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中國今天如此巨大的發展成績是從何而來,大國崛起難道真的是靠國運嗎?】
作者: 六爺阿旦
今年的世界有點不比往常,病毒的沖擊之下,給世界各國有了一次公平的考驗,到現在今年已經過去大半,全世界突然發現,中國不光是疫情控制的好,經濟增長也拿了第一,這跟過去西方媒體宣傳的感覺完全是兩個味道,很多人都在想,到底是怎麽回事?是中國做的太好,還是偶爾我們襯托的好?
其實關於中國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發展成績,一直以來就有很多疑問,包括我們國內也是如此,對於這個問題是如此的困惑,以至於有人認為是咱們國運太好,我也很好奇,我們的今天是從何而來,難道真的是靠國運嗎?
我回顧了二十年來中國的發展歷程,與同時期,由美國主導的全球主要政策變化作為參照,進行了一次對比,正好是作為舊文《二十年來,美國在三個關鍵點上錯誤的選擇,才導致了今天的局面》的下篇,來給出一個我認為的答案,看看到底是依靠所謂的國運,還是靠我們自己努力?
我把這二十年的時間,按照關鍵節點,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2001-2007年,2008-2015年,2015年之後。相信大家看了之後,對於我們的發展為什麽能夠成功,自然會有一個答案。
2001年:美國百鳥朝鳳,中國猛虎歸山。
2001年,對於中美兩個國家來說,都是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一個年份,這一年分別發生了兩件大事,對美國來說是遭遇了“911事件”,對我們來說,是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那時候蘇聯解體,遺留下的資產被美國帶頭瓜分一空,美國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文化軟實力,都傲世全球。
那一年中國又是個啥發展水平呢?我們2001年的GDP僅僅只有1.3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六,而美國是10.6萬億美元,理所當然的世界第一,那時候美國的GDP是中國的將近8倍,是這二十年來差距最大的時刻。那個時候,美國要是有人說中國會威脅到美國的地位,別說美國人不信,中國也沒人相信。
美國當時聲望如日中天,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最得意的時候,被人用飛機把標誌性建築世貿大廈給撞沒了,美國舉國上下氣抖冷,由此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全球反恐戰。之後又在2003年,發動了第二次伊拉克戰爭,這兩場戰爭最後都成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阿富汗戰爭持續了13年,伊拉克戰爭歷時7年多,兩場戰爭下來,據測算耗費最少超過6萬億美元的真金白銀。
而另一邊,趁著美國打仗,中國最終通過談判,趕在年底之前,加入了世貿組織,那一天是2001年11月10日。之所以在歷經多次波折之後能最終加入世貿組織,正是因為口頭上對於反恐戰爭的支持,讓美國卸下了最後的防備。在此之前,美國先後在1999年5月制造了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2001年4月制造了南海撞機事件,中國的隱忍克制,讓美國解除了最後的戒備,最終決定把中國納入到由美國主導的世界貿易體系中來。
因為一旦加入到這個體系裏,意味著產業鏈的下遊將迎來大量的投資和布局,在美國看來,中國很顯然還不是他的盟友,所謂美國的盟友,基本上都有美國駐軍,在安全上完全敞開了由美國來掌控,但是即便沒有到那個程度,美國覺得好像完全能拿捏得住中國,再加上當時美國想的是,都已經拿下阿富汗了,中國被團團圍住,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呢,所以最終放行,讓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
這一年發生的這兩件事,對美國而言,就好比百鳥朝鳳時出了點岔子,於是大張旗鼓的要收復天下人心,打仗那點事對美國來說太輕車熟路了,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無盡的利益會在勝利後滾滾而來。而2001年,對於中國來說,加入世貿組織,就是為幾十年來打造的工業基礎,終於找到了一個廣闊無邊的出口市場,從此以後就是大魚入海,猛虎歸山。
一個是打仗燒錢,一個是出口賺錢,兩個國家,就這樣在這一年,迎來了兩個不一樣的出發點。
2008年:美國上房,中國送梯。
2001年到2008年,美國先打阿富汗,後打伊拉克,小布什任上基本沒閑著,打仗雖然燒錢,但是那不是世貿大廈拆遷了嗎,家裏不差錢,但到了2008年,小國家是已經收拾的服服帖帖了,可驀然回首,自己國內出問題了,這就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直到今天還在愈演愈烈。這場危機可以視作是國力盛極而衰的轉折點八年之後,美國在經濟層面真正的一個轉折點。
那2008年,我們又經歷了什麽呢?這一年的中國,經歷的是苦難輝煌,苦難的是在5月12日,我們遭遇了讓人心痛的汶川大地震;輝煌的是在8月份成功舉辦了世界歷史上最盛大的一屆奧運會。但這些在金融的角度,還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而言,這一年影響最深遠的是我們為了對沖美國金融危機的沖擊,進行了4萬億規模的基建投資計劃。
這項計劃進行了超前的天量基建投資,正是從那個時候起,我們的高鐵建設開始了狂飆突進的旅程,下面這個圖是我們的鐵路投資規模,可以看到2008年以後,投資規模直接增加了4倍。
