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的,是他『需要』的,但不是他『想要』的。」我們對於長輩的那些看似善意的行為和舉動,是不是只是一廂情願的,以愛為名的支配?
~朱為民
‧有許多的長輩,說不出內心真正的想法,可能他想說的是:「我很想念你們,很想孩子能常來看我,也很想另一半能常常陪在我身邊!」但說出口的卻是「我快要死了。」
‧當媽媽說「帶你爸去看醫生」,媽媽並非是不能體諒子女的工作繁忙,多半是擔心「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辦」。尤其是女性長輩,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常常會希望在做重大醫療決策時,有家族男性在場,甚至希望由兒子(甚至一定要是長子)來下決定。
‧「明明他可以,為什麼要丟給我?」其實,這些行為可能連不是心理精神專家的人,也都可以說出它的名字,就叫「撒嬌」。也就是心理的支持與鼓勵。藉由「丟問題」,實為「找關心」。
取自《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
*********************************
各位朋友,早安:
有位朋友跟我提到她媽媽的狀況,我很快想到這本書。傳統的親子互動模式,再加上大腦的退化,讓成年子女不管怎麼做,父母就是不滿意,讓盡心盡力的成年子女感到憤怒與委屈。
不是年紀大,個性就成熟。有人是年紀越大,鬧起脾氣來越像小娃娃。
我很少講長照的議題,但「溫和而堅定」的態度依舊可行。同理與關心不能少,嚴守界線也要做到,譬如,任由老人家隨意打罵人,那是誰都會想逃,最後對老人家怎麼會好?!
這本書的文字使用很實在,建議也很有條理。只是,成年子女要降低自己的標準,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老人家,因為不斷衰老的過程,盡是挫折。
祝願您,藉著這本書,在心態上準備好我們自己要如何度過晚年!
*********************************
「為什麼不管我怎麼做,我媽都不滿意?」
【文/ 蔡佳芬】
「醫生說我蛋白質不夠……」曾伯伯開始抱怨。
「蛋白質就是要多吃肉。我多買些牛肉跟魚,平常可以多吃點。」諸森也覺得老爸營養不夠,想多煮些肉來給他補一補。
「肉跟魚都有一種腥味,我不喜歡。」曾伯伯立刻打槍。
「不然我買鮮奶給你,鮮奶也有乳蛋白,多少補充一些。」諸森曉得老爸的脾氣,只好再換個方法。
「我喝牛奶會拉肚子。」曾伯伯再開一槍。
「那我去買○○牌的高蛋白營養品,一瓶裡面的蛋白質含量可以抵好幾餐了。」諸森從營養師那裡拿了幾張衛教單,上面標註得很清楚。
「我聽說那種東西很難喝,都是插鼻胃管的人才吃那個。我才不要。」曾伯伯這個也不要,那個也不要。
諸森嘆了一口氣。
為什麼不管怎麼做,老爸都不滿意呢?
「擔心他走不穩會跌倒,衝過去扶著他的手,他卻說我動作粗魯,拽得他胳膊痛。」「他半夜常常需要起來上廁所,我請外籍看護小心地跟著。他卻說我派人監視他,害他活得不自由。」
你是否也曾聽過上述這些話。明明自己就費盡心思,甚至花費大筆金錢,想要讓長輩獲得更好的照顧,但卻換來批評與抱怨?
子女聽在心裡,滿腹辛酸、委屈,甚至是憤怒不已。子女不明瞭到底是哪裡有問題,為什麼父母就是不滿意,難道是故意找碴來折磨人?
