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與創傷雙箭理論
【例子】
在感恩節前的那個星期五,湯姆在下班時得知自己被裁員了,他簡直震驚到說不出話來。接下來的週末,他除了擔心錢的事情,還發現自己一直想著:「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我真是個廢人。每個人都知道我什麼事都做不好,還是在感恩節就要到來的這個時刻。我真的是全世界最倒楣的人。」
湯姆就這樣沉浸在憂慮和自責的想法中,不但無法好好睡覺,還一直對老婆和孩子擺臉色。當外地的親戚趁著假期來他家拜訪時,他也因為太沉浸在那些負面思緒中,幾乎和對方沒什麼互動。他已經期待這個假期好幾週了,但假期結束時,他完全沒有從中得到任何樂趣或溫情。
……
我們可以用湯姆的例子來說明人類應對生活困境的方式。具體來說,這個故事淸楚呈現了所謂「痛苦與創傷雙箭理論」(first and second arrows of pain and suffering)的概念。
第一支箭是事件本身。我們無法掌控這支箭,在這個例子中,湯姆丟了工作,這種事任誰也不願碰上,所以理所當然會感到恐懼、憂慮和焦躁。人生本來就處處潛藏著各種壞事,像是失業、生病和意外等,而它們也多多少少會讓我們不太好受。
第二支箭就是可以掌控的部分,它是我們碰上這件事時產生的想法。我們可能會過度自責、覺得自己倒楣,或是覺得這一切有失公平。換句話說,這第二支箭是我們根據情況的基本事實,進一步思考得到的結論和推斷;這份結果往往會因為過往的經驗和對未來的想像,把我們帶往一個充滿恐懼、憤怒、不安全感、憂慮、焦躁,甚至是憂鬱的境界。
通常這個反應會深受早期生活經驗的影響,因為當時我們已經透過反覆刺激某些神經迴路,讓那些神經迴路成為我們的基本思考模式。就跟湯姆一樣,第二支箭多半都是對自我的嚴厲批判。對湯姆而言,失去工作已經夠糟了,但他對自己強力指責的第二支箭,更是讓他的處境雪上加霜,使他完全失去了與家人共度假期、好好充電的心思。
有了這個概念後,我們就可以有效強化心靈的彈性,增進復原力。想想你最近碰到的任何一個困難,仔細思考那件事讓你受挫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例如:與重要的人關係緊繃、健康出狀況,或是你正在奮力完成一件大案子。這就是第一支箭,我們可以把它想成這個問題的客觀事實。
第二支箭是你對這些事實產生的想法。舉例來說,與某人關係緊繃可能會讓你冒出「這個人對我一點都不公平」或「為什麼我老是會碰上這種事?」的念頭;健康問題可能會引發你一連串的恐懼,害怕自己會因為這些病痛無法好好工作,或是照顧孩子;工作方面,你可能會擔心別人看不見你在職場上的價値,或是覺得這個案子會決定升遷機會。
在檢視第二支箭的時候,我們可以釐淸自己對這件事產生的擔憂和焦慮,其實都是源自那些不曉得是否為事實的假設。現在就讓我們換個角度,來看看上述的這些情況。當處於關係緊繃的狀態下,是人與人相處時本來就可能出現的正常狀況,無關乎公平性?會不會後來檢查結果顯示,這個健康問題沒有你想像中的嚴重,不會對你的能力造成影響?另外,你根本不淸楚屆時其他人會怎樣看待你的成果,或是你的老闆是不是很看重這個案子。畢竟,我們永遠都無法眞正預見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在這裡我要說的是,我們在碰到事情時,總會妄下結論,然後讓這些結論把自己搞得一團亂。
你在遭遇困難時,又用怎樣的第二支箭射向自己?
你能看見自己的想法會帶來怎樣的痛苦,會更難化解原本的主要問題嗎?
你會如何重新考慮或應對預設的假設?
