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唔畀拜個治疫的車公】 #車公被DQ #死唔信邪 #洋人如彭定康都會繞港督府三個圈 #中國官反而信中國民間習俗
跟據華人廟宇管理委員會資料,建廟傳說之一是因為當年新界瘟疫橫行,尤以「瀝源」為甚,死者無數,鄉人研究典藉,發現宋朝車大元帥,不單平賊有功,所到之處,疫症即止。村民經商議後,遂向西貢蠔涌車公廟襄借車大元帥神像出巡相助,唯對方只肯借出車公孫兒神像。居民把神像抬回瀝源再圍繞各村巡遊,所到之處,疫症即止。自此,村民對車大元帥奉祀甚殷,為答謝神恩庇佑,每十年進行打醮,至今仍舊遵行。
車公,相傳姓車名胤;籍貫江西南昌五福,是宋朝末年的一名勇將,曾平定江南之亂被天子敕封為大元帥。南宋末年,隨宋帝昺南下避難,車公一直護駕到香港後病逝。
雖然車公廟建於何時已不可考,但嘉慶年間的《新安縣志》已有"在縣東九十里瀝源村下有車公古廟"的記載。每年農曆年初二車公誕,港府官員(近年為新界鄉議局主席)代表香港,到沙田車公廟為香港來年運程求籤。車公誕原為農曆年初二,蓋因年初三是「赤口」不宜拜年,善信於是多於年初三拜車公了。據華人廟宇委員會指,車公廟每年參拜人數達50萬人次。
#車公廟
#華人廟宇委員會
#中國民間習俗
--------------------------
每周一小時一本書「政讀班」,每月與羅家聰博士「經濟佬看世界」,盡在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jackyfungcc
訂閱Pateron津貼買書及製作喇~訂閱後,絕對絕對無會員特別福利
MeWe: https://mewe.com/p/%E9%A6%AE%E6%99%BA%E6%94%BF
商務合作,公務事宜、教育事務,PM本頁與同事聯絡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5的網紅凌子楚 最清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日廟宇 大天宮五穀王廟/一日市政 民政處(1017) 今天早上,專程拜訪,位於和平路和朝陽街口,有百年歷史的大天宮五穀王廟,主要奉祀的神明,是神農、伏羲和軒轅,三大歷史人物典範。 要特別感謝大天宮管理委員會的盧董事長,和全體監事同仁的熱情分享與...
廟宇管理委員會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恕我冒昧 ◎陳千武
媽祖喲
坐了那麼久 你的腳
在歷史的檀木座上
早已麻木了吧
檀木的寶座
在滿堂線香的冒煙裡
在大眾的阿謏裡
被燻得油黑……
這是非常冒昧的話
可是 你應該把你的神殿
那個位置
讓給年輕的姑娘吧
比起
人造衛星混飛的宇宙戰
你那個位置是……
媽祖喲
如果 我說錯了話
請原諒
但是 我難道有意強迫你
把那守護了千餘年的
輝煌的貞節
你的纏足
你悲哀的尊嚴
讓給年輕的姑娘?……
不!不過
誰也不該永久霸佔一個位置
如果 我說錯了話
請原諒
廟宇管理委員會的
老先生們!