與此同時,我們的城市化建設也是在2008年之後開始發力,當時看來這些投資都有點超前了,但是現在回過頭再看,發現高鐵和城鎮化的建設,也為我們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前者極大的提高了全社會的運行效率,後者改變了無數中小城市的面貌和生活條件。
直到現在都還有很多人在想,當年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如果不搞大規模的投資計劃,去配合美聯儲進行貨幣放水擴張,可能會發展的更好。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反思一下,這個是非得失。
一個是在2008年時的中美實力對比情況。2008年的時候,經過入世後的高速增長,我們的GDP已經增加了4倍還多,達到了4.6萬億美元,可以排到世界第三了,排第二的還是日本,但差距已經很小了,排第一的當然還是美國,美國那一年的GDP是14.7萬億美元,還是我們的3.2倍。雖然經歷了入世之後快速的追趕,但是我們與美國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但是在那個時候,我們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今天比較領先的移動通信網絡,縱橫南北的高鐵網絡,特高壓輸電網絡,都是在那個時候起步。這些需要大量投資的產業,在2008年的時候,都還是地下面的筍尖,根本沒有冒出頭來,那個時候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更多的時間,讓這些產業發展壯大起來。
第二個是我們如果不配合,是否有機會贏得這麽長的和平發展時間。事實上2008年我們的股市也經歷了從牛市泡沫的破滅,只不過我們跟2015年類似,我們是提前於美國出手之前躺好,在2007年10月份大家差不多同一時間見頂,但是在2008年9月份,美國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美股才下到半山腰,我們的A股早已經撤到2000點躺好了。
雖然這形成了價值窪地,但是那時候的A股容量實在太小,只有12萬億的總市值規模,我們的資本市場規模小,跟實體經濟之間的通道,在制度建設上也還沒有打通,我們開始搞註冊制,建設國際資本市場,是這兩年才開始推進的。
資本市場只是一個縮影,這是想從兩個方面來說,第一個是實力上,我們當時差距太大,如果2008年不配合,那很可能2018年的遭遇就會提前十年,我們有可能是扛不住的。第二個就單從金融角度而言,美國的金融危機就跟2002年的雪一樣,來的有點太快太直接,我們自身也沒做好迎接這種挑戰的準備。
2008年,雖然我們配合美聯儲一起進行了貨幣擴張,但是在這一年,兩個國家還是形成了兩個不同的分水嶺,原因就在於,美聯儲放水都拿去搞金融投機了,一部分進入美股,催生了之後的十年大牛市,一部分進入了新興市場國家去追求高收益。而我們把錢重點投到了國家建設上,為接下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兩種方向,兩個不同的選擇,決定了十年後,兩種不同的命運。
2015年:美國收割失敗,中國自保成功。
美國之所以不顧風險,熱衷於金融投機,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他們相信自己的金融實力,他們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早已經計劃好,在下一輪加息周期,就準備發動金融戰,收割世界財富來填補他們的虧空。這一點我在之前的文章:《驚心動魄的2015年,美國金融戰收割財富失敗,成了國運轉折點》中有詳細的介紹。
因為上篇文章我重點講的是美國如何布局,所以這裏我重點講下我們是如何應對的。從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後,我們的危機感陡增,也是從那之後,我們提出了一項戰略,叫擴大內需。因為我們的經濟發展靠的是三駕馬車,哪三駕馬車呢?分別是出口、投資和消費,其中出口這駕馬車最重要,在2008年的時候,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是將近60%,從2008年之後,我們就一直在主動往下降,降到去年是30%,而同時呢,把國內消費占GDP的比重,從2008年的35%,提高到了去年的54%。
現在一提說經濟發展要搞內外雙循環,很多人就慌了,其實我們是在十多年以前就已經在推進這個戰略了,準備工作老早就做好了,未來就是再降,影響絕不會有2008年那麽大那麽突然了,畢竟進出口比重已經降到三成以下了。
到2012年,美國開始布局的時候,我們內部早就已經預計到了今天以及今後數年全球可能發生的一些關鍵變化,從而提早開始了一些關鍵布局,現在對比來看,預判非常精準,在2012年的這篇論文《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裏,基本上已經把中國接下來要做的事都提及了,有哪些事呢?總結下來就是“三去一降一補”,這幾個詞大家應該都很熟悉,這是哪一年提出來的呢?是2015年。
也就是在美國開始準備發動金融戰的時候,我們也正在備戰。為什麽2012年已經提了這些了,到2015年才推進呢,那在2015年之前我們在幹嘛呢?那時候我們正在重點推進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是要幹嘛?重點就是這“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五大任務。為什麽有這些事情要做,這裏面是有個連貫的邏輯的。
2015年之前,我們有一個說法,叫打掃幹凈房子好請客,為的是要提高效率和凝聚力,這些準備工作好了之後,才能真正把後面這幾個事情做好。這幾個事情分別對應的又是什麽呢?
