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訓練:從創意寫作說起】
這次要分享的文章,出自中國作家張煒,主要談個人如何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
他從西方盛行的「創意寫作」這門新興學科談起,聊到創作一部好作品,需要具備哪些閱歷、能力與技藝。
一起來看看他如何深刻解剖「寫作」這件事吧。
-
寫作訓練:從創意寫作說起 / 張煒
「創意寫作」興於西方,「創意」二字可能是翻譯中的再定義,直譯比較難,大概也不是「文學寫作」和「寫作學」。西方創意寫作的授課老師主要是具有寫作實踐的詩人、小說家和散文家。教寫作必須具備創作體驗,必須從寫作經歷和實踐出發,不能空談。在教授過程中,會慢慢概括出一些關於寫作學、詩學的問題。中國的創意寫作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是大學文學院設置的一門新課程,還未走遠。
寫作訓練是漫長的。通常講,如果沒有五六百萬字以上的訓練,一支筆是不會聽話的,無法累積出基本的書寫體驗。寫作教學主要針對技術層面,它固然重要,也能夠傳授,然而決定一個人寫作成敗的關鍵部分,卻往往不是技術層面。要寫出一部好作品、成為一個好作家,需要許多高於技術之上的東西,那些大致是不可以學習的。每個人的先天能力都是既定的,後天學習所能做到的,只是喚起先天的能力。許多寫作者面對的常常是技術,即語言表述、結構關係等。這是最基本的知識和能力,沒有一定的寫作量,也很難掌握。
關於藝術的判斷是非常複雜的精神活動,學習寫作需要在有創作經驗的老師帶領下,一邊閱讀一邊實踐,看看好作品是怎樣完成的、其中蘊含了什麼規律。比如同樣是成功的作品,有的氣質單純,有的複雜斑駁;有的浪漫飛揚,有的樸拙內向;有的寫得很實,有的想像奇異。藝術自身的複雜性,決定了學習和理解的困難,這就需要非常寬容和通達,需要很深的感悟力,需要有一定寫作經歷的人來引導。通過個案分析,回到局部、細部,從詞彙、標點講起,指出作品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並通過進入作品獨特的語言系統,回到作家個體,回到個人,一步一步去接近和感受。總之,創意寫作就是關於寫作技藝的教授,非常依賴寫作經驗,解決的主要是技術層面的問題。
有時,一部作品似乎寫得很好,有吸引人的情節,有人物,表現的生活底蘊也比較豐厚,但讀起來還是覺得缺了很多,令人不能滿足。總體上看,它寫得還不夠「美」,不能給人一種審美上的深刻愉悅,比較粗糙。首先是,閱讀中無法讓人享受語言之美,而失去了這種美,也就偏離了文學的本質。語言藝術謂之文學。作品本身不能夠提供審美,因為它在把握人物、細節、思想方面,特別是語言,還沒有進入審美。一部作品從構思到形成,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從一開始就要極度地追求完美。一篇萬字左右的作品,裡面有多少標點、詞彙、分句、複合句,要從這些細微處開始推敲。詞與詞之間的調度,每一個標點的含義,都要到位、準確,而且要有個性,不是按照新聞和公文的方法,不取最大公約數。
標點符號在語言表述中有獨到的、重要的作用,它們有情感,有溫度,有層次感和邏輯關係。不能輕易就來個驚驚嘆號、分號、破折號,沒那麼簡單。逗號和分號都是強調層次的,都是平等的關係,但有區別。為什麼有人寫了二十萬字,連一個驚嘆號都沒用,三十萬字連一個分號都沒用,而為什麼有人在很短的篇幅裡就有了許多驚嘆號、雙驚嘆號、問號加驚嘆號?它們自有緣故,有時這是利器,不能隨意使用。即使全篇沒有一詞不妥,沒有一句不精,沒有一個複合句不恰當,這樣的作品也未必就是好的,因為這不過是在解決技術的問題,而比技術更難的東西還有很多,它們更需要解決。比如感悟力、思想力、情感敏銳度、性格反抗性,不同的生命衝力,這些東西會在更大程度上決定著一部作品的品質。