一方面,你可能會準確預料到需要擔心的事,但另一方面,你也可能只是杞人憂天。或許你會在完成案子的過程中得到其他人的協助,或是可以想想自己過去成功完成的類似案子,藉此為自己建立信心。也許那個惹你不開心的人並非有意傷害你,或是他只是那天過得不太好。
許多第二支箭對個人造成的影響都是非必要的,它只是我們在面對受挫事件時產生的反應。
如俗諺所說:「我在生活中經歷過一些可怕的事,但絕大多數都是自己嚇自己。」以湯姆的例子來說,這裡的重點不是要責備湯姆用第二支箭二度傷害自己,因為我們都很容易落入這樣的狀態;這裡是要請你記住,「使身、心、靈不必承受非必要的折磨」也是我們對復原力的部分定義。
停止對自己射出第二支箭的舉動,可以大大降低不必要的壓力,幫助你心平靜氣地面對困難。
.
以上文字摘自
《#哈佛醫師的復原力練習書》
運用正念冥想走出壓力、挫折及創傷, 穩定情緒的實用指南
美國正念引導師30年經驗分享
Everyday Resilience
.
作者:蓋兒.蓋茲勒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27)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儘管相關的書,我們在版面上分享了不少,這本書依然展現新意。尤其摘文中的理論,用在我們的生活中進行覺察,對我們的生活大大有助益。
祝願您,能練習思考的彈性,那能帶來力量與更多可能性!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美中暖戰:兩強競逐太平洋控制權的現在進行式」介紹 訪問主編:查理 內容簡介: 這是一場美國正在輸掉的戰爭 這場戰爭不冷也不熱 是兩國在實彈戰場之外你爭我奪的「暖戰」 是一場贏取軍事霸權與經濟外交影響力的戰爭 麥克‧法貝:「暖戰,你看到的是一種角力,想在...
意外事件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很容易會用某種固定的模式去看事情,包括生活、自己和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雖然生活中的許多情況都不是我們有能力去改變的,但「永遠」都可以改變自己看待它們的方式。
相同的一件事發生在兩個人身上,這兩個人的看法就有可能完全不同。一個人可能會問:「為什麼我老是會碰上這種事?」另一個人則可能會覺得自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反倒會將這件事當作是讓自己變更好的契機。
我們多半會忘了自我對事情的預料,往往會與實際情況的發展有很大的落差。也就是說,一個看起來會很糟的情況,最後可能會變成一件很棒的事。以下這個例子,就道盡了在看待事情的角度上,會對處事態度造成多大的影響力。
感恩節前的周五,湯姆下班時被裁員了,他震驚到說不出話來。接下來的週末,他除了擔心錢的事情,還發現自己一直想著:「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我真是個廢人。每個人都知道我什麼事都做不好,還是在感恩節就要到來的這個時刻。我真的是全世界最倒楣的人。」沉浸在憂慮和自責的想法中,湯姆不但無法好好睡覺,還一直對老婆和孩子擺臉色。當外地的親戚趁著假期來他家拜訪時,他也因為太沉浸在那些負面思緒中,幾乎和對方沒什麼互動。他已經期待這個假期好幾週了,但假期結束時,他完全沒有從中得到任何樂趣或溫情。
我們可以用湯姆的例子來說明人類應對生活困境的方式。具體來說,這個故事淸楚呈現了所謂「痛苦與創傷雙箭理論」(first and second arrows of pain and suffering)的概念。
第一支箭是事件本身。我們無法掌控這支箭,在這個例子中,湯姆丟了工作,這種事任誰也不願碰上,所以理所當然會感到恐懼、憂慮和焦躁。人生本來就處處潛藏著各種壞事,像是失業、生病和意外等,而它們也多多少少會讓我們不太好受。
然而,第二支箭就是可以掌控的部分,它是我們碰上這件事時產生的想法。我們可能會過度自責、覺得自己倒楣,或是覺得這一切有失公平。換句話說,這第二支箭是我們根據情況的基本事實,進一步思考得到的結論和推斷;這份結果往往會因為過往的經驗和對未來的想像,把我們帶往一個充滿恐懼、憤怒、不安全感、憂慮、焦躁,甚至是憂鬱的境界。
