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的南北悖論】中國歷史上,征服者多來自北方,叛亂多來自南方。蒙古、女真、馬列都是北方征服者,而張士誠、朱元璋、陳友諒、洪秀全、孫中山都是在南方叛亂。其中緣由,乃是因為南北經濟差距巨大,北方政權為了維持大一統帝國體系,必然耗費巨資。然而北方地區窮困,無法作為主要的財稅來源,於是盤剝相對富裕的南方。而這種盤剝在王朝末期加速之時,往往引發南方人的叛亂。而南人叛亂成功後,又自動變成了北人,開始北方式的帝國統治。結果必然重複北方帝國剝削南方然後崩潰的命運…… 跳出這個歷史循環的唯一方法:南方叛亂成功後,與北方脫鉤。社會經濟上與亞太地區廣泛合作,意識形態上追隨海洋文明系統,不再有北伐統一全國的野心,而是南南合作,建設好自己的小圈子。至於這個老大帝國,就讓它終結吧。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角是一對父子檔,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他出生平民,幼時清貧,曾經為地主放牛,更因父母兄姐相繼過世,只能出家為僧,更曾四處乞討化緣為生! 時勢造英雄,為了反抗元潮暴政,朱元璋加入紅巾軍,成為領袖,更擊敗陳友諒、張士誠的軍隊,最後登基稱帝,開啟明朝276年的國祚。 朱元璋是開創者,當初和他一起打天...
張士誠 在 陶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權力的訴求若由下而上,必定產生對經濟利益平均分配的不滿。江南地主階級有了錢,即蓄養知識分子,並非附庸風雅,而是中國社會的鄉紳制度,令山高皇帝遠的地方出現了司法仲裁、理性討論的空間。
地主僱用知識分子固然也有士農工商的尊儒意識,也為滿足地主的子女禮樂知識的儒家思想需求。
因此,東林黨在東林書院開始逐漸形成。其首領,也就是黨主席顧憲成指出:「此地財賦,當天下大半,干係甚大。」所謂干係甚大,意思就是不公平。
偏偏開國皇帝朱元璋,對江南地區心有疑忌。以蘇州松江為中心的三吳地帶,在元末是朱元璋政敵張士誠的根據地。朱元璋消滅張士誠軍事勢力之後,為斬草除根,撲滅張系的反對威脅,曾對蘇州松江一帶的富戶人家展開鎮壓,如沒收張士誠勢力集團支持者佔有的土地,改稱官田。
此所以有江蘇富商沈萬三誠惶誠恐,向皇帝捐獻,只為了保存身家性命。但後來沈萬三也被剷除,朱元璋更制訂規條,不准蘇浙江南人出任高官,對江南人歧視排斥。此舉一直維持到萬曆的張居正。
16 世紀初,明朝皇帝在北京專權,對知識分子不予重用。稍有猜疑,不但斬殺,還革回原籍。
東林黨的一干領袖人物,幾乎都是中央政府的中下級官吏,進士出身,後來遭到貶官。蘇浙人做不到高官,中下級官員還是有的。既貶革回籍,就在鄉間聚集講學,組成東林書院,每月講學一次。
東林書院講學,影響愈來愈大,吸引了許多失意知識分子,逐漸又提出自己的訴求:反對貴族大地主壟斷利益,並要求均衡參政。
東林黨人高攀龍提出:「天下之事,有益於國而損於民者,權國為重,則宜從國。有益於民而有損於國者,權民為重,則宜從民。至於無損國有益於民,則智者不再計宜決,仁者不宿諾而行以。」
這段話,可謂中國最早的自由主義宣言(Liberal Declaration)。
張士誠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陳友諒擁兵60萬為何還如此輕易的敗給朱元璋?|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在元末的農民戰爭和地方勢力爭霸中,陳友諒可謂是朱元璋遇到過最強大的對手之一。尤其是在南方地區,擁兵60萬,發起進攻的陳友諒,一度給朱元璋的集團以前所未有的壓力。但在曇花一現之後,陳友諒的大漢集團便迅速萎靡下去。這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呢?