寫作學強調的多是技術層面,翻閱一個時代的文學期刊,會發現其筆調、詞彙、表達方式、語感語境都差不太多。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刊物,翻一下就能把握那個時期的文學氣質,簡單點說就是語言氣質。翻看今天的雜誌,便可以清晰地把握現在的語言氣質。而今,學習外國,一點點欲望並勾兌幾滴小資的悲喜淚,就被當成了傑作,被人稱道。但這種勾兌和模仿的文字,這種消費和娛樂的文字,無法成為傑作。目前最有市場的就是這種「勾兌酒」,摻一摻攪一攪就是一篇作品。這也算一種能力,有一定文學歷練和文字調度能力,寫一個大致過得去的長中短篇小說似乎很容易。一個作家寫了四十多年,寫了上千萬字,像這樣一個巨量的文學訓練,單憑慣性和經驗,一年中就能寫出許多文字,而且從技術層面上挑不出太大的毛病。可是這些全都沒有意義,它們一定會淹沒在更巨量的文字垃圾中。
此外文學寫作技術上要過關,還有運氣的問題。生命在某個階段的一個激靈,一個領悟,就會產生出人意料的表達。它也許有些神秘,隱在字裡行間。然而這種運氣只會光顧那些技術出色、有刻苦訓練的寫作者。所以世界上的優秀作家,技術上都是非常好的。現在刊物上發表的作品,包括一些有影響的作品,僅看技術上就有很多問題,使用語言、調度詞彙的能力很差。文學閱讀市場十分龐大,嚴格講還是供大於求。現有雜誌砍掉十分之九,出版量減去百分之九十,也許才與基本的文學創造力匹配。而且即便如此,能夠經受時間考驗的、留下來的文字,也只是其中的十分之一。每個人都讓文字乾淨、苛刻起來,文學環境才會清潔和嚴謹。
一個作家創作欲望熊熊燃燒時,揮筆而就,但冷靜下來,就恨不得把寫出的東西全部燒掉。一個日益成熟的寫作者會越來越苛刻,文字越來越少、越來越好。有人說他出版了幾百萬文字,今天看有些東西大可不寫。那麼這其中「可寫」的部分,如果沒有那些「大可不寫」的東西墊底,沒有這種巨量的訓練,還會存在嗎?人在藝術方面的覺悟非常緩慢,不能一下就達到高點。
任何一個優秀作家都會貼近底層,站在弱者的立場上,這是仁善之美,人性之美,是匯入藝術審美的至美。然而這並不等同於簡單的呼號和抗議。有些文字除了描寫底層的憤怒、反抗和激烈之外,幾乎再也沒有其它內容。這種強烈的情緒與意念覆蓋了一切,自由、活潑、愉悅、幽默和柔情,全都被壓迫被剔除了。它甚至能夠覆蓋無所不在的愛,變成一種僵化、呆板、膚淺的情緒宣洩。憤怒和激烈壓倒一切,豐富與智性變成了乾癟。詩性是豐瞻的、深廣而曲折的。文學當然可以有反抗、有憤怒、有訴求,但要有一個詩性的品質和基礎。
在教科書裡魯迅先生常常被貼上「反抗勇士」的標籤,作品不是「匕首」就是「投槍」。其實這是誤讀,是某些人的一廂情願。細讀魯迅先生的作品,就知道他是一個多麼柔軟和幽默的人,當然也是一個犀利的人。魯迅曾致信山西榴花社,信中說既然是作文藝,就不要只急著呐喊和衝鋒,先要把文藝作好。有人要你們勇敢陷陣,他自己為什麼不衝上去?馬奎斯的政治立場是左派,左派陣營就指責他疏離革命,為藝術而藝術。馬奎斯在巴黎全身心地投入專業技能的訓練,吸取歐洲乃至世界的文學營養,學習和借鑒各種文學技法,以提高個人的寫作技能。他回答那些可愛的同志說:一個作家既然選擇了文學創作,那麼他最大的革命責任,就是把作品寫好。
作家的勇氣表現在許多生活的關節,時時都有考驗。但最大的考驗、日常的考驗,也要交出合格的答卷,這就是忠於藝術原則,這也需要堅韌和勇氣,也是最大的擔當。放棄藝術原則,其實就是放棄對真理的追求。真理不僅僅是社會層面的,也是藝術層面的。真理是普遍的,是全方位的。優秀的小說家既然熱愛真理,滿腔正義,卻熱衷於粗糙的文字和思想,會給人一種兩面人的感覺。
同時也有2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美上美皮膚科診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根據研究指出有77%的人認為自己是敏感肌膚!敏感肌膚對於外在環境,更容易受到刺激,因此也是屬於相對弱勢,通常在環境溫度有劇烈變化時,例如換季,敏感肌膚的症狀會更明顯。 #敏感肌 的原因有很多種,像是外因性、內因性、心因性、合併皮膚病的因素,最常見的原因是:氣候環境、保養品亂擦、作息混亂、飲食不當、...