通常這個反應會深受早期生活經驗的影響,因為當時我們已經透過反覆刺激某些神經迴路,讓那些神經迴路成為我們的基本思考模式。就跟湯姆一樣,第二支箭多半都是對自我的嚴厲批判。對湯姆而言,失去工作已經夠糟了,但他對自己強力指責的第二支箭,更是讓他的處境雪上加霜,使他完全失去了與家人共度假期、好好充電的心思。
有了這個概念後,我們就可以有效強化心靈的彈性,增進復原力。想想你最近碰到的任何一個困難,仔細思考那件事讓你受挫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例如:與重要的人關係緊繃、健康出狀況,或是你正在奮力完成一件大案子。這就是第一支箭,我們可以把它想成這個問題的客觀事實。
第二支箭是你對這些事實產生的想法。舉例來說,與某人關係緊繃可能會讓你冒出「這個人對我一點都不公平」或「為什麼我老是會碰上這種事?」的念頭;健康問題可能會引發你一連串的恐懼,害怕自己會因為這些病痛無法好好工作,或是照顧孩子;工作方面,你可能會擔心別人看不見你在職場上的價値,或是覺得這個案子會決定升遷機會。
在檢視第二支箭的時候,我們可以釐淸自己對這件事產生的擔憂和焦慮,其實都是源自那些不曉得是否為事實的假設。現在就讓我們換個角度,來看看上述的這些情況。當處於關係緊繃的狀態下,是人與人相處時本來就可能出現的正常狀況,無關乎公平性?會不會後來檢查結果顯示,這個健康問題沒有你想像中的嚴重,不會對你的能力造成影響?
另外,你根本不淸楚屆時其他人會怎樣看待你的成果,或是你的老闆是不是很看重這個案子。畢竟,我們永遠都無法眞正預見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在這裡我要說的是,我們在碰到事情時,總會妄下結論,然後讓這些結論把自己搞得一團亂。
你在遭遇困難時,又用怎樣的第二支箭射向自己?你能看見自己的想法會帶來怎樣的痛苦,會更難化解原本的主要問題嗎?你會如何重新考慮或應對預設的假設?一方面,你可能會準確預料到需要擔心的事,但另一方面,你也可能只是杞人憂天。或許你會在完成案子的過程中得到其他人的協助,或是可以想想自己過去成功完成過的類似案子,藉此為自己建立信心。也許那個惹你不開心的人並非有意傷害你,或是他只是那天過得不太好。停止對自己射出第二支箭的舉動,可以大大降低不必要的壓力,幫助你心平靜氣地面對困難。
以湯姆的例子來說,這裡的重點不是要責備湯姆用第二支箭二度傷害自己,因為我們都很容易落入這樣的狀態;這裡是要請你記住,「使身、心、靈不必承受非必要的折磨」也是我們對復原力的一部分定義。許多第二支箭對個人造成的影響都是非必要的,它只是我們在面對受挫事件時產生的反應。
--
📖 本文摘自心理師想跟你說九月推薦好書《哈佛醫師的復原力練習書》,作者蓋兒.蓋茲勒行醫逾三十年,為哈佛醫學院的兼職助理教授,運用神經科學、正念練習和情緒智商等領域觀念,幫助許多人走過倦怠感。
閱讀好書這邊走:https://reurl.cc/WXX0Nx
意外事件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黃金冒險號
美國的豆腐將軍
華盛頓郵報爆出美國最高將領、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Mark Milley)將軍,去年底秘密致電中國總参謀長李作成,向其保證美國不會攻擊中國的消息,相當駭人聽聞。
據報米利兩次向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打電話。一次是總統大選前夕的10月30日,一次是今年國會暴力衝擊事件兩日後(1月8日)。
「華郵」記者根據兩百多位美國匿名官員的證詞還原:米利在第一次電話中說他和李作成仍然是朋友,他說:「李將軍,你我認識五年了。我向您保證,美國是穩定的,一切都會順利進行。」「我們不會對中國發動攻擊和採取任何軍事打擊行動。」「如果我們要進攻,我會提前打電話給你。這不會是一個意外行動。」
第二次通話,米利告知中國朋友「一切正常,民主制度有時候就是有點亂。」
米利在國家軍事指揮中心還召集了一個參謀部高級軍官會議,並表示,如果川普下令攻擊,首先應該第一個告知他。同時他還要求助手們承諾,若川普作出「極端命令」,包括動用核彈,不要立即服從。與此同時,米利還請求時任中央情報局局長夏思蓓(Gina Haspel)與有日裔血統的美國網絡司令部負責人中曾根(Paul Nakasone)密切監視總統川普行動。
