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份正式受薪的工作是在山水影視製作公司當編劇。
山水散水後,我加入婦女出版社,在《大人週報》當助理編輯,後來主編葉寧調我去當記者。
《大人週報》停刊後,我再次被調去《時報週刊》當記者,同時幫《婦女》雜誌當特約記者和撰寫專欄。
離開婦女出版社後,我加入《新通報》當副刊記者,期間,《星洲》、《南洋》和《光明》都先後挖我過檔,我念情念舊,選擇留在《新通報》。
直到《新通報》停刊,《星洲》和《南洋》開的條件跟之前的條件不同,薪水低很多,但馬死落地行,本來打算加入《南洋》,但是在等待那繁苛的手續的當兒,我接到當時《生活出版社》總經理劉明志的電話,他邀我當《新潮》雜誌採訪主任,我直言在等候《南洋》的聘書,他叫我考慮,他甚至邀我老婆一起加入,我說她剛懷孕了,他說誰說懷孕不可以工作呢?他的誠意打動了我,但答應《南洋》副刊主任何謹在先,我就再致問詢問聘書的進展,他說還在人事部處理中。我繼續等,等啊等啊等,後來,我給自己一個期限,如果等到某月某日還沒收到《南洋》的正式聘書,我就接受劉明志的聘請。
到了某月某日,《南洋》依然無聲無息,我直接撥電給劉明志,答應加入《新潮》,我老婆也加入《新生活報》當編輯。
第二天,我接到何謹的來電說人事部正式聘請我了,我只好跟他道歉,這一個抉擇也讓我從此離開報界,轉戰雜誌界。
我也忘了在《新潮》工作多少年了,有一天接到以前《新通報》老總吳仲達的來電,邀我加入一本全新女性雜誌當主編,薪水和職位都三級跳,人往高處走,我毅然接受這個新挑戰。
從《美麗佳人》創刊至停刊,足足一年半的時間,在資源不足和協調不良之下,我真的學到很多,直到現在,我依然為這一本內容原創的雜誌引以為榮。
之後,《都會佳人》主編葉寧找我過去當副主編,一年後她離職我就升上主編的位置。
做了兩三年後,我就辭職當個全職自由人,開了《一家出版社》,出版了兩本書和一本有聲書,同時,每星期幫報館、雜誌和網站供稿十多篇,在本地、新加坡和香港都有文字地盤。
期間,《光明》和《女友》都先後邀我加入,但我都一一婉拒,就是不想重複一樣的生活。
2001年1月中,陳峰邀我加入Doggie廣告公司當中文文案撰稿員,當時我在忙著製作有聲書,只好拒絕他的聘請,但期間幫他寫了一個棟篤笑劇本,同時也幫他的公司寫一些廣告文案。
同年3月,陳峰再次邀請,我開始心動,但我還是無法放下手上的工作,我說可能要等到7月,他說他願意等。同樣的,他的誠意打動了我。
直到7月1日,我正式轉行,成為一名中文廣告文案撰稿員。
我接受這個聘請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我從來沒有接觸過廣告創作,這是吸引我入行的最大因素。
回顧三十多年的職場生涯,我很開心自己從事的工作都是自己最愛的文字創作,我常說有甚麼事比這個更幸福的呢?
當在工作過程中遇到各種挫折打擊紛爭時,但跟工作中得到的幸福和滿足相比之下,都變得微不足道了。
從我在《婦女》雜誌中的第一個專欄《天花亂墜》開始,我特別要感謝全部報館和雜誌社的老總和編輯歷年來的厚愛,我寫了三十多年,依然可以寫下去,老土地說,也要感謝各方讀者的支持,開了面子書之後,我才知道有些讀者真的是痴心情長劍,大大話話都有二十多年了。
今天是我加入廣告行的二十週年紀念日,我仍然樂在其中,有人問這是不是一個舒適圈了,但我覺得舒不舒適未必是環境給予,而是視乎自己有沒有停頓下來。
廣告最好玩的地方就是不停在變,產品變,市場變,消費者變,廣告跟著變,如果你自己不求改變,不向難度挑戰,不撞板不吃虧,那就是活在舒適圈無疑。
所以,不管身在何處,只要不讓自己舒適下來,一直保持學習和求知的狀態,我覺得即使我做到三十週年時,依然可以活得像一個小鮮肉一樣。
#寫了這麼長可以當一篇專欄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70的網紅管碧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管碧玲於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時,首先呼應何欣純委員,衛福部預告將成立「食安守護聯盟」,竟要大學生執行稽查,實在無稽。首先稽查有安全上的顧慮,再者公權力不可由公讀生代行。管碧玲強力譴責衛生署缺乏基本法律素養、完全不了解執行業務本質。教育部蔣偉寧部長認同學生不宜上第一線查緝,已和食藥署連繫協調。今年5月立...
廣 達 聘書 在 數位時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33年前,廣達創業時,林百里獲得英業達老闆葉國一資助創立,打造廣達成全球第一大筆電代工龍頭,33年後,林百里頒發生策會顧問聘書給葉國一,兩人難得又公開合影。
廣 達 聘書 在 林耕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廠公們的年後開工
國民黨要發聘書給趙少康的事宣布後, NCC馬上出場上陣,開始發揮身為東廠的使命,直接派發言人翁柏宗公開嗆聲,一方面明顯擴張《廣播電視法》「黨政軍退出媒體條款」的規定,恣意違法的無限解釋,美其名說什麼為了要維持新聞媒體的公正客觀,不得有政治力量介入,其實就是想鬥爭、嚇退你。還直接公開恐嚇趙少康說會處罰中廣200萬,若不限期改正還會繼續再罰。
這樣的NCC還真的是貽笑大方,何謂中評委,不過就是顧問性質,政黨廣邀社會賢達的做法,既沒權也沒薪資,這樣也能讓稱應該要超然獨立國家機關大動作喊打喊殺,是在顯示自己的存在價值,還是過完年了廠公們也要開工?
#林耕仁關心您
#閱讀全文連結
https://cnews.com.tw/111210223a01/
#歡迎您留言提出看法
廣 達 聘書 在 管碧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管碧玲於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時,首先呼應何欣純委員,衛福部預告將成立「食安守護聯盟」,竟要大學生執行稽查,實在無稽。首先稽查有安全上的顧慮,再者公權力不可由公讀生代行。管碧玲強力譴責衛生署缺乏基本法律素養、完全不了解執行業務本質。教育部蔣偉寧部長認同學生不宜上第一線查緝,已和食藥署連繫協調。今年5月立法院三讀通過管碧玲提修之學位授予法,明定論文代寫廣告與代寫論文者可處予20萬至100萬元罰款,但教育部至今未訂出裁罰標準、也一件未罰。管碧玲體恤部裡新增取締裁罰業務辛勞,但共勉部長和在場37國立大學校長,一起為台灣高等教育把關。管碧玲另外指出,多元教師型態進入高等教育,高教教師有僅能領鐘點費、無聘書僅有兼任聘函、無法按月領薪、教師資格無法送審之種種亂象;部長正面回應,承認這是結構問題,先以提高鐘點費治標,另以專案專任方式增加就業機會。最後,根據「公立醫療機構人員獎勵金發給要點」,大學附設醫院淨營餘高達80%可提撥作為醫師獎勵金,如此高額獎勵金表示其為薪資結構的一部分,需在制度面排除人治色彩;蔣部長承諾將責成高教司及人事處,規範績效之核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