情緒病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痛苦與創傷雙箭理論
【例子】
在感恩節前的那個星期五,湯姆在下班時得知自己被裁員了,他簡直震驚到說不出話來。接下來的週末,他除了擔心錢的事情,還發現自己一直想著:「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我真是個廢人。每個人都知道我什麼事都做不好,還是在感恩節就要到來的這個時刻。我真的是全世界最倒楣的人。」
湯姆就這樣沉浸在憂慮和自責的想法中,不但無法好好睡覺,還一直對老婆和孩子擺臉色。當外地的親戚趁著假期來他家拜訪時,他也因為太沉浸在那些負面思緒中,幾乎和對方沒什麼互動。他已經期待這個假期好幾週了,但假期結束時,他完全沒有從中得到任何樂趣或溫情。
……
我們可以用湯姆的例子來說明人類應對生活困境的方式。具體來說,這個故事淸楚呈現了所謂「痛苦與創傷雙箭理論」(first and second arrows of pain and suffering)的概念。
第一支箭是事件本身。我們無法掌控這支箭,在這個例子中,湯姆丟了工作,這種事任誰也不願碰上,所以理所當然會感到恐懼、憂慮和焦躁。人生本來就處處潛藏著各種壞事,像是失業、生病和意外等,而它們也多多少少會讓我們不太好受。
第二支箭就是可以掌控的部分,它是我們碰上這件事時產生的想法。我們可能會過度自責、覺得自己倒楣,或是覺得這一切有失公平。換句話說,這第二支箭是我們根據情況的基本事實,進一步思考得到的結論和推斷;這份結果往往會因為過往的經驗和對未來的想像,把我們帶往一個充滿恐懼、憤怒、不安全感、憂慮、焦躁,甚至是憂鬱的境界。
通常這個反應會深受早期生活經驗的影響,因為當時我們已經透過反覆刺激某些神經迴路,讓那些神經迴路成為我們的基本思考模式。就跟湯姆一樣,第二支箭多半都是對自我的嚴厲批判。對湯姆而言,失去工作已經夠糟了,但他對自己強力指責的第二支箭,更是讓他的處境雪上加霜,使他完全失去了與家人共度假期、好好充電的心思。
有了這個概念後,我們就可以有效強化心靈的彈性,增進復原力。想想你最近碰到的任何一個困難,仔細思考那件事讓你受挫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例如:與重要的人關係緊繃、健康出狀況,或是你正在奮力完成一件大案子。這就是第一支箭,我們可以把它想成這個問題的客觀事實。
第二支箭是你對這些事實產生的想法。舉例來說,與某人關係緊繃可能會讓你冒出「這個人對我一點都不公平」或「為什麼我老是會碰上這種事?」的念頭;健康問題可能會引發你一連串的恐懼,害怕自己會因為這些病痛無法好好工作,或是照顧孩子;工作方面,你可能會擔心別人看不見你在職場上的價値,或是覺得這個案子會決定升遷機會。
在檢視第二支箭的時候,我們可以釐淸自己對這件事產生的擔憂和焦慮,其實都是源自那些不曉得是否為事實的假設。現在就讓我們換個角度,來看看上述的這些情況。當處於關係緊繃的狀態下,是人與人相處時本來就可能出現的正常狀況,無關乎公平性?會不會後來檢查結果顯示,這個健康問題沒有你想像中的嚴重,不會對你的能力造成影響?另外,你根本不淸楚屆時其他人會怎樣看待你的成果,或是你的老闆是不是很看重這個案子。畢竟,我們永遠都無法眞正預見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在這裡我要說的是,我們在碰到事情時,總會妄下結論,然後讓這些結論把自己搞得一團亂。
你在遭遇困難時,又用怎樣的第二支箭射向自己?
你能看見自己的想法會帶來怎樣的痛苦,會更難化解原本的主要問題嗎?
你會如何重新考慮或應對預設的假設?
