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頭為弱勢打拼,對康大哥(康惟壤)和心儀姐(曾心儀)這些基層來講,是他們一生的理想,但拍片到最後我才發現,其實街頭還是一個有選擇的戰場,#生活卻是無人可以避免而且需要面對的存在。」
.
#廖建華 導演的《#狂飆一夢》,記錄兩位參與反對運動多年的基層人士的生活,電影一邊回顧他們青春年代的衝撞與無視強權,一邊紀錄不再年輕的他們,逢人便要談論過往的激情(引以為傲),那是他們的生命勳章,是他們「來此走一遭」的印記;一邊又殘忍地直視生活的無奈,或許是親屬對他們選擇的不諒解與離散、是一起打拼的同志們的失聯與離世、是嘴上說不後悔自己當年做的抉擇,但是當身體健康亮起紅燈時,卻沒有錢可以醫病的困境。
.
《狂飆一夢》捕捉了「光」,看見人們為信仰拋頭顱灑熱血的狂熱與奉獻,卻也捕捉了「暗」,看見光的背面的暗影(生活的壓力),壓著人們幾乎喘不過氣。《狂飆一夢》不只講台灣民主化的過往,更講非檯面上名聲顯赫的人物的故事,很樸實的記事,很動人的書寫,MOD 有片可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場次:C 07/26 14:00(映後座談場) 廖建華|2019|台灣 Taiwan|彩色|93min 2019 南方影展·人權關懷獎 2019 香港國際紀錄片節·華語紀錄片競賽入圍 七〇年代,民主的浪潮奮力湧起,海外黑名單陸續闖關回台,都是對基層黨工意義重大的事件。1989年鄭南榕為爭取言論...
康惟壤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生活,是永恆的戰場。」─── 狂飆一夢 The Price of Democracy
#編輯推薦
看完狂飆一夢,心裡是難受的,很難不感慨,那是一種被迫讓自己面對惡狠狠的現實衝擊,衝擊著每個在激情夢想中奮鬥的人。當理想的高度遠離現實,那生活會成為什麼樣?
《狂飆一夢》片中描繪的兩個主角,一是從黨外份子到基層黨工的康惟壤,一是在當年仍屬少數的女性參與者之一曾心儀。一男一女,反映著從抗爭現場退役的真實人生,勾勒出80至90年代這群「黨工」的集體樣貌。
「我們不要錢,還我土地」、「給我民主自由、抗議不公不義」,參與過社會運動的人大概都能體會,吶喊著的口號,就像在傳遞一種信仰,更是自身對崇高價值的渴望。過去從黨外時代到民進黨執政的這些綠營或台派黨工,幾乎都是在民主的激情裡燃燒個體、自願投入,寧願不要溫飽,就算得到的回報微薄,但在社會運動中獲得的情懷與成就感,在他們心裡仍綻放出迷人的花火,讓置身其中的人欲罷不能。他們犧牲家庭、放棄獲取穩定生活的機會,一心為了社會的大愛當上一頭熱的左派,卻成為家庭小愛中「不負責任」的一份子。
紀錄片裡暗示這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是台灣獨特民主歷程裡遺留下的一群人,除了片中的兩位主體,還有更多這樣的人存在:年輕時在街頭拋頭顱灑熱血,最終榮耀不再、親人離散,落成了個「失敗者」。
隨著時代演進、物換星移,過去的「黨外」早已執政,而這些在民主運動中奮鬥過、找不到歷史定位的「小螺絲釘」,個體的存在逐漸顯得虛無。民主聖戰的光芒,隨著年代悄悄的變形,直到生活的感慨,逐漸成為壓迫著自己的兇手。而片中隱而不宣的政治現實、黑暗、弱肉強食的想像,都成了觀影後的餘波盪漾。(文/王姿佩)
一影像/#顯社會微型紀錄片影展
《狂飆一夢》僅一場次,放映時間:
:C場(7/26日 14:00) 狂飆一夢+導演廖建華映後座談
訂票連結:https://bit.ly/38PvhyH
導演 #廖建華 專訪:https://www.1imageart.com/post/directorlao
康惟壤 在 出版魯蛇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狂飆一夢:台灣民主化與沒有歷史的人》,編者: 廖建華、何孟樺,前衛 #每天碎念一本書
詹益樺自己曾說過︰「鄭南榕是一個偉大而美好的種子,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偉大而美好的種子。」
