽一路耐心伴隨成長時,給予的包容與尊重、友善的對待、付出與肯定,讓他們在未來的日子時,願意多撥點時間回家。
#聰明人下笨功夫
「幾度夕陽紅劇情」的推薦目錄:
- 關於幾度夕陽紅劇情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幾度夕陽紅劇情 在 葉天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幾度夕陽紅劇情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幾度夕陽紅劇情 在 Re: [問題] 幾度夕陽紅的結局? - 看板TaiwanDrama 的評價
- 關於幾度夕陽紅劇情 在 【幾度夕陽紅】EP01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幾度夕陽紅劇情 在 記得〈幾度夕陽紅〉是分上下集上映,國聯花旦包括江青、汪玲 ... 的評價
- 關於幾度夕陽紅劇情 在 [情報] 華視幾度夕陽紅上架 的評價
- 關於幾度夕陽紅劇情 在 [情報] 華視幾度夕陽紅上架- 看板TaiwanDrama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幾度夕陽紅劇情 在 TaiwanDrama - [情報] 華視幾度夕陽紅上架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 關於幾度夕陽紅劇情 在 幾度夕陽紅線上看- 電影- Gimy劇迷 的評價
幾度夕陽紅劇情 在 葉天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曾經是全球第三大劇情片生產國!
相較於現在一年約50部左右劇情片,
當年居然能產出這麼多部劇情片!?
https://www.facebook.com/413364295402646/posts/2436346979771024/
#微冷 曾是全球第三大劇情片生產國的臺灣
說到臺灣電影,只要是年紀沒有太小的讀者,應該還記得國片曾經在2000年前後陷入黑暗期;不過,或許你不知道的是我們曾經輝煌。很久很久以前,臺灣也曾經是全球第三大的劇情片生產國。
根據1969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出版的1967統計年鑑,臺灣在1966年一共生產了257部劇情片,僅次於719部的日本和316部的印度,是當年全球排名第三大的劇情片生產國。
順帶一提,2015及2016國產劇情片送審的數量分別是45及43部。
在那個時代,因應蓬勃的電影市場需求,一部電影快的話甚至只要一週兩週就拍完了;也有藝人在接受訪問時提到曾經一個月拍七部戲,從這些敘述應該不難明白,當年的台灣如何在一年內產出兩百多部電影。
而這些電影類型也相當多元,新派武俠片《大醉俠》,瓊瑤的愛情片《窗外》、《花落誰家》、《幾度夕陽紅》,根據文學小說改編的《藍與黑》,當時流行的諜報片《天字第一號》系列第四集《假鴛鴦》、第五集《大色藝妲》、《間諜紅玫瑰》續作《真假紅玫瑰》。
俗話說,樹多必有枯枝,在傳說十天一部電影的盛況中,也不乏有粗製濫造之作。
不過,就是這些電影締造了當年臺灣電影產量的傳說!
圖片是1966年上映的《我女若蘭》,該片在翌年金馬獎大殺四方,拿下六項獎項,成為當年的最大贏家。
幾度夕陽紅劇情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微冷 曾是全球第三大劇情片生產國的臺灣
說到臺灣電影,只要是年紀沒有太小的讀者,應該還記得國片曾經在2000年前後陷入黑暗期;不過,或許你不知道的是我們曾經輝煌。很久很久以前,臺灣也曾經是全球第三大的劇情片生產國。
根據1969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出版的1967統計年鑑,臺灣在1966年一共生產了257部劇情片,僅次於719部的日本和316部的印度,是當年全球排名第三大的劇情片生產國。
順帶一提,2015及2016國產劇情片送審的數量分別是45及43部。
在那個時代,因應蓬勃的電影市場需求,一部電影快的話甚至只要一週兩週就拍完了;也有藝人在接受訪問時提到曾經一個月拍七部戲,從這些敘述應該不難明白,當年的台灣如何在一年內產出兩百多部電影。
而這些電影類型也相當多元,新派武俠片《大醉俠》,瓊瑤的愛情片《窗外》、《花落誰家》、《幾度夕陽紅》,根據文學小說改編的《藍與黑》,當時流行的諜報片《天字第一號》系列第四集《假鴛鴦》、第五集《大色藝妲》、《間諜紅玫瑰》續作《真假紅玫瑰》。
俗話說,樹多必有枯枝,在傳說十天一部電影的盛況中,也不乏有粗製濫造之作。
不過,就是這些電影締造了當年臺灣電影產量的傳說!
