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明明相愛的兩個人,卻要因為時空造化,而錯過彼此的靈魂?為何你明知道有些遺憾無法完整,卻要把自己滯留在夢未醒的時分?為何你早就知道有些人僅止於某些緣分,你還是讓自己陷於其中,好像這樣做才不枉此生?
.
這些關於愛情好難好難的問題,我們實在是太困惑了,有些時候在現實、理性的世界裡面找不到答案,只好從電影裡面尋求慰藉。
.
這本書,將會帶你一起去看見,在電影裡面,那些藏得很深的、我們未曾看見的一些什麼。
.
影評分析的書很多,但這是第一本我看過,根據關係的不同階段,分類而成的影評。 #黃柏威諮商心理師 用二十幾部經典的電影,帶我們一起走過關係裡面的起承轉合,歡笑淚水、難分難捨。幾乎你可以想到的愛情關係經典片,都收錄其中,包括:
#愛在黎明破曉時 三部曲、 #戀夏500日 #單身動物園 #真愛挑日子oneday #lalaland #真愛每一天 #淑女鳥 #雲端情人 #曼哈頓戀習曲 #高年級實習生 #愛的萬物論 ⋯⋯
.
如果以上有你喜歡電影,千萬不要錯過這個週日晚上的直播(你可以先記下你印象最深的一幕),我將會邀請(ㄅ一)(ㄆㄛˋ)他幫你解析這部電影裡面,你在意的這一幕究竟投射了什麼🤔!
.
如果你喜歡的愛情電影沒有在目錄出現,也歡迎在下面點播留言「真想聽到分析的愛情電影」!
#標注你有感情疑問的朋友
#開放點播
#點起來點起來
「愛的萬物論 分析」的推薦目錄:
- 關於愛的萬物論 分析 在 海苔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愛的萬物論 分析 在 羅展鵬 /Lo Chan Pe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愛的萬物論 分析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愛的萬物論 分析 在 [好雷] 《愛的萬物論》-life of circle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愛的萬物論 分析 在 愛的萬物論分析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愛的萬物論 分析 在 愛的萬物論分析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愛的萬物論 分析 在 愛的萬物論名言、萬物理論線上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愛的萬物論 分析 在 愛的萬物論名言、萬物理論線上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愛的萬物論 分析 在 黃柏威諮商心理師- 「我們在一起多久了。」 「醫生說兩年 ... 的評價
- 關於愛的萬物論 分析 在 天文界死對頭根策爾吉茲竟一同奪獎 - 蘋果日報 的評價
- 關於愛的萬物論 分析 在 [好雷] 愛的萬物論- movie - PTT生活資訊討論 的評價
愛的萬物論 分析 在 羅展鵬 /Lo Chan Pe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我們看到絕望的景象而覺得美,並不是因為我們喜歡絕望,或這世界必須是絕望才能讓我欣喜,
而是因為我們心中存有希望所致
『敘利亞的紅衣少年』
91X72.5cm Oil on canvas 2018
- - - - - - - - - - - - - - - - - - - -
錯/措身─ 記憶與遺忘的封印
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白適銘教授
何謂人生的問題,儘管每個人的版本有所不同,然而,例如愛情、人與外物的邂逅或生命的起始與消逝等等,似乎存在著一種既無法言說又難以否認的已知與必然。人類為何而生、為何而活、最終走向何方等生命課題,做為一種已知與必然,從因果論的角度來說,可否因之推演出其前因?就像醫學根據病歷解剖病因一般,釐清病兆之所在、病症軌跡與因由?換句話說,生命現象的發端、延展與走向終點,是否具備一種邏輯性,得以經由科學分析而被加以證明?