—
◎作者簡介
陳千武(1922-2012),本名陳武雄,另有筆名桓夫,詩人、小說家、兒童文學家。南投縣名間人,後居台中,笠詩社發起人之一。和許多經歷日本殖民時期的作家一樣為「跨語的一代」,也因為語言轉換而停筆十多年,直到五○年代後才開始提筆寫作。1964年和趙天儀等人發起《笠》的創刊,對笠刊的風格走向與經營不遺餘力,同時是台灣新詩史的重要參與者和建構者之一。著有詩集《密林詩抄》、《媽祖的纏足》、《月出的風景》等,另有翻譯成日文、韓文的詩選集;小說《獵女犯》;評論《現代詩淺說》、《台灣新詩論集》等。
—
◎小編均霖賞析
陳千武是台灣著名的鄉土詩人,一九六○年代即開始創作大量的政治諷諭詩,當時正是台灣戒嚴時期,在國民黨的威權統治下人人自危,陳千武身為笠詩社的發起人之一,長期關注台灣這片土地,他選擇用詩作對政權表達不滿與反抗。
〈恕我冒昧〉一詩寫於1970年,出自於陳千武的詩集《媽祖的纏足》,他寫過一系列關於媽祖的詩,大多都是用媽祖佔住神壇的位置暗喻政權的專制,作者用台灣普遍的民間信仰來比喻政治與社會現實,且句句鏗鏘有力,在當時白色恐怖的氛圍下可以說是非常勇敢堅毅的。(「媽祖」信仰其實是外來文化,自福建傳播來台灣經過多年時間,才逐漸形成台灣特有的宗教信仰。)
詩的首段說到:「在歷史的檀木座上/早已麻木了吧」,即是暗喻國民黨政權自遷台以來長期佔領執政者的位置,第三段又提到「可是 你應該把你的神殿/那個位置/讓給年輕的姑娘吧」,用神殿暗喻政府,指責國民黨應該要把政權移轉給有能力的下一代,不應該長期霸占政權,這裡頗有「世代交替」的意味。
倒數第二段寫到:「我難道有意強迫你/把那守護了千餘年的/輝煌的貞節/你的纏足/你悲哀的尊嚴/讓給年輕的姑娘?」則是說到在黨國專政下累積的許多陋習與不良風氣,不需要再傳承給下一代的人了,所有惡習就到這裡為止。
最後一段則是直接點明「誰也不該永久霸佔一個位置」,再次強調國民黨長期專政的不合理,並以「廟宇管理委員會的/老先生們!」比喻社會上的平民百姓,清楚指出這些指責的話其實都是人民的心聲啊。
這首詩淺顯易解,大多是因為這是陳千武轉換語言以後寫成的詩集,雖然對於中文詞彙掌握尚不熟悉,但他大膽嘗試政治題材,緊扣台灣歷史,展現知性、冷靜的詩風。在白色恐怖的政權統治下,連作家都不能倖免,唯有使用意象掩蓋背後殘忍的事實。
-
美編:泱泱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陳千武 #恕我冒昧 #媽祖的纏足 #白色恐怖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8/20190815.html
廟宇管理委員會 在 趙正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超級星期天-精彩一整夜】
今(5/26)晚正宇在八德與大溪間穿梭,參加在地廟宇管理委員會聯席會議、地方宗親會回程餐會及地方協會會議。
竭盡全力參與每一場活動,與您有約,和每一位鄉親相見歡,感謝有您,宇我一同再前進!
#立法委員
#趙正宇
#八德
#大溪
廟宇管理委員會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日廟宇 大天宮五穀王廟/一日市政 民政處(1017)
今天早上,專程拜訪,位於和平路和朝陽街口,有百年歷史的大天宮五穀王廟,主要奉祀的神明,是神農、伏羲和軒轅,三大歷史人物典範。
要特別感謝大天宮管理委員會的盧董事長,和全體監事同仁的熱情分享與接待,讓我不只飽覽做工精美龍頭鳳輪,內枝外葉,雙層(鏤空)雕刻,和城隍廟神轎,同時製作,百年歷史的神轎。
更讓我在兩個小時之內,神遊百年以上,移民歷史,在日常生活中被傳承和保留下來的文化遺跡。
可能是我入戲太深,看著看著,盧董事長,他耿直四方的外表,竟然有幾分神似廟中的三大主神之一,開發農耕技術,嚐盡百草,神農的面容。
經過他的介紹,清朝時期,台灣有三大官廟,第一,是台南媽祖天后宮。第二,就是我們所在位置的大天宮五股王廟。第三,是新竹的城隍廟,都是皇帝冊封,帶著皇帝官帽的神明雕像。
另外,因為主神之一,神農氏的關係,嘉義大天宮,也是全台灣唯一神界的藥庫所在。
還有,從這些耆老的記憶中,才知道,嘉義市以往,每年市長,都會來到此處,舉辦春秋兩季的官祭,盛況空前。
