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 #新聞短打 要把焦點帶到美國,美國國會本週傳喚美國參謀長聯席會主席(相當於台灣的參謀總長)馬克·密利上將 (Gen. Mark Milley) ,就美軍自阿富汗撤離,以及一連串的新聞風波作證。
除了傳喚密利之外,這一次的聽證會還傳喚了國防部長奧斯丁 (Lloyd Austin III) ,以及最後一任阿富汗戰爭指揮官、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麥肯錫上將 (Gen. Frank McKenzie),要求他們就「美軍自阿富汗撤軍的過程出了什麼問題」進行報告。
但在阿富汗戰爭的討論主軸之外,更受媒體關注的是密利被爆料的種種爭議言行。許多反對派議員磨刀霍霍,要針對資深記者伍華德 (Bob Woodward) 的訪談錄新書《危險》(Peril) 所述,密利打電話給中國高層、在另一通電話中附和眾議院領袖裴洛西 (Nancy Pelosi) 的「川普發瘋說」的事件提出質疑。
伍華德是戰功彪炳的資深政治線記者,最知名的戰績是1972年揭露水門案導致尼克森去職。他的新書以大量的訪談為基礎,試著重建2019年到2021年的華府政情。
這本《危險》主要有兩大主軸:超過三分之二的篇幅,描述川普政府在任期後半的內部運作,以及大選前後川普本人的各種言行舉止;另外三分之一則是在政權交接期間,川普政府與拜登政府的各種內部運作情況。
書中內容最勁爆的當屬「中國電話風波」, 伍華德在書中說,密利將軍私下對川普總統在選舉期間的言行極不信任,並曾兩度打電話給解放軍參謀長李作成,向他保證「美國絕對不會對中國開戰,如果川普下令開戰,他(密利)將會提前通知中國。」對話曝光後引發極大爭議,共和黨議員們批評此舉形同通敵。
對這場「中國電話風波」,密利在聽證會上為自己辯護。在密利看來,當時整個川普政府都不想跟中國開戰,他正是因為百分之百確信不會有戰爭,因此才向中國表態,來避免中國方面誤判情勢,降低實際上的開戰風險。至於對川普本人的評價,密利則輕描淡寫,說他不是醫生,無法判斷一個人是否瘋狂。
但在共和黨籍參議員們的眼中,密利「降低開戰風險」,打電話告知對手己方立場的舉動等同叛國。
曾在七月份訪台的俄亥俄州參議員蘇利文 (Dan Sullivan) 就表示「如果解放軍回頭打給你(密利),跟你說他們打算要攻打台灣了,習近平知道了會怎麼樣?他會把知情的人抓去槍斃!」
蘇利文等參議員認為,密利的行為打破了戰略模糊,如果解放軍因為這通電話認定白宮「畏戰」,趁機發動軍事冒險,比如說進攻台灣,那麼局勢將一發不可收拾。
此外,也有參議員認為,密利這通電話就算沒有洩漏軍機,至少也侵害了上級長官的指揮權。對此密利重申,在打電話之前與之後,都有向當時的國防部長和白宮幕僚長報告,也暗示當時的國務卿龐皮歐 (Mike Pompeo) 知情。
但龐皮歐早在上個星期,《危險》內容剛曝光的時候就說,他對密利打電話到北京的事毫不知情,並主張政府應該將他撤職查辦,前總統川普的說法也是「總統本人毫不知情」,密利對川普的態度,更引發了議員們質疑「軍人是否介入政治」的疑慮。
不過,儘管引發連串爭議,拜登政府仍重申對密利的信任,並說不會撤換參謀總長。但在阿富汗議題上,密利等人的說法將會給拜登政府帶來麻煩。
拜登總統此前在專訪中表示,軍方並沒有提供撤軍以外的選項,供白宮與國務院選擇。但密利、奧斯丁與麥肯錫分別證實了,他們三人都曾警告白宮,貿然撤軍一定會引發軍事崩潰,應該要延長駐軍期限,或保留一定數量的軍力。此一說法也引發「拜登政府是否在撤軍決定上說謊?」的新質疑。
《危險》當然也提及阿富汗的撤軍議題。伍華德引述拜登在歐巴馬時期的說法,認為每次談到阿富汗,軍人們就只會跟政治人物們說,再給我一年就好,只要訓練好阿富汗的軍隊,他們就能自立自強。但現實上,一年又一年過去了,阿富汗戰爭並沒有真正到達那個可以放手的時間點,甚至可能永遠到不了可以放手的時間點,這也就是拜登上任後堅持撤軍的原因之一。
但要不要撤軍是一回事,撤軍撤的好或不好,又是另一回事。密利在聽證會上承認,美國「阿富汗重建特別督察長」約翰·索普科 (John Sopko) 在七月底發表的報告稱「美軍想將阿富汗軍隊打造成另一隻美軍的努力終將失敗」有其道理。
密利也說,儘管撤軍行動堪稱戰術上成功,但彌補不了戰略上的失敗,等於承認美軍20年來在阿富汗的行動終歸徒勞。未來一段時間裡,阿富汗撤軍的成敗爭議,還會在美國政壇繼續掀起波瀾。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沒想到在疫情之中這幾天最大的國際新聞對台灣來說竟然是美國爸爸不支持台獨啊!許多沒有當兵的台派一時之間哭倒在地,他們單純天真的相信美國爸爸對我最好,怎麼不支持台灣啊烏烏烏烏~~~~~ 台派最近淚滿襟啊,因為天...
