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來讀書囉!
[新聞] 黃國昌:有思想論述才有力量(書單)
http://www.ptt.cc/bbs/Gossiping/M.1399575609.A.353.html
首先是國昌老師直接推薦的三本
陳翠蓮 吳乃德 胡慧玲 《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共3冊)》
奧比・薩克思 《斷臂上的花朵:從囚徒到大法官,用一生開創全球憲法典範》
鍾年晃 《我的大話人生:「大話新聞」停播始末&我所認識的鄭弘儀》
接下來依類別分
文學寓言
雨果 《悲慘世界》
阿道斯‧雷歐那德‧赫胥黎 《美麗新世界》
卡夫卡 《變形記》
喬治‧歐威爾 《一九八四》
喬治‧歐威爾 《動物農莊》
卡謬 《異鄉人》
卡謬 《瘟疫》
米蘭‧昆德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米蘭‧昆德拉 《笑忘書》
赫拉巴爾 《過於喧囂的孤獨》
薄伽丘 《十日談》
托爾斯泰 《戰爭與和平》
托爾斯泰 《復活》
杜斯妥也夫斯基 《罪與罰》
三島由紀夫 《美德的背叛》
魯迅 《狂人日記》
魯迅 《阿Q正傳》
柏楊 《醜陋的中國人》
扎米亞京的 《我們》
查爾斯‧狄更斯 《雙城記》
哲學
柏拉圖 《理想國》
叔本華 《意志與表象的世界》
馬丁‧海德格爾 《存在與時間》
沙特 《存在與虛無》
朱利安巴吉尼 《一把鑰匙,走進哲學》
朱利安巴吉尼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
朱利安巴吉尼 《自願被吃的豬:100個讓人想破頭的哲學問題》
朱利安巴吉尼 《鴨子中了大樂透》
羅蘭.巴特 《戀人絮語》
尼采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米歇爾·福柯 《規訓與懲罰》
克里希那穆提 《最初與最後的自由》
斯賓諾莎 《倫理學》
克里希那穆提 《人類的當務之急》
傅柯 《瘋癲與文明》
詹姆士.杭特 《僕人:修道院的領導啟示錄》
詹姆士.杭特 《僕人修練與實踐》
心理學
佛洛伊德 《夢的解析》
佛洛伊德 《圖騰與禁忌》
史地與民族
麥金德 《世界歷史的地理樞紐》
巴森 《從黎明到衰頹: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生活》
柄谷行人 《世界史的結構》
史明 《台灣人400年史》
林媽利 《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
葛超智 《被出賣的台灣》
王金壽、江以文、杜文苓...等 《社會運動的年代:晚近二十年來的台灣行動主義》
吳介民、顧爾德、范雲 《秩序繽紛的年代:1990-2010》
鄭南榕基金會 《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行動思想家鄭南榕》
林宗弘等 《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
杭亭頓 《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傳記
希特勒 《我的奮鬥》
喬治‧歐威爾 《巴黎倫敦落難記》
陳水扁 《1.86坪的總統府》
政治思想
馬漢 《論制海權》
潘恩 《常識》
湯瑪斯‧摩爾 《烏托邦》
馬克思 恩格斯 《共產黨宣言》
漢娜‧鄂蘭 《共和危機》
漢娜‧鄂蘭 《極權主義的起源》
漢娜‧鄂蘭 《政治的承諾》
若林正丈 《戰後臺灣政治史》
約翰.彌爾 《自由論》
班納迪克.安德森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
戴倫.艾塞默魯 詹姆斯.羅賓森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約翰.蓋斯提爾 彼得.列文 《審議民主指南:21世紀公民參與的有效策略》
袁紅冰 《台灣大劫難:2012不戰而勝台灣》
袁紅冰 《台灣大國策》
袁紅冰 《台灣大國魂》
袁紅冰 《被囚禁的台灣》
李登輝 《台灣的主張》
李登輝 《二十一世紀台灣要到哪裡去》
徐賁 《正派社會和不羞辱》
胡平 《論言論自由》
威廉.道布森 《獨裁者的進化:收編、分化、假民主》
David Butler Austin Ranney編著 《公民投票的實踐與理論》
海伍德 《政治的意識形態》
社會學
馬爾薩斯 《人口論》
梭羅 《公民不服從》
林萬億 《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
林萬億 《臺灣的社會福利:歷史與制度的分析》
賀佛爾 《群眾運動聖經》
索維爾 《知識份子與社會》
彼得‧艾克曼 傑克‧杜瓦 《非暴力抗爭─一種更強大的力量》
克雷.薛基 《鄉民都來了:無組織的組織力量》
Allan G. Johnson 《見樹又見林》
Marie L.Campbell Frances Gregor《為弱勢者畫權力地圖︰建制民族誌入門》
Si Kahn 《組織結社:基層組織領導者手冊》
金夏普 《198種非暴力抗爭方法》
何明修 《四海仗義:曾茂興的工運傳奇》
吳音寧 《江湖在哪裡? ──台灣農業觀察》
楊儒門 《白米不是炸彈》
佛雷勒 《受壓迫者教育學》
西蒙 波娃 《第二性》
綠色思想
梭羅 《湖濱散記》
斯佩納德.拉魯索(編) 《梭羅:綠色先知》
何明修 《綠色民主:台灣環境運動的研究》
吳晟、吳明益(編) 《溼地.石化.島嶼想像》
謝志誠、何明修 《八輕遊台灣:國光石化的故事》
經濟學
亞當斯密 《國富論》
馬克思 恩格斯 《資本論》
史帝文.李維特,史帝芬.杜伯納 《蘋果橘子經濟學》
史帝文.李維特,史帝芬.杜伯納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
意志與表象的世界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恩恩,變態小故事前段的莫名其妙神父理論,已經完成了,brother.