電影「愛的萬物論」,描繪甫過世的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前半生的羅曼史,可謂對這位影響人類命運深遠科學家私生活的一種傳記式盤點,記憶成為最主要的已知來源;同時,指出科學無法全然掌控愛情、離異及人性卑微的既有困境,選擇遺忘、放下,成為獲得解脫的必然。這位相信宇宙存在一種得以解釋萬物終極理論的科學家,或許無法超脫所有形式的命運束縛,包含自身肉體的痛楚與智能極限,卻仍堅信「如果有一個算式可以解釋萬物,你不覺得很美嗎?」的道理,意指科學真理的獲知,最終仍來自人性的反映。
然而,包括愛情、邂逅與生之始終的數學算式,又會是什麼?因為戰爭、旅行、生育繁衍或社會行為所產生的聚合與離散,是否具備可演繹的邏輯規律?不論上述問題最終得否被破解,或許我們透過情感而願意相信,生命現象的出現與歸結,例如聚合與離散的關係,始終是一種看似矛盾卻無法分割的鐵律。
擁有與放手、信仰與背離、記憶與遺忘等等亦然,人類僅能透過理性的思辨或感性的選擇,決定其間關係的存與續。一如傅柯(Michel Foucault)所謂:「科學的理性、生命科學的特性,都不能影響我思(cogito)的奠基角色」(Dits et écrits II, 2001),認為縱使身體、性慾、死亡、感知等的世界得以被引入分析的領域,「我思」卻仍具有主宰的地位,存在的意義雖始自思辨,卻終於抉擇。
雖然,擁有與放手、信仰與背離、記憶與遺忘同為生活常態或生命經驗,卻同時反映一種身體性的關係或位置,實形異而質同。亦即,記憶代表擁有與信仰,遺忘則為放手與背離,取捨完全來自於「我思」,亦即自我的思辨與抉擇。如果記憶是一種思辨性的遺忘,遺忘則是一種選擇性的記憶。在所有生命形式、生活模態及生存關係中,有太多不可承受之重,必須藉由遺忘找到身體的自由與出口,這就是「錯身」;同時,亦有太多難以揮卻之輕,必須藉由記憶尋求靈性的依託與安置,這就是「措身」。錯身與措身實為一體兩面,同為上述聚散二元論框架之下所產生的身體再現與身體經驗,前者意味著動態的人際關係,後者則代表靜態的個人位置。
羅展鵬擅長透過近乎在場者之實證經驗,建立與被描繪者之間的同屬關係,營造一種獨白、默語式的場景特質,連結潛在於觀看、被觀看與扮演觀看之間的三角關係。此種關係,反映人(包含作者)與外部世界(描繪對象、觀者)既有的離合狀態,三者相互束縛又彼此獨立。觀看主體(三者中的任何一方)位置的單一改變,意味著權力關係的重新佈署,故而畫中人物眼光的直視或逃避、身體的面對或傾側、姿勢的俯與仰、表情的隱與顯、觀看與被觀看的並置或反動,不斷突破既有的觀看倫理與人我秩序,反映作者對於三者權力關係的思辨與抉擇,並在視覺平反的機制中突顯從錯身到措身的演進歷程。
黃盟欽經常將優游於虛擬影像世界的自我或他者,以一種宛若解剖式的身體性,展示包含頭、臉、手、背等的切片狀態,反襯主體存在不可預期與難以測量的乖離現象。在此種邏輯中,人與外部形成一種無法依循常規或法則而被加以界定的暫時性關係,彼此獲得解放,視覺或聽覺的位移、穿越成為理解他者的機具,存在可能是被動與等待回應的。同時,影像的穿梭與定格,象徵此種人際之間既浮動又糾纏的血肉關係,多重文本之間的互文連結,織造出繁花似錦般的身體迷宮,無人得以逃出其中。於此,命運彷若可持續播放、轉載的身體景觀,不斷在記憶與遺忘的輪迴中,完成微宇宙的自主運行。
林世雍習慣保留肢體卻隱藏面部特徵的創作手法,錯置觀者對被觀看者的主觀投射,藉以建構一種反意識形態性、去標誌化的視覺邏輯。或者說,將人物的表情、面容等同於人格、個性,減低吾人對外貌(以臉部為主)過度依賴所造成的危險,以一種近乎詼諧、寓言或超現實般的視覺隱喻直指人心,連結陌生的此處與彼端。香蕉可以是物種學上的名詞、集體記憶之象徵,亦可能是作者成長中刻意「遺忘」的情節。遺忘,故而可能以模糊難辨的交錯形貌,重新搬演僅存記憶的多重文本;記憶,因此成為被封印的紀念物,在遺忘與尚未遺忘之間,檢存著自我與他者、個人與族裔身體經驗交換的片段。