「引 卿 入 關 2021」的推薦目錄:
- 關於引 卿 入 關 2021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引 卿 入 關 2021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引 卿 入 關 2021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引 卿 入 關 2021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引 卿 入 關 2021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引 卿 入 關 2021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引 卿 入 關 2021 在 【完整版】相聲X漫才職男人生引卿入關20190322【宋少卿 的評價
- 關於引 卿 入 關 2021 在 職男人生3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引 卿 入 關 2021 在 [售票] 職男人生5-引卿入關(已退票) - Drama-Ticket | PTT Web 的評價
引 卿 入 關 2021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推薦閲讀:美國近日被討論最多的文章之一:我們的憲政危機,已經到了!》
*此文作者Robert Kagan 的文章發表於四天前,Washington Post。之後幾家電視、華郵、Politico皆開始討論Robert Kagan提出的觀點。文章如下:
⋯⋯⋯⋯
* “我們之間已經沒有德行了嗎?
如果沒有,我們就處於悲慘的境地。”
— 詹姆斯·麥迪遜
美國正面臨自內戰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和憲法危機,未來三到四年內,美國很有可能發生大規模暴力事件、聯邦權力崩潰以及國家分裂為兩個不同勢力的對抗甚至事件。
這樣的警告信號,可能會被大流行、政治新聞、經濟和其他全球危機的干擾,以及一廂情願和否認所掩蓋。
但關於美國的憲政危機,不會因此消失:
首先,川普將成為 2024 年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一些人對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逐漸消失的希望和期望一直是妄想。他在民意調查中,仍享有巨大的領先優勢。
他正在建立一個龐大的競選平台基金;此刻民主黨在參議院的票,明年2022的票看起來都很脆弱。
川普的挑戰只有健康問題,但他還在跑步。
其次,川普和他的共和黨盟友正在積極準備以任何必要的方式確保他的勝利。
川普在 2020 年大選中的欺詐指控現在主要的目標已經改變成另一個前提:挑戰未來不利於他們的選舉結果。
一些共和黨候選人已經開始準備在 2022 年宣布欺詐,正如拉里·埃爾德 (Larry Elder) 在加州罷免競選中所做的那樣。
2020 年不實的“停止偷竊”指控,已經讓川普有組織的建立全國性運動,以確保川普及其支持者能夠否定他們在 2020 年輸掉的州和當地的地方選舉官員。
凡是拒絕錯誤地宣布欺詐或未“尋找”更多川普的選票而使國家免於災難的人,正在被共和黨控制的州系統地撤職或趕下台。
截至今年春天,共和黨人已在至少 16 個州提出了一些法律或措施,將某些選舉的權力認定從州長、國務卿或其他行政部門官員的職權轉移到立法機關。
亞利桑那州的一項法案斷然規定,立法機關可以通過簡單的多數票“撤銷州國務卿對總統選舉人選舉證書的頒發或認證”。
一些州的立法機構試圖對被指控者提出:有“技術違規”,這些地方選舉官員將被刑事處罰,包括妨礙民間調查觀察員的見解。
因此,混亂的舞台已經開始了。
想像一下,未來隨著來自兩黨的立法者都宣稱獲勝並指控對方以違憲的方式奪取政權,在多個州進行了數週的大規模抗議活動:與 2020 年相比,雙方的游擊隊員可能擁有更好的武裝,也更不在乎造成傷亡。
州長們會出動國民警衛隊嗎?