---
【思的固著性】
人的思維有其固著性質,一般人卻很少會發現.
舉例來說,當我回家,必須打開每一個房間的門,如此,我才能安然地坐在沙發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日復一日如此,而有一天,我回到了家以後,我開了第一扇門,開了第二扇門,有一扇門卻壞了,打不開,那麼,我就會停在那裏,不斷地轉動門把,儘管有第四間房間的門還等待我的開啟,甚至,我根本不用管開門的事,只要直接坐上沙發就好,我的一天便得以開始了.
但是我不那麼做,我會卡在這裡,感到焦慮,沒由來的,就是想轉開那個門,只要那扇門沒打開,我的思維彷彿不能暢通似的,接下來,我自己不會允許自己去做其他的事情.
「一定要打開那扇門才行.」
我心裡這麼想著,沒有原因.
有些自閉症的孩子也有這種固著性質,他可能必須打開每一扇燈,才能入睡,噢,我想你發現了,其實有些人睡前也必須開一盞小燈,否則「入睡」這件事,無法完成.
「思維的固著性」,並不是只會出現在病理上的人,倒不如說,那些人只不過是反映我們身為人類的「本質」而已,只不過,他們把這個特質凸顯出來,仔細想想,強迫症者的特質,反覆的洗手,把物品擺放在特定的位置,不這樣做,心裡就好像些不安,事實上,我們一般人也可能有這些特質,但是沒有凸顯出來,或者說,我們覆蓋的很好,強迫症之所以會令人感到不尋常,不過是他們將這些動作持續多達一小時的時間而已.
神父曾經在日本節目當中,看到一個不太尋常的畫面,日本人的綜藝節目,探訪他人住家的那種,似乎都喜歡打開人家的冰箱,好像是合法的窺視內褲一樣,通常,不分男女,都會難以掩飾嬌羞的神色,「唉唷,真的要看嗎?」、「看一下嘛,太太」、「很亂,我昨天沒整理啦」然後採訪者就會趁機打開,看個過癮.有一次,我看到有戶人家打開他的冰箱,所有食品和罐裝的標籤,全部要正面對著自己,雖然表面上,家主人說這樣比較好辨識,不過林林總總三十多個瓶瓶罐罐,連飲料罐和啤酒,標籤都必須要對著人的位置.
也曾看到一個畫面,那就是一個人在介紹自己家裡,拍到一半,他突然開始調整地毯的位置,他覺得有點「斜斜的」,然後,在鏡頭面前,開始調整,有時候往上拉一點,有時候往下拉一些,不時雙手抱胸陷入沉思,好不容易,調到一個滿意的位置,他高興地露出笑容,攝影師問他,常這樣做嗎?他有點害羞地回答,每天至少做好幾次,一這樣做,心情就會感到很舒暢.
記得小時候我們常玩的遊戲嗎?走斑馬線的時候,一定要踩白色的部分,踩到黑色的部分就算輸,於是每個人步伐跨得大大的,在有限的紅綠燈閃亮的時間,要迅速地完成,在日本節目上,曾經空拍了澀谷的一處斑馬線,發現有不少上班族,他們都是踩著斑馬線白色的部分行走,在雜亂的人群中,不仔細看,還真的看不出來,當記者前往訪問,他們都會露出令人難忘的笑容,就好像,「唉呀,被你發現似的」.