讓我們稍微了解一下,「為什麼我怎麼做,他都不滿意?」
■ 可能一:你給的,是他「需要」的,但不是他「想要」的
夏子奶奶八十多歲了,視力不佳外,還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與糖尿病,雖然推著助行器可以勉強移動,但是仍有著跌倒的風險。她平日與兒子一家人同住。
某日,夏子奶奶在家中昏厥,里長正巧來家中拜訪而發現,緊急送醫後,醫師說可能是進食不規則,低血糖導致的。
夏子奶奶的兒子和媳婦白天需要外出工作,孫子也在外地就學,考量她一人獨自留在家中,倘若有意外狀況,恐怕再度面臨危險,於是先安排奶奶到住家附近的日照中心。原本期待每週一到週五白天,夏子奶奶可以有規則的活動與進餐,晚上與假日,再由親人協助照護。
結果奶奶先是抱怨日照中心的食物,她不喜歡,接著又說自己的個性內向,不習慣跟著團體一起活動,最後她乾脆拒絕前往。中心只好結案。
兒子接著申請外籍看護來陪伴、照顧夏子奶奶。沒想到,看護才來一個月,奶奶就極力反對繼續聘用,說是看護聽不懂國、台語,或說這樣花費太多金錢,又說不習慣有外人同住,再者,就是家中的空間本來就不大,這樣孫子回家只能睡在沙發上。
奶奶每天嫌東嫌西,外籍看護也向仲介公司訴苦,兒子無奈,只好停止聘用外籍看護。
這兩個方法都不行,兒子改為向長照中心申請居家服務員前來協助,心想至少要能確保服藥與進餐的規則性。經由照顧專員評估後,運氣不錯地獲派年輕的本國籍居家照顧服務員到府。
結果,夏子奶奶還是不滿意。倘若居服員動作快,她就說對方只想草草了事,快快回家。若居服員待得久一些,她又說對方一定是經驗不足,沒效率。甚至連對方太年輕都能抱怨。說溝通不來,聊不上兩句。
夏子奶奶的兒子也快六十歲了,他不解地問:「醫師,我媽是不是得了一種『愛抱怨』的病?無論我怎麼做,她都不滿意。我該怎麼辦?」
我一邊安慰他,一邊接著說:「我猜想,奶奶上回昏倒後,恐怕覺得自己不知道何時會再發生這種事,所以有種強烈的不安感。她想要的或許不是這些正確的照護處置。如果是你們不在,她就會害怕的話。她希望的,可能是你常常在身邊。」
我跟夏子奶奶的兒子,討論了可能的做法:
方法一:試著每日趁午休時撥電話回家。
方法二:在家中裝設可看見彼此影像的監視系統,教導夏子奶奶緊急時可按求救鈕,或是通話鈕。
方法三:再搭配居家照顧服務員的訪視。
最後,終於慢慢改善這個情況。
正如同我們養育下一代,如果過度忙於工作,疏於陪伴,即便是能提供孩子富裕的環境、昂貴的才藝補習,但會不會也是換來對父母的不滿?
有時,我們會直覺地以自己認為好的方式來照顧對方,以自己認為對的方式來愛對方,著重這些外表上看似重要且必須的,但卻忽略了內在的需求與感受。
■ 可能二:「老」羞成怒,這是面子問題
翰林伯已經九十歲了,他的獨生女兒遠嫁外國。在太太過世後,原本身體硬朗的他,自己獨居了一段時間。
但在上個月,翰林伯夜半如廁時,在家中跌倒,大腿骨折,所幸鄰居聽到聲響,呼叫救護車將他送醫。後來翰林伯接受開刀,住院數週。
出院後,女兒安排他入住堪稱高檔的銀髮安養中心。女兒還買妥各式復健器材,備齊了各家營養品,就是希望能讓翰林伯身體康復,在環境優美的地方頤養天年。
豈知住了三個禮拜,翰林伯卻因為適應不良,嚴重失眠而被安排前來看診。
接到安養中心通知的獨生女兒,也由國外趕回,陪同就醫,想了解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翰林伯首先抱怨晚上睡覺時,中心不准他把廁所的燈光完全關掉,害他有光害,睡不好,但這其實是因為翰林伯晚上堅持起床如廁,照顧人員擔心若沒有光線引導,視線不良,翰林伯容易跌倒、受傷。
接著,翰林伯又抱怨廚房將他的飯菜切得碎碎的,「像給豬吃的一樣」。原來是照顧員發現翰林伯的牙口不好,常常會將無法吞食的菜留下不吃,因此體重偏輕,所以才準備細碎飲食。
仔細聽聽翰林伯說的話,他不斷強調自己「各方面都沒問題」,堅持「凡事都可以自己來」。
我想,癥結點可能就在他「不想服老」,不肯承認自己「需要協助」,所以對於那些幫助他的舉動,多以抱怨挑剔的方式來抵抗。
這種情形,其實並不少見。我建議在處理時,需要適當地維護翰林伯的尊嚴,對於他的失能及退化輕描淡寫地帶過,然後巧妙地強調這些作為的好處或是必要之處,甚至編個他比較能接受的理由,來讓長輩逐漸適應新的生活。
舉例來說,可以對翰林伯說明,燈光是統一控制,規定都要開著,每間房都一樣,但或許可以為他換個光線較柔和的燈泡。
而飲食是營養師特製的,因為是女兒特別拜託的,為的是給他補身體,好讓他的骨頭早點長好等等。
這些抱怨,其實有時候是長輩們對自己老化、退化的怨嘆,如果子女能給予傾聽、支持,幫長輩找個適當的下台階,就能協助長輩逐漸地接受自己身心的改變。
■ 可能三:妄想作祟,講道理是沒用的