拜登總統是否會將國民警衛隊國有化並置於他的控制之下,援引《叛亂法》,並派遣軍隊進入賓州、德州或威斯康辛州以平息暴力抗議活動?
依照美國憲法的傳統慣例,在各州部署聯邦部隊,將被譴責為暴政。
拜登會發現自己在其他美國總統的家鄉——在傑克遜在哪裡,或者在南方分裂後林肯的故鄉哪裡——在沒有規則或先例的情況下航行,拜登必須對自己是否擁有如此的憲法權力做出獨自的判斷.
如果美國政治體系陷入憲法無法補救的危機,那麼今天關於阻撓議案的爭論,將在三年內顯得古怪。
大多數美國人——除了少數政治家之外的所有人——都拒絕認真對待這種可能性,並試圖事先阻止它。
與其他法西斯領導人出現的國家經常發生的情況一樣,他們的潛在反對者對這種具有超凡魅力的獨裁者,只會感到困惑和驚訝。
於是他們遵循了標準的綏靖妥協模式,而這種模式總是從低估開始。
自2015年川普上台以來,兩黨政界和知識界一直低估他。他們低估了他控制共和黨的能力;然後他們低估了他為保住權力願意走多遠。
他未能推翻 2020 年大選這一個事實讓許多人放心,美國的體系依然安全,儘管它很容易走上另一條路——如果拜登沒有在投票即將結束的所有四個州安全地領先;如果川普更有能力,更能控制他的白宮及司法部門、國防部等政府、及國會,還有各州的決策者。
事實上,川普今年早些時候(選舉後及1/6)差點發動了政變。唯一阻止它的是美國少數具有顯著勇氣和正直的州官員,以及兩名司法部長和一名副總統,他們不願意完全服從他們認為不適當的命令。
這些都不是美國制憲者在設計憲法時所考慮的制衡機制,但川普已經暴露了美國憲法制度設計的不足。
美國憲法的起草者沒有預料川普現象,部分原因是他們沒有預見到國家如何政黨化。
他們預料了煽動者的威脅,但沒有預料到民族個人崇拜的威脅。
他們認為新共和國的遼闊和 13 個獨立的州與國家之間的歷史分歧,將是政黨或激進民族運動不可逾越的障礙。 “小氣”地方型煽動者可能會影響他們自己的國家,在地方他們可能廣為人知並具有影響力,但不會影響整個美國,因為美國的人口多樣化而且各地的利益不同。
美國制憲者制定的制衡取決於政府機關的三權分立,他們相信每個機構都會積極捍衛自己的權力和憲法賦予他們的特殊權力。
制憲者沒有針對民族政黨團結超越國家機關的可能性,建立制度化措施,因為他們認為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他們也沒有預見國會議員,也許還有司法部門的成員,會拒絕挑戰他們所屬政黨的總統權力。
近幾十年來,政黨忠誠度已經取代了憲法中各機關的忠誠度,在川普時代更是達到高峰。正如兩次彈劾川普所呈現的結果,如果國會議員僅僅因為總統是他們的黨的領袖,就願意為總統的行為辯護或無視他的行為不當,那麼定罪和罷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美國的制憲者沒有對行政部門可能篡奪留下任何其他限制——除了相信參眾議員的美德。
批評者和支持者一直未能認識到川普在美國歷史上,將是一個多麼獨特的歷史人物。由於他的追隨者從根本上持有保守的觀點,許多人認為川普只是雷根主義的延續,也許是更合乎邏輯的高潮。
這是錯的!儘管大多數川普的支持者是或已經成為共和黨人,但他們持有一套不一定為所有共和黨人所共有的傳統信念。
一些川普的支持者是前民主黨人和獨立人士。事實上,激發川普運動活力的激情與這個共和國一樣古老,川普在兩黨的某些情緒共有之人找到了歸宿。
對既有制度的懷疑和敵意;種族仇恨和恐懼;擔心現代世俗社會將破壞宗教和傳統道德;技術快速變革時代形成的經濟焦慮;階級的憤怒而不滿一方面是微妙的屈尊,另一方面是怨恨;不信任更廣闊的世界,尤其是歐洲,及在顛覆美國自由方面的陰險影響——自反聯邦主義者⋯⋯等這種觀點和態度一直是美國政治結構的一部分。
民主黨是白人至上主義者的故鄉,直到他們於 1968 年跳槽到喬治華萊士,後來又跳槽到共和黨。
民主黨尤其需要區分他們與共和黨政策的持續競爭,以及與川普及其追隨者對民主黨政府構成的挑戰。
川普一方面可以透過憲政制度本身進行對抗;另一方面也可以對憲法本身進行攻擊。