一方面,你可能會準確預料到需要擔心的事,但另一方面,你也可能只是杞人憂天。或許你會在完成案子的過程中得到其他人的協助,或是可以想想自己過去成功完成的類似案子,藉此為自己建立信心。也許那個惹你不開心的人並非有意傷害你,或是他只是那天過得不太好。
許多第二支箭對個人造成的影響都是非必要的,它只是我們在面對受挫事件時產生的反應。
如俗諺所說:「我在生活中經歷過一些可怕的事,但絕大多數都是自己嚇自己。」以湯姆的例子來說,這裡的重點不是要責備湯姆用第二支箭二度傷害自己,因為我們都很容易落入這樣的狀態;這裡是要請你記住,「使身、心、靈不必承受非必要的折磨」也是我們對復原力的部分定義。
停止對自己射出第二支箭的舉動,可以大大降低不必要的壓力,幫助你心平靜氣地面對困難。
.
以上文字摘自
《#哈佛醫師的復原力練習書》
運用正念冥想走出壓力、挫折及創傷, 穩定情緒的實用指南
美國正念引導師30年經驗分享
Everyday Resilience
.
作者:蓋兒.蓋茲勒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27)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儘管相關的書,我們在版面上分享了不少,這本書依然展現新意。尤其摘文中的理論,用在我們的生活中進行覺察,對我們的生活大大有助益。
祝願您,能練習思考的彈性,那能帶來力量與更多可能性!
情緒病定義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期的 #迷誠品專欄,著眼的議題應該可以說是創作者們嘗試去打破的隔閡,存在於各個群體之中。世界上出現過無數令人髮指的社會案件,寫成看似公正客觀的報導文字與新聞畫面時,尤其顯得驚世駭俗,但往往在深入了解前因後果,甚至是時代背景之後,反而會萌生一股感同身受,讓許多看似天理難容的行為,變為一曲情有可原的生命悲歌。那才是真相,真相不是毫無溫度的監視器畫面,真相還必須將人的感受、情緒、記憶化為故事,那才是屬於身為一個人、而非機器的情感真相。
⠀⠀⠀⠀⠀
因而,這一次選了五部圍繞於此的電影,假使以駭人聽聞的程度循序漸進來區分,談論的依序為 2018 年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2002 年李滄東的《#綠洲》、2020 年柯貞年的《#無聲》、1976 年大島渚的《#感官世界》,以及,1991 年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從《小偷家族》來看,追根究柢,家的本質究竟為何?有生育能力就等於具備為如父母的資格嗎?是枝裕和將這個無解的問題拋給觀眾,畢竟,任何事物都可以竊取,除了羈絆,那也並非因血緣而與生俱來。而唯有真實的情感,才足以於道德標準反覆擺盪之際,撼動觀眾們根深柢固的價值觀。
⠀⠀⠀⠀⠀
《綠洲》而言,雖無同情,卻有憐惜,李滄東亦選擇透過魔幻手法,在與大象、印度女子與孩童共舞的想望裡,將真實帶到觀眾眼前,注入了美和自由的力道,那是形體難以禁錮的人間至善。因此,在體制之外,有沒有可能真相是我們想像不到的故事?有沒有可能,世間確實存在千百種愛情?當我們的社會一廂情願簡化問題時,再也不會有人能理解,那名瘋子為何千辛萬苦逃出看守所,只為鋸掉路旁某棵不起眼的枯樹。
⠀⠀⠀⠀⠀