馮老從軍中退伍後,五十歲才經由相親結婚生了三個女兒。可惜太太年輕時就因車禍過世了,所幸三姊妹順利成長,並且事父至孝。
馮老伯伯晚年中風,後來又罹患了失智症。由於有吞嚥障礙的情況,需要特別製備食物,三姊妹都是輪班烹煮營養又好吞食的餐點給父親吃,不假手他人。馮老爹個性耿直,就是脾氣差了點,三姊妹都是婉言相勸。
某次回診時,三姊妹以眼神暗示我有話要說,於是,我請護理師將馮老支開去量血壓。
「醫師,我爸最近越來越難照顧,我們怎麼做都被罵。我們三姊妹為了照顧他,時常請假,也不敢去找全時的工作。我們自認為已經很盡力了,心理壓力很大,是不是也該要來看妳的門診?」
「妳們照顧父親真的非常仔細。到底是發生什麼狀況呢?」
「醫師,您也知道我爸不太能吃硬的東西,所以我們都會把飯菜燉煮得很軟爛。
「但他最近一直抱怨食物裡有渣渣,使得他吞不下去,說我這樣就是要謀害他。可是我用筷子撥開來檢查,什麼渣都沒有啊。他那一餐就生氣到不肯吃。
「我想這樣下去不行,昨天我特別熬了魚湯,然後用濾網撈了一遍又一遍,確定都沒有任何渣渣,才端給他喝。沒想到他喝了一口,就破口大罵,說有渣渣,說我想害他噎死。
「最令我想不通的是,我們煮的,他說有問題。帶他出門,去逛逛便利商店,買些微波食品,他卻吃得津津有味。」
女兒們邊說邊流淚,實在好委屈。
馮老恐怕是出現了失智症中的「被害妄想」,認為女兒們想害他,且認為食物可能被下毒,對食物充滿疑心,所以不論女兒們怎麼費心,都沒有用。
而微波食品是真空密封包裝,通常此類病患會認為這種比較安全,比較能放心食用。
聽了我的說明,三姊妹恍然大悟,終於了解並非是老爸爸挑剔,也不是自己廚藝有問題,而是失智的症狀所導致。
後來調整藥物,控制妄想。馮老的症狀減輕,全家又能和樂相處。
■ 可能四:做到流汗,嫌到流涎,問題是他需不需要
大東因為罹患小兒麻痺,所以,從幼年起父母就最為關心他,他也打定主意不婚不生,要和雙親生活在一起。大東另外有三位手足,都已成家並且住在外地。大東的雙親過了七十大壽後,便開始出現明顯的老化現象。
大東非常擔心,他在心中暗自許願,一定要照顧好父母。
家中原本是母親掌廚,烹煮三餐,大東主動要求進廚房幫忙,可是洗菜被嫌不乾淨,下麵被嫌煮過頭。
大東的老爸平日最愛在外趴趴走,找朋友聊天,大東開始跟前跟後,老爸嫌他煩人。
有回老爸晚了點回家,大東到處打電話找人,差點就要報警協尋,老爸爸氣到說他小題大作。
大東很氣餒,他撥電話向兄長訴苦,抱怨自己盡心盡力,老爸老媽卻都不滿意。
大哥聽了,微笑地回應:「這不就跟你一樣嗎?小時候,因為你行動上跟其他人不同,爸媽擔心你上下學不方便,於是每天都去校門口接你放學。結果你吵著說你沒問題,要跟大家一起坐校車回家。爸媽擔心你被別人嘲笑,於是拿了醫院的診斷書,到學校去找老師商量,想讓你免上體育課,結果你抱怨他們太雞婆,最後你的體育課還拿全勤。就連你都找到工作了,他們還像偵探一般,假扮顧客在角落觀察,等被你識破後,你嚷嚷這樣很沒面子。」
大東被老哥一點,幡然醒悟。自己雖然是一片善念,想回報父母,但卻也像當年的父母一樣,關愛有餘,擔憂過頭,且矯枉過正了。
我建議大東,應該在父母能力不足之處,進行協助,而不是什麼都不讓他們做,這樣反而會讓父母的身體功能退化加速。
子女不妨試試讓長輩知道自己能提供怎樣的協助,再請他們有需要時,不吝提出,或許就能讓關係輕鬆些,彼此互助,生活更自在。
■ 可能五:不是你不好,是他心情不好
應該有不少人有這種經驗。你像往常一樣進辦公室上班,也像往常一樣工作,但今天老闆好像吃到炸藥,不停亂開炮。
你看大家冒汗,襯衫濕,於是拿起遙控器,調降冷氣溫度。老闆卻碎念說才幾度就忍耐不了,這是浪費電。
你轉頭,改打開電風扇吹。老闆又說這樣噪音太大,風吹得文件到處跑。辦公桌上的電話響了,你才晚了一秒接起,老闆罵你上班不專心,萬一是重要電話怎麼辦。
而接聽顧客來電,你多講了兩句寒暄。老闆說事情講好就好,不要故意聊天殺時間。你把開會報告寄給全體與會者,老闆又碎念說電腦螢幕字太小,應該要印出來。你趕忙把紙本列印完成,老闆卻說誰要你印全彩的,這樣很浪費墨水錢。
連在開會中,你看老闆聲音沙啞,就順手倒杯水給他喝,卻被嫌矯情、拍馬屁。處處動輒得咎,你簡直想拍桌、辭職算了。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有一種可能,無論你做什麼,他都不滿意,那就是他「心情不好」。
有不少的長輩在老年期罹患了憂鬱症,或是出現憂鬱情緒,但他並不直接地說出自己「心情不好」,反而以「不耐煩、唱反調、雞蛋裡挑骨頭」的方式來呈現。
這種時候,不管你做了什麼,做得多好,你都可能踩到地雷,被炸得遍體鱗傷。
