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章
今年春天, VERSE 來邀稿,希望我書寫我從小長大的地方— 台北東區。四月底,我在疫情升溫前的、走過千萬遍的街區晃蕩,訪談、散步、拍照。
—
(原文發表於VERSE 6月號/2021 第6期)
My Town / 台北東區:並未沒落的城市之心
VERSE 官網全文:
👉 https://www.verse.com.tw/article/my-town-east-district
台北仁愛圓環上,醒目的日本潮牌店「BAPE STORE」,前身是「溫蒂漢堡」。學校中午放飯,如果沒帶便當,作為一介小學生,我最期待的,就是家人拎著溫蒂漢堡的提袋出現在校門口。
裡面沒有漢堡,那太普通了。我十之八九要求的,爸媽從善如流的,是義大利麵與烤馬鈴薯。現在想想,那真是不怎樣的義大利麵與烤馬鈴薯,麵都軟了,起司是人造的,在我幼小的心目中,那卻是堂堂正正的美食,伴隨一絲絲優越感。小學生的世界,真正樸實無華,不過是省略家裡的便當,就是不平凡的小確幸。
我念的學校,就是溫蒂漢堡後方的「台北市私立復興中小學」,從幼稚園小班直至國中畢業,每天的活動範圍,就是家裡與學校之間,敦化南路一段至敦化南路二段來回的短短距離。
#水鄉澤國滄海桑田
敦化南路縱貫大安區,原先不在日治時期的都市計畫內,其修建者,是1950年代至1970年代台灣重要黨外政治人物,高玉樹。他曾二度當選省轄市時的台北市市長,1967年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後,他也續任行政院官派台北市市長直至1972年。
台北市如今著名的林蔭大道,敦化南北路與仁愛路,以及連結二者的仁愛圓環,就是高玉樹任內的政績。他聘請本土藝術家顏水龍擔任顧問,拓寬仁愛路,修建仁愛圓環,而從敦化北路經仁愛圓環至仁愛路的L型路線,正是松山機場通達總統府,五十年前的國家門面。
這優雅氣派的L字型,正好切出了台北東區的左半側。
具體來說,台北東區究竟在哪裡?
仁愛路以北,市民大道以南,復興南路以東,延吉街以西,繪在地圖上的一個歪斜梯形,是台北東區的正身;忠孝東路與敦化南路是X軸與Y軸,劃分其四個象限。
你一定想像不到,台北東區原是一個大水池。仁愛路、敦化南路、忠孝東路、延吉街一帶,曾是作為灌溉水源的陂塘,十八世紀時,此湖邊聚落被命名為「大灣」,後被雅化為「大安」,亦即大安區的由來。日治時期仁愛圓環周邊是泥田,種植許多菱角;SOGO百貨台北忠孝館的基地,作為大灣之一部,原屬瑠公圳的灌溉轄區,後於1911年被排乾填土,成為農田,現為台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的財產,1983年設定五十年地上權給太平洋建設,就是後來的「太平洋崇光百貨」。
1980年代,台北西區已發展得飽和擁擠,中華商場的去留成為問題,鐵路地下化、捷運開挖箭在弦上;反觀東區,自從台北市於1967年升格為直轄市後,已是政府有意識帶動發展的區域,忠孝東路由西往東修築三段、四段、五段,像是牧羊一般,有效驅動人口至此。
1971年,全台唯一新型超市「頂好超級市場」在忠孝東路四段開幕,聲名大噪,生意風火;1987年,香港惠康併購台灣頂好企業,成為台灣第一間「頂好Wellcome超市」,頂好商圈已然繁華;1987年11月,太平洋崇光百貨開張大吉,日式服務開人眼界;1989年,第一間「誠品書店」在仁愛圓環開幕,1995年搬遷至「敦南金融大樓」,首創二十四小時營業書店。
東區崛起時,錢潮漲起時。1989年6月,台股衝破萬點;1989年8月,為抗議房價飛漲,萬人夜宿忠孝東路,無殼蝸牛積極運動。
#東區沒落了嗎?