余昇叡細膩而不斷往復的筆耕手作,譜寫出游移於光線與陰影交錯中的個人生命傳記。發光,指的是能量的發散、傳遞等物理性再現,亦可能是維持其可視、可記憶之狀態的選擇性手段,更貼近於作者回應外在世界的一種話語形式。因之,光與影之間看似矛盾卻難以劃分的錯雜關係,同時象徵作者對既存及逝去二者的身體性依戀。生與死、得與失為生命常態,自我與他者(親人、友儕)在無形的能量交換與意識連結中,建立更為明確可辨的所屬關係。然而世事瞬息萬變,失去的總比捕獲的多,個人成長的過程,只能說是一部在明與暗、真實與想像、記憶與遺忘之間,不斷來往穿梭、修補彼此的歷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錯/措身─ 記憶與遺忘的封印》
展覽時間: 4月28∼5月27日
展覽地點:大觀藝術空間
臺北市中山區敬業二路69巷1
#art #artistlife #artists #oil #painting #contemporaryart
#lochanpeng #羅展鵬 #羅展鵬工作室 #藝術家 #繪畫 #油畫 #水墨 #藝術 #肖像 #ink
愛的萬物論 分析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記得有部漫畫叫做《岸和田博士科學的愛情》還不曾租來看過,但我喜歡這個名字,就像是最近看的幾部電影,都在談科學家的愛情,像是《星際效應》、《人造意識》、《模仿遊戲》、《博士熱愛的算式》、《愛的萬物論》,還有很久以前看的《美麗境界》,讓我發現自己對於我不熟悉的領域竟有種浪漫的憧憬。
如果這世上有一種理論或算式可以解釋所有事物的誕生與殞落,不覺得很浪漫嗎?或許科學家的浪漫在於它還可以用理論來分析,用邏輯思考來說服人,這在大部分的愛情故事裡是做不到的,雖然也有量子物理學家試圖用方程式來詮釋愛情產生的或然率,去解釋兩個人為何會互相吸引,但倒頭來,人們還是傾向以神秘學的角度去理解愛情是怎麼回事,我們喜歡用今生緣定、七世夫妻、真命天子來形容命中註定我愛你。
或許帶有神秘學色彩的宗教本身與科學家的心靈世界更是相互牴觸,充滿著各種矛盾與衝突,但仔細想想愛情不也是類似的情況,從相遇、彼此吸引、相愛、背叛到離去,好多東西無法用數字衡量,更無法用現實的價值去兌換你想要的愛情生活。
愛很艱難,愛很簡單,愛有各種組成分子,可以取得最大公約數,也可能有各種變數、不同的週期和曲率,沒有人敢說愛情可以套用公式,但宇宙和萬有之間似乎隱隱被數字的魔法所操縱,如果有人能解開魔法背後的秘密,那肯定非常偉大。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就是這樣的人物,我在觀賞《愛的萬物論》這部電影的時候,不帶有任何背景知識,我所看到的是一個理論科學家,基於一個強烈的動機,想要去摸索,探觸這整個宇宙的秘密,那對他而言,不僅僅只是個人的信念,更像是另一種無神論者的信仰,在科學的領域裡,在難解的數學算式中企圖尋找純粹之美,能用來解釋普遍現象中隱含的法則,我對於這點相當崇拜,甚至感覺它是如此地神秘。
當然,這些立基理論和邏輯之上的科學成就是無法和現實中的愛情去做對照組來檢視的,愛情不是拿來計算,某種時候當它變成了責任、義務、負擔、包袱,又會是一番不同的模樣,當愛成為防空洞可以讓人躲進去避難的同時,愛也有可能是讓人無法呼吸亟欲逃離的黑洞,這兩者之間並不牴觸,而電影帶領我們進入科學的愛情,主宰萬物的宇宙始終讓人充滿好奇,愛情也是千變萬化,始終摸不清頭緒,如果我們願意重新開始,那也許會有另一個宇宙就此誕生也說不定。