主要是在2008年我們的貨幣擴張也是有利有弊的,在經濟發展上,有利的一方面肯定是極大的加快了發展,有弊的一方面就是導致了很多工業產能過剩,產生了一些風險點,所以這裏面的幾個事,針對的就是這裏面的風險點提出來的。工業上是去產能,降低產能過剩風險;房地產是去庫存,降低經濟系統性風險;金融上去杠桿是降低金融風險。
當時的社會資金過剩,而房地產庫存又很高,外面天天有人煽動去兌外匯,如果這麽多資金在外面,大家都去換美元,我們那時候的外匯儲備會下降的更快,而且就算有再多外匯,那肯定也不夠換的,所以當時的政策是推動居民部門加杠桿,給房地產去庫存,然後給金融部門降杠桿,把風險降下來。
後面還有一個降成本和補短板,這裏面降成本主要是加快推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重點是補短板這個事,最大的補短板就是精準扶貧,幾年前搞精準扶貧,我們還體會不到這個事的深刻意義,今年疫情一爆發,很多人再回想起來肯定是倒吸一口涼氣,因為要是扶貧這個事沒有做,這麽居家隔離幾個月,過去那些扶貧對象會遭遇什麽樣的狀況,對社會穩定會帶來什麽沖擊?這都沒法預料,還好我們提前就做了這個補短板的工作,扶貧真的是縮小貧富差距,降低社會風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好事。
其實上面這些分析既有點片面,又有點拗口,不是太好理解,如果我用一句話去概括一下這些事情的核心指導精神,那就是:全面降低風險。為什麽要降低各種風險,就是為了做好準備,應對外部的沖擊。果不其然,這些沖擊是一波接著一波的,2015年美國收割財富的沖擊就是第一波,當然美國以失敗告終。
但是我們可以借助這個過程,看看2015年這個轉折點以來,兩個國家各自在幹什麽,美國跟我們正好是一個反的,美國是放水越來越多,還在推高金融市場的風險,而我們是在全方位補短板,想辦法在降低風險。也正是從2015年開始,我們采取措施全面降低系統風險,為的就是迎接更大的挑戰。這個挑戰在醞釀了兩年之後,美國最終還是出手了。
2018年:美國全面出擊,中國以守為攻
2016年大選之後,新的總統上臺,搞了兩年制造業回流,效果完全不理想,沒別的辦法,在2018年,美國正式開始降息,等於是放棄了原先加息收割財富計劃,惱羞成怒之下,全面的貿易摩擦就開始被挑起並升級了,同時針對華為的制裁,實際是針對整個高科技產業的遏制,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進行了。
這個時候我們再回想十年前,在2008年時的配合,客觀上為我們爭取到了寶貴的十年時間,因為到了2018年的時候,我們再也不是十年前還得時刻小心發展被打斷的情形了,這一年我們的GDP已經達到13.4萬億美元,美國GDP是20.5萬億美元,這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和第二,美國GDP這時候只有我們的1.5倍了,十年時間,從3.2倍降到了1.5倍,到了這個時候,我們當然比2008年有更大的底氣了。
其實這也不能怪我們,美國的要求是什麽?這十多年來,我們在玩命發展經濟,美國在全力推動金融收割計劃,而我們就是那個收割對象,這事我們不可能再配合了,而且我們已經發展到這個程度了,這時候的配合,美國必定是一刀致命,永絕後患,用錢還可以配合,用命這事擱誰也沒法配合。
2020年:世界百年未有大變局。
世界的發展並不是線性,而是在某些節點就會開始加速,妳不加速老天爺會幫妳加速,歷史的進程往往就在這時候風雲突變。2020年的疫情,就是歷史按下的加速鍵。我在去年的文章中就已經提到了我們其實有七個弱勢項,分別是糧食、能源、生物、科技、網絡、金融、國際規則,其中前三項是最弱的,萬萬沒想到,生物上的沖擊來的這麽快這麽突然,雖然到底是怎麽一回事,現在和將來可能都搞不清楚了,但是這個事我最意外的是,我只猜對了開頭,沒有猜到結局。
