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不同流派的重點不同」。
【藝術史家看元宵主燈福祿猴】
最近臉書上好多討論元宵主燈福祿猴的文章,其實每個作者的論點背後都代表一種藝術理論⋯⋯
如果是要討論燈籠的形式美感,那你大概是遵循Roger Fry的形式主義
如果是要討論審美的標準,應該是康德美學處理的範疇
如果是說政府對主燈的審查與選件方式,屬於新藝術史學的研究主題
好像很有趣,所以我思考,如果這些藝術史家看到福祿猴,他們會說什麼話?並且試圖用一句話呈現16位古今藝術史論家的論點,也算是自己對於藝術史的總複習XD如果有更好的想法請跟我說!
看完之後可以想想這些文章的切入角度是哪個學者在討論的?
最後,以當代藝術史學的角度來說,一件作品的價值便是在於它能啟發的討論,眾人多角度的評論折射出不同文化價值,透過這些評論堆積出作品的深度or啓發性,就這點而言,福祿猴也算是成功了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80的網紅MING'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COVER PERSONA|德國哲學家康德認為藝術是「自由的遊戲」,然後才進步至美學,再發展出技巧和原理,引領至創造的歷程,尋找樂趣。聽起來很複雜,可以試將創作過程想像為打遊戲,創作也是不斷的 TRIAL AND ERROR,堅持磨練待到出現你滿意的成品,這場遊戲便完結,直到你再有衝動去開始另一場...
康德美學 在 MING'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COVER PERSONA|德國哲學家康德認為藝術是「自由的遊戲」,然後才進步至美學,再發展出技巧和原理,引領至創造的歷程,尋找樂趣。聽起來很複雜,可以試將創作過程想像為打遊戲,創作也是不斷的 TRIAL AND ERROR,堅持磨練待到出現你滿意的成品,這場遊戲便完結,直到你再有衝動去開始另一場遊戲。愛好玩遊戲的唱作歌手陳蕾 PANTHER CHAN,不諱言玩遊戲是為了勝利,享受當刻感受之餘,失敗又會再接再厲,就如同創作的道路,一路裝備自己,迎難而上。
專訪文章:https://bit.ly/39yEY6H
#MINGS #MINGSHK #MINGSPERSONA #COVERPERSONA #MINGS二月號 #陳蕾 #PANTHERCHAN #旁觀有罪 #熒光
相關文章:
➜AMY LO 盧慧敏: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人,是我的夢想|MING’S 一月號封面人物 https://bit.ly/2La6SfW
➜青春是引領我們勇往直前的夢想號|MING’S 11月號封面人物 https://bit.ly/2YxmVrb
___________
FOLLOW US NOW
➜ WEBSITE www.mings.hk
➜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mings.hk
➜ YOUTUBE www.youtube.com/mpwmings
康德美學 在 康德美學讀後心得與攝影創作之反思 的推薦與評價
康德美學 讀後心得與攝影創作之反思 前言 一頭鑽進攝影已有相當年月,隨著拍照的經驗愈來愈多,在繼續深入的過程中,對於「美感」這件事,實在難以迴避,由於自知缺乏天 ... ... <看更多>
康德美學 在 01哲學- 關於三批,關於美學。康德認為「美」有四個契機,質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三批,關於美學。康德認為「美」有四個契機,質、量、關係、模態。星期五的晚上,讓我們討論甚麼是美。 全文:http://bit.ly/2dYY4rV 【康德(四):「二批」的幾 ... ... <看更多>
康德美學 在 [心得] 康德美學的哲學出發點- 看板W-Philosoph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康德美學的哲學出發點
薛永武
--------------------------------------------------------------------------------
要正確理解康德的美學思想,就必須認真探究康德美學的三個哲學出發點,即自在之
物與不可知論、先天綜合判斷和中介思維。由於康德認為自在之物是不可知的,故而他不
去鑽研美的本質,而去研究美與審美判斷,從而揭示了美的主觀符合目的性;因為重視先
天綜合判斷,康德才從人類的共通感的角度出發,研究了審美的普遍有
效性;由於中介思維是一種特殊的辯證思維,所以,康德把中介思維自覺運用於哲學體系
的建構上,用《判斷力批判》把《純粹理性批判》和《實踐理性批判》溝通起來,使真善
美達到和諧統一。因此,掌握康德美學的哲學出發點,對於理解康德的美學思想,是十分
必要的。
自在之物與不可知論的方法論和認識論意義
「自在之物」,也譯作「物自體」或「物本身」、「自存物」,是康德哲學的重要概
念。「自在之物」與不可知論雖然體現了康德哲學的唯心主義特點,但也是康德美學的哲
學出發點,具有重要的方法論和認識論意義。
康德認為,「自在之物」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人類都是通過感性和理
智的主觀形式去認識事物,但只能認識「現象」,而不是認識事物本身,這就是知識的此