/銀色快手 2016.02.13 PM 01:07
《愛的萬物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愛的萬物論 分析 在 愛的萬物論分析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愛的萬物論分析 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愛的萬物論分析,悲慘世界,霍金:愛的方程式影評,愛的萬物論影評 ... ... <看更多>
愛的萬物論 分析 在 愛的萬物論分析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愛的萬物論分析 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愛的萬物論分析,悲慘世界,霍金:愛的方程式影評,愛的萬物論影評 ... ... <看更多>
愛的萬物論 分析 在 [好雷] 《愛的萬物論》-life of circle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圖文網誌版:https://nicholasjcf.pixnet.net/blog/post/41838838
光是要把史蒂芬霍金的前半生濃縮成節奏流暢、起承轉合自然又不淪於流水帳已經不簡單
,沒想到他還可以拍的這麼詩意這麼有英式風格。《愛的萬物論》的美絕不是單純的畫面
漂亮,導演用了很多意象來呼應霍金和第一任妻子潔恩的關係,以及霍金的心理狀態。
舉例來說,霍金的理論牽涉到宇宙星系和黑洞與時間的關係。在他發展理論期間,用來思
考或闡述自己的觀念時,都會畫圖,也就是用「圓圈」來代表時間的開始與結束,而他的
好友在介紹霍金的理論時,也用了啤酒泡沫來畫圖解釋。
這個圓圈的意象不僅用在理論上,後來包括咖啡加入了牛奶後,自然形成的圓圈形狀,也
寓意了沈悶的一灘死水中,加入調味劑來掀起漣漪。另一個用法則是潔恩在劍橋宿舍裡急
著爬上樓梯,那由下往上的鏡頭也給了觀眾有壓迫和急躁心理的圓圈意象。
圓圈不僅是霍金理論的意象化,更是兩人關係的表彰。霍金和潔恩熱戀之初,在湖邊面對
面手拉著手旋轉,不僅成了圓圈,也暗示了他們倆來自不同家庭、不同背景、不同學術領
域、不同宗教信仰,明明像不同世界的人卻能靠著彼此不願放手營造出離心力來維繫彼此
間的感情。這很明顯是高段的影像處理,用符號來闡述劇情本身,也用符號來喻之以情。
James Marsh其實是以紀錄片起家的導演,他的成名作《偷天鋼索人》(Man on Wire)講述
1974年法國人菲利浦佩帝利用鋼索連接起雙子星大樓的兩端,在沒有任何安全措施下,徒
步從一頭走到另一棟的故事(《阿甘正傳》導演Robert Zemeckis也將著手開拍這故事的3D
劇情片版本,由Joseph Gordon-Levitt擔任男主角),他也以此片獲得2009年奧斯卡最佳
紀錄片的殊榮。
James Marsh也拍攝過幾部劇情片,但整體評價都沒有比他的紀錄片作品還要好。沒想到
這次能夠把已經拍攝過很多次的史蒂芬霍金人生故事處理的如此細膩,證明了他不僅懂敘
事,更懂得「影像」是怎麼一回事。電影裡除了circle這個意象,還有更多有趣的鏡頭畫
面值得細細品味,例如霍金理論的成像,以及當他病發昏倒時整個世界天旋地轉的感覺,
導演都用心處理,好看不僅在劇情上,更在這些細節裡。
換個角度來看,這部電影很巧妙的處理幾個問題,包括如何呈現霍金得病後的心理狀態?