我沒想到我們強大的組織和動員能力,把疫情迅速控制住了,更沒想到傳說中強大的美國是這麽的不堪,到現在疫情都還在蔓延,真是人算不如天算。美國今年的衰退幅度已經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據國外的經濟學家測算,美國要恢復到2019年的經濟規模,要到2023年才有可能,而我們現在已經轉為正增長,後面幾年可能會逐年加速,恢復到超過6%的增速上。
在去年,我們的GDP是14.4萬億美元,美國是21萬億美元,如果美國在2023年恢復到21萬億美元的水平,那麽2023年我們的差距會縮小到3萬億左右。而實際上在工業生產總值上,我們早在2011年,就已經超過了美國,現在已經大概是美國的將近3倍了。
IMF還稱,2020中國GDP總量將首次突破15萬億美元,達到15.2萬億美元(約合102萬億元人民幣),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速的成員。屆時中國GDP總量占美國GDP將首次突破70%大關,達到73%,比2019年67%的占比提高6個百分點。而且,這還將刷新20世紀日本創下的紀錄,當時日本GDP占美國GDP的71%,為近百年來GDP最接近美國的國家。
美聯儲為了拯救美股,在今年又搞了一次無限量放水,這一次疫情影響下的放水,只有我們沒有跟隨,美國在2008年和2014年兩度放水推高了全世界的資產價格,但這一次我們可以不用跟了,因為2015年以後我們貨幣改革不再直接跟單一美元掛鉤,再加上我們疫情控制的好,經濟恢復得很快,所以這一次我們就堅決不搞財政赤字貨幣化這一套變相放水的事,同時繼續牢牢堅持房住不炒,這麽下去,美國除了怨自己外,又能如何呢。
最後
回顧將近20年來的發展,可以看到,我們始終是在堅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根本,沒有走捷徑,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發現短板就補足短板,像精準扶貧這種事,在全世界範圍來看,是絕大多數國家都不可能去做,也不會想做的一件事,但是我們就是花大力氣去做了,而且出色的做好了。
然後當我們解決了很多著急的問題,降低了風險,這時候突然遭遇了疫情,將來可能還會有其他全球性的氣候變化,等等影響,如果沒有做,我們一樣也會很被動,但是我們主動的把困難解決在前面,這都是自身的努力,哪裏有什麽國運這麽好的事。
所謂國運,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把自己這一代的使命完成,下一代人的國運自然就不會太差,正所謂天助自助者,自助自信自立自強,才是根本。前輩的努力,換來我們的國運,我們努力了,後輩的國運也會好下去。
得意的 一天 沖 泡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武漢肺炎爆發以來,疫情洶洶、人心惶惶,各方面的消息都很亂;在風聲鶴唳下,草木皆兵所有人都為之亂神。
人類是種有理性的動物,但一群人類就不是了,當我們在看動物頻道上的牛馬群狂奔、魚群鳥群竄動時,其實我們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所以當消息一出,我們搶口罩、搶酒精、搶消毒棉,甚至搶衛生紙,弄得疫情還沒爆,糖尿病患幾乎沒消毒棉用、前線醫護人員沒有口罩可戴;我真的相信有人家裡面屯著上千片的口罩,然後額手稱慶的看著船邊水中那些人伸著手亂划。
我只能祈禱大家安全下莊,讓他們看著上千片的口罩想著要煮什麼口味的口罩湯.....
而所有事態都一樣,只要鬧得夠久,事態發展跟正反兩邊的訊息不斷湧出後,就會讓人難分真偽甚至是對錯。
只是這通常是包括加害者、受害者與政治立場或既得利益產生衝突的事物;相較之下,某些事務則是不受影響的始終中立。
而這些事務的中立是來自於它們不會受到政治或主客觀立場的干預而產生改變,例如科學定律。
------------------
而台灣本來就有某些人是盲目的,他們在平日裡看似理性,卻常用不理性的角度解讀來源片面的情報,然後散布奇怪的消息;實在很難不懷疑瞎搶物資囤貨的就是這種人起頭的.......