使川普運動在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不是它的激情和偏執。事實上,對於數百萬美國人來說,川普本人就是對他們的恐懼和怨恨的回應。
這是領導者和追隨者之間,比美國政治運動以往任何時代,都更牢固的紐帶,他們彼此信任,彼此依賴。
儘管美國開國元勳們害怕國王或凱撒的崛起,但兩個世紀以來,美國人對政治家堅定不移的英雄崇拜相對免疫。騎在馬背上的人——西奧多·羅斯福、格蘭特,甚至華盛頓——並不被認為是無懈可擊的。
偉大的民粹主義領導人也是如此。
一個世紀前,威廉·詹寧斯·布賴恩 (William Jennings Bryan) 因提出某些思想和政策而受到崇敬,但他並沒有從追隨者那裡獲得毫無疑問的忠誠。甚至雷根總統也因出賣保守原則、赤字開支、對墮胎的模棱兩可立場,以及「對蘇聯的軟弱」,而受到保守派的批評。
川普與他們不同,這也是政治體系難以理解他的原因之一,更不用說遏制他了。
美國自由主義世界觀傾向於為一切尋找物質和經濟解釋,毫無疑問,很多川普支持者有理由抱怨他們的生活。但他們與川普的關係與經濟或其他重大問題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他們認為美國政府和社會已被社會主義者、少數群體和性變態者俘虜。他們認為共和黨建制派既腐敗又軟弱——用川普的話來說,他們是“失敗者”,無法挑戰既有菁英統治的霸權。
他們認為川普強大而敢挑戰,願意挑戰建制派、民主黨人、RINOs、自由媒體、大型科技公司和“麥康爾等共和黨人”。
他富有魅力的領導讓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感受到了使命感和權力感,以及一種新的身份認同感。雖然川普的批評者認為他過於自戀,無法成為任何類型的領導者,但他的支持者卻欽佩他那種毫無歉意、好戰自私的氣勢,他與建制派共和黨人如此不同,川普代表著受委屈的美國人(不僅僅是白人),他說話時毫不遮掩,因為他們已經忍受太久了。
而這就是他們需要川普做的全部。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2021/09/23/robert-kagan-constitutional-crisis/
引 卿 入 關 2021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際新聞整理》 9/27(主播:忽冷忽熱)
* 德國聯邦大選投票結束後公佈的出口民調,德國中間偏左社會民主黨 (SPD) 慶祝以微弱優勢領先,但激烈競爭的最終結果尚未確定。
即將卸任的總理梅克爾 (Angela Merkel) 所屬的政黨CDU,選舉結果顯示離勝利越來越黯淡,而和梅克爾共組大聯合政府的德國中間左翼社會民主黨 (SPD) 正朝著勝選邁進。
目前梅克爾的繼任者拉捨特(Armin Laschet)仍未承認敗選,尚有大量郵寄選票未計算,但保守黨基民盟卻出現了歷史上最糟糕的表現。
社民黨目前以微弱優勢領先,不過結果尚未最終確定。
社民黨SPD的領導人蕭茲 (Olaf Scholz) 表示,他的政黨有明確的治理國家任務。
出口民意調查預測了一場焦著戰,這場選舉從一開始即不可預測。
由於沒有壓倒性的勝利政黨,新政府組織多數聯盟可能需要更多時間。即將卸任的總理將無處可去——而時間可能要拖到聖誕節。
此次大選選民交付梅克爾繼任者的任務是在未來四年領導歐洲最重要的經濟體,而氣候變化是選民議程的首要議題。—BBC
German elections: Centre left take narrow lead in tight vote https://www.bbc.co.uk/news/world-europe-58698806
* 德國大選初步結果中左翼社會民主黨SPD略領先,但差距如此之小,因此沒人能確定下一任總理是誰,下一屆政府會是什麼樣子。
唯一清楚的是,組建多數聯盟需要數週甚至數月的協商。這將讓歐洲最大的民主國家在歐洲仍努力從大流行的關鍵時刻陷入困境。此外,德國的歐洲核心夥伴法國,明年春天也將面臨分裂的選舉。
