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x身體與性教育】青春期女孩身體的祕密.生理心理知識成長書
#女孩認識青春期的性教育指南
女孩的成長從小學中年級就要開始注意囉!
身為父母、家長的您,有發現女兒的身體、心靈已經有些微轉變了嗎?
如果只是想破頭要解碼少女心,單方面要孩子「主動」向您開口分享身體的變化和內心的想法,是很難的喔。
爸爸、媽媽和家長們,請您們先來做點什麼吧!主動和孩子來場性教育對談。
一生的性教育,從最初的家庭開始做起。
【本書特色】:
1. 超萌手繪圖解釋青春期
淺顯易懂的青春期、性教育的文字說明,搭配上可愛溫和色系的手繪圖案,讓女孩對於身體的秘密和青春期不感到害怕討厭,而會是粉紅色般的期待與喜愛!
2. 溫暖談心和淺顯易懂的文字解釋
帶您試讀看看:
可能在某一天,你會發現小褲褲上有「血」!是的,那就是來自子宮的血,他還有另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做「月經」。恭喜你,當你與這個月經相遇時,就是真正從小女孩踏入「少女」了。這是一個值得開心的紅色魔法,一定要和媽媽分享這件事喔!因為啊,你還要和媽媽討論女生的第二神奇寶物-「衛生棉」的選擇喔!
3. 專業的性知識
本書作者為木生婦產科資深護理師陳文晴。
作者在書中化身拉芙姐姐,教導最適度的性教育觀念,帶女孩認識女孩青春期身體發育,從說明「性器官、選擇穿內衣、衛生棉、看婦產科」等專業知識,到「和朋友相處、有喜歡的人、被拒絕後的心靈溝通」,以及親子共讀篇的「遇到性騷擾怎麼辦?」、「青春期的自慰」等議題,讓父母、孩子都能一同正經又親密的討論。
#讀這本書女孩會學到
‧小女生第二性徵發育知識
‧設立身體界線的自主權觀念
‧感受與調適心理的轉變
‧提前了解同儕相處過程會遇到的情況
‧親子間性相關話題引導
#讀性教育書籍的重要性
‧學習保護身體隱私,預防性暴力
‧願意說出心裡話,分享喜悅與挫折
‧親子關係更緊密,找到溝通的切入點
‧樹立正確性觀念,對性的好奇有安全的認知
‧懂得尊重與平等的概念,擁有判斷是非對錯能力
在複雜多元的世界中,每一位家長都需要掌握青春期正向發展關鍵期,教出有愛有力量的小女孩!
女孩長大的祕密是什麼呢?妳也想知道自己會如何成長嗎?
一起來閱讀這本《青春期女孩身體的祕密》!
【青春期女孩身體的祕密.生理心理知識成長書】
作者:陳文晴
出版社:和平國際
出版日期:2021/05/01
博客來:https://reurl.cc/5onG3z
👾👾👾【贈書活動】要贈送給1位粉絲了~限台灣地區~8/19抽獎
1.[雙寶vs治療師阿木育兒戰]粉絲頁按讚或追蹤
2.Tag 4位好友
3.留言[青春期女孩身體的祕密x治療師雙寶阿木]
4.公開分享
#和平國際
#青春期女孩身體的祕密.生理心理知識成長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3萬的網紅唐綺陽官方專屬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週水星「進入陰影期」,是的,已經開始有懷舊氛圍出現了,是否感受到了呢?好比跟朋友交談中忽然憶起某個故人,或看到許久不見的老明星上新聞,或跟老同學、老教授有了聯繫;這些都是「水逆的預備動作」使然,也許我們該順勢地就開同學會吧,關注一下故人吧,聊一聊懷舊話題吧,水星射手的陰影期、逆行期也有利於「用高遠...
性暴力 治療 在 親子天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閱讀有意思EP.08】#性暴力議題 好重要,但怎麼跟孩子談?
「只要長到某個歲數,孩子需要懂得某些語言以保護自己。因為爸爸媽媽沒有辦法一輩子在身邊幫忙。」
曾心怡臨床心理師是初色心理治療所的副所長,同時經營臉書粉專「 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 」。對於 #性暴力議題,心怡心理師從臨床經驗出發,與我們分享如何引導孩子了解外界的潛藏危機──在家庭中,我們要怎樣幫孩子做好準備,面對資訊龐雜、性議題威脅不斷的網路世界,又該怎麼讓孩子安心傾訴與討論?