我常常在這個專頁裡面呼籲大家要有獨立思考能力、要能夠解讀與多方面思考不同的消息來源,這是一種具備科學性的思維模式。
只有習慣用理性思考、多角度思維去查探、用科學角度去找證據,我們才能去做那個謠言止於己身的智者,也才能避免散播謠言或是被謠言所迷惑;尤其,當你就是那個會將關心資訊分享給親友的人,你就更有必要釐清資訊來源,才能避免好心做壞事。
昨天晚上我就遇到一個,還自稱為人師的;差點沒把我鼻子氣歪了......
在我遇到那個奇人後,我只能說 : 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是需要的,但有足夠的知識常識來支撐思考與推敲則是必要的。
不然,終將只能成為一個立場堅定卻說著渾話的人,終究還是可能害人害己。
------------------
平日裡,台灣人就很注重消毒。
消毒很重要,但除卻洗澡、洗頭、洗手、刷牙之外,其他的消毒可能有99%都是不必要的。
更正確來說,消毒本身就是一個假議題;因為沒必要,而且也做不來。(這個話題,以後有機會我想用一個篇幅來好好吐槽一下....)
但台灣人卻在媒體列舉了各種東西都比馬通髒幾千倍幾萬倍的軟性恐嚇下,開始迷信各種消毒商品;又在各種商業文宣下,相信甚至迷信的搶購各種消毒用品。
現在又正值防止疫情失控的當下,這種精神式潔癖就更嚴重了。
於是,香皂不能滿足大家了,大家要有殺菌效果的洗手乳;洗手乳不夠看,大家還有要乾洗手,然後又覺得添加什麼精油或厲害的不知名成分更威猛。
而環境與自身消毒藥劑也不能只是簡單的稀釋漂白水或酒精,最好是名字越複雜感覺就越有效。
就像是"鹹酥雞"看起來就只值50塊,但叫做"去骨醃漬炸雞肉佐台式風味羅勒"就能有異國風清,就能值450元的高價了。
所以,漂白水、酒精,聽起來就很LOW,次氯酸水聽起來就很猛了;然後又不能免俗地給個台式名稱,大家居然就又買單了。
所以"水神"之名橫空出世;就如同網路上那堆比宅男還多的宅男女神一樣又廉賤又輕易封神。
但是,這些人真的知道其中的差異為何嗎?
------------------
剛剛說到為什麼化學定律不會騙人?
因為它是把很複雜事情用很簡單方式表示,而且能成為全世界共通語言的一種型態。
其實數學也不會騙人,因為不會就是不會.......
簡單說,你可以不懂外國語言,但當你要跟外國人討論數學或是化學(或是音樂)時,把公式列出來(把節奏彈出來),那就能直接溝通了。
而這種世界共通的專業語言,卻異常有效,還正確的顛撲不破。(因為"定律"本身就是具備嚴格定義的)
我書沒念好,所以在學生時代時我總是想著為什麼要學化學、數學,搞的這麼難,我們的生活中也用不到不是嗎?
但長大了、眼界開一點後,我才知道不是這麼難的數學本身無用,而是我們生活層次用不到這麼難的數學;但不表示它沒用(大概是我們自己沒用吧.....)。
大家看過一部電影叫做《關鍵少數》吧?
這是一部傳記式電影。它講的是三個主要的非裔女性,如何在飽受歧視的年代,幫助美國太空總署在太空競爭時代能取回主導權的過程。
這三位劃時代的里程碑人物是憑藉著什麼完成任務、取得眾人尊重,並且成為影響美國太空總署至今的成就呢?
她們數學很好,而且是要命的那種好。
她們能以數學來驗證太空梭在地球、在空中、在太空然後降落的軌道、座標與太空船裝置上的各種抗性、承受力與各種相關數據。
說的簡單點,她們能用數學證明太空梭飛上去之後的各種狀況,然後提出證實有效的解方與改善依歸。
這證明兩件事 :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就是不會!! And 是我們不會用,不是數學沒用。
------------------
講故事跟電影,好像離我們太遠;好像我是看了傳記電影很感動,所以相信它是真的;那我們來談談現實中我遇過的事。
在我念高二的時候,有一天放學時我看見我們班上的衛生股長非常認真的在刷地,我走過去看時,旁邊站著一罐通樂;我問他說 : 這哪招?
他很得意的說 : 我發現用通樂來刷地板,地板會變得非常乾淨,超級有效。
而跟著我進來的班導師臉色大變(我是化工科,導師周國英先生是老化工人了),他急著喝斥大家先把外面的地板沖乾淨,然後進教室去。
當我們進去後,他已經在黑板上寫了化學反應式,還氣急敗壞的罵著搞不清楚狀況的衛生股長。他解釋說,用鹽酸洗石子地,看起來很快很乾淨,但是會損傷石子磚的表面,原因是因為鹽酸跟大理石中主要的成分反應後會侵蝕大理石。
我把化學反應式列給大家看 : CaCO³+2HCl ---> CaCl²+CO²+H²O
(白話文 : 碳酸鈣+鹽酸_反應後會變成_氯化鈣+二氧化碳+水 )
這會發生什麼事?