週日的選舉標誌著德國和歐洲一個時代的結束。十多年來,梅克爾女士不僅是德國總理,而且實際上是歐洲的領導者。她帶領她的國家和歐洲度過了接連不斷的危機,並在此過程中使德國自兩次世界大戰以來,首次成為歐洲的主導力量。—-紐約時報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6/world/europe/germany-election-results-olaf-scholz-merkel-laschet.html?referringSource=articleShare
* 美國多名議員認為,華為公司副董事長孟晚舟獲釋,讓人質疑美國總統拜登應對來自華為公司和中國威脅的能力,這筆交易更多的是向中國投降。分析認為,美國滿足了中國的一項關鍵要求,為改善關係鋪平道路,但也付出一定代價。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就認為,拜登政府應就這個問題緊急向國會通報情況。
他說:「孟晚舟的獲釋,引發人們對拜登總統應對來自華為和中國共產黨威脅的能力和意願。我們已經看到了拜登政府一味關注氣候問題,從而淡化了種族滅絕等問題。這是拜登政府危險地對中國採取軟弱態度的另一個例證。」
曾任美國駐日本大使的參議員哈格蒂(Bill Hagerty)也批評說:「我擔心這看起來更像是拜登政府的綏靖政策,更像是投降。華為是一家咄咄逼人的掠奪性公司,得到中國共產黨的支持。美國在這一天放棄了影響力。」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避免對孟晚舟獲釋置評,僅對中國釋放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商人斯帕弗(Michael Spavor)的決定,表示歡迎。—新加坡聯合早報
美多名議員指責拜登對中國軟弱 https://www.zaobao.com/news/china/story20210927-1197583?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面對不斷升級食物、貨物短缺危機,英國首相強森本週末改變方向,向外國卡車司機發出數千份簽證,以面對卡車司機短缺導致超市貨架空空如也,加油站排長隊的現象。
週六晚間宣佈的這一個決定反映了政府內部對供應中斷的擔憂日益加劇,這個現象在英國引發了恐慌性搶購,某些地方燃料耗盡、加油站關閉。
在此之前,英國甚至有人猜測強森可能被迫召集軍隊駕駛卡車。雖然這樣的事件尚未發生,但國防部工作人員已被要求,幫助政加快卡車司機許可証申請的工作進程。
自 1 月英國完成脫歐最後階段後,雇主無法自由招聘歐洲工人。新冠病毒大流行,更加劇了因英國卡車司機長期短缺而導致的危機。
英國交通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聖誕節前夕,將允許 5,000 名油罐車和食品卡車司機在該國工作三個月,這項商業運輸業政府還會提供短期救濟措施。凡在英國持有執照但目前沒有工作的歐洲卡車司機,皆會收到英國政府發送的信函,呼籲他們返回英國。聲明補充短時期內英國還會為 5,500 名家禽工人提供簽證,以減輕食品行業的壓力。—NYT
* 深陷債務危機的中國恆大集團旗下的恆大汽車股價,在公司警告自身面臨資金嚴重短缺問題,並且放棄在上海科創板掛牌的計劃後,今天(27日)開市便直線下跌,早盤曾重挫超過20%。—新加坡聯合早報
恆大汽車資金嚴重短缺且放棄赴科創板上市 股價曾挫逾20%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927-1197672?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太平洋島國萬那杜共和國將向國際法庭 (ICJ) 提出仲裁,向全球各大工業排碳國求償,保護其居民及國家降低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的致命影響,保護該國可能失去家園甚至大多數國土的生存權利。—CNN