💪 為孩子的性暴力防範打疫苗>>https://cplink.co/vrPRoeZP
🔖 免費訂閱收聽>> https://podcastparentingcw.soci.vip/
❤ 想聽親子天下聊什麼?節目許願池,歡迎一起來許願>>https://reurl.cc/GdK7ov
性暴力 治療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重大意外發生,別忽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台鐵太魯閣號110年4月2日發生出軌事故造成嚴重死傷,台鐵機務處處長陳詩本表示,據調查袁淳修煞車時是奮力重拉煞車4秒,並且堅持用生命拯救乘客,直到撞擊失去生命為止,(4/5)袁淳修骨灰乘坐專用列車前往台中,而袁淳修同事、長官也自發於樹林站「交班」除向袁淳修喊話任務已結束,也全體列隊敬禮,而專車及現場行經列車也鳴笛致意[1]。
本起事故造成50人死亡和216人輕重傷,為1948年臺灣鐵路管理局成立以來最嚴重的鐵路死傷事故[2]。太魯閣號的倖存者在社群媒體上寫到:
有很多悲傷、遺憾、但看見更多的是感恩。
我們是第一時間逃出車外的第三節車廂。
看見
好不容易打開門時,大家沒有爭先恐後,而是手把手地扶持身旁的人。
看見
兩位健壯的男孩立刻主動跳下去在門口接應大家下車。
看見
位在第一車廂的列車長幫助其他人脫身出來後,繼續幫忙大家疏散、幫忙我們提行李走過鐵軌,再折回現場協助救災。
看見
第一批來到的救難人員急火火地衝向山洞,因為太焦急還一度跌在鐵軌旁。
聽見
年輕救難員一邊動作、一邊手抖個不停,一旁老練的救難員對他說「不要想太多、盡全力救就好。」
看見
現場警消人員忙碌地安排救難動線、安排獲救人員爬到上方清水休憩站等候,仍然不忘溫和且親切地回應每個人的狀況。
看見
獲救的人沒有抱怨或躁動,而是互相詢問傷勢、分配補給的水和食物。
感謝為乘客犧牲自己的兩位駕駛員,
相信他們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仍努力地煞車,車子才停下來。
願主親自安慰他們的家人。以及所有罹難的家屬和每個關心我們的朋友們[3]
■Care the Carer(關心照顧者的健康)
「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張自強主任」表示,台鐵太魯閣號發生嚴重出軌意外,事故傷者與救災人員連日接收負面訊息可能出現罪惡感、情緒不穩及殘酷景象不斷湧現等症狀,呼籲應重視「Care the Carer(關心照顧者的健康)」,確保救難者身心健康。
張自強主任指出,面對連日處理重大事故,無論直接或間接投入救災或醫療復健工作者,都可能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包括感到身心疲憊(日以繼夜搜救與協助)、罪惡感(為何沒有及時把他們救出)、心情憂鬱(每天看到悲傷的景象)、無助(明明救出但無法救活)、情緒不穩(壓力與疲憊造成)等,且緊急救護、搜救或傷亡者家屬崩潰等殘酷景象會不由自主出現在腦海中,導致心理健康失調等現象[4]。
■不只罹難家屬、一線人員,一般民眾也會引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工系吳書昀教授」指出,重大災難發生後,經歷事件人員因直接面對傷痛,身心受影響程度強烈;一般民眾雖沒直接經歷卻可能因新聞事件勾起創傷記憶,或因災害故事、畫面不斷重播導致心情低落、焦慮不安等身心狀況,專家呼籲要多留意身邊親友情緒,必要時應尋求專業醫療[5]。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症狀、治療與預防(醫師完整說明):人生總是有許多意外,經歷過或大或小的創傷後,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走出來,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幸運,許多人在經歷創傷後,罹患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長期承受失眠、惡夢、嚴重焦慮…等症狀。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個案,常會因為否認或害怕再度體驗創傷,因此逃避就醫,身為醫療人員,這就是我們最擔心的事。我們只有在更加了解這個疾病後,才能對自己,以及旁人的心理健康,有更多的關注與同理,讓更多人能夠順利走過生命中陰暗的幽谷。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是什麼?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多數是因為直接經歷,或親眼目睹駭人的事件所引發。常見的創傷事件包含瀕臨死亡的威脅,例如綁架、兇殺、戰爭、天然或人為災難、嚴重的身體傷害、虐待或性暴力等。