臨床上,常見與老年憂鬱症相關的身體疾病不少,常見的有中風(高達百分之五十的中風患者曾出現中風後憂鬱)、帕金森氏症(約百分之四十的患者會合併憂鬱症狀)、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疼痛的疾病(關節炎、腰背痛等)、癌症,使用免疫化學治療藥物或是類固醇類製劑等。
長輩可能是因為身體上的種種不舒適,情緒上的低落、憂鬱、不開心,從而出現行為上的煩躁不耐。
我建議可到老年精神科醫師處就診,透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調整生活作息的職能治療等,這都可以改善情緒問題。
當一個人的心情愉悅起來,關係自然輕鬆、好相處,彼此的生活品質,也會大大改進。
若說,我們無法令世上所有的人都滿意,我想認同此話的人必定不少,只是這個不滿意的人可能是你的父母、親友或是長輩。
倘若不管怎樣做,都無法獲得父母的滿意時,請記得,最重要的是初心。好話一句,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
以上文字取自
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老年精神科醫師蔡佳芬教你照顧長輩,不心力交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4156
寶瓶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aquariusfans/
.
改為線上直播_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24 基隆免費公益講座_創作我的幸福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4369237288959/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090的網紅同居男友 iShun & Hsi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去荷蘭之前,西班牙前男友特別交代一定要去吃蘑X。 「蘑菇??你是說料理嗎?荷蘭蘑菇料理很厲害嗎??」 「還是你是雙關說男生的...菇??哈哈哈哈XD!」 「不是啦!迷幻蘑X!你沒聽過嗎?你一定會很愛!」 其實我去荷蘭前本來想說連草都不要碰,畢竟一個人去旅行那時候也還很青澀。(菸 但平常做事很謹...
愛伯特氏症是什麼 在 張旭鎧.阿鎧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演講接多了,開始覺得自己像個演員,主辦單位給我題目、告訴我時間,然後我就上台演出,有幾分鐘像是脫口秀演員,把幾個段子連串的丟出去,期望大家在笑聲中吸收專業知識;有幾分鐘像是舞台劇演員,將孩子的行為表現原汁原味讓大家體會;比較多的時間像是個相聲演員,尤其像是單口相聲,自己滔滔不絕地講著投影片內容。
一場演講下來,大家在似乎醍醐灌頂中掌聲連連,但是真的吸收了多少?又有多少能夠完整運用在孩子身上?這是我每場演講結束後自我檢討的內容。
而真正像個專業的時機,反而是演講結束後,大家排成長列問問題的時候,就像是名醫診間外面排滿了人,這對我來說不是優越感,而是感到恐慌,並不是害怕被問倒,而是這麼短的時間內要解決大家的困擾,真的對大家有幫助?還是只能讓您暫時安心?
後來,只要遇到聽眾較少的場次,在主辦單位的答應下,我會把演講改成了座談會,直接引導大家提問,效果其實還不錯!上週,在某個幼兒園的教師培訓場合中,不到十位的老師、主任,於是演講變成了座談,我告訴大家「我要講得在講義裡都有,你們不懂得可以直接問,另外,從今天的主題出發,相關的問題都可以提出來!」
有個老師立刻舉手發問「阿鎧老師!我的問題可能跟今天主題比較無關。為什麼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沒問題?明明我們一看就是有問題啊!」
這位老師講完,立刻有其他老師搭腔「老師!我們班上有個小朋友,一看就是有問題的啊!講話就是不清楚、詞彙不多,跟他講話,她也好像聽不懂,可是媽媽說她在家裡就是會一直講話,媽媽要他做什麼,他也會去做啊!媽媽覺得孩子沒問題,都是我們誤會她!」「什麼誤會!有的媽媽說是因為我們不會教,所以都說是孩子有問題!」另一個老師補充。
主任發現現場有點亂了,直接上台拿了我的麥克風,「我想!這就是我們老師的責任,我們必須告訴家長孩子的問題,還要告訴家長早期療育的重要,所以我們要充實專業知能,這就是我們請阿鎧老師來上課的目的!」
我懂了!原來大家希望我能給大家更多專業知識,好讓老師在跟家長說話的時候,能夠有憑有據,這跟我的初衷好像不太一樣啊!
