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影音檔:
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 喵小花
本集主題: #記憶遊走彩墨展 #康嘉倫專訪
彩墨藝術家康嘉倫以貓咪代替發言,探討社會中的隱蔽人性
前言:
彩墨藝術家康嘉倫以自身的經歷來陳述對人事物隱蔽現象的一些觀點,以貓的形象代替自身發言,期望在層層隱蔽的面向之下,找出最初的本心!
貓咪,生活的心靈支柱
從小就與貓咪相伴,藝術家康嘉倫一直以來都在外地求學及工作,貓對康嘉倫來說就像親人般的存在,以類似中途之家的方式照顧貓的過程,讓她對於每隻貓的經歷感興趣,牠們的成長背景不盡相同,有的貓一出生就有人疼愛,有些流浪街頭,還有些慘遭喪盡天良的人虐待或是宰殺等等,每個生命都經歷了許多故事,康嘉倫認為:「有時所見之事如冰山一角,必須深入瞭解才能有更深的體會及感觸。」在這次展出的作品中所繪製的貓咪都是她相處或曾經接觸過的貓,每一隻貓的背後都有許多故事。
第一隻貓咪與最思念的貓咪
第一次接觸貓咪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那是一隻非常親近人的流浪貓,康嘉倫把牠帶回家細心照顧,但是兩三天後牠就消失無蹤,但從此康嘉倫就愛上了貓咪,不斷的將流浪貓撿回家照顧,後來到臺南念書時領養了第一隻黑白貓,這隻貓咪從年幼到病老都一直陪伴在康嘉倫身旁,而對這隻貓的思念及情感,也在後來將牠放入自己的彩墨作品中。
從生活中建構「隱蔽」的創作想法
以水墨來作為創作媒材主要是因為喜歡毛筆與紙張的摩擦感,以及墨韻的流動感,學生時期一開始是以純墨色創作,之後到了臺中教育大學念書時,才漸漸加入色彩,目前在臺灣師範大學就讀則以彩墨創作為主。在這段轉變期間,教書其實才是康嘉倫主要的工作,目前已經在雲林的國小任教滿九年了,期間,康嘉倫長時間照顧身體都有些缺陷或是病痛的貓,讓她體會到要照顧任何一個生命都是件不容易的事,背後得付出許多的時間與心力,也為了癱瘓的愛貓喵喵能安穩度日,特地將家裡的床直接放在地上,並且在床的四周撲滿軟墊,而喵喵最喜歡將頭枕在床邊望著主人,這個可愛無比的撒嬌動作總是讓康嘉倫融化,雖然在床底下的身軀並不是那麼的健全,但把頭露出床面的喵喵因為床的遮蔽,其實看起完全與其他貓咪無異,許多的人事物也是同樣的,在表面下定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辛酸苦楚或是隱蔽的實情,所以康嘉倫漸漸地在一點一滴的生活經驗中建構了「隱蔽」這樣的創作想法。
以嫁接和圖層的創作手法重新詮釋作品
近年來除了以彩墨作為創作媒材外,也以拼貼、拼裝和嫁接開始新的嘗試,嫁接是指園藝中,將一部分的植物體剪裁並接到另外的植物體上,使其自然癒合成為新的植株,康嘉倫的創作部分模式便是採用這樣的手法,剪裁所需要的圖層嫁接到另一個主要圖層上,使其變成一個全新的詮釋,作品中用了許多異質性的材料以及「拼」的手法,便是想打破平面與立體的空間並利用拼的方式重組新的意義,呈現過往的經歷以及經過時間沉澱後的解讀。
躲貓貓及記憶萬花筒系列作品
這次的展覽採用「隱蔽」的概念,以貓喜愛躲藏的習性做為出發點,採用對隱蔽這概念的深度思考,用來表現隱蔽的多層次的概念,而當主要圖像被隱蔽時,可能會產生誤解與聯想。作品〈躲藏〉便是以這樣的構想來完成,背景以大色塊的紙材以拼貼的形式出現,用失去脈絡性的紙材來拼貼,並使墨色大塊面積放置上方,在平面拼貼的紙材中製造空間,而藝術家的貓咪喵喵圖像以描繪細緻的手法呈現,與平面化的背景產生衝突感,讓人思考圖象所要隱蔽的是什麼?這幅作品由於貓的下半身並非一般正常的體態,所以藝術家想傳達的是隱藏殘缺的意念。