作家韓良露在其著作《台北說城人》中訴說,第一代年輕消費世代的文化從80年代台北東區孕育而生,她購物泡吧聊是非,青春狂飆,卻也摻雜滄桑,黯淡語境是為了鋪陳「東區沒落」—她以「孔雀收屏」形容東區在2000年代風華老去。
哪有老,哪有收屏。前輩揮灑年輕時,七年級生我才嗷嗷待哺,台北東區育我養我,是我家鄉,我從小到大享受此區的涵養與底蘊,吃喝玩樂,食衣住行,離不開東區的恩澤。
當然清楚,「東區沒落」這二年聲量大。上網一搜,報導多出現於2019年,檢討的重點不脫租金太高、其他商圈崛起、網購興盛。於是你看見了風水輪流轉:東區繁華後而黯淡的西門町,因捷運開通、翻新成功而再度活躍;比東區更東的信義計畫區,在政府刻意開發下,百貨、商樓拔地而起。東區有空店,服飾業者走得多,老餐廳撐不住,永福樓歇業時,唏噓遍野。
可大家怎麼就沒關心那些或歷久不衰、或摩拳擦掌的角色呢?
說起台北的酸菜白肉鍋,「圍爐」是必須被提起的名字。圍爐鮮少接受國內媒體採訪,這天,我卻與店主大聊特聊,只因我與二代老闆楊尚寧是兒時玩伴,我的父親是圍爐的股東。我從小吃圍爐長大,酸菜白肉鍋等於圍爐,圍爐等於酸菜白肉鍋。這事關人格養成。
圍爐開幕時,我九歲,1993年。楊尚寧稍長我二歲,講起自家餐廳,仍不時把「我們北方人」掛在嘴邊。她的爺爺來自中國東北吉林,曾任國大代表,把冬天醃白菜的習慣,續行於南方的台灣,媳婦學起來了,改良得精緻,用於宴客,當年在飯桌上鼓吹「開一間店吧」的友人們,包括我爸媽。圍爐不太做媒體行銷,是因為往年靠著爺爺、爸媽的人脈,就已建立堅強的顧客基礎,偏向高端的設定,與火鍋的供應模式,也讓圍爐挺過二十八年的時間沖刷。
紫銅鍋、相思木炭,和中國東北幾分相像,這在南方另起的爐灶,卻處處是文化融合。酸菜,是台灣大白菜在經年吹送冷氣的中央廚房自然發酵28天而成;白肉,必須選台灣豬子排部位的五花肉,切除軟骨,重石壓去八成油脂,片薄後,晶白透光如玉;醬料,必須有芝麻醬、韭菜花、豆腐乳,醋要加烏醋,至於白醋、紅油、辣椒,楊尚寧不加:「那是台灣口味。」江浙點心、私房炒菜,則是因應夏天淡季而生的菜色。
楊尚寧說,圍爐剛開時,台灣火鍋市場不若現今火熱,酸菜白肉鍋在當年是很特殊的存在。與東區一起走過三十年,圍爐生意始終穩定,老中青三代客人都有,不受東區景氣影響。
如果圍爐是老前輩,「SEASON Artisan Pâtissier」就是中生代了。由知名甜點主廚洪守成在2011年創立,SEASON起初落腳大直,2013年進駐仁愛圓環後巷,看準的就是方便的交通與市中心的集客力。這裡不是正東區,但就在東區邊上,保有生活感與悠閒調, SEASON與附近的畬室、某某、Fly Café等等店家,也形成甜點咖啡的一級街區。
洪守成甜點創作精神暢旺,他店裡不僅供應各式蛋糕甜食,也有精美趣味的盤式甜點。他不把SEASON設定為社區型甜點店,「因為社區需要的是麵包,不是蛋糕」,他希望客人是真正喜歡甜點的人士,從四面八方來。但他也提到,每當信義計畫區有新的百貨開幕,店內生意就會下滑二週,「百貨一直在稀釋我們的客人。」不過,百貨蜜月期也縮短許多,開幕熱潮過後,客人就回來了。
若論百貨坪效,東區仍是績效王。《食力》報導,忠孝與復興SOGO,二間百貨一年就能吸引三千二百萬人潮,相較於信義計畫區十四間百貨瓜分一年三千四百萬人潮,數字說明一切。新光三越因而插旗東區,正義國宅都更案的「Diamond Towers」,將含新光三越睽違七年的展店,預計2022年下半年開幕。
#老東區人的吃食提案
一區老不老,端看水活不活。我打開Google Maps,畫出東區界線,標記常去店家,呼吸喝水的日常躍然眼前:太多我喜歡造訪的好店了!其中不乏五年內開幕的年輕好手。
以汲飲式雞尾酒聞名的「Draft Land」;米其林主廚林泉引進的質感泰菜「Baan Taipei」;重新詮釋素食與豆製品的「上善豆家」;蔬食魅力全開的「小小樹食」;日本知名燒肉的台北分支「梵燒肉」;米其林主廚林明健的舒適法餐「Chou Chou」。以上僅舉數例。