「我真的覺得這些孩子沒有問題啊!」我決定故意跟老師挑戰一下!
「可是孩子就是教不會啊!說了他也不懂!上課到處跑,不然就是自己玩自己的!」老師們快抓狂了!還有老師拿出手機,放了段影片給我看,「老師你說!這很明顯就是自閉症啊!家長還不承認!」
眾說紛紜當中,我在電腦裡找了張照片投影出來,「好可愛喔!老師這是你女兒嗎?」原本鬧哄哄的教室突然靜了下來。
「對啊!這是我女兒,你們覺得她有什麼問題?」我微笑發問。
「沒有問題啊!很可愛!很像老師!」老師們發表感想,還有老師開玩笑地說「她的問題就是太像老師囉!」瞬間哄堂大笑。
「她不會爬、不會走、不會自己吃飯、不會上廁所,總之你能想到的,她都不會!」原本充滿笑聲的教室,又突然靜了下來。
「這是雷特氏症,一種基因突變的罕見疾病!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療。」我望了望台下,竟有幾個老師眼眶開始泛淚。
「我先不解說雷特氏症,我要說的是,所謂的有沒有問題,其實因人、因時、因地而異。你們第一次看到我女兒,而且只看了照片,所以不會覺得有問題,但事實上她的問題很多。而我女兒學校的老師,因為看到了孩子的表現,會跟我說孩子有很多問題,但這對我不成問題啊!老師說下指令她不懂也不理會,但是我立刻叫我女兒,她馬上轉頭看我,這『對於我』是問題嗎?」我停下來,讓老師們想想。
「我們太習慣在發現問題之後,一定要找一個罪魁禍首,但這個人絕對不會是自己!」我喝了口水繼續說,「我不期望大家認為是『我的問題』,但至少是『我們的問題』。我們期望的是解決孩子在學習上的困擾,但是當我們把這樣的狀況跟家長說的時候,尤其是跟媽媽說的時候,媽媽的壓力會有多大?當我們遇到壓力時,第一個反應一定是否認,所以老師們!你們就會聽到媽媽跟你說『沒有啊!在家裡沒有這個問題啊!』這時候,壓力又回到你們身上了!這樣對孩子是沒有幫助的啊!」
「老師!那我們該怎麼做?」老師們拿起了筆,想要能夠記下接下來我說的話。
「我們只要記得一件事,我們是跟家長一起合作來幫助孩子更好的!」老師們邊抄邊點頭。
「你可以把看到的狀況跟家長如實以告,而且是不加個人感受及判斷的!例如可以告訴媽媽『孩子在上某某老師課的時候,她離開座位開始跑,繞了三圈以後又坐回去』,而不是說『你們家寶貝好像對某某老師不喜歡,上他課的時候都不專心,還站起來到處跑,可能有過動!』老師們想想這兩句話,如果是在講你們自己的孩子,感覺有多大的不同?」
「請寫下這句話而且要記住,『馬麻!我們來想想怎麼幫寶貝可以學得更好!』讓家長知道你是站在他那邊的,這個很重要!」同樣的這句話我平時也會跟家長說,畢竟我們都是為了孩子好啊!
「接下來,我們就來練習一下怎麼說話吧!兩個兩個一組,輪流當老師跟媽媽,等等每個人要來分享一下感想喔!對了!在開始練習之前,有件事我還是要慎重地跟各位說!」大家被我突然的語重心長嚇到。
「請不要在你跟家長的對話當中出現『過動』、『自閉』、『亞斯伯格』這類的診斷名稱,各位不是醫生,我也不是,所以我們不要幫孩子下診斷好嗎?」
當沒有了這些標籤名詞,我們才能夠真正看到孩子、家長、老師的困擾,也才能夠針對這些困擾來尋找解決方法,否則,我們很容易只想處理孩子的『疾病問題』!
後記:給各位媽媽,當您覺得孩子的老師不好溝通時,請相信老師是很有責任感地想要幫助孩子能進步,讓我們跟老師好好聊聊,一起從學校、從家庭著手,這樣才能有效率幫助孩子,不論是家長、老師,才能夠更輕鬆喔!