以貓入畫,以創作表達想法
彩墨作品藉由隱蔽的多面向,來探討社會與人互動的一種現象,隱避有躲藏、遮閉的意思,目的可能是害怕、 害羞,也可能是不願人知或者其他因素。許多的人事物就像洋蔥一樣,有多層的包覆性,不一定如表象所見,因此康嘉倫創作了一系列以圖層為概念的作品,來象徵一層又一層的面向,並在畫面上製造空間感,而以貓為圖象是採用了貓喜歡躲藏的性格,也表示藝術家自身在這種社會現象中的感觸。(文:金車文藝中心)
康嘉倫簡歷:
學歷:
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班國畫組(在學),
臺中教育大學美術系碩士班(畢業)
臺南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
工作經歷:
2005.08~2016.07 雲林縣馬光國小
2016.08~ 台北市萬芳國小
得獎經歷:
2013 雲林縣文化獎-水墨組-首獎
參展經歷:
2011 臺中教育大學 貓意象創作展
2015 書寫藝術研究發表展
2016 沉默高揚創作聯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記憶遊走彩墨展 #康嘉倫專訪 彩墨藝術家康嘉倫以貓咪代替發言,探討社會中的隱蔽人性 前言: 彩墨藝術家康嘉倫以自身的經歷來陳述對人事物隱蔽現象的一些觀點,以貓的形象代替自身發言,期望在層層隱蔽的面向之下,找出最初的本心! 貓咪,生活的心靈支柱 從小就與貓...
康嘉倫專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記憶遊走彩墨展 #康嘉倫專訪
彩墨藝術家康嘉倫以貓咪代替發言,探討社會中的隱蔽人性
前言:
彩墨藝術家康嘉倫以自身的經歷來陳述對人事物隱蔽現象的一些觀點,以貓的形象代替自身發言,期望在層層隱蔽的面向之下,找出最初的本心!
貓咪,生活的心靈支柱
從小就與貓咪相伴,藝術家康嘉倫一直以來都在外地求學及工作,貓對康嘉倫來說就像親人般的存在,以類似中途之家的方式照顧貓的過程,讓她對於每隻貓的經歷感興趣,牠們的成長背景不盡相同,有的貓一出生就有人疼愛,有些流浪街頭,還有些慘遭喪盡天良的人虐待或是宰殺等等,每個生命都經歷了許多故事,康嘉倫認為:「有時所見之事如冰山一角,必須深入瞭解才能有更深的體會及感觸。」在這次展出的作品中所繪製的貓咪都是她相處或曾經接觸過的貓,每一隻貓的背後都有許多故事。
第一隻貓咪與最思念的貓咪
第一次接觸貓咪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那是一隻非常親近人的流浪貓,康嘉倫把牠帶回家細心照顧,但是兩三天後牠就消失無蹤,但從此康嘉倫就愛上了貓咪,不斷的將流浪貓撿回家照顧,後來到臺南念書時領養了第一隻黑白貓,這隻貓咪從年幼到病老都一直陪伴在康嘉倫身旁,而對這隻貓的思念及情感,也在後來將牠放入自己的彩墨作品中。
從生活中建構「隱蔽」的創作想法