在東區吃飯,絕對吃得滋潤。身為一個東區囡仔,我給各位提幾個東區覓食方案:
去「老友記」吃一盅臘腸滑雞飯、一碟芥蘭菜,再去敦化SOGO「COFFEE LOVER’s PLANET」喝咖啡;COFFEE LOVER’s PLANET的酪梨蔬菜三明治也很好吃,我時常去吃午餐,就著天光看書。如果不想吃老友記,頂好名店城也很近,直入地下室的「美景紅油抄手」或「頂好紫琳蒸餃館」,爭取排隊時間。再不然,大安路轉角的「頂好哨子麵」快速美味,記得加點蘿蔔乾、淋點烏醋,配碗綜合丸湯。
如果臨時起意想吃義大利麵,我就走進「Solo Pasta」。
如果外國友人來訪,「伍佰雞屋」是體驗台灣家常菜的好地方。我曾帶美國來的朋友先去吃伍佰雞屋,再去吃第二輪訂位的「MUME」。
如果是約會夜,我的首選是「赤綠」,店主小野龍哉手藝很好,創意活潑,台灣食材被他用得精神抖擻,又不失日式小料理的輕鬆自在,非常適合小酌。
如果可以,我想奉送我的東區地圖給各位,上頭來不及標記溫蒂漢堡,以及許許多多灰飛煙滅,但有當下這刻的尋常足跡,台北東區的生活底蘊,一目瞭然。
—
VERSE官網:
👉https://www.verse.com.tw/
雜誌值得收藏: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R030086380?loc=P_0004_001
「想想廚房訂位」的推薦目錄:
- 關於想想廚房訂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想想廚房訂位 在 露西吃貨地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想想廚房訂位 在 廚師漢克 - Hank Che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想想廚房訂位 在 Joseph Bistro 想想廚房 的評價
- 關於想想廚房訂位 在 [食記] 台北想想廚房:特色印度料理 - Mo PTT 的評價
- 關於想想廚房訂位 在 想想廚房訂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想想廚房訂位 在 想想廚房訂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想想廚房訂位 在 想想廚房米其林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想想廚房訂位 在 想想廚房米其林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想想廚房訂位 在 Food - [食記] LDTG_想想廚房台北_中山區 - PTT生活資訊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想想廚房訂位 在 米其林餐盤想想廚房 的評價
- 關於想想廚房訂位 在 《想想廚房》Joseph Bistro 防疫便當外帶 - YouTube 的評價
想想廚房訂位 在 露西吃貨地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吃貨露西in斗六]
𓍱無菜單晚餐$1000+10%
-
𓍼我的無菜單料理初體驗獻給 J.Food 傑夫料理人 ,很難想像在斗六這個小鎮終於出現了義法料理!(許願已久啦🙏🏻)今年才歸國返鄉的雲林庄腳囝仔Jeff在不起眼的巷弄內,工作室樓上經營起預約制的私廚,因為相當低調,完全是靠口耳相傳得知這家神秘的小店!🧐
-