愛伯特氏症是什麼 在 百吻巴黎Kiss.Paris-楊雅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花神咖啡館》Café de Flore是一座咖啡館、一首歌、一部電影。
作為咖啡館,它位於巴黎第六區聖日耳曼大道和聖伯努瓦街(Rue St. Benoit)轉角,我在巴黎的時候常去,因為它早上七點半就開門,且早餐很好吃。百吻巴黎第九十個吻在這裡拍攝。
作為一首歌,我其實是看了電影才認識它,而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電影《花神咖啡館》。
這是導演Jean-Marc Vallée 2011年的作品。電影裡有兩個時空,一是2011年的加拿大蒙特婁,事業有成的DJ安東與妻子卡蘿、愛人蘿絲之間的糾葛;一是1969的法國巴黎,賈桂琳獨自撫養唐氏症兒子羅宏的故事。
兩個時空的片段不斷交疊,直到電影最後才揭露兩者之間令人出乎意料的連結。
《花神咖啡館》電影分享會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73cHptx1seEqFYyo8
以下有雷——————
跟朋友討論這部電影時,有人說感恩導演為外遇解套,從此以後外遇便可以推罪給靈魂伴侶論。
我一邊拍手大笑一邊斥責:「北七喔,電影都演了,前世債今世還,你以為外遇不用付代價嗎?」
電影裡雖然沒交代安東原生家庭的故事,但我猜他爸也外遇過,或許那就是他酗酒的原因,誰知道呢?安東在戒酒會上不過看了一眼蘿絲,跟蘿絲握個手,他爸就用一種「你搞什麼鬼」的眼神瞪他。後來外遇成真,爸爸譴責安東時,他的羞愧遠遠超越對兒子的信任。父子之間的心照不宣、互相批判,盡在不言中。
批判父親的安東,也成了女兒批判的對象。
父親外遇,母親軟弱不願接受事實而苦苦守候,使得大女兒安潔琳介入父母的糾葛。因為她心疼媽媽、想救媽媽,更想救自己的家庭。所以她替媽媽罵了爸爸:「我受夠那個騷貨了。媽沒說過這句話,但我要說,你真是個王八蛋!」
小孩都渴望拯救父母。僅管大部分的小孩一生都在控訴父母,看似來討債,其實不然,小孩的控訴大多來自無法拯救父母的那份愧疚。
「對不起,我沒有好到能使你們快樂。」「對不起,我沒有好到能夠榮耀你們。」對於身為子女的挫敗感到痛苦,於是用控訴來緩解罪惡感,但小孩們心心念念的永遠是父母,否則不會花上一生來控訴。
事實上,並非所有的父母都愛小孩,但所有的小孩都是為了愛父母才來投胎的。
看看安潔琳,當父母逃避自己的課題,小孩就得代父母上戰場去當砲灰。唉,做父母的,自己的仗要自己打啊。
外遇的代價比起殺人放火算輕的,所以大多不用等到來世報,現世就會報。也就是說,你在下一代身上就會看見外遇業力的承襲,無須等來世。
那來世報是怎麼回事呢?1969年巴黎賈桂琳的帳,2011年,由加拿大的卡蘿結清⋯⋯就是這麼回事。
賈桂琳與卡蘿互為前後世,賈桂琳那一世被丈夫遺棄,到了卡蘿這一世,她還是被丈夫遺棄。
不覺得很煩嗎?老天到底是要多壞心?為什麼人一生造的孽不能跟著棺材一起下葬就好,還得帶去下一世?不是說入土為安嗎?安個屁!啊卡蘿不就很衰?賈桂琳造的孽要她來償還。
但你看卡蘿,她原本確實是被遺棄的命沒有錯,但她因為看見自己與安東、蘿絲前世的糾葛,而選擇請求安東原諒,她這一世被遺棄的命運就扭轉了。她不再是被遺棄的,她是個有力量寬恕的女人,所以她此時此刻,於此地重生。
這就是足以切斷糾葛、扭轉命運的力量。但必須出於真心,假裝沒用。
所以前世的業力帶到來世,是給我們機會重新面對,夠有種,就能結清。
賈桂琳那一世過不去的,在卡蘿這一世過了,謝天謝地,否則她們的下一世還得再來一次,這就是輪迴。
對於眼前的一切,我們無法只用這一世的因果來解釋,若能看見前世或甚至是累世,我們更願意臣服此刻當下的發生。
電影裡還有個重要的角色:卡蘿的閨蜜艾美莉。她代表的正是習慣以理性、邏輯、現世經驗來解決問題的人們。她甚至跑去靈媒家發飆:「我才是最能夠幫助卡蘿的人,妳這個騙子,離她遠一點。」她對卡蘿的疼惜無庸置疑,但她真的是最能夠幫助卡蘿的人嗎?若卡蘿沒看到前世,她有力量寬恕嗎?艾美莉是否剝奪了卡蘿的成長?到底我們對所愛之人的維護,界線在哪?
為什麼安東老在飯店房間裡邊跳腳邊喊「我不想去演出」?