甚至這些創傷,不一定要是自身經歷或親眼目睹的,有時光是「得知」親密的家人或朋友遭受創傷事件,都有可能引發創傷後壓力症後群,導致回憶、惡夢、嚴重焦慮,以及無法控制地想起創傷事件。
根據終生盛行率的研究,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並不少見,平均來說,遭受創傷後有9.2% 的受創民眾曾發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在性侵、戰爭、監禁和屠殺的倖存者,則有高達33%~50% 的盛行率。
經歷重大創傷事件,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很痛苦的,短時間內出現回憶、噩夢、嚴重焦慮、回想起創傷事件…等狀況,其實是人之常情。但隨著時間經過,與良好的自我照護,多數人最終能夠恢復。然而如果這些症狀持續惡化,持續了幾個月甚至幾年,並且干擾了日常的工作與社會功能,就很有可能是罹患了「創傷後壓力症後群(PTSD)」。
■影響 PTSD 的因素主要可以分為「危險因子」與「復原因子」兩類
不是每個人經歷過創傷事件後,都會發展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實際上,大部分的人並不會發展成這個疾病。一個人是否會發展成 PTSD,其實受到許多不同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的影響程度也不盡相同。
危險因子是會讓一個人「較容易」發展成 PTSD;相反的,復原因子則是能夠「減少發展成 PTSD 的風險」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危險因子:
▶經歷過創傷事件或極端危險的事件
▶遭受傷害
▶目睹他人遭受傷害或死亡
▶童年創傷
▶感受恐怖、無助或極端害怕
▶創傷事件後社會支持不足或缺乏
▶事件後面臨極端壓力,例如失去親密的家庭成員、感到痛苦與受傷、失去工作或居所
▶曾經有精神疾病病史或藥物濫用紀錄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復原因子:
▶尋求他人支持,例如朋友與家人
▶創傷事件後尋找支持團體
▶肯定自己面對危險的行動
▶準備正向處理策略在或在創傷事件過後從中學習
▶感到恐懼時同時有能力有效應變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症狀有哪些?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部分症狀,通常在事件後三個月內會開始產生,症狀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創傷經驗再體驗:
在創傷事件過去後,個案可能會透過做惡夢,夢見同樣事件發生,或者在白天突然回憶起創傷事件,再度感受到受創的感覺。
▶過度警覺:
經歷過創傷事件後,有些個案會持續處在警戒狀態。
▶逃避及麻木:
許多人會選擇避免回憶或接觸可能引發創傷事件回憶的人、事、時、地、物。
▶出現與創傷事件相關的負向認知及情緒:
聯想障礙、對創傷事件認知扭曲而責怪自我或他人、情緒低潮、疏離他人。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要如何治療?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治療,需要精神科醫師的專業協助,提供個別化的治療規劃。常見的治療方法可分為「心理治療(含特殊治療)」與「藥物治療」。
■面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進行壓力管理,適度放鬆身心
長期承受壓力是 PTSD 的危險因子,對於這點,我們可以透過壓力管理,培養抗壓性,增加適應能力。
像是進行時間管理、放鬆練習、冥想,培養規律休閒與運動的習慣,讓心情放鬆才能夠思慮清晰地解決煩惱。另外也可以透過填寫自我覺察量表,例如心情溫度計、事件衝擊量表,了解自己或關心周遭的人。