𓍼因為年初木村拓哉的日劇 #grandmaisontokyo,對於法餐有了一些了解和想像,在室內區用餐是開放式廚房,一邊用餐並欣賞主廚Jeff在眼前出餐,並詳細介紹每一道菜的手法,也因為看完日劇,才知道法餐的意義其實是「就地取材」,正統法式餐廳菜單中只會列出該道使用的食材名稱,且用餐時間至少2小時,吃完才會出下一道,來這裡就試著習慣這樣的飲食方式、悠閒地預留一個晚上在吃飯吧!😌
-
𓍼預約時店家就會先確認是否有不吃的食材,素食者也會有另外的餐點,目前僅有$1000和$1800兩種價位,我這次選擇$1000元的套餐共8道菜,印象中義法餐似乎是走精緻小巧、不會吃很飽,但來吃傑夫的料理,不用擔心,這一餐我吃了整晚但份量也很夠,這價位老實說在外面不知道哪裡吃得到這麼優秀的餐點!朋友聽到我回覆這餐多少都十分驚訝!😂
-
𓍼 隨著季節變化,使用食材會有所不同,這是10月底去用餐的,當天特別錄下主廚出菜時的介紹,他把許多台灣在地食材結合法餐手法,每道菜上桌都是藝術品,吃下去的瞬間充滿驚喜,Jeff本人相當健談,穿著廚師服在專業講解之餘又不失親切幽默,聊天中感受到他對家鄉和料理的熱愛,我真心覺得雲林能出現這樣的小店是我們的福氣!₍ o̴̶̷᷄ ̫ o̴̶̷̥᷅ ₎
-
𓍼露西仔細想想還是決定不特別詳述當天的每道菜,無菜單料理的創意和用餐體驗一定要讓各位親自去感受,近期還特別推出聖誕套餐🎄,想和家人朋友共享一場視覺和味覺的饗宴嗎?不用大老遠跑到都市,就在我們身邊呢!還不手刀預約起來~(*´ω`*)
𒑱預約制,單組客人訂位人數最多10位
𒑱用餐前3天預約,並於訂位隔天完成匯款
𒑱供餐時段為17:00、19:30
℡ N/A
𓐩 17:00-22:00
𓐩雲林縣斗六市建成路1巷2號3F
#露西吃貨地圖 #傑夫料理人 #yummyday雲林 #yunlin #douliu #douliufood #yunlinfood #雲林 #斗六 #雲林美食 #斗六美食 #斗六美食推薦 #雲林必吃 #斗六必吃 #雲林私廚 #斗六私廚 #雲林外燴 #蔬食料理 #法式料理 #義法料理
想想廚房訂位 在 廚師漢克 - Hank Che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米其林到底賺不賺錢?!」
——
2020年台灣的米其林評鑑,幾天前,在台中歌劇院舉行了相當特別的一次頒獎典禮
選在第三年新增「台中」為第二個評鑑城市,相信許多人,不管是饕客們、媒體人們、廚師與餐飲從業者,都早已引領期盼許久
獎落誰家,幾家歡喜幾家愁,這樣的場景,只要米其林登陸了你的城市你的國家,總會一年發生一次
——
其實,我一直想找個形容的方式,來讓「米其林」更親民更顯而易懂些
一個全球第二大的輪胎生產商,為了賣更多輪胎,便突發奇想地去紀錄且評比各地的旅館與修車廠,旨在讓大家1900年代時能更方便的旅遊,在遇到突發狀況時,能從這本小手冊裡找到有用的資訊,無論是去哪裡休息用餐或是修繕汽車更換輪胎
一個從商業角度出發,卻也相當貼心且實用的idea從此奠定了米其林往後一世紀多的盛名
說到米其林,你或許不一定先知道他是賣輪胎的,但你肯定知道他是搞餐飲評鑑的
畢竟想到輪胎,誰會想到餐廳評鑑?!
但厲害就厲害在米其林這橋樑實在是搭得太好,讓兩件毫不相關的事情搭上線且產生火花與無限的愛恨情仇(笑
——
好,說完米其林簡約的由來,我們來想想這整個系統建立的基底是什麼?
100多年前與100多年後,說實在的,能夠開著車,或像現在搭著飛機去「特地拜訪」評鑑書上名列的餐廳,這些人,大概是哪些族群的人?!
是的,不是一般人,更準確地來說,不是朝九晚五,領著固定,中偏低薪水的人
即便是,對於現在的大部分人來說,一個月吃一次米其林餐廳?
除非你/妳是特別熱愛美食的,或是在追求不同美食體驗的廚師
其實一般人吃米其林餐廳的頻率,我想是落在約6至12個月吃一次,有些人甚至一輩子都沒吃過
這樣的頻率,其實是很難養活一個城市,以台北來說,20多間米其林餐廳的員工的
所以說的更實在些,對於我們普羅大眾來說,米其林餐廳,是個一年吃一兩次的珍饈大餐
但對餐廳來說,他們的主要客群可不是我們!