以水墨來作為創作媒材主要是因為喜歡毛筆與紙張的摩擦感,以及墨韻的流動感,學生時期一開始是以純墨色創作,之後到了臺中教育大學念書時,才漸漸加入色彩,目前在臺灣師範大學就讀則以彩墨創作為主。在這段轉變期間,教書其實才是康嘉倫主要的工作,目前已經在雲林的國小任教滿九年了,期間,康嘉倫長時間照顧身體都有些缺陷或是病痛的貓,讓她體會到要照顧任何一個生命都是件不容易的事,背後得付出許多的時間與心力,也為了癱瘓的愛貓喵喵能安穩度日,特地將家裡的床直接放在地上,並且在床的四周撲滿軟墊,而喵喵最喜歡將頭枕在床邊望著主人,這個可愛無比的撒嬌動作總是讓康嘉倫融化,雖然在床底下的身軀並不是那麼的健全,但把頭露出床面的喵喵因為床的遮蔽,其實看起完全與其他貓咪無異,許多的人事物也是同樣的,在表面下定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辛酸苦楚或是隱蔽的實情,所以康嘉倫漸漸地在一點一滴的生活經驗中建構了「隱蔽」這樣的創作想法。
以嫁接和圖層的創作手法重新詮釋作品
近年來除了以彩墨作為創作媒材外,也以拼貼、拼裝和嫁接開始新的嘗試,嫁接是指園藝中,將一部分的植物體剪裁並接到另外的植物體上,使其自然癒合成為新的植株,康嘉倫的創作部分模式便是採用這樣的手法,剪裁所需要的圖層嫁接到另一個主要圖層上,使其變成一個全新的詮釋,作品中用了許多異質性的材料以及「拼」的手法,便是想打破平面與立體的空間並利用拼的方式重組新的意義,呈現過往的經歷以及經過時間沉澱後的解讀。
躲貓貓及記憶萬花筒系列作品
這次的展覽採用「隱蔽」的概念,以貓喜愛躲藏的習性做為出發點,採用對隱蔽這概念的深度思考,用來表現隱蔽的多層次的概念,而當主要圖像被隱蔽時,可能會產生誤解與聯想。作品〈躲藏〉便是以這樣的構想來完成,背景以大色塊的紙材以拼貼的形式出現,用失去脈絡性的紙材來拼貼,並使墨色大塊面積放置上方,在平面拼貼的紙材中製造空間,而藝術家的貓咪喵喵圖像以描繪細緻的手法呈現,與平面化的背景產生衝突感,讓人思考圖象所要隱蔽的是什麼?這幅作品由於貓的下半身並非一般正常的體態,所以藝術家想傳達的是隱藏殘缺的意念。
以貓入畫,以創作表達想法
彩墨作品藉由隱蔽的多面向,來探討社會與人互動的一種現象,隱避有躲藏、遮閉的意思,目的可能是害怕、 害羞,也可能是不願人知或者其他因素。許多的人事物就像洋蔥一樣,有多層的包覆性,不一定如表象所見,因此康嘉倫創作了一系列以圖層為概念的作品,來象徵一層又一層的面向,並在畫面上製造空間感,而以貓為圖象是採用了貓喜歡躲藏的性格,也表示藝術家自身在這種社會現象中的感觸。(文:金車文藝中心)
康嘉倫簡歷:
學歷:
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班國畫組(在學),
臺中教育大學美術系碩士班(畢業)
臺南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
工作經歷:
2005.08~2016.07 雲林縣馬光國小
2016.08~ 台北市萬芳國小
得獎經歷:
2013 雲林縣文化獎-水墨組-首獎
參展經歷:
2011 臺中教育大學 貓意象創作展
2015 書寫藝術研究發表展
2016 沉默高揚創作聯展
康嘉倫專訪 在 2022五年級立體圖形-大學國高中升學考試資訊,精選在PTT ... 的推薦與評價
本集主題: 記憶遊走彩墨展#康嘉倫專訪彩墨藝術家康嘉倫以貓咪代替發言,探討社會中的隱蔽人性前言: 彩墨藝術家康嘉倫以自身的經歷來陳述對人事物隱蔽現象的一些觀點,以 ... ... <看更多>
康嘉倫專訪 在 #康嘉倫專訪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康嘉倫專訪at Facebook.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