報導指,有些官員覺得米利的做法越權,但米利深信他做的是應該做的,「為的是國際秩序不要出現歷史性斷裂,不要與中國發生事故性戰爭。不要動用核武器」。
至於國會山莊騷亂,小事一樁,也是美國內政,但米利向中方通報的姿態,如下屬向上級。有如香港特首向港澳辦匯報「香港有少數人鬧事,不過問題不大,我們有信心處理,請中央放心。」
到底美國軍方和政府內有幾多個米利?此種姿態,證明中國對美國的全天候心戰威懾,卓有成效。
若此等消息在去年爆發,即有Deep State 企圖政變,「拜粉」與左膠會指為「陰謀論」,現在卻由左翼的華盛頓郵報來爆料,證明川普下台前一連串異事:黑命貴暴動、國會山佔領、灌假票疑雲,因「米利事件」之曝光,疑點利益歸川普,去年之「大選」,確帶有政變性質。一方面是槍炮架空了民選的川普,另一方面是推特禁言於民選的川普。
美國的民主制度,不是像米利說的「有點亂」,而是呈現「中國化」的質變,米利類似一個美國版的榮祿袁世凱的綜合體,加上左膠的白蟻蛀蝕,此一制度出現結構性的腐爛。
若華盛頓郵報報道屬實,米利無疑犯了叛國罪。
美國的聯邦叛國罪在1790年援引憲法初立,1909年國會修訂,指明「任何效忠美國者,若對美國發動戰爭,或攀附於美國之敵國,在美國國內外向敵國提供協助或慰勉,即成立叛國罪(Whoever, owing allegiance to the United States, levies war against them or adheres to their enemies, giving them aid and comfort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or elsewhere, is guilty of treason.)
但米利的兩通電話,至少以香港版「國安法」的審案標準,審兩三小時即可判決罪名成立。
美中之間尚未進入戰爭狀態,所以不論拜登還是米利,都強調美中關係不是敵對,只視之為「競爭者」(competitor );不論兒子收過中國錢還是將軍打電話向對家承諾「如果川普想開戰,我一定預先打電話通知你」,就是要避免墮入與「敵國」(enemy ) 勾結之責。
但何謂「敵國」?據美國法學專家華倫(Charles Warren ) 在耶魯法學院學報定義為:「只適用於公開對美國宣示敵意的外國勢力的人員,而不是國內反抗政府的騷亂份子」(applies only
to the subjects of a foreign power in a state of open hostility with
us. It does not embrace rebels in insurrection against their own government),換言之,佔據國會山莊的美國人,犯了暴動罪,沒有犯叛國罪。中國在意識型態和戰略上都是對美國長期懷有「公然敵意」(hostility)的國家,則米利視自己的總統比中國有更大的威脅,其叛國迨無疑問。
因此米利的「慰勉」(comforting )加「幫忙」(aiding )的兩次電話,令美國人嘩然,中國應該心領神會,大可乾杯茅台。美國軍方對中國的軍事實力差距或容輕視,但美中一旦開戰,美國十分恐懼中國馬上就動用核武器。
美國核武儲存九千,中國雖只有數百,但一場中美決戰,中國只要令美國評估有「我將無我」的攬炒可能,美國就不敢動手,包括即使中國主動攻擊台灣。
意外事件定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美中暖戰:兩強競逐太平洋控制權的現在進行式」介紹
訪問主編:查理
內容簡介:
這是一場美國正在輸掉的戰爭
這場戰爭不冷也不熱
是兩國在實彈戰場之外你爭我奪的「暖戰」
是一場贏取軍事霸權與經濟外交影響力的戰爭
麥克‧法貝:「暖戰,你看到的是一種角力,想在海上佔有更多的空間。……一個想得到,一個想拿走,兩個人都想獲得控制,衝突就會發生。」
美國與中國已經在西太平洋開戰了。這是一場美中在海上「開打」的戰爭。
但因為都還沒有到槍砲齊射、飛彈亂飛的局面,因此作者姑且在這個階段稱之為「暖戰」。雙方既不冷戰,也不熱戰。戰爭的目標是爭奪小小的領土和大片的海洋與天空,這是一場充滿危險對峙與小型情勢緊張的暖戰、一場爭奪軍事霸權與隨之而來的經濟外交影響力的戰爭。這場戰爭由衰退但稱霸太平洋幾十年的美國海軍,對上以驚人的速度,從海防部隊進化成能在這個地區投射強大力量的藍海艦隊、正在蓬勃發展的中國解放軍海軍。