Vanuatu will seek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opinion on climate protection https://www.cnn.com/2021/09/26/asia/vanuatu-climate-change-protection-rights-intl/index.html
引 卿 入 關 2021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沒想到在疫情之中這幾天最大的國際新聞對台灣來說竟然是美國爸爸不支持台獨啊!許多沒有當兵的台派一時之間哭倒在地,他們單純天真的相信美國爸爸對我最好,怎麼不支持台灣啊烏烏烏烏~~~~~
台派最近淚滿襟啊,因為天地變色啦!根據自由時報2021年7月6號的報導:【美國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6日提到,美國支持與台灣之間有力的非官方關係,但不支持台灣獨立,「我們充分體認、瞭解此事的敏感性」。外交部今對此表示,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國家,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這是事實,也是現狀。我國政府一貫以穩健、務實的態度審慎處理兩岸關係,捍衛自由民主。坎貝爾7月6日在華府出席「亞洲協會」(Asia Society)活動,談及不支持台灣獨立引起我國輿論關注。坎貝爾長期友台同時強調兩岸穩定,上任前就曾強調美台維持強健夥伴關係的戰略重要性,也體現在拜登政府系列挺台作為中。對於華府政界辯論應走向「戰略清晰」,坎貝爾今年5月也曾表態,不認同取消對台灣「戰略模糊」政策,敦促北京維護台海現狀;他相信美中都認為維持台海現狀,符合雙方利益。】
而且除了美國爸爸表態之外,邱義仁為何也在最近出來講話,是巧合還是經過安排呢?根據上報在2021年7月5日的報導:【總統府前祕書長邱義仁4日上前總統陳水扁主持的廣播節目,聊到台獨議題時,邱義仁坦言,台灣要宣布獨立,不是台灣人民決定,要考慮國際形勢、中國可能作為,「說起來很殘酷,但這是現實!」】邱義仁已經很久沒有出來,怎麼會一出來就跟陳水扁把台獨議題又談了一遍,然後還剛好跟一天之後的美方立場互相應和,這世界上沒有偶然只有必然,到底一切的起因是甚麼,我國政府許下了甚麼承諾,台派會不會又要怪共產黨啦!
新的ait處長代表的是甚麼意義呢?根據聯合報的報導:【現任AIT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BrentChristensen)3年任期屆滿,預計月中離台。AIT華盛頓總部今天宣布,酈英傑職務將由主管紐澳與太平洋島國事務的國務院亞太副助卿孫曉雅(Sandra Oudkirk)接任。她將是AIT於1979年成立以來首位女性處長。
孫曉雅1991年踏入外交工作,通曉中文與土耳其文。她早年曾派駐台北、北京,也待過愛爾蘭、土耳其與牙買加。她也曾任國務院東亞局助理、緬甸暨寮國科官員、行動中心資深觀察官,以及能源局中東暨亞洲辦公室主任。】孫曉雅的背景和安排代表著甚麼意義呢?在ait搬新家之後,換了新人,台美關係會有變動嗎?
另外,根據聯合報的報導:【「雄獅一般地襲來,鼠輩似地離開...來喔!來喔!美國軍品大拍賣喔?」苦戰將近20年,美國史上費時最久、耗資最貴、結局卻又最為空虛的阿富汗戰爭,即將於秋天來臨前,以西方盟軍的全面撤離為落幕。為了履約和平協議,承諾要在2021年9月11日前全面撤走的美軍,7月2日也趁著深夜的黑暗掩蔽,在全無預警的機密狀態下,離開了一級戰略要塞——曾是美國10萬大軍優勢骨幹的「巴格蘭空軍基地」(Bagram)——但為避免洩密而遭趁亂追擊,美軍的巴格蘭撤離行動,竟然故意不通知身為「在地盟軍」阿富汗政府軍,這不僅讓阿富汗軍方極為憤怒而失望,更讓周邊百姓趁機「撿尾刀」闖入機場放肆洗劫發大財。】美軍的撤離怎麼會這麼倉皇,而且塔利班也步步進逼,美國在阿富汗的外交和軍事政策到底是不是徹底失敗,正常來說應該循序漸進的撤離,但這次怎麼搞得啦!