反應之後的氯化鈣會溶於水,然後被我們沖進排水溝裡;而反應後的二氧化碳會跑到空氣中;於是留下來的就是被侵蝕成坑坑洞洞的地板。
聽完之後,老師帶我們回到走廊上,看著地面的坑洞,我們目瞪口呆。
從那時候我就知道兩件事 : 化學、科學不會騙人。AND,不是化學不管用,是我們不會用。
所以前幾天,家人告訴我有個富豪為了給年輕女朋友做排場,就叫了許多朋友來家裡開慶生派對,又倒了幾十公斤的乾冰到進游泳池裡製造煙霧效果..........才聽到這裡,看著電視的我就問 : 所以死幾個人?
家人很意外又不意外地反問 : 你怎麼知道會死人?
#因為化學不會騙人
請記住 : #沒有未卜先知_只有見微知著
------------------
#再說回我遇到的那個神奇女老師
引起我注意的不是她有多推崇次氯酸水,而是她的那句 : 酒精揮發後會完全沒殘留嗎?酒精可以嗎?泡過酒精的食物能夠直接下肚嗎?
酒精不一定是最好的喔~
#這我就納悶了
(你X的沒吃過燒酒雞?)
所以我非常好奇,她覺得酒精會殘留的根據是什麼?
是她看了什麼論文報告?還是她以什麼驚人的化學學理突破,才會說出這麼超出我想像的論點。
於是我請問她說這個話的依據是什麼,能否用化學平衡式的表現方法來簡單說明?
#然後她就爆了
叫我自己去估狗......這些化學式,只要高中程度,智商90以上,姑狗一下都會理解.....(說我請她列出化學式的行為是)好比抓著教你微積分的教授問他能不能證明九九乘法一樣的心態.............
#然後還是沒有正面回答我她憑什麼說酒精會殘留
她說對了一項,這是有高中程度都會知道的事情(但從她暴怒且左右迴避的言論看來,她沒有高中程度)
酒精可以跟很多東西反應,但揮發可以參考這個化學平衡式 : CH3CH2OH + 3O2 → 2CO2 + 3H2O
在這個化學式裡面,酒精碰到氧氣,會變成二氧化碳跟水;這裡面的二氧化碳會跑到空氣中,水會在揮發過程中被帶走或是被我們的體溫帶走。(然後過程中也會把我們的體溫帶走,所以我們會覺得涼涼的)
所以,如果你買的酒精裡面就只有酒精(加水稀釋),那它在揮發後是不會有殘留的。
因為化學不會騙人,所以我可以以此懷疑她唬爛。(就這麼簡單)
------------------
有趣的是,她寫一堆來迴避我的簡單提問過程中,甚至還說 : 她也會在上課時跟小小孩討論,要有獨立思考能力,只是建議不要只對酒精有迷思,提出另一種思考模式而已............
這種似是而非的言論,讓我知道原來她沒有證據,只是覺得不要迷信酒精,所以反過來懷疑酒精...........這種思考是對的嗎?
其實,沒錯。
但錯的是 : 妳大膽假設了之後,妳拿什麼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沒有。那就是造謠、就是騙人、就是無的放矢,那就是反科學。
妳要黑酒精,沒問題,但拿出證據吧?
有殘留?🤔
根據是化學平衡式?人體實驗?期刊論文?
總不會自己答不出來,沒有證據,然後自己的發言連估狗程度都沒有,就只會叫人估狗吧?
她提出思考模式,很好!
證據呢?
她要懷疑迷思,很棒!
根據呢?
就如同我們可以懷疑希特勒是變性人嗎?
可以啊!證據呢?
大家可以懷疑李小龍、張國榮尚在人間?
可以啊!證據呢? (我是真的希望他們兩個都沒死啦....但我沒有證據)
很多人唸小學時牆上總貼著「大膽懷疑,小心求證」,我想大家要認真想想其中意涵是什麼?只是為了對仗嗎?
這叫做獨立思考能力?
不。這叫誤人子弟。
化學是只是討論科學問題的基本共同語言。只有在這個基礎上討論化學問題才客觀並有意義,而不是誰誰的主觀感受與懷疑。
吳萼洋覺得蜂蜜檸檬可以預防武漢肺炎,可能那個宮廟也覺得符水有效,都可以。但這是科學問題啊,要叫證據的。
她還說自己服務單位的園方有充足的酒精,也預約裝設次氯酸製造機,還評比了很多廠商..............