▶給予個案實質支持與陪伴
如果家人剛經歷過嚴重的創傷事件,給予足夠的情緒支持、實質的陪伴與傾聽就是最簡單也最好的幫助。
▶媒體自律,減少過度報導社會重大創傷事件
媒體的自律,也是一個重點。社會新聞上的意外、強暴、綁架、兇殺或暴力攻擊事件,其實也屬於創傷事件,可能增加民眾發展成 PTSD 的風險。如果媒體可以不要刻意強調、渲染恐懼,對整體社會來說,也是另一個預防 PTSD 的重要努力方向[6]。
■諮商心理師全聯會:關懷彼此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黃雅羚理事長」也呼籲,民眾可以多關照自己與身邊親友的情緒反應。
▶多關照情緒反應
黃雅羚理事長提到,當日常生活的安全、平穩因為事件此時這麼有即視感與威脅感,難免都會在接觸相關訊息、搭乘交通工具時有過度敏感的反應出現,像是:悲傷、低落、氣憤、恐慌…等情緒,其實都是在非常時期下,可以理解也很正常的反應。
▶減少情緒刺激
「諮商心理師全聯會羅惠群副理事長」說明,如果民眾發現到自己在連假期間,甚至是回到平常生活與工作崗位後,仍然會不斷反覆地想滑開手機、打看電視接收相關訊息,還有許多新聞畫面在腦中盤旋不去,低迷或激動的情緒久踞心頭,這些都提醒著需要稍稍遠離一下這些訊息,過度的訊息暴露有可能超出了我們的身心負荷。
▶允許、放慢、陪伴、轉移、活動
羅惠群副理事長解釋,如果真的自己或身邊親友有上述反應,最要緊的是「允許」自己與他人呈現/表達上述情緒。再者是「放慢」地給予回應,也許不急著給予建議,反而用行動予以「陪伴」會是最適當的支持方式,民眾可以漸漸地把這段時間的注意力從事件、新聞畫面「轉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如果可以的話,再陪著親友到戶外「活動」透透氣,與其他親友相聚、連結,若能有些肢體上的擁抱與安撫,更能給予即時的支持與同在感[7]。
■若連續1個月有悲傷、焦慮、憂鬱等症狀應速就醫
「台灣憂鬱症防治學會張家銘理事長」建議,第一線人員內心應常保持「心理急救」狀態,以防創傷壓力症,且不論救災或倖存者接下來若連續1個月有悲傷、焦慮、憂鬱等症狀應速就醫。
張家銘說,對於老人、小孩及原本就有嚴重身心障礙或創傷經驗者,一定要特別關心注意,他們相對容易被忽略或較為脆弱,從過往經驗於災難中有親人過世、身體受傷、家園及財物受損者,甚至那些不顧危險、沒有休息的救難人員都是創傷後壓力症的高危險族群,應該是優先被關注且幫他們加油打氣。
張家銘提醒,若倖存者或救難人員於事件發生後1個月,內心仍持續有痛苦、哭泣、悲傷、害怕、憤恨、驚嚇、夢魘、失眠、焦慮、憂鬱、易怒、緊張等症狀,甚至產生與災難相關的精神疾病如創傷後壓力症、憂鬱症,焦慮症或恐慌症等,應速接受精神或心理治療,避免症狀持續或更為惡化[8]。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udn.com 聯合新聞網)太魯閣號殉職司機袁淳修「任務完成了」!台鐵同事敬禮交班:https://bit.ly/3cXWBP8
∎[2] 維基百科「2021年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故」:https://bit.ly/31RTG3Z
∎[3]
(udn.com 聯合新聞網)太魯閣司機員生命倒數仍踩煞車救乘客 同事送最後一程:https://bit.ly/3fSBXBF
Rae Cherry - 作為這次408太魯閣號的倖存者,有很多悲傷、遺憾、但看見更多的是感恩。:https://bit.ly/3uuHHG0
∎[4](自由時報)救護人員出現罪惡感、情緒不穩,職能治療師籲重視「Care the Carer」:https://bit.ly/3cUjP8t
∎[5] @[186593071836:274:商業周刊(http://xn--zsrzt.com/)]「整天看災害報導,一般民眾也恐引發創傷反應」:https://bit.ly/3cZ61cV
∎[6](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症狀、治療與預防,醫師完整說明」:https://bit.ly/3sZKJ4p
∎[7](健康醫療網)「太魯閣號出軌事件 諮商心理師全聯會:關懷彼此」:https://bit.ly/3rUGh5H
∎[8](蘋果新聞網)【台鐵出軌】倖存者、救難員小心創傷壓力 專家:連續1個月悲傷焦慮應就醫:https://bit.ly/3fQEP1T
➤➤照片