除了祈求國泰民安的文化傳承,更帶動無數附近的商機,建議民政處,可以向勇媽市長報告,協助恢復舉辦,和參加大天宮五穀王廟,每年春秋兩季,所舉辦的官祭活動,讓祭孔大典、城隍爺繞境,成為同等重要的宗教活動,帶動文化觀光產業。

廟宇管理委員會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日廟宇 大天宮五穀王廟/一日市政 民政處(1017)
今天早上,專程拜訪,位於和平路和朝陽街口,有百年歷史的大天宮五穀王廟,主要奉祀的神明,是代表歷史文化中,神農、伏羲和軒轅,三大歷史人物的典範。
要特別感謝大天宮管理委員會的盧董事長,和全體監事同仁的熱情分享與接待,不只飽覽做工精美龍頭鳳輪,內枝外葉,雙層(鏤空)雕刻,和城隍廟神轎同時製作,百年歷史的神轎。
更讓我在兩個小時之內,神遊百年以上,移民歷史,在日常生活中被傳承和保留下來的文化遺跡。
可能是我入戲太深,看著看著,盧董事長,他耿直四方的外表,竟然有幾分神似廟中的三大主神之一,開發農耕技術,嚐盡百草,神農雕像的面容。
經過他的介紹,才知道台灣在清朝時期,有三大官廟,第一,是台南媽祖天后宮。第二,就是我們所在位置的大天宮五股王廟。第三,是新竹的城隍廟,都是皇帝冊封,帶著皇帝官帽的神明雕像。
因為主神之一,神農氏的關係,嘉義大天宮也是全台灣唯一的中藥藥庫所在。
從這些耆老的記憶中,才知道,嘉義市以往,每年市長,都會
來到此處,舉辦春秋兩季的官祭,盛況空前,除了祈求國泰民安的文化傳承,更帶動無數附近的商機,建議民政處,可以向勇媽市長報告,恢復參加大天宮五穀王廟,每年春秋兩季,所舉辦的官祭活動,讓祭孔大典、城隍爺繞境,同等重要的宗教文化活動,帶動宗教觀光產業。

廟宇管理委員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節目主持人:李基銘
本集主題:「新港香藝文化園區」介紹
專訪:吳佳穎 解說員
以香黏聚的大家庭
最早傳統家庭工廠的年代叫「新興製香廠」,就跟大多數人創業起步一樣艱辛,即使一開始訂單少得可憐,但陳家人仍是兢兢業業地用心做好每一盤環香,也逐漸受到客人的肯定。
香品的生意愈來愈受客戶的青睞,於是在1997年設立以現代化企業經營管理的「伍蓮香業開發有限公司」。一起打拼的不再只有陳家人,更多員工加入這個團隊,但大家還是像家人一樣的工作,即使年紀都比老闆還大的員工,也仍舊是「大哥」「二哥」「三哥」地稱呼,在這裡你聽不到一般公司「董事長」「副董事長」「總經理」的稱呼。
從宗教到生活 從工廠到文創 ‧用熱情和執著點燃的香藝世界
記憶中上不了檯面的台灣庶民文化~廟宇活動並沒有隨著時代進步而沒落,反而因其獨特性和傳統色彩逐漸在國際上發光發熱,各地廟宇結合公部門莫不卯足全力舉辦大型宗教活動,全台"尬"場,"宗教文化產業"成了台灣最大最豐沛的資源之一。但與寺廟息息相關的製香業,卻面臨大陸低價劣質香品的競爭,傳統製香工廠一間一間收起來,產業的沒落並未受到政府的重視,即使每天與香為伍的人,更鮮少有人了解"香"是怎麼一回事。
台灣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和文化創意產業多年,各具特色熱鬧非凡。但想到要把"香"這個不起眼的宗教用品變成文創產業主角的,香藝算是第一。一開始很多人嘲笑,連同業也不看好這個再傳統不過"灰頭土臉"的香,能搞出什麼名堂。因為台灣還沒有人將傳統香藝產業化和文化化,如何保有台灣香在地化特色?如何兼顧傳統與創新?如何跳脫宗教的刻板印象?如何看香說故事?如何為香藝注入更多美學和趣味?
2004年起一家人,埋頭摸索研究,想破頭、沒資金、累到病倒了,也阻止不了成立香藝的信念,就憑著這股傻勁和熱情,全台唯一以「香」為主題的「新港香藝文化館」終於在2008年正式開幕,將傳統製香業帶入香藝文化的全新境界,並列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地方文化館系列。
粉絲頁:新港香藝文化園區
地址:嘉義縣新港鄉菜公村嘉北公路23-6號
電話:05-374-0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