為什麼兩次機場的長鏡頭,第一次沒有刺青,第二次有刺青?
酒瓶上的人影為什麼要一直出現?
賈桂琳的戀子情結有解嗎?
如果賈桂琳沒選擇毀滅,那麼下一世的賈桂琳、羅宏、薇若會怎樣?
我就是安潔琳,我真的不想再背負父母了,怎麼辦?
可不可以不要管前世,另一半外遇就把他殺掉不行嗎?
外遇到底是什麼心態?
像蘿絲這種小三會有什麼報應可以告訴我嗎?
靈魂伴侶到底在哪裡?要怎麼相認?
最後,你相信有靈魂伴侶嗎?
《It’s YOU》,一首歌讓卡蘿認出安東、安東認出蘿絲、羅宏與薇若相認。It’s you,就是你,心門一開,便能感受到誰履行了出生前的承諾來與我相見。
來吧,讓我們一起透過《花神咖啡館》來尋找靈魂深處的答案。
《花神咖啡館》電影分享會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73cHptx1seEqFYyo8
愛伯特氏症是什麼 在 同居男友 iShun & Hsi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去荷蘭之前,西班牙前男友特別交代一定要去吃蘑X。
「蘑菇??你是說料理嗎?荷蘭蘑菇料理很厲害嗎??」
「還是你是雙關說男生的...菇??哈哈哈哈XD!」
「不是啦!迷幻蘑X!你沒聽過嗎?你一定會很愛!」
其實我去荷蘭前本來想說連草都不要碰,畢竟一個人去旅行那時候也還很青澀。(菸
但平常做事很謹慎,不菸也不草的M先生竟然主動建議我做這件事,真的是大大地引發了我的好奇心!
出發前我還反覆問他不會很危險嗎?會不會看到幻覺?不是很多恐怖電影都有講蘑菇多恐怖的事嗎?
「沒那麼恐怖啦,只是我朋友差點跳到河裡面就是了~他以為那是巧克力河,另外一個朋友覺得他頭斷掉了所以一直扶著。哈哈哈超好笑的!」
「⋯⋯靠! 這樣你還叫我吃???」
到底我一個人去荷蘭旅行,還豁出去大吃蘑菇的經驗是如何呢?
我只能跪著以一聲仰天長嘯:「大自然的恩典啊啊啊~~~~!」
來表達我對這一切的感謝。
【延伸參考】
>Netflix 《腦內解碼》迷幻
https://pse.is/va4sr
>BBC談迷幻藥、嬉皮士與西方文化:LSD帶來了什麼影響
https://pse.is/uxt58
>矽谷正在告訴全世界:LSD不是毒品,而是我們增進工作表現的「私房秘方」
https://pse.is/rq972
【Instagram】
>奕舜
https://www.instagram.com/ishunwang/
>何鋅
https://www.instagram.com/hsiniho/
愛伯特氏症是什麼 在 影響力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聽花媽說說話』播出時間:每週二晚上8:00,敬請訂閱影響力
【專注力、過動、衝動,三合一一起來怎麼辦?】
本集簡介:今天節目中邀請到兒童青少年臨床心理師來一起探討ADHD相關問題~
我們該如何分辨孩子是專注力不足、過動、衝動,或者只是單純態度上的問題呢?
在發現問題後,爸爸媽媽們又該如何與孩子一起面對呢?
趕快按下「訂閱」影響力頻道,最即時、最有料的影音節目一集都不漏看。只要每天花5分鐘時間,就能輕輕鬆鬆提昇自我的實力!
+ 看更多聽花媽說說話:http://seepower.tv/author/guest_05/
關於卓惠珠:
人稱花媽的卓惠珠,台灣媒體稱她為亞斯教母,育有一子一女。其中大兒子在國小時確診為輕度自閉、難以區分為高功能自閉或亞斯柏格症。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卓惠珠受到親人、ASD家長和特教老師,以及各方專業人員的協助,所以決定盡自己所能,回饋ASD族群。不僅出版四本自閉症相關書籍、辦理上千場輕度自閉相關課程,每年更受到各級學校邀約演講150場以上。為「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伯格」FB & Blog版主。
+ 影響力官網:http://seepower.tv
+ 影響力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eepower.tv/
+ 加入影響力Line@:https://line.me/R/ti/p/%40cph9985f
+ 影響力愛奇藝站:http://tw.iqiyi.com/u/1269595541
-
影響力於2018年正式上線,由讚點子數位行銷有限公司發起,在這裡,我們匯集了台灣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包括國際、財經、職場、親子、兩性、教育、藝術等領域,成為我們引領社會脈動的「達人」,透過影音傳播的力量,帶來超越世代的影響力!
下一個十年,你準備好和達人一起充實自己嗎?