人的思維有其固著性質,這並不是什麼缺點,而是一種「本來」,我們可以想像一件事情,假設我們把無形的意識,視為具體的存在,就好像一道水流,這道水流,不是一直線,像是彗星一樣,在沒有障壁的太空中「唰」的前進,他不是天生就具有能量和智慧,他的本質可能是原始或者混沌,他需要清理和爬梳,才能保持潔淨暢通,怎麼去「梳」一道水流呢?我們可以說,那是一種驗證,我們需要其他的東西來證明這道水流是清澈的,是存在的,所以我們需要一次一次的,反覆進行某些儀式,例如通過鐵絲網,或者經過一道篩子-這或許沒有什麼意義,但就像開始產生「自覺」的嬰兒那樣,他光有「手」和「力量」,是不夠的,他必須用手去拍拍地面,感到些許疼痛,才能確信的說,「恩,這是我的東西.」
所以「思維的固著性質」,不如說,那是一種本能,就好像我們必須衝向牆壁,以驗證自己柔軟和無形,意識本身,我們是「不想去停止的」,我們需要讓他保持在「流動」的狀態,而不是「停滯」,如果我腦袋打結,我必須搖搖頭讓它流動起來,有這個原始的東西,奇異的屬性,我們就會產生進階的「思維」,甚或,「生命」,「存在」,我們被賦予生命的意義,或許就是去,不斷用思維去感知自己的存在.
以此為動能,產生各種人類世界中的行為,構築這個意志與表象的世界.
假設,如有神存在的話,神創造了人,必定下了兩個要件,
「動起來」、
「證明自己的存在」
然後他就拍拍屁股,收拾東西去了,剩下的,這些小小的人類,會靠自己的「思」來完成.
因為他們沒事,也會去找事情做.
【贊助神父的菸 完成變態的小故事】
http://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意志與表象的世界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專注〉
作者:陳韋安
意志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在他的巨著《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中,正說明了人類生存意志的困擾。意志(Wille)是一種不能被克服的東西,意志是生命問題的根源。我認為,叔本華的說法不無道理。人生痛苦種種,正是由於這意志。這或許也你是你生命體會:人大了,世上能夠真正滿足自己的就越少,讓自己感到驚喜的更少。面對這窘局,有人追逐名利物質,但這絕對不是出路。
意志不能被滿足。所謂「滿足」,乃是一種容易令人誤會的概念。人們以為,只要意志得着甚麼,達到某個境地,就能功德圓滿。不。意志不滅。成功過後的快樂往往瞬間即逝,接下來的卻是漫長的虛空。意志吞噬一切。這正是許多基督徒的弊病。雖然外表行為好端端的,但內裡的意志與慾望,卻痛苦地主導着自己——哪怕這意志本來渴求某種善意的追求,但意志卻追逐不捨,最後,善意的事情,卻往往造成惡意的結局。
意志一直都在。其中一個出路,正是佛家所講的「無慾無求」。這種自我約束的苦行,確實能夠減輕意志的力量,讓人離開意志的苦楚。然而,這不是真正的出路。如果意志不滅,它最多只能被減輕,卻不能真正被消滅。我想,這解釋,為何真正「成佛」的人少之又少。
重點不是消滅意志,而是讓這永無止境的意志,投放在一個永無止境的大海洋——永活的上帝。
詩篇四十二篇說:「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 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這飢渴,乃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渴求,正如叔本華所描述的。不過,我不是說「意志唯有上帝才能滿足」的舊調。雖然這句話是正確的,不過,它卻是一生之久的事情。永無止境的意志,面對永無止境的上帝,這滿足與灌注也是一生之久。
因此,我們不要妄想以為一兩次默想或感受,就已經被上帝滿足,或得着了甚麼。這只是一種宗教情感。這宗教情感只會關掉這一生之久的瓶蓋。這樣的渴想上帝,只會成為另一種執念的意志。因此,不要以為自己靠着默想能夠得着一個上帝。上帝一直都在。上帝不是你意志的另一種對象。
在生命當下的每一刻,重點不是滿足,而是專注。意志不能被滿足,只能被專注。意志恍如心裡的一團火。永不止息,卻一發不可收拾。你不能熄滅它,卻能讓它集中在一點。甚至,使它聚焦在一個向着永恆的方向。我們不能觸摸永恆,卻可以朝向一個永恆的方向。不可見的上帝乃是意志擺放的方向。我們不能觸摸上帝,我們只能校對意志的方向,讓這無止境的意志向着一個無止境的方向。
默想,正是一種專注。禱告,就是一種生命的專注。
(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