岸性;相反,超出「現象」,試圖認識「自在之物」是不可能的,這就是知識的彼岸性。
這就是說,在康德看來,此岸的「現象」與彼岸的本體之間存在著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
康德斷言,人類的認識能力既是有限的,又是無限的,但無限不是指認識本體,而是指對
現象認識的無限。很顯然,康德所說「自在之物」不可知,這是一種典型的不可知論。但
惟其如此,康德在美學研究中才不去探究美的本質和事物客觀的審美屬性,而極盡其筆墨
去研究審美判斷。因此,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看,在哲學上,「自在之物」與「現象」以及
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屬於不同的範疇。首先,「自在之物」與「現象」體現了事物本質和
現象的統一,二者既彼此聯繫密切,不可分離,又互相區別;其次,人們對於事物的認識
,是一種精神性的存在,屬於意識範疇。由此我們就可以理解康德「自在之物」與不可知
論的方法論意義了。
康德的「自在之物」和不可知論還具有認識論的意義。人們通常所說的真理,看似是
主觀符合客觀,但從絕對意義上來說,從整體的角度,從發展變化的觀點來看,真理也是
發展變化的,人類不可能窮盡事物的全部真諦。正是從這一意義上說,康德所說的「自在
之物」不可知,在片面深刻的同時,深化了認識論原理。它啟示人們,一方面,人類對世
界的認識遠沒有窮盡真理,只能「越來越接近」真理,而「不能完全達到」真理,這實際
上揭示了真理的時代性和相對性;另一方面,我們不能把對自在之物的認識與自在之物本
身混同起來,因為二者屬於不同的範疇。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隨著人類認識世界
和改造世界能力的提高,「自在之物」將日趨轉化為「為我之物」,但這將是長期的歷史
趨向過程。
求真、向善、審美,這是人類社會永恆的三大主題。在康德看來,既然求真不能認識
「自在之物」,那麼向善也就很難建立在求真的基礎上,而只能服從先天道德律令的召喚
;同樣,審美也不能建立在求真的基礎上,而只能靠主體的感悟與體驗,因為美不是對象
的客觀屬性。用康德的話來說,審美的規定根據「只能是主觀的,不可能是別的。」
先天綜合判斷與審美判斷
先天綜合判斷也是康德美學的哲學出發點。康德認為,人的心靈可以分為認識、快與
不快的感情和願望三部分,即知、情、意。與知、情、意相適應,人也有三種認識能力,
即理解力、判斷力和理性。既然「自在之物」不可知,那麼,康德只有從人的先天法則去
探求事物的真諦。因此,他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探討了理性認識的先天法則,又在《
實踐理性批判》中,探討了道德意志的先天法則。繼之,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中,嘗試
從先天法則出發,考察和分析了人的快與不快的感情,看看審美判斷是否具有必然性和普
遍性。在《判斷力批判》中,康德之所以把人們觀照美的事物所產生的相同的愉快感這種
同一感覺的可共享性,叫做主觀的普遍可傳達性,就在於他假定人類都具有共通感,而這
種共通感則是先天的。在康德看來,「一個人的審美判斷是主觀的,卻體現了主觀而普遍
的這一特點,因為他有理由推論他人也會產生與己相同的審美判斷,即個人的審美判斷及
其愉快可以成為衡量他人是否產生審美判斷或愉快的法則」。由此可見,先天綜合判斷是
康德美學的重要出發點,也是他《判斷力批判》的理論基礎;也正是從先天綜合判斷出發
,康德才揭示了審美的普遍有效性。
中介思維與哲學體系的建構
在哲學史上,康德進一步把中介思維應用於哲學體系的建構上。在《純粹理性批判》
和《實踐理性批判》中,康德自覺不自覺地使兩者彼此獨立:前者揭示了先驗的純粹理性
,認為純粹理性不能認識「自在之物」,康德認為自然界的一切都依規律運作,一切都是
必然;後者揭示了個人意志一方面應該是自由的,一方面又必須符合先天的道德法則。因
此,康德發現,認識領域和倫理領域缺乏有機的聯繫,彼此相外,「有巨大的鴻溝」,因
而需要用「判斷力」作中介,以溝通兩大領域的聯繫,使知、意、情三者協調。對此,前
蘇聯學者瓦·費·阿斯穆斯指出:「在康德哲學的理論內容中存在矛盾,它使康德體系分
成相互對立的部分,康德把必須解決這個矛盾的任務歸於美學」。這就是說,康德寫《判
斷力批判》的目的,並非單純的進行審美研究,而是出於哲學體系建構的需要,為了在《
純粹理性批判》和《實踐理性批判》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以溝通兩大批判的內在聯繫。這
種溝通實際上也是把美與真善融合起來。因此,可以說,中介思維也是康德美學的重要哲
學出發點。
不難看出,「自在之物」、「先天綜合判斷」不但是康德哲學的重要範疇,而且也是
康德美學的哲學出發點。中介思維雖然不是康德的哲學範疇,但卻是他建構哲學體系的重
要內在依據,也是他美學的哲學出發點。我們只要正確認識康德美學的三個哲學出發點,
就比較容易走進康德的美學殿堂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9.164.4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Philosophy/M.1396855904.A.D1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