圖片是1966年上映的《我女若蘭》,該片在翌年金馬獎大殺四方,拿下六項獎項,成為當年的最大贏家。
幾度夕陽紅劇情 在 【幾度夕陽紅】EP01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幾度夕陽紅 #瓊瑤華視戲劇最新資訊報你知!◎訂閱《華視戲劇頻道》:https://goo.gl/OTsTqx◎查詢《華視節目表》:https://www.cts.com.tw/schedule/◎ ... ... <看更多>
幾度夕陽紅劇情 在 記得〈幾度夕陽紅〉是分上下集上映,國聯花旦包括江青、汪玲 ... 的推薦與評價
記得〈幾度夕陽紅〉是分上下集上映,國聯花旦包括江青、汪玲、甄珍等盡出, ... Wesley WeWe 雖然已全然忘記了劇情,但腦袋很清晰記得它是部出色的文藝片,有一種成熟 ... ... <看更多>
幾度夕陽紅劇情 在 Re: [問題] 幾度夕陽紅的結局? - 看板Taiwan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結局就是明遠夢竹的兒子曉白去坐牢,
何慕天隱居山林
明遠和夢竹繼續過平凡夫妻的生活
在何慕天隱居山林時,王孝城送一封曉彤(慕天和夢竹的女兒)
的信給慕天,表明現在的生活如何如何
現在華視半夜4點有重播,好像才播不久,
好晚哦!
之前華視線上的「即時影音)(免費的)也有不定時播出,
我倒覺得楊明遠(勾峰)是這些人中演技最好的,尤其他在演年輕時代,
那種暗戀李夢竹,又目賭夢竹和何慕天的愛情,
那種想愛又不敢碰!
那個年代的台北是怎麼樣,其實首播的時代是民國74年(那年我小一)
台北也算是蠻不錯了啦!只是電視劇好像設定在民國50幾年,
所以會更老舊~
台北楊明遠家外面好多樓梯,好像是在金瓜石那一帶
其實煙雨濛濛中依萍的住所,也應該是在這一帶,
因為我不定時都有在看一些老片,會注意拍攝場景好像是台灣的哪裡,
我個人還是愛看瓊瑤在台灣拍的片子,因為我覺得在「感情」層面比較足…
愛也強、恨也強,這些感情都是讓人有發自內心的感覺,
總覺得大陸人演戲,只是講話比較大聲、人很多,一直捲舌沒有親切感。
這是https://snare1999.pixnet.net/blog/post/22072699
我看另一部經典之作「庭院深深」的心得
※ 引述《koicat (花語 *貴婦占星* ハナ)》之銘言:
: 最近看了重播之後
: 感觸很深
: 畢竟這是很久的片
: 好像是我出生前拍的吧XD
: 可是裡面的劇情還蠻不錯的
: 而且演得都很有那個時代的風格
: 順便看看那年代的台北長得怎樣
: 唯一的缺點就是大家都演得太用力了
: 尤其是霜霜 =.=
: 因為錯過結局時間所以來問問看有沒有人有印象結局是啥
: 我是有找到書的結局是何慕天跟李夢竹最後還是沒在一起
: 但是秦漢&劉雪華版的真的好好看
: 而且超希望他們兩個在一起的說!!
: 明遠演的太over了 @.@
: 真不想把夢竹給他 唉
: 有誰記得這版的結局可否告訴我一下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2.85.10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