《無聲》最終傳遞出,探究真相,並不是只為讓壞人罪有應得,而是拒絕目睹悲劇持續在其他孩子、下一代、下下代身上重演,偏偏那有如地獄之中的惡性循環,無法單憑司法懲戒、輿論撻伐逼出代罪羔羊。若想解決問題,第一步得先承認問題存在;若想面對癥結,則須培養長遠而宏觀的視野,勇於溫柔追問,勇於承擔責任。痛也是癒合必經的過程,這才應是人們關注社會問題的真正目的。
⠀⠀⠀⠀⠀
大島渚鏡頭下的男女主角,透露著一種病態的情慾和對死亡的迷戀,雖然整部電影涵蓋無數性愛場景,但如此畫面既不香豔,亦不煽情,卻可以為此廢寢忘食、醉生夢死,無法填補的慾望成為兩人世界中最自然的一部分。有時候那無關乎道德,更難以抽身,在愛情與毀滅之際,人們方能領悟,死亡才是永恆的高潮。《感官世界》的結局大膽挑戰了觀眾的底線,為世不容的瘋狂,是戰時肅殺氛圍多一點,還是感官放大到極限的愛多了一點?大島渚真正從藝術價值潛入心境的更深一層,以奇觀面對人性與時代勾勒出的各種輪廓。
⠀⠀⠀⠀⠀
放在最末的,是時隔三十年仍恆久不墜的經典之作,不只關注著 1960 年代的生活,同時嘗試重新定位人之價值,透過鏡頭探問著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是什麼樣的因素,導致一個毫無前科的高中生成為滿身血污的殺人凶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原本只是小成本的製作,關於一對少男少女的青春愛情故事,以悲劇收場,最後卻越寫越大,越寫越完整,最後的成品散發出一股史詩氣勢。純真的失落,道德界線的崩壞,是楊德昌不停透過電影探討的核心,他正是親自走過 1960 的最後一代,始終著迷於這個時空背景,台灣處於白色恐怖時期,族群對立,械鬥滋事,社會極端不自由,以精準嚴謹的歷史態度傳遞了彼時人們的生活與心理狀態。
⠀⠀⠀⠀⠀
⠀⠀⠀⠀⠀
「永遠都存在著一個夢想,一個嚮往,
一種對另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的存在的信心、期待、依據。」
⠀⠀⠀⠀⠀
—— 楊德昌
⠀⠀⠀⠀⠀
⠀⠀⠀⠀⠀
⠀⠀⠀⠀⠀
▍完整全文:
▍無法被定義的人性面貌:電影裡的情感真相
https://pse.is/3nyyqd
⠀⠀⠀⠀⠀
▍上月回顧:
▍閉上眼睛,旅行就在生活的另一端|城市電影推薦
https://pse.is/3l2kc5
情緒病定義 在 美上美皮膚科診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根據研究指出有77%的人認為自己是敏感肌膚!敏感肌膚對於外在環境,更容易受到刺激,因此也是屬於相對弱勢,通常在環境溫度有劇烈變化時,例如換季,敏感肌膚的症狀會更明顯。
#敏感肌 的原因有很多種,像是外因性、內因性、心因性、合併皮膚病的因素,最常見的原因是:氣候環境、保養品亂擦、作息混亂、飲食不當、情緒問題、脂漏性皮膚炎等等►►https://pse.is/3mmm34
#敏感性肌膚 跟皮膚障壁功能非常有關,當肌膚正處於不穩定的敏感狀態時,千萬不要過度摩擦肌膚,輕輕的將保濕擦在臉上修復肌膚,使肌膚健康。
敏感肌也有可能是 #蠕形蟎蟲 所造成的,如果不確定可以至皮膚科驗蟲,如果真的有蠕形蟎蟲症,請接受正確的治療並認真擦藥。
網友們有提出一些問題,像是:
敏感肌適合哪種成分的保濕產品?
敏感肌可以打雷射治療敏感問題嗎?
有關敏感肌的種種問題,在這一集 #莊盈彥 醫師非常詳細的跟大家分享!
時間表:
0:00 影片開始
0:50 敏感肌的定義
2:25 敏感肌造成的五種原因
6:35 敏感肌與皮膚障壁功能的關係
7:45 敏感肌可以根治嗎?
8:45 如何改善敏感性膚質?
10:25 有什麼治療可以幫助敏感肌?