以國際角度來看,是慕名而來的國際饕客;以本地角度來看,是各式各樣不是以「美食/體驗」為出發點的「目的性/場合式」飯局
尤其在COVID-19疫情影響之下,這些餐廳少了這些國際客,更是需要開發新的市場與新的營業模式
所以在釐清這個客群不同的問題後,我們能推斷,米其林無論是給你一輩子難忘的體驗也好,還是讓你品嚐從沒吃過的料理風格與服務方式也罷
「米其林,是很花錢的!」
即便近年來米其林想走大眾化,發布了餐盤與必比登推薦⋯
但米其林的最早出發點 — 提供各地的旅遊資訊(餐飲/住宿/汽車修繕),已在時間與潮流的帶動與催促下,慢慢朝不同方向走去了
這樣說並不是否認米其林評鑑書在發佈後 為米其林輪胎事業帶來的幫助,或是否認米其林已經不再做旅遊與住宿相關資訊的提供
而是你去想想,即便是往10年、20年前去想
米其林評鑑,早已跟輪胎銷售毫無關聯了,旅遊與住宿資訊也可說是少之又少
那麼,米其林到底為何能一年又一年的牽動那麼多餐飲從業人的心呢?
——
說到這點,我們先來聊聊上頭提到的一句話
「米其林,是很花錢的!」
無論你是想吃上一頓的客人,還是想贏得米其林星的廚師或老闆也好,在台灣,經營一間米其林餐廳都是很花錢的
當然,這是一個廣義的說法,依然還是有人靠著得星得獎這件事增加營收
根據參考資料A的資訊指出,一顆星能為餐廳帶來約莫多20%的來客量,兩顆星能帶來約莫多40%,而三顆星,則是多帶來100%的來客量
聽起來,就感覺生意會受到保證
但是餐飲業就是如此有趣,因為來客量在很多時候,不一定等於真正的獲利
(我知道這句話聽起來不是很合理,但聽我解釋啊!)
餐廳的主要獲利來源有以下兩種,餐點與酒水
餐點的獲利模式,是每賣出一盤餐(或一套餐),餐廳在扣掉相對應的食材成本、人事成本、自然損耗、水電瓦斯、租金稅金還有各式各樣的雜支後,才是「實際上」賣一盤餐一套餐的「真正利潤」
酒水的獲利模式,是每賣出一杯飲料/調酒/紅白酒/各式烈酒,餐廳在扣掉相對應的酒水成本、人事成本、租金稅金還有各式各樣的雜支後,才是「實際上」賣一杯飲料一杯酒或一罐酒的「真正利潤」
欸?等等,為何酒水不用算上自然損耗與水電瓦斯?!
以廣義來說,酒水的製備與儲藏,跟餐點比起來真的簡單且輕鬆許多
舉例來說,一份鮭魚,從整條魚進到餐廳處理成魚排,或是直接跟廠商與魚攤叫處理好的魚排,它在冰箱裡能儲藏時間,絕不超過三天
各家餐廳規定不同,大部分西餐廳的魚蝦蟹貝類的Shelf Life大抵上都是2天,也有可放到3天的餐廳存在
但說實在的,相去不遠,海鮮這東西,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僅僅是鮮味會隨著流逝,腐敗也同時在進行著,所以能夠早點賣出當然是最好,最符合效益
不過餐廳經營難就難在,你很難真正估算出你一天的來客量,進而算出一週,甚至是一個月的來客量
光這一點,餐點就比酒水弱勢許多,是吧?
大部分米其林餐廳會供應的酒水,還是以儲藏時間長上許多的紅白酒與烈酒居多,即便是需要一個良好的溫度濕度儲藏空間,酒水在損耗上是極低的,且利潤相對來說是極高的!