相反,美中兩國在經濟和政治層面是合作中有衝突,衝突中有合作。但是,在南中國海洶湧的波濤之上,中國飛行員正在危險地貼近美國的偵察機飛行,中國的艦長正在命令軍艦強力插入美國軍艦的船頭前方,幾乎造成兩艦相撞!稍有意外,「暖戰」可能即刻升級成真刀真槍的熱戰。中國企圖擁有並以軍事手段,控制當今最具重要經濟價值的水域之一,這使得印太地區將會是個未來的潛在引爆點。
但是戰場不僅僅在遠離美國本土的海洋上發生,美國內部對於該如何面對這樣一個具有威脅性的強敵也出現了舉棋不定的局面。「擁抱熊貓派」在很長一段時間佔據美國軍政圈子的龍頭,隨著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霸權受到挑戰的範圍日趨擴大,「屠龍派」的聲量開始受到重視,美國的外交與軍事政策大大的轉彎。但這樣的改變是否還來得及力挽狂瀾?「暖戰」是否能夠抵得住?
劃設防空識別區、爭議島礁填海造陸、自我定義領海與經濟海域的解釋、南海、釣魚台等等爭議與衝突一波波起。川普嗆聲要跟北京斷交,印太局勢急速升溫。肺炎疫情卻又削弱美軍戰力,中國頻頻機艦出海為哪樁?菲律賓、印尼、澳洲、日本、南韓、泰國、臺灣、馬來西亞、甚至是社會主義兄弟的越南,無不對解放軍海軍在南海乃至整個遙遠的西太平洋地區持續成長的軍力十分忌憚。人人都想知道美國打算怎麼處理此事。
除了航空母艦之外,中國在西太平洋的軍力,已經成為與美國海軍匹配的對手了。如今,解放軍軍艦出海繞過台灣東邊、軍機穿越中線,或朝台灣南北方向出航都已經是家常便飯,台灣又該如何應對?
本書是最近、相對而言較短期間內的美中關係發展史的一環。雖然涉及的時間很短,但也可能相當重要,因為這段歷史會影響接下來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歷史。沒有人能確實預測美國與中國今後的關係會怎麼發展,但不論美國與中國在未來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會如何變化,本書作者親身採訪與目睹的事實,都有助於解釋雙方是怎麼從和諧發展到怒目相視的整個過程。
作者簡介:麥克‧法貝(Michael Fabey)
麥克‧法貝是個專門報導海事新聞的記者,包括海事和海軍事務,是個肯下功夫的調查記者。曾多次採訪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驅逐艦、巡洋艦等一線戰力。911事件之後,法貝開始專注在國防事務。法貝的軍事報導使他獲獎無數,其中包括獲得美國商業媒體協會頒發的「蒂摩希懷特獎」,以及獲得普立茲新聞獎的提名。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意外事件定義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記得打開CC字幕 #逃犯條例示威 #沒有分寸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臺灣焦點】
00:33 臺灣中油的油輪遭遇不明攻擊
01:44 阿羅哈客運翻覆事故
02:53 聖文森當選聯合國安理會理事國
03:55 民進黨初選結果揭曉
【國際關注】
04:44 香港反送中遊行近況更新
06:35 印度女童案
08:01 不丹與波札那同性戀除罪化
【趣味集錦】
09:00 巴塞隆納聖家堂終於取得建築許可
【溫馨新聞】
09:58 Radiohead的神回覆
11:01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土龍、羊羊
|腳本:羊羊、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絲繡
|剪輯助理:絲繡 & 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聖文森嗆中 ""台灣從來沒被定義是中國的一部分"" 在WHA上為台灣發聲!【國際局勢。先知道】:https://reurl.cc/ebKVQ