2020年時,經濟學人曾經出過一篇文章叫作習經濟,【中國國家資本主義正邁向下一個階段,也就是「習經濟」(Xinomics)。
習近平自2012年上任以來,政治上的目標就是要強化共產黨的掌控,在國內外全面打擊異己。他的經濟計畫則是以強化秩序與加強面對威脅時的韌性為目標。這樣的設定很合理。中國國債與民間債務從2008年至今,暴增到GDP的近300%。民間企業分成兩類,一種是笨拙的國營企業,一種是像西方企業一樣充滿野性的公司,後者很創新,但得面對官員的掠奪與模糊不清的規定。】結果今年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之後,翁履中卻說今年新的計劃經濟,習經濟要起飛了,這是為什麼呢?習經濟有三個重點:【第一,嚴格控制經濟循環與債務機制。第二,政府更有效率,經濟規範全面統一。最後一項元素是,國營企業與私有企業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這又跟台灣有甚麼關係,我們有個鳳梨出問題都舉國震動了,新計劃經濟會發生甚麼影響呢?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引 卿 入 關 2021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3月20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CPXAb1BOE6Y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多國研擬設立「疫苗護照」,在香港,相關討論亦愈來愈多,有人放眼遊埠,專家關注實際可以怎樣操作,有商界人士則擔心各地疫苗認證要求不一,不知該打哪款。「疫苗護照」的複雜性,在於它既是科學問題,亦是政治問題。很多地區急欲恢復國際旅遊救經濟,然而刻下新冠疫苗短缺,縱有「疫苗護照」亦必是利富不利貧,加上現時新冠疫苗只遏病情不阻傳播,大舉放寬旅遊之門,病毒必然「四圍走」。國際疫苗認證談判,無可避免滲入政治角力,惟現實是不可能只有某一兩個國家的疫苗獨步天下,為了逐步恢復全球經濟交往,最終各方都要放下成見,認證、接受各款主流疫苗,現時香港最重要是克服疫苗猶豫、提高接種率,否則任何倡議皆是空中樓閣。
蘋果頭條
英國首相約翰遜周五與4個新來英的港人家庭進行視像訪談,以了解他們來英的目的及需求。他表示代表全國歡迎他們選擇來英國定居,並對此感到自豪,又指相信英國會令他們感覺如家。約翰遜說,英國長年擁抱因追求自由而被原居地排擠的人,所以對英國向持BNO港人提供5+1定居計劃感到十分自豪。有份安排是次會面的慈善團體領袖Krist Kandiah透露會面十分愉快,與會家庭主要是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建築師及教師,有向首相反映港英專業資格銜接的困難,又特意提及帶小孩上學遇到的問題。
東方正論
人望高處,水向低流。移民對於香港人來說一點也不陌生,97前已有一股波瀾壯闊的移民潮,回歸後「馬照跑、舞照跳」,一度吸引港人回流。然而好景不常,移民潮在回歸20多年後愈演愈烈,最新調查顯示,超過兩成受訪者計劃永久離港,人數高達150萬,當中四分之一正在準備離開。香港人無聲吶喊,用腳投票,難道不值得管治者反思嗎?有民調機構訪問逾5,600名年滿12歲的香港居民,發現多達21%受訪者有計劃永久離港,即每5個港人1個將會移民,比例之高,令人咋舌。
星島社論
中美高層周四(十八日)在阿拉斯加舉行的首次高層戰略對話,火藥味十足,罕有地在記者鏡頭前互相發炮。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開場白即表明要關注新疆、台灣、香港問題,又指中國經濟脅逼盟友,威脅全球秩序。中共政治局委員楊潔篪隨即一口氣發言近二十分鐘還擊,嚴斥美國沒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指美國國內人權等存在許多問題,還動輒用武力進行「侵略」,推翻其他國家的合法政權,造成世界動盪不安。中國官員會後指美方在開場白無理攻擊中國,挑起爭端在先,因此中方作出嚴正回應。
經濟社評
以歐洲為首至少20國在未有充分證據疫苗可致血栓下,爭相輕率煞停牛津/阿斯利康針劑,結果歐洲藥品管理局(EMA)表明「安全和有效」後,多國急忙改弦易轍,但恐已無從挽回公眾信心,遏止正在反彈的疫情。歐洲大國今趟政治凌駕科學,可堪各地引以為鑑,港府亦要謀定而動,最終應否轉購另一藥廠的出品。EMA周四指出,阿斯利康疫苗與血栓風險提升沒關聯,強調接種利益大於風險,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地昨日隨即復打。