即便是需要一個專業的侍酒師/調酒師與高價的酒類存放處
套句Gordan Ramsay曾在他自傳「Humble Pie」說過的話
“ 酒水,曾佔他剛開第一間餐廳,Aubergine的50%營收來源。”
所以酒水,對於一間餐廳,一間擁有米其林星的餐廳來說,至關重要
因為反觀到一盤菜上,一道米其林的料理或是一份餐,是得很多廚師過著不正常的生活,站的時間比一般人睡眠+賴床的時間還長,極度專注且龐大的壓力下,同心協力才能辦到的
酒水,則只需要一個(如果服務客人多的話,則需要1-3個)好的侍酒師,開出個很棒的酒單即可完成的
以上,是以西餐(法餐/義法/新台灣/創意台灣/歐陸)為前提來做討論的
題外話講個有趣的事情,近年來你不難發現台灣高檔料理吹著股極簡風的風潮
理由不難猜測,無論是日式板前料理還是高級燒肉店或是串燒店,他們在人力的編制上,肯定比「西餐」來得少
而人力作為餐飲主要三大成本之一,肯定是能少則少
當然,這邊不是說日料在「料理」上比西餐簡單,而是討論一個很根本的人力編制差距
——
說到這裡,你應該多少對餐飲業的生態有些基礎的了解
如果說表面上來看,餐廳或是廚師拿到星星,是種榮耀與鼓勵其技術的成果
那麼以商業角度來看,餐廳或是廚師拿到星星,可就是賺錢的保證了,是吧?
依照上頭資料所說的,一顆星能帶來多20%的來客量,兩顆星翻了2倍(40%),三顆星更是翻了5倍(100%)之多
照這樣來看,在所謂「餐點」的準備與烹調上,其實是輕鬆許多的
你想想,因為來客量的增加,每天無法確定的來客數,因為獲得星星而每天客滿
那麼,食材的準備就相對簡單了!
隨便舉個例,一間餐廳拿到了米其林一星,這間餐廳裡頭有50個座位,如果只開晚上,兩個時段,翻一次桌,做兩次餐,那麼只要星星發佈後,訂位電話就會如壞掉地不斷響起
那麼此時,餐廳方擔心的再也不是如何控管食材的進貨與如何保存了,而是如何能維持穩定的出餐品質與找到穩定的食材供應商了!
因為每天都客滿的情況下,以上頭案例來看,一天就是100個客人。現在大多數米其林餐廳走的菜單形式,其實都是走套餐形式
所以不像一般餐廳,你可以點這個點那個
現在餐廳流行的是所謂的「主廚精選」與「季節菜單」
說好聽或是實在些,這些所謂的「主廚精選」或是「季節菜單」,真的是主廚們日也想夜也想,絞盡腦汁後才精心策劃出的菜單
但換個角度看,的確不失是個餐廳精準掌控食材進貨量的最佳方式
以每天來客量固定的情況下,來的人吃的也基本上是同一套菜單(吃素或是有特殊飲食要求不列在此考量內),那麼叫貨與備料真的會簡單許多
以客人角度來看,也總是能品嘗到最新鮮的食材(本意與出發點均是如此)
但是以餐廳角度來看,最麻煩的卻是人力
為了每天都能服務客滿的食客們,餐廳方是得隨時處在備戰狀態的,為此,不管是外場還是內場的人員都得加大擴編
所以雖然帳面上看來是天天客滿,但卻為了要無間斷地應對客滿的狀態而去增加僱用的人力
也很可能發生生意很好,卻只是打平或是只有小賺的尷尬狀態
更別說團隊中重要的夥伴走了,臨時補進來的人,你得花更多時間去訓練,還無法保證他能像原本的夥伴發揮功效
這一切的一切,都再再挑戰著主廚們!
加上台灣吃飯飲酒文化不如國外盛行,少掉了酒水這龐大且較為輕鬆的收益,真的很困難
——
回到米其林星
搖滾派個性主廚 Marco Pierre White曾在他自傳「The Devil In The kitchen」一書中提到
“要「得到」米其林星,你得相當具有侵略性,菜單與技術或服務都要讓人耳目一新,但若要「保住」米其林星,你得相對保守,走防守路線,菜單不在求新求變,同時加強硬體設施與軟性服務品質。“
從這段話我們可以得知
1. 要從「沒有星」到「有星」,除了餐點好吃之外,你得讓人「耳目一新」,無論是餐點部分還是話題性部分
2. 「有星」可以從一顆到兩顆,兩顆到三顆,這過程都相對不同,其中所需要的條件也不同,若真正取得「三星」最高榮譽,要在下一年繼續保持「三星」,那麼得做的就不是「耳目一新」了,而是得保持且維持最高水準!因為創新是不穩定且有風險的,所以為了保持三星,風險是要被降到最低最低的!