→ 台灣挖到外交金礦!友邦聖文森入選聯合國安理會 創「最小國」記錄:https://reurl.cc/9AmbY
→ 阿羅哈遊覽車衝破國道護欄掉橋下馬路 累計造成3死11傷2無恙:https://reurl.cc/yb9K2
→ 阿羅哈客運翻覆釀3死13傷 駕駛已連上七天班:https://reurl.cc/LxK24
→ 經濟部|臉書貼文:https://reurl.cc/QlK2M
→ 中油證實油輪遭魚雷攻擊起火 7.5萬噸石油腦全毀國內庫存僅到下月底:https://reurl.cc/8AxYy
→ 中油裝載7.5萬噸石油腦油輪遭魚雷攻擊 美艦提供協助:https://reurl.cc/5L9Xv
→ 中油油輪在伊朗外海遭魚雷攻擊,7.5萬噸「石油腦」全毀:https://reurl.cc/EN5Y0
→ 中油油輪遭魚雷攻擊?專家:水雷或自殺艇可能性高:https://reurl.cc/nbGy6
→ 中油油輪遭魚雷攻擊 凶手仍待追查:https://reurl.cc/ZdLEW
→ 中東戰雲密布》台灣中油一艘油輪阿曼灣遇襲!7.5萬噸石油腦全毀:https://reurl.cc/Kz1qq
→ 【最即時專題1】蔡英文勝出選總統! 35.67%強壓賴清德27.48%:https://reurl.cc/WYKy9
→ 【#PLive】民進黨總統初選民調出爐!:https://reurl.cc/qbWXN
→ 賴清德|臉書貼文:https://reurl.cc/WYKVL
→ 蔡英文|臉書貼文:https://reurl.cc/kbKQn
→ 僅1人反對!不丹下議院通過同性戀除罪化 LGBT組織:首度走向平等:https://reurl.cc/N8KLp
→ 波札那高院判同性戀除罪化 非洲LGBTQ權利大勝利:https://reurl.cc/abK8D
→ 612的日與夜——香港反送中運動影像紀實:https://reurl.cc/gbX17
→ 反送中》傳解放軍往香港集結待命? 中國官方出聲了!:https://reurl.cc/kbKgb
→ 法國記者霸氣面對警察︰這裡仍是香港 不是中國:https://reurl.cc/64nMV
→ BBC中文網|臉書貼文:https://reurl.cc/Gq2vD
→ 李慧玲|臉書貼文:https://reurl.cc/OaKog
→ 612的日與夜——香港反送中運動影像紀實:http://bit.ly/2Rfc3tu
→ 香港媽媽哀求警手下留情畫面感動網友:https://reurl.cc/kbKWG
→ 殘忍O女童 印度六名男子被判刑:https://reurl.cc/5L9LG
→ 印度8歲女童案,印度教團體與官員卻要求釋放嫌犯「因為她是穆斯林」:https://reurl.cc/3AqAR
→ 知名樂團Radiohead機智應對駭客勒索!18小時長未公開作品公益開賣:https://reurl.cc/QlKl0
→ Radiohead|臉書貼文:https://reurl.cc/1LNap
→ MINIDISCS [HACKED], by Radiohead:https://reurl.cc/mbK5G
→ 巴塞隆納聖家堂 137年後首度轉合法:https://reurl.cc/LxKrx
【 延伸閱讀 】
→ 香港反送中事件|街訪|香港人最想對台灣說的話是什麼?:https://reurl.cc/VZbxN
→ 陳志東《發現秋行軍蟲的無名英雄》|臉書貼文:https://reurl.cc/9Ammv
→ 【完整公開】身陷外遇疑雲 阿翔今照赴台中錄影:https://reurl.cc/7Azzl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simpleinfo.cc

意外事件定義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本集內容 📌
✭【 琪斐大放送 】低生育率壟罩全球 為何歐洲卻能催生? (00:40)
✭【 動眼看熱鬧 】中國解除一胎化 為何出生率反下降? (11:30)
✭【 世界都在看 】解決生育率低困境 移民政策利大於弊? (18:06)
✭【 Fan's Fans來QA 】台灣生育率低的驚人! 效仿歐洲妙方能解套?(24:54)
我知道大家現在的焦點可能都在川金會上,但我們偏偏不談川金會,我們談SEX!!!!