要是我的孩子在他們園裡就讀,那我會當個奧客去看看他們到底拿什麼當作評估的標準;要是真的敢拿她口中的神水(次氯酸水)噴在孩子身上,我絕對讓他們上電視接受訪問。
#但還好我不是
最後提醒大家一件事 : 我們很生猛的中研院跟國家衛生研究院先後對武漢肺炎的篩檢跟疫苗做出重大突破的研究成果,但你們猜猜他們動物飼養房間跟實驗操作台與各種器具的消毒殺菌是用什麼呢?
就是酒精跟稀釋的漂白水(次氯酸鈉水)
人家科學前線的機構都用這麼"原始"卻又極有效果的方式在消毒,一堆人在那邊裝什麼上帝?
.
.
.
#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
#她以為的獨立思考_其實誤人子弟
#妳大膽假設了_那妳的求證呢?
#名字比較複雜不表示比較有效
#最簡單的往往會有最好的效果
#台灣很有趣
#民粹團體上街比各國核能專家畢生研究還牛
#現在連幼兒園老師都覺得自己比那些專家還懂化學了
#撿到機關槍
#我知道很長_但我不想分兩篇_我先去喬一下氣歪的鼻子
#開學了
#回到上班上課沒休假的時光
#所以發文無法準時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得意的 一天 沖 泡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晚的天特黑,滂沱大雨個沒完,一回到家的我,趕緊扒了幾口飯後,囫圇吞棗後,忙著上樓洗澡,騰騰騰的腳步聲,引來了正寫作業的兒子注意,他扔掉筆,跑到樓梯口探頭說:「爸爸,我想要跟你洗澡。」他對著樓上扯開嗓門喊著。
忙了一天挺倦,我只想趕緊速戰速決,於是對他說:「我沒有要洗啦!只是換衣服而已。」
「哦!」他把頭又縮了回去。
我以為瞞過他了,安心的拿了盥洗物品,在浴室裡打開水龍頭,嘩啦嘩啦的水墜下了,蓮蓬頭隨後激射出水線,淋得我滿頭滿臉。
叩叩!清脆的幾聲敲門後,兒子稚嫩的嗓音,在門後央求著:「爸爸,我想跟你洗澡。」
「好啦!你進來脫衣服,我等你。」習慣洗冷水的我,有點無奈的把水調熱,霧氣開始騰飛,外頭兒子急急忙忙甩掉上衣,褪褲子時,索性用腳ㄚ子把褲子給蹭下來,還絆了兩下。
「你慢一點,我會等你。」我看他急的,不由得噗哧笑了,赤條條的他撓了撓腦袋瓜,說聲不好意思後開門進來,怕他著涼,我連忙他推到熱水前澆淋,隨手擠了一坨洗髮精,分一點給他,自己先洗了起來。
基本上,父親帶兒子洗澡,其實就跟當兵洗戰鬥澡沒兩樣,他沖好頭髮後,我立刻接續,拿塊肥皂幫他身體打滿肥皂泡,然後再推他去沖熱水。趁他沖熱水,肥皂輪到往我身上招呼,抹到一半時,他又開出要求,「爸爸,背要留給我洗哦!」,這個孩子年紀越大,對我說起話來,我反倒越像他孩子一樣。拗不過,我只好蹲下背對著他。
沒一會兒功夫,背上肌膚感覺到有一雙小手,死命緊抓著滑溜的肥皂,仔細塗抹一番後,小手指上的指甲,開始碎細的在我背上,努力的抓著搓著,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簡直把老爸的背當畫布一樣。
(嗯…有人抓背的感覺真不錯)我這麼想著。
「爸,你有幫你爸爸洗澡時抓背嗎?」他開口問我。
聽到這一問,反倒讓我迷惘了。
回想起自己的父親,從有記憶起,他似乎都在賺錢,對比現在,當年那可真是一個拼經濟的年代,由於時機好,錢賺得多,父親很自得意滿,因此對孩子特別嚴苛。
尤其是對我哥,由於是長子的關係,他對老大有很深的期望,父親跟果凍相差一歲,那年代的男人,大概也都是這模樣,在外拼事業,回家當帝王,對於孩子從不鼓勵,也不想知道近況,反正表現只能是讓父親有面子,對孩子講起話來多半就像拿刀活剮,生活若有不如他意,就是打巴掌抽水管,對我們兄弟都是,由於他是老大,因此總是被特別加倍修理,那個年代就是這樣,信奉不打不成器的鐵律。