2018年,期待與你一同創造全新的知識影音元年。
愛伯特氏症是什麼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19/01/26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日)或 01/20(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11/09(五) 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2019/3/8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5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不知道你有沒有曾經想過一個問題?就是不管在我們的生理、還是心理上,因為各種外力,或者是疾病的原因,讓我們喪失了某些功能。
然而,這些功能的喪失,究竟是因為我們真的失去了這些能力,還是我們的大腦「學會」了,我們沒有這個能力,這什麼意思呢?
你可能有見過一些因為中風,可能造成他的手,或者是腳不方便的這些朋友。在我們一般直覺上面,會覺得他就是因為中風,而造成神經跟肌肉的功能,沒有辦法發揮。
然而,事實上這樣的說法,從某個角度來說它是對的。但是如果從近年來,大腦跟神經的研究,告訴我們的很多證據;那這樣的一個觀念,其實是可以被懷疑的。
近年來,大腦神經的研究當中,有一個最具革命性的發現,就叫做「神經可塑性」。「神經可塑性」的研究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學者,叫愛德華.陶伯。
在他一系列的實驗當中發現喔,不管是動物還是人,在中風之後,不見得只能過著,那些很悲慘的失去功能的生活。事實上,在後面的復健,只要方法正確的話,他要恢復原本的功能,而恢復的程度很高,這是絕對有可能,而且絕對做得到的。
其實,有很多實驗的證據告訴我們,這些中風的患者,如果在他們想要使用,那個已經癱瘓的手臂的時候,他發現自己舉不起來,於是在大腦跟神經裡面,就會很自然的「學會」不再使用那一隻手。
然而一旦如此,大腦當中,掌管那隻手的運動神經迴路,就退化了。因此呢,陶伯的做法,就是先教中風的病人,重新使用已經癱瘓的手。
他做法是什麼呢?他會先限制住、可能是綁住病人,功能好的那一隻手,然後去訓練那隻病人「以為」已經癱瘓的手。當功能正常的手,被限制住的這些病人,他就被迫得使用,那個功能已經受到傷害的手。
結果,最後那隻功能受損的手,恢復狀況越來越好。甚至於他還發現,即使這個病人已經中風了好幾年,這個方法也仍然適用。
愛德華.陶伯他首創的這個方法,稱為「限制引發治療法」。在執行「限制引發治療法」的時候,他們同步去做很多大腦掃描。
這些大腦掃描顯示,當病人使用陶伯的方法,去挽回失去的功能的時候,那些受傷部位附近的神經元,就會開始接手,受傷或者死去細胞的工作。
用一般人比較容易聽得懂的話來說,就是雖然你可能中風,你可能局部大腦功能的區域,的確是壞死了,或者是受傷了,或者是受損了。可是別忘了,那個受損區域的旁邊,還是有很多「大腦神經元」。
於是,這些周邊的大腦神經元,就慢慢的「接替」或者是「取代」原本神經元的功能。那當然談到這裡,我必須要特別提醒一下,如果你自己或你身旁的家人,有中風或癱瘓…等等的狀態。你還是得詢問你的醫師,看看怎麼樣去做相對適合的復健跟治療方法。
然而,其實不只是在「中風患者」的身上;事實上,這樣的一個實驗方法,還曾經把它用在老鼠身上。研究者把會引發出「帕金森症狀」的藥物,注射到老鼠的身上。
讓老鼠的身上,可能是左半邊,或者是右半邊,造成癱瘓的狀態。在引發癱瘓的病症之後,實驗者就把老鼠正常功能的那一邊,的前肢或後肢,把牠們綁住。而這個老鼠,就被迫使用癱瘓的那一邊。
結果,經過七天之後,把正常的那一邊鬆綁,結果原本癱瘓的前肢,或者是後肢,牠的功能發揮,就跟沒有癱瘓前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動作上的困難。
也就是說喔,這老鼠功能受損的那一邊,被迫要不斷的去使用牠,反而在牠大腦跟神經系統當中,受損的那個部位,周邊的神經系統,就會取代原本受損部位的功能。
所以聽到這裡,你仔細想想,我們的神經是不是很有可塑性?那如果「神經可塑性」是我們人類,或任何動物身上的特性的話。那麼你回想一下,那些你覺得自己很害怕、那些你覺得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究竟是你真的做不到,還是你「學會」了自己做不到這件事呢?或許限制住你的,並不是你功能不足的那個部分,反而是你功能運用得很好,的那個部分。
因為它功能運用的很好,所以你就依賴了它,以導致於功能不好的那個部分,一直沒有機會發展出來。
所以囉,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的狀態,其實我們都必須要先確認,並且告訴自己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這個觀念就叫做「老狗學的會新把戲」。
生命的可能性,無所不在,而你就是那個「可能性」的源頭。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文字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凱宇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