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 #穀雨去濕氣
【#穀雨】
「清明田,穀雨豆」指清明時插秧、穀雨要種豆,這時水稻已插秧完畢,需要雨水滋潤大地,此時正好雨量充沛,故稱為「穀雨」,是第六個節氣。
若本身體質又偏寒的人,在這時節容易寒上加寒,因此可以利用運動出汗來去除體內溼氣、加速氣血活化,或善用如山藥、茯苓、紅豆、薏仁等食療來健脾袪溼。
宜 ✅ 運動出汗、去除體內溼氣
忌 ❎ 冰冷食物、寒上加寒
#穴道按一按 「後谿穴」
看到谿這個字,會不會覺得是水氣聚集之地?在我們手上有個「後谿穴」,多按可以去水腫、加強水分代謝,覺得渾身沉重不舒服時,按按「後谿穴」疏通一下。
▌穴道位置
「後谿穴」在手外側,將手握拳,小指關節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也就是指關節橫紋的盡頭處。
▌按摩方法
早中晚3次,以對掌大拇指指腹按壓「後谿穴」5分鐘。
▌功效
「後谿穴」位於手太陽小腸經上,能疏經利竅、通督脈、預防駝背、正脊椎,按揉此穴可提升體內陽氣、去除溼氣。陽氣足則百病除,多按此穴能壯陽氣、打擊內外溼答答。
--
🔎《365日中醫歲時養生曆 》
博客來 https://reurl.cc/5oqr46
誠 品 https://reurl.cc/WEL3ge
金石堂 https://reurl.cc/e98EoW
食醫行 https://reurl.cc/dV9QQy
#常常生活文創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HEALTH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養生知識看過來:https://bit.ly/2XQnCN3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週一~週五早上9點,週六、週日晚間7點! 主持人:鄭凱云 看更多健康文...
「後谿穴」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後谿穴 在 常常好食Good Foo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後谿穴 在 我中醫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後谿穴 在 健康2.0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後谿穴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後谿穴 在 【中醫教路】 後溪穴KO「瞓厲頸」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後谿穴 在 【認識中醫穴道-穴位介紹】後谿穴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後谿穴 在 養老穴和聽宮穴。 一、後溪穴位置:在手掌尺側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後谿穴 在 太溪穴很痛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後谿穴 在 太溪穴很痛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後谿穴 在 陰郤穴、後溪穴——清利頭目、安神定志、固表止汗 - PTT新聞 的評價
後谿穴 在 我中醫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知道嗎?過度勞累,會增加落枕的機率哦!」
🧑🦲「我不知道」
🤷♂️「不知道,就要搖頭啊!」
🧑🦲「落枕喜咩安爪搖頭!」
大家有過落枕的經驗嗎?
我們常講的落枕,在中醫稱為「失枕證」
西醫通常指的是急性的頸部疼痛
這次和物理治療師 啊小
@lil.physio 合作,讓大家從不同角度了解落枕,我們也會教幾招,讓大家遇到落枕時也可以臨危不亂👍
———————————————
中醫喜歡把疾病的原因分成「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今天就用「內因🚨」、「外因🧨」的角度來解釋落枕吧!
內因🚨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因為體質問題、生活習慣、精神狀況,造成身體正氣不夠,形成容易落枕的體質
🚨體質虛弱
🚨過度勞累、壓力大
🚨日常生活姿勢不良
👉👉都會造成肩頸肌群長時間處在「不平衡的張力狀態」或「錯誤的牽拉姿勢」
外因🧨
當我們處於容易落枕的體質時,只需要一點外在因素,就很容易落枕
🧨快速動作或是外力
🧨睡姿不良(枕頭過高或過低、趴睡都是可能的原因)
🧨風寒痹阻(寒冷容易讓頸部肌力緊繃,並且造成肌力平衡失調,換言之,冬天落枕的機率也會比較高喔!)
因此,想要預防落枕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 調整體質(不熬夜、飲食均衡、適當運動)
2. 避免過勞、適度放鬆
3. 上班或唸書時,注意姿勢,盡量避免駝背、蹺腳、歪頭、聳肩
4. 挑選適當高度的枕頭(約一個拳頭高、有支撐頸部)
5. 冬天注意脖子的保暖(圍巾果然是交換禮物的好選擇🎁)
如果大家看這篇看到太累,明天早上不幸落枕了,先別急著退追蹤🥺
可以試試下面兩招:
1. 熱敷:放鬆肌肉、增加血液循環(如果伴隨紅腫熱痛的發炎問題,可以先冰敷哦!)
2. 穴位按摩
📍落枕穴
(位於手背側第2、第3掌骨間,指掌關節後約1公分處)
📍後谿穴
(手握拳,小指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
一早發現落枕時,如果是右邊脖子比較痛,就按壓右手穴道,按壓至有痠痛感後,同時緩慢左右轉動脖子,在轉動中感覺痛感逐漸緩解。
落枕輕微一到兩天會改善,重則可以長達一週以上,如果有物理治療、中醫的介入,會大幅下降不適,並且更快康復哦!
———————————————
看完這篇之後,別忘了也去看看物理治療師啊小,怎麼由肌肉骨骼的角度了解落枕
👉 @lil.physio
———————————————
Icon made by Freepik
from www.flaticon.com
#中醫 #中醫傷科 #物理治療 #落枕 #落枕不是沒有原因
#落枕穴 #後谿穴
後谿穴 在 健康2.0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出爪亮翅勢」https://bit.ly/32irRmO
-
天天敲打後谿穴 增強記憶力、預防老化
樂活養生氣功專家-李章智
-
📱健康資訊帶著走▶️ https://lihi.biz/a6kin
後谿穴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養生知識看過來:https://bit.ly/2XQnCN3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週一~週五早上9點,週六、週日晚間7點!
主持人:鄭凱云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MpT_QizYN4/hqdefault.jpg)
後谿穴 在 【認識中醫穴道-穴位介紹】後谿穴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認識中醫穴道-穴位介紹】 後谿穴 http://www.pcstore.com.tw/ntdtvapshop 想學各類中醫知識(如穴道穴位)、中醫療法、中醫保健與中醫調理治療之法的 ... ... <看更多>
後谿穴 在 養老穴和聽宮穴。 一、後溪穴位置:在手掌尺側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微握拳時,當掌遠紋尺側端。 功效:開竅醒神、清熱舒筋、通督脈、固表汗。後溪穴位於小腸經上,是人體奇經八脈的交匯穴,與督脈相通,能瀉心火、壯陽氣、 ... ... <看更多>
後谿穴 在 【中醫教路】 後溪穴KO「瞓厲頸」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後溪穴 功效:開竅醒神,通筋活絡。詳情:4個穴位KO「瞓厲頸」http://bit.ly/2qG4BMp.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