我哥唸國中時,由於性格比較懦弱,被小混混盯上,對方一群人總是在圍牆角落堵他,把他的臉摁在磚牆上,逼他交出身上的錢來,給不夠就圍著揍他,怕他臉上太多上傷,他們會架著他,由帶頭的那一個,用膝蓋狂頂他肚子,打到他求饒後,一群人掠下狠話,要他想辦法去偷來給他。
那陣子,他老喊肚子疼,我掀開他衣服後,看見黑青一大片,怒不可遏的想告訴父母,他不肯,緊緊的拉住我的手臂,並阻止了我,要我偷偷去藥箱拿罐驅風油給他抹上,因為父親給我們的從小養成的觀念,是無論什麼狀況,永遠別奢望他會出手幫你什麼,你得靠自己。現在回想起來,或許就是擔心孩子未來不成材,所以反向加倍打擊,希望孩子出人頭地。
後來,我隱密的從我哥口中打探清楚消息,知道那人是幾年幾班,於是偷了家裡一把長刃的水果刀,打算趁放學,也在校門口桶那人兩刀,但這事沒成,後來是被我哥發現,因為他發現我拿了刀,在母親平常在用的磨刀石上磨利,之後藏在書包裡,他趕緊趁我睡著後,偷把刀藏起來,然後駡了我一頓,叫我不可以亂來,從小睡在一起的手足就是這樣,誰也瞞不過誰。
這件事,後來還是爆發了,有一天學校導師通知了我爸媽,說他挪用全部班費,我爸去了學校,不由得哥哥辯解什麼,鐵色鐵青的幾乎想要當場打死他,我哥也不辯解就閉嘴忍著,他同學看不下去,主動出來解釋作證,這才東窗事發。
那一晚,我印象很深,他們弄到很晚才回來,進門時,父親的火氣很大,看哥哥的眼神,充滿了不屑與失望,大概覺得一個男子漢,怎麼連保護自己的勇氣都沒有?母親問我知不知道這件事,我說我知道,她問我為何不早點說,當時小六的我,答不上來。
成長過程中的故事,有很多寫不完,但父親基本上在家裡,是不主動跟孩子有任何交談的,而我們看他,就像小鬼碰到鍾馗一樣,遠遠看到就想辦法繞過去,聽見他的摩托車聲音,在巷口由遠漸近,就趕緊關上電視躲上樓,當年還是孩子的我像個木欄杆,木頭上滿滿的是一個又一個戳出的孔,好也好不了。
未成年前,還真以為那個年代的所有爸媽,對孩子都是這樣,催眠自己,想說這樣的父母很好了,家裡經濟好,讓我們生活無虞,這樣很好了啦!自尊、愛、理解、包容,這些玩意看不見又摸不著,拼經濟發大財才是人生重點,當年連升學志願排序,也是攤開報紙最後四張,看職場就業薪水的出路而讀,而非為尋找人生志趣。
台灣在七八十年代,走過那段拼經濟那段狂熱歲月,未上市股票、投資公司、大家樂、六合彩,下班後就去秀場、紅包場、迪斯可舞廳,當時整個社會非常狂熱,是不少人發了財,但不也創造出了無數個疏離冷漠的家庭?摧毀了多少親子相伴的時光與機會?豬大哥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一個鴻源洗掉多少人身家?真正發大財的人又有多少?
發大財,真的是我們這一代人要的嗎?這些上一代當年互動上的缺角,是很多人埋藏在內心的傷痛,難道不像一把刀,狠狠的扎在我們的心上,不曾好過,大部分的人,因為後來美國用301威脅修理台灣,而讓整體經濟放緩後,台灣開始走向隔週休,台灣父母才慢慢把生活重心,真的放回了在孩子身上。
最終,見我思考半响不回話,兒子偷偷的用水勺,盛了一冷水偷襲我,我驚醒後轉頭一看,在霧氣瀰漫下,一張紅噗噗的臉蛋,上頭掛著滿滿得意的笑容。
「你想啥呢?爸爸」他問。
「沒事兒,我想著樓下冰箱裡,有一塊我留給你的蛋糕,待會洗完,咱們父子倆一起分著吃好不?」
「好耶!」他興奮的聲音,像一把擲入瓷碗的骰子,清脆而響亮,讓我止不住一臉的笑容。
我想,這是錢買不到的幸福滋味吧!
也許我們沒私人飛機飛到白宮,沒有親筆簽名杯墊跟原子筆能炫耀,
但在充滿愛的家庭裡,我們都是首富,你是我也是,無須向誰乞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