事實上,陳友諒集團就是朱元璋集團的翻版。雙方無論是個人出身,還是發跡歷史都非常類似。這也注定了兩伙人在長江的中游崛起後,勢必首先展開火拚。
根據現存的歷史記載,陳友諒本人在青年時代接受一些粗淺的基礎教育,並在元末的地方縣衙中擔任過小吏。在原有社會制度不出現大的裂痕或崩潰時,這樣出身的人是很難有機會躋身高位的。就像朱元璋那樣,陳友諒也在後來的元末大亂中投入紅巾軍。隨後利用其它義軍集團之間的火拚,坐收漁人之利,逐步壯大了聲勢。在確定荊湖地區已沒有其他強大實力的前提下,開始逐步攻克周圍郡縣城市,並以國號漢來自居。
由於早期的紅巾軍核心隕落,朱元璋和陳友諒便成為了紅巾軍勢力內部的兩個獨立集團。雙方都位於長江中游地帶,非常容易開始火拚。但從地緣形式來看,陳友諒的地盤比起朱元璋來說是吃虧不少。儘管有很多人會根據歷史慣例認為,中游對下游具有順水而下的優勢。但陳友諒集團其實並沒有染指上游的巴蜀地區,所以在對下游的優勢時,顯得非常不明顯。
其次,陳友諒所處的兩湖、荊楚地帶,在開發程度和資源汲取方面都不如朱元璋的地盤。後者的控制區大體就在今天的蘇南西部、安徽和江西三地,都是歷史上較為富庶的農業產區。相比陳友諒地盤內的有限平原耕地,可以出產更多的糧食來用於軍需。儘管雙方的控制區都是沿著長江和支線水系分佈為主,但朱元璋所控制的流域還是大於陳友諒。
再者,朱元璋集團在交通便利上也強於陳友諒。雙方同樣依仗大量船隻進行運輸或機動,但陳友諒可以選擇的航線覆蓋度較低。而朱元璋集團不僅有長江、贛江可用,還觸及到了元朝的大運河一段。所以,朱元璋的更大領地面積,就可以方便地將更多物資和兵力集中到需要的地方。加上境內的平原地勢更多,也讓地方力量不一定要依仗水系機動。陳友諒實際上控制的多山地形更多,除了水系外很難有及其便捷的大規模交通手段。這不僅限制了他的動員水平,也讓其軍事行動路線很容易被預判和封鎖。
在陳友諒與朱元璋的戰爭中,劇本往往都是一個模式。即陳友諒趁著朱元璋在其他方向作戰時,走水路突襲朱元璋控制區內的某個關鍵城市。如果能夠攻克,就繼續經略其他地方。但如果進攻受阻,則沒有其他備選方案。最終在鄱陽湖被朱元璋用水陸軍完全封鎖,成為了甕中之鱉。這其實有很大成分的地緣格局因素。
最後,朱元璋所控制的地區也更有利於自己獲得先機的軍事技術。雖然同為紅巾軍出生,朱元璋的部隊卻可以在淮河流域、浙江西部等地,收穫蒙古色目人群留下的各類技術成果。其中既有戰爭中的戰俘,也會有人迫於生計而主動投靠。這就讓朱元璋從中後期開始,擁有了其他普通軍閥勢力所不具備的先進工兵部隊。例如進攻蘇州時的回回砲技術,其實就源自早年的浙江戰役。到後來進入巴蜀,成功擊敗大夏政權,也有掌握原始火器的因素存在。
與之相對,陳友諒的地盤就無法同朱元璋的兩淮和江南相比。其集團掌握的核心技術就是造船。但這些船隻往往為了增大規模而被建造得非常笨重,基本只能夠在風浪較小的內湖活動。與龐大的船體所不匹配的,是異常低效的風帆動力系統。為此,陳友諒的船隊還必須徵發超額的人力來做槳手。結果當然就是自己的船隊,會比朱元璋的部隊更快消耗掉更多的物資。不僅口糧吃緊,連飲水供養都會出現問題。加之沒有成熟的攻城武器技術,在攻打城牆不靠水岸的城市時就表現十分掙扎。
所以,陳友諒的失敗其實沒有太大懸念。在近乎單挑的狀況下,他麾下集團在物資、技術、人力和地緣環境方面都不如朱元璋的要好。若非有長江下游的張士誠等勢力牽制,鄱陽湖一類的慘敗可能會更早發生。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張士誠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角是一對父子檔,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他出生平民,幼時清貧,曾經為地主放牛,更因父母兄姐相繼過世,只能出家為僧,更曾四處乞討化緣為生!
時勢造英雄,為了反抗元潮暴政,朱元璋加入紅巾軍,成為領袖,更擊敗陳友諒、張士誠的軍隊,最後登基稱帝,開啟明朝276年的國祚。
朱元璋是開創者,當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開國元老,在朱元璋稱帝後一一分封,但他生性多疑,又在二十八年內,全部誅殺完畢,一個不剩!又是一個典型的只能吃苦無法同甘的例子!
而朱權則是朱元璋的第十六個兒子,是戲曲作家、道教學者,走的是多才多藝。朱權是個聰明人,不碰政治,專心於文化面,比如茶道文化、製琴等等!
想知道阿綱老師錄影時的小故事嗎?
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請上馮翊綱說文解字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FCCSD2016/
張士誠 在 陳美濤Tomat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男主角張丹楓在追女生之餘,肩負歷史任務,但他是張士誠的後人,祖先和朱元璋爭天下,在明朝的世界,一出場就有原罪。
陳美濤認為,要配合歷史,張丹楓當然要大義為先,梁羽生在安排他的政治取向,其實沒有太多選擇。
FB:https://www.facebook.com/tomato0728chan/
張士誠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張士誠 在 張士誠 的推薦與評價
加入. 或. 登入 · 加入. 或. 登入. 未提供相片說明。 張士誠, profile picture. 張士誠. 朋友 · 相片 · 影片. 相片. 可能是7 個人的圖像. 可能是2 個人的圖像.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