今天,四月七日是鄭南榕自焚殉道日,是臺灣言論自由日。為什麼要爭取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為的是爭取說出「我主張臺灣獨立」的發聲權。
上次讀過後,找了一天下午,趁著快要下片之前去電影院看完廖建華導演的紀錄片《狂飆一夢》,看完紀錄片,當天,我又再重新讀這本書。
胡淑雯在臉書說到,這部紀錄片她看見了才華。
我非常贊同這個評語。陸續看過《我們的青春在臺灣》、《街頭》、《狂飆一夢》三部紀錄片後,唯一讓我蜷曲在電影院座椅上不顧他人眼光,嚎啕大哭的是《狂飆一夢》。
讓我失控崩潰的那幕是被拍攝的主角之一,康惟壤看著凱道上反迫遷的抗議人群。沒有旁白,也沒有說任何話,鏡頭就只是捕捉著康惟壤的側臉,還有他的神情。
我個人的解讀是,放棄了所有正常人生活而投入追求的理想,真正實踐了嗎?又或者這個社會,並沒有因為個人理想的追求而更好。那是不是代表他投注一生全部心力追求的事物,就此破滅了呢?我沒有答案,只是那一幕讓我非常地傷心。我不忍看到,所謂的理想被糟蹋後,甚麼話也說不出口的沉默,那比大聲嘶吼更讓人痛苦。
什麼是渺小?什麼是偉大?或許我們追尋歷史,記得前人腳步的同時,太多前人被抓補、被暗殺,付出自己生命,而就算付出一切,讓社會進步了,也不代表個人就此生活靜好。
鄭南榕自焚之後,詹益樺的思考,其實也是今日我們同樣需要思考的問題:民主自由的價值是什麼?個人如何實踐?我們所想要追求的理想國度,最重要的是什麼?
台獨建國是過程,是追求的理想,而我們在自身的位置上需要付出什麼還可以多做什麼?
紀念的意義除了開啟思考的起點更是起身實踐的提醒,唯有如此,自己或許才能不負那句:「接下來就是我們的事了」
--
by 餵鹿吃書
康惟壤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場次:C 07/26 14:00(映後座談場)
廖建華|2019|台灣 Taiwan|彩色|93min
2019 南方影展·人權關懷獎
2019 香港國際紀錄片節·華語紀錄片競賽入圍
七〇年代,民主的浪潮奮力湧起,海外黑名單陸續闖關回台,都是對基層黨工意義重大的事件。1989年鄭南榕為爭取言論自由而自焚,在他的喪禮上,黨外運動草根工作者詹益樺,也跟隨其腳步自焚身亡。
對許多狂熱投入反對運動的基層人士來說,這層層事件的堆疊,讓他們的反抗意志更趨強烈。他們犧牲了工作、家庭與生活,只為一股腦地追尋所謂的理想。如同電影中主要紀錄的兩位主角:外省第二代女作家曾心儀、人稱「康仔」的康惟壤。時至今日,步入中老年階段,以當下的日常瑣事與生活形貌,對照著台灣或他們,在八〇至九〇,那些政治碰撞、經濟榮景而風起雲湧的「狂飆年代」,都在影像和影像的隙縫之間,流瀉出蒼涼的情懷亦或釋然的情感。
台灣近四十年來民主化的歷程,不只有舞台上的菁英,更多時候是由基層運動者的熱血而撐起來的。在《狂飆一夢》中,希望透過影像的敘事重整,試圖理解反抗者們的初衷,以及他們宛如宿命般被束縛的自身狀態。「一夢」暗喻世事無常變化,所有的成敗枯榮、執著心念,到頭來都像夢一場。雖說勇敢追夢,但也不得不承認,夢在多數時候,既難實現,又無從把握。
康惟壤 在 康惟壤 的推薦與評價
喜欢康爸的看这里:https://donggetaichoule.page.link/Go1D 点击成为康爸的小树苗:https://kangbaba.page.link/Zi7X 我每天都会 . ... <看更多>
康惟壤 在 BlingFire/ldbsrc/bert_multi_cased/vocab.txt at master - GitHub 的推薦與評價
... 塁 塊 塌 塑 塔 塗 塘 塙 塚 塞 塢 塩 填 塬 塭 塵 塹 塾 墀 境 墅 墉 墊 墓 増 墘 墙 墜 增 墟 墨 墩 墮 墳 墾 壁 壇 壊 壌 壑 壓 壕 壘 壞 壟 壠 壢 壤 壩 士 壬 ... ... <看更多>
康惟壤 在 社會是大愛。」 康惟壤被攝主角之二... - 狂飆一夢The Price of ... 的推薦與評價
康惟壤 ,人稱「康仔」,是一名麥克風手,能將任何艱澀的內容,以國台語雙聲道,「翻譯」給一般的群眾聽。八零年代末期,康惟壤開始在街頭有發揮的舞台,在北區政治受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