DRX專門為舒緩柔弱肌膚設計-#高效修復植萃霜►►https://pse.is/3lmgu2
DRX的 #ZO紫外線修復抗氧精華,有助恢復皮膚屏障功能►►https://pse.is/3krmf5
DRX的 #敏感肌基礎保養組,#乾性敏感肌 必備入門款►►https://pse.is/3nkxfe
DRX的 #亮白植萃修護組,不只美白還可以舒緩肌膚不適►►https://pse.is/3ltvpn
不同解剖部位對敏感皮膚的看法有何不同?相關文獻►►https://reurl.cc/xEGDae
敏感皮膚研究全文►►https://reurl.cc/52rgdn
🔍加入Line了解及預約►► https://lin.ee/6tmwYge
🔍撥打電話立即了解►►02-89859060
※美上美皮膚科診所-官網:
https://www.drxmedgroup.com.tw/
※美上美皮膚科診所-電商網站:
https://drx.com.tw/
※痘疤女王『莊盈彥醫師』-個人官網:
https://dracnescar.com
※逛逛莊醫師蝦皮:
https://shp.ee/944ktr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mhiRMsK4vI/hqdefault.jpg)
情緒病定義 在 JKの身心靈遊園車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九種渴望,皆源自人性,但「過度」了,就會讓人受苦。
🔹🔸 本集精彩內容 🔸🔹
💬 Sacral薦骨中心:渴望生產創造/減壓句:「(當電力不足時)不做事也沒關係」、「暫時找不到熱情也沒關係」
💬 Root根中心:渴望突破限制/減壓句:「停下來休息也沒關係」
💬 Spleen脾中心:渴望人身安全/減壓句:「有無法克服的恐懼也沒關係」
💬 Solar Plexus情緒中心:渴望生活愉悅/減壓句:「不開心也沒關係」
💬 Heart心臟中心:渴望自我價值/減壓句:「不被眾人認同也沒關係」
附註:節目中提到的那一集《黑鏡》Black Mirror 是第三季的第一集
----------
⫸ Jerome FB & IG:搜尋「人類圖看世界 Jerome’s human design」
⫸ 預約Jerome解讀服務:https://www.fb.com/humandesign.Jerome
⫸ Kevin FB & IG :搜尋「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 Kevin 職場引導服務: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
⫸ 人類圖初階課程: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livingyourdesig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fBiBoaA2d0/hqdefault.jpg)
情緒病定義 在 女子健心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位好媽媽、好妻子、好媳婦應該必需要是什麼樣子?沒特別想要有小孩的Nita,在先生、家人的期待下決定生育,沒想到自覺身體健康的她,兩次生產過程卻經歷難產、妊娠糖尿病、腹腔長腫瘤、產後憂鬱等等的身心健康考驗。辭職成為全職媽媽的她,生活重心全圍繞家庭,卻因感受不到與小孩的連結與愛,背負著深重的愧疚與罪惡感,種種壓抑住的情緒成為濃重的烏雲,使她看不見自己的價值與活著的意義⋯⋯。後來遇見的生活教練,提供了她一套『思想力量的金字塔』和各種心態轉念的工具,讓Nita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不再與其他人比較、減少了自我質疑、建立起自信,不再覺得自己沒有價值,讓她在混沌的生活中看見一條可以往前走的路!收聽這集Nita的人生故事分享,重新定義自己的身份與價值,檢視標籤與信念,從迷惘中看見自己的力量與改變生活的潛力!
------------------
🌟加入【女子健心療書會】 一年帶你讀完100本精選好書❤️ 馬上點擊報名連結加入,一起成長:https://pay.weread.com.tw/redirect/bypass/peipei/?channel=podcast
------------------
節目中將與你聊聊的內容有⬇️
00:01:51 走過生產鬼門關的經歷
00:09:52 如何走出產後憂鬱、失控的健康與生活
00:20:47 心態轉念工具-思想力量的金字塔
00:28:50 舊有信念的覺察與化解
00:35:21 看見自我改變的見證
00:42:28 重點整理與總結
-------------------------
⭐️ 看本集音頻文章:https://girlpoweroom.com/nita/
-------------------------
本集節目由統一陽光贊助,滿75元可使用折扣碼GIRLPOBL5獲得優惠唷!
點擊享聽眾優惠:https://reurl.cc/xgKOYE
-------------------------
✨歡迎請我喝杯咖啡!讓我能持續創作出更多優質內容給你聽吧❤️
👉🏻贊助連結:https://pay.firstory.me/user/ck7a2gx3ms2vl0873fv7w0gsn
⬇️來這邊找來賓Nita:
IG【@nita_huang93】https://www.instagram.com/nita_huang93/
------------------------------------------------------------
👇🏻在其他平台上收聽女子健心室Podcast:
-Firststory:https://reurl.cc/yZpgv2
-Spotify: https://reurl.cc/Mvz9xL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WdOyZy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nzYyjd
-Pressplay、Anchor、Castro、Pocket Cast、Breaker
------------------------------------------------------------
👇🏻其他資源:
臉書私密社團:https://reurl.cc/9EnxNY
粉絲專頁:https://reurl.cc/GVNQyG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girl_power_room/
健心電子報:https://artisanal-pioneer-9065.ck.page/10f6acb1ea
Peipei的新書:https://reurl.cc/Mvz9pk
------------------------------------------------------------
👇🏻聯絡資訊:
歡迎寄信到: 💌 girlpoweroom@gmail.com
在IG上追蹤我、給我私訊:
🔍Peipei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peipeifitlife/
🔍女子健心室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girl_power_ro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_kmYQBEqK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