3. 米其林星,是可以攻略的,它不一定有固定的一套模式可按部就班,但絕對有一套方式可以讓你去慢慢「吸引」米其林的關注,接著進到所謂的淺力名單上
僅從以上三點來看,我們都能感受到,除了很基本的菜要好吃、服務要好之外,米其林的評鑑,關注與審查著更多不同面向
要得到一顆星就已經夠難了,更何況是兩顆甚至是三顆,廚師光是顧餐廳想菜單就忙得每天昏天暗地了,哪有時間去學習,增進一些非餐點的知識?
所以啊,要得到一顆米其林星,進而兩顆到三顆,其中所耗費的心力與血汗,真的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
現在榜上有名的米其林餐廳,裡頭工作的員工個個都是每天上緊發條,深怕一時疏忽的錯誤,那麼剛好就讓米其林評鑑人員吃到,進而導致星星的消失或是殞落
那樣的壓力,我曾經體驗過,也在離開後明白,並不是handle不了如此的壓力,但也的確不是我想過的生活
現在離開西餐許久,甚至回大溪開了間日式食堂,雖然底子仍是個西餐底的,但也漸漸理解到,自己是無法再踏上那最高殿堂了
寫這篇最大的用意,也不是要評論這次的評鑑哪裡有失公允
畢竟以一個廚師來說,很難真正客觀地去說,誰不值得星跟誰值得,這種意見放心裡就好,公開以廚師身分講,任何人來看都會覺得你是酸葡萄心態
還好,我已離開圈子已久,出來做點討論,我想還不至於深陷砲火中(笑
在一開始我說到,我想找一個形容「米其林」的方式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到
追求米其林,就好比追一個條件很高,擇偶條件相當嚴格的異性般
如果你本身體質好(師出名門、擺盤美麗、手藝過人、上得了鏡頭、有大方的出資者),那麼,取得星星相對容易許多
但如果你本身體質略差(自學出家、擺盤中上、手藝中上、害怕鏡頭、自己貸款),那麼,取得星星相對的困難許多
在追求過程中,不能說誰一定上,誰一定拿不到,這依然是個盡量講求機會平等的世代,不過在追求星星的過程中,總是得犧牲掉很多人事物
在追到後是否悵然若失或是失去最初的初衷,相信都只有圈內人感受最深
沒在廚房裡工作過,沒在追求米其林的餐廳,或是擁有米其林餐廳的地方工作過的人,真的是很難理解那每天無比龐大的壓力
這邊也希望大家多給身邊追夢的餐飲人們多點鼓勵,少點質疑與猜測
甚至無論他們是不是你認識的人,這些人,只要不是常出現在報章雜誌與電視上
都是很認真的一天花上10幾個小時待在廚房裡,站立著也戰鬥著,抱著不知何時會實現的夢想,一天天奮鬥著
非餐飲人的你/妳,希望這篇文章有稍微幫你解惑一些對高檔餐廳的疑惑點
餐飲人的你/妳,今年辛苦了,繼續加油吧 ❤
#廚師漢克
#米其林2020
#廚房秘辛
——
追蹤我的IG看更多有趣的廚房故事
rockhankroll
__
資料A: https://www.bbc.com/news/business-45733941
想想廚房訂位 在 [食記] 台北想想廚房:特色印度料理 - Mo PTT 的推薦與評價
餐廳名稱:想想廚房消費時間:2020/10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69巷13號電話:(02) 2508-1329 營業時間:11:30~14:00;17:30~21:00… ... <看更多>
想想廚房訂位 在 想想廚房訂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推薦與評價
Joseph Bistro 想想廚房| Book Now! - inline online bookingsJoseph Bistro 想想廚房. 1, 13, Lane 69, Songjiang Road, Zhongshan District, Taipei City, TW.訂位 ... ... <看更多>
想想廚房訂位 在 Joseph Bistro 想想廚房 的推薦與評價
受到好評的單人印度定食「Thali of the Season」提供內用,每個餐期限量8份,訂位時可以預訂。 想想廚房團隊謝謝您一直以來的關心和照顧。期待與您相聚的那一天~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