∎(ETtoday新聞雲 / 雲論 / 心理師的歡樂之旅)「台鐵出軌》第一線人員正承受著巨大傷痛!降低PTSD傷害你我可以如此陪伴」: https://bit.ly/2Q9oFWs
∎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救災人員PTSD」:https://bit.ly/3cZ4XWI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藥物濫用對健康與社會之衝擊:問題與對策
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7-1/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心理及口腔健康司 #國民健康署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台鐵太魯閣號
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 諮商心理師公會 /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 衛生福利部 / 心理及口腔健康司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性暴力 治療 在 唐綺陽官方專屬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週水星「進入陰影期」,是的,已經開始有懷舊氛圍出現了,是否感受到了呢?好比跟朋友交談中忽然憶起某個故人,或看到許久不見的老明星上新聞,或跟老同學、老教授有了聯繫;這些都是「水逆的預備動作」使然,也許我們該順勢地就開同學會吧,關注一下故人吧,聊一聊懷舊話題吧,水星射手的陰影期、逆行期也有利於「用高遠的視角歸納結論」,也許在此時此刻更能客觀地「對過去三年的苦難」有番結論,或者得遇高人指點一番。
當然,水星陰影期間也要當心溝通、交通、3C產品的問題,所以該備份、該包膜、該修理、該存檔的,通通不可大意。此外也要注意「天氣變異」,除了會影響交通,也會影響健康。
太陽於週三中午進入射手(先祝射手們生日快樂呀),太陽將使射手座人、射手議題成為矚目焦點,所以對討厭被關注、失去自由的射手們是一大考驗吧。此外教育、文化現象、為人師表者、宗教議題、宗教領袖、航空、飛行等,也逃不了被關注、討論、議論的能量,請接招吧。
本週三晚海王星則恢復順行,雙魚座們「重出江湖」,以及跟酒、煙、毒有關的事項能有更進一步的進度,此外本來隱匿的受害者則有機會被看見、被發現,讓人們關注到這些本被隱藏的事件。藝術、電影方面的工作者,則有啟動新計畫、力量更延展的機會,宜多把握。
金、木本週依然在天蠍,讓人們有正向面對「天蠍議題」的機會,如死亡、醫療、遺產、重生,或是「有大筆資金的方案可爭取」等話題,看到有人可「死而復生」、或因努力而一夕致富,也令人興起「有為者亦若是」之感。
此外本週火、天對分入相,性、暴力、金錢彼此間衝撞出驅力,使情勢不斷變化,瞬間變臉,或瞬間暴力,值得「身處險境的人」小心。此外也要關注「用火、用電」的安全,火災跡象明顯。
本週白羊有一見鍾情的機會,射手若遇到變局應自我檢討;誰的身體該考慮激烈一點的治療方法,又是誰該拿出自信橫空出世呢?來看唐老師的分析吧~
◆◆◆◆◆◆◆◆◆◆
◎工作注意:金牛、天秤、水瓶、雙魚
金牛:拿出自信,橫空出世
天秤:遇到夢想中的好方案
水瓶:讓專家幫你加分,別一肩扛
雙魚:挑剔細節,站穩腳步
◎桃花注意:白羊、雙子、巨蟹、魔羯
白羊:有一見鍾情的機會
雙子:浪漫柔軟地呵護愛情
巨蟹:陰錯陽差的桃花運,神煩!
魔羯:試試以柔克剛,突破困局
◎財運注意:天蠍、射手
天蠍:可能被指責花錢
射手:遇到變局,應自我檢討
◎健康注意:獅子、處女
獅子:當心老毛病復發
處女:可以考慮激烈點的療法
◆ 唐綺陽 Jesse Tang ◆
唐綺陽占星官網:http://www.astroinfo.com.tw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JesseTang11
↬微博 Weibo:http://weibo.com/jessetang1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WjoR78opl4/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OG7uSCr_tzPTRvuPjknki_eFgV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