本集的大標就是:為國督下去!!我前兩天跟臉書大神求來的翻譯,今天的節目裡很多都會被用到,在此特別致謝大家貢獻巧思。
以往寰宇漫遊三個單元都是各自獨立,談我們個自最想談的話題,但這一集我,動眼神經跟張嘉玲都談同一個議題:低生育率。
台灣生育率老是世界排名倒數,最新的數據顯示台灣又墊底了!我們周邊的日本,南韓,新加坡跟台灣輪流做最後一名,現在連中國都加進來了,我們華人是怎麼回事啊?但如果看遠一點,你就會知道低生育率的問題很普遍,以洲來講,歐洲是最嚴重的,所以歐洲這幾年為了讓國民做愛做的事,還真的奇招盡出,我們談到了丹麥跟波蘭的創意廣告,法國打破傳統婚姻定義,德國以獎勵生育搭配移民措施,以及近幾年右冀將獎勵生育跟種族主義掛鉤的現象
動眼神經以中國的情況,來談生子一定要先結婚的邏輯,張嘉玲則是從移民的角度切入。
最後一個單元的問答,這星期我們先暫停,因為我們三個人難得都對同一個問題去做研究,所以最後一個單元我們是以討論的方式進行,我很意外的發現,動眼神經選擇傳統路徑,結婚然後生子,張嘉玲不想結婚但想生孩子,所以己經在想涷卵的事了。我自己不生孩子的決定,可能是在近四十時才確認了下來,如今回想,更為堅定。
歡迎你也來跟我們分享你的看法。此外,我們正在研究開發新單元,如果你有想法,趕快來跟我們講。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寰宇新聞台播出,沒跟上新聞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ppt.cc/fH4QXx 十點半準時上傳完整版!
📌 回顧過往集數 📌
EP20《英國二次脫歐公投可行嗎? 虛擬候選人爆紅、臉書十年挑戰別有用心? 》https://reurl.cc/85oXR
EP21《委內瑞拉變天危機、空服員的眼淚與勞動尊顏、設置棄嬰箱惹爭議》https://reurl.cc/YeWbL
EP22《2018年度國際新聞回顧 大事件牽動全球人心》https://reurl.cc/zYbkk
EP23《錯過很可惜之漏網新聞值得看》https://reurl.cc/lD0O6
EP24《亞馬遜撤離紐約內幕、西伯利亞天降黑雪、義大利推跳表單車》https://reurl.cc/jDb8L

意外事件定義 在 秀傳醫療體系-岡山品管中心 的相關結果
意外事件 (accident). 非因當事人之故意、過失、不當作為或不作為所致之不可預見的事故或不幸。所稱意外事件,通常伴隨著有不良的後果。 ... <看更多>
意外事件定義 在 名詞釋義- 病安作為- 事件 - 台灣病人安全資訊網 的相關結果
2.意外事件(accident). 非因當事人之故意、過失、不當作為或不作為所致之不可預見的事故或不幸。所稱意外事件,通常伴隨著有不良的後果。 ... <看更多>
意外事件定義 在 異常事件通報事件類別 的相關結果
◎意外事件(accident):非因當事人之故意、過失、不當作為或不作為所致之不可預見的事故或不幸。所稱意外事件,通常伴隨著有不良的後果。 ◎異常事件(incident):通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