潔恩的反應又是如何?一開始他封閉自己,關在宿舍裡不與外界有任何聯繫。潔恩出於擔
心跑去找他的時候霍金崩潰,不斷叫潔恩離開他。甚至玩槌球時還故意顯示出不便於行的
樣子,氣沖沖地讓潔恩知道他已不再是過去那個霍金,想藉此嚇退她。只不過潔恩顯現出
無比堅毅,不僅是沒有放棄,甚至馬上結婚擔起照顧霍金起居的責任,還在霍金病情惡化
時勇敢的選擇氣切手術,儘管醫生告知只剩兩年性命。
婚後生活更能看得出潔恩與霍金是如何在生活上求取平衡,從原本預期的兩年,慢慢進展
到二十年。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當霍金已經無法自行行走時,潔恩靜靜的推著輪椅到他餐
桌旁,然後跑去洗碗。她並非強拉霍金到輪椅上,也不是三番兩頭抱怨他不靠輪椅不行,
而是靜靜的放著,讓霍金自行選擇要不要輪椅。後來把自動式輪椅當做霍金的生日禮物時
,也補了一句:「如果你不喜歡,我們就退回去。」這些態度和舉動都說明了潔恩懂得尊
重霍金,對於身障者而言,自己殘而不廢,不需要凡事靠別人,尤其是越親近的人的過度
施捨,反而需要一些空間讓自己覺得「我可以」,這點她做了最好的示範。
然而,霍金的身體惡化,照顧兩個孩子的重擔也壓在潔恩的身上,面臨崩潰的她需要一個
幫手分擔所有壓力,這時喬納森出現。善解人意的他既正直又懂得如何跟霍金相處,漸漸
地也很自然地跟潔恩互相有了微妙情愫。只不過這兩人都知道他們之間不該讓這份情感繼
續萌發,霍金的氣切手術後兩人也失去聯繫。
氣切手術後,霍金連語言能力都完全喪失,需要靠著貼身看護隨時在旁照顧,也能突破他
的心房,讓他自願的利用拼字方式與他人對話,這時伊蓮出現了。彷彿命運翻轉似的,伊
蓮的個性跟霍金一拍即合,兩人不僅相處融洽,霍金在伊蓮面前也展現了幽默風趣的一面
,尤其是閣樓雜誌那段,伊蓮很懂得用幽默讓霍金放鬆,這個時刻,因為伊蓮的強勢(這
點喬納森不願意也做不到),潔恩頓時也同樣體會了局外人的感覺。
當霍金開始思考是不是真的有上帝這一回事的時候,在宗教上看似與潔恩有了共識,這點
小小的發現讓她樂不可支。這點一方面說明了這兩人原本的個性和信仰有著巨大差異,另
一方面也說明了兩人當時生活已平靜如水,女方必須寄託著這樣的改變得以展露笑容,再
再顯示這段關係必須走入終點。
在潔恩說著「我盡力了」的時候,所有情緒交揉在一塊,原本預期兩年的生活,竟然默默
地走了二十年。她的確盡力了,所有該做的能做的她都做了,只不過沒辦法牽著手一起走
向人生的終點。霍金了解到這段旅途的不容易也痛哭失聲,前面累積的大大小小的困難都
化做淚水,而潔恩與霍金這段手拉著手繞著圈圈來維持的感情,也隨著淚水的滑落不得不
放手。
最終結局從掉落的那隻筆開始,霍金慢慢的起身,彷彿回到身體無恙的那個時光,然後快
速倒轉這兩人一路走來的種種,不僅讓觀眾回味霍金一路走來的路程,更是呼應了霍金的
理論:關於時間,總是會有起點與終點。事實上,霍金與第二任妻子伊蓮離婚以後,又回
過頭來與Jane重修舊好,兩人的關係也像個圓一般,經過幾十年繞了一大圈,最終依舊相
知相惜。還記得霍金一開始與Jane交往時說道,他會努力計算出他們之間愛情的方程式,
天才如他,千算萬算,還不如親自走一遭便知曉。
很喜歡這部電影。在劇情上,兩人的感情不是牛郎織女般的美好,而突如其來的病症也沒
有擊垮霍金與潔恩,反倒是生活到最後才發現「放手不只是成全對方,也放過自己」這道
理,加上導演James Marsh對於影像的敏感度,用極其細膩的手法來處理愛情題材,還有
才華洋溢的Eddie Redmayne以及Felicity Jones維妙維肖又令人揪心的演出,共同成就這
部傑出的電影。《愛的萬物論》沒有太大的戲劇張力,也非艱澀的純藝術電影,但它證明
了一點:通俗愛情電影只要拍的很誠懇、拍的很細膩,依舊精采迷人,令人感動萬分。
--
我的電影部落格
https://nicholasjcf.pixnet.net/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0.43.14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18759116.A.C49.html
※ 編輯: nicholasJCF (1.170.43.149), 12/17/2014 04:35:0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