引 卿 入 關 2021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3月05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lOunNjJDzoE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公布最新「經濟自由度指數」(下稱「指數」),曾經連續25年獲評「最自由經濟體」的香港,不再有獨立評分,從此在名單消失。傳統基金會在美國政治光譜屬於右派,經濟方面則崇尚小政府和新自由主義,基金會着眼美國利益,「指數」是宣傳其意識形態的工具。港府多年來將「指數」排名第一,當成是「神主牌」供奉,迷信「積極不干預」,未有妥善處理貧富懸殊等社會深層次矛盾,若能放下教條包袱,其實更有利經濟民生改革。
蘋果頭條
全國人大會議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會議議程於4日晚上出爐,10項議程中,關於香港選舉制度的議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案被排在第7項。有傳媒報引述消息指,北京有意將香港立法會選舉的議席由現時70席加至90席,原只有1,200人的選舉委員會則會增加一個界別至1,500人。據了解,北京擬取消5個「超級區議會」議席,並倡設立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查候選人資格。
東方正論
「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別以為土匪路霸是舊時代的產物,其實在21世紀的香港比比皆是,本報去年底揭發的西貢相思灣村違建道路及僭建碼頭已是鐵證。詎料執法不力的地政總署居然還好意思自吹自擂,聲稱成立專責組後,清理佔用官地作棕地作業的黑點,以及處理積壓個案甚具成效,實際上違規土地個案數以百計,檢控只有個位數,到底這是甚具成效還是姑息養奸,還用問嗎?
星島社論
全國人大會議昨晚召開記者會,公布今次會議十項議程,當中包括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提請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案)》的議案。全國政協兩名副主席張慶黎及身兼港澳辦主任的夏寶龍,昨晚亦於政協禮堂接見港區政協委員。據本報了解,會上交代了香港選舉制度的改革方案,包括擬在行政長官選委會新增第五個界別、議席增至一千五百人,並取消一百一十七個區議員特首選委席位;立法會則增至九十席、部分由選委會選出,以及取消五個超級區議會議席等。
經濟社評
美國總統拜登上台一個多月,終正式全面公開宣示對華政策新方向,將中國視為唯一有能力挑戰美國主導國際秩序的頭號對手,反映新鷹派抬頭,未來中美關係「應該競爭時競爭,可以合作時合作,必要對抗時對抗」。中國勿再幻想中美關係在特朗普下台後,有望進入暫緩期,應盡快調整對美政策,以應對新形勢、新博弈的挑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三發表重要外交政策演說,形容中國是美國本世紀最大地緣政治考驗,亦是唯一有經濟、外交、軍事和科技實力,對現有國際秩序構成挑戰的國家,並將中國列為美國外交8大優先事項之一。
引 卿 入 關 2021 在 [售票] 職男人生5-引卿入關(已退票) - Drama-Ticket | PTT Web 的推薦與評價
看板 Drama-Ticket. 作者 bautza ; 作者 bautza. 時間 2021/02/25 15:02:56 ; 時間 2021/02/25 15:02:56 ; 留言 0則留言,0人參與討論 ; 推噓 0 ( 0推 0噓 0→ ) ... ... <看更多>
引 卿 入 關 2021 在 【完整版】相聲X漫才職男人生引卿入關20190322【宋少卿 的推薦與評價
歡迎訂閱《大雲時堂》youtube頻道:https://bit.ly/2ES0CmN《大雲時堂》是由大雲文創與WIN TV綜合台聯合製作的全新談話節目,以新時代女性觀點為主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