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其他人面容變化的理解部分來自於我們對自身表情的理解。這個公式化的表述沒有解決潛藏於一個事實中的神秘性,也就是我們能夠模仿一個表情。……我們是依靠肌肉條件(而非用視覺條件)來詮釋並編碼我們對同類生物的知覺的。」——E. H. 宮布利希
本書以1972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塔爾海默講壇」上三位重量級學者──宮布利希、霍赫伯格、布萊克──的講稿整理而成,由現象學家曼德爾鮑姆精心編選,主要討論藝術、知覺、現實之間的關係,即各藝術門類之間的共通性,其中涉及藝術如何再現或反映現實的問題,也涉及對藝術以及對──經由藝術再現的──現實如何感知等問題。
◆〈#面具與面容〉| 藝術史家 宮布利希(E. H. Gornbrich)
作者以他在《藝術與錯覺》中論述的有關漫畫的一個章節為基礎,形成演講稿〈面具與面容〉,核心問題是「我們如何感知生活和藝術中的相貌相像性?」,他搜集許多豐富多樣的例子,並羅列針對這一論題或相關論題的文獻範例,由此拓展到了對「相貌相似性」心理學理論的研究,最終得到對「移情理論」的認可。
◆〈#論事物與人的再現〉| 心理學家 霍赫伯格(Julian Hochberg)
作為第一位研究「人眼運動」的心理學家,霍赫伯格是視覺感知研究領域長達半個世紀的領軍人物。文章中探討的主要問題是我們對繪畫中的人和事物如何感知。他透過四個原因試圖解析這個問題,他的解釋理論在兩個方面具有鮮明特色:一、它強調人們在視覺感知過程中的主觀性、目的性、選擇性;二、它肯定經驗和習得性的重要性。
◆〈#圖像如何再現〉| 哲學家 布萊克(Max Black)
前兩篇文章中的觀點是直接將繪畫或攝影看作是現實的再現物,布萊克則對此基本共識發出質疑,他提出了「是什麼讓那些『自然主義』的繪畫或照片成了對其主體的一個再現?」的問題。作為語言哲學家,他首先區分了「有原初場景」和「無原始初場景」的兩種繪畫,將前一種情形成為「描繪了一個主體(或原初場景)」,將後一種情形成為「展現了一個主體(或內容)」,進而將第二種情形列為重點討論對象,試圖尋找出構成「繪畫展現主體」的充分且必要的條件。
#藝術 #知覺 #現實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戰國至漢代(475BCE-220CE),是玉器史上獨樹一幟的錯覺藝術時代,製作者在方寸之中琢磨出各種龍獸造型,它們的形體雖然靜止不動,卻能創造出動態的錯覺。這種變化莫測的身形,使視覺如同處於現實和幻象之中,令人深感驚訝。定名為「實幻之間」,即試圖透過視覺的變化,探討玉器創作的技巧,以及觀看者為何會產...
「感知 錯覺」的推薦目錄:
- 關於感知 錯覺 在 VO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感知 錯覺 在 怪奇事物所 Incredivill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感知 錯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感知 錯覺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感知 錯覺 在 Franc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感知 錯覺 在 腦補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感知 錯覺 在 記憶錯覺》記憶如何影響我們的感知、思維與心理?這5點告訴 ... 的評價
- 關於感知 錯覺 在 他並未做不可能的事情,... - Leung Yiu Keung 阿火 的評價
- 關於感知 錯覺 在 時間忽快又忽慢全是大腦幻覺作祟 - 蘋果日報 的評價
感知 錯覺 在 怪奇事物所 Incredivill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什麼說人一雖就嘿嘿會見鬼
在心理學上其實有個很不浪漫的解釋
叫「感知存在現象」(Sensed Presence)
這牽涉到大腦的幾個特定區域
包括用來感知空間及自我的 #後頂葉皮層
(可以幫我們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以及負責輸入感官知覺的 #顳葉
而人在疲倦、孤單、壓力大或身體差
總之就是身心狀態不佳,通稱衰到家時
這些處理訊息的腦區也更容易出包
不小心幫你打開 #新世界的大門
像感知能力一旦敏感過頭
往往會讓人懷疑身邊好像 #有點東西
又如果後頂葉皮層過度放大自身的存在感
便可能產生「多了一個人」的錯覺
殊不知小丑竟是你自己
這個現象應該要算是演化的傑作:
生物要隨時確認自己與環境間的關係
──尤其是面臨危機時──才能生存下來
所以身心越是虛弱,人也越容易疑神疑鬼
才有辦法垂死病中驚坐起,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也側面說明,如果明白背後原理
鬼怪其實也沒什麼好怕,真正可怕的呢
還要算是在這種鬼時間辦 #音樂節 的瘋子
──真的會想問到底是有什麼神經病R??
2021 陰涼祭,暗陰涼來襲!
今年全台第一場線上線下同步互動演出
樂團界恐怖故事大賽冠軍,由你來票選!
8/27(五)、8/28(六)晚上八點
由 The Tic Tac 、淺堤、老破麻、怕胖團
4 組獨立樂團接力 Live 演出,在家或現場
都能一起五感陰森!而且線上票只要 150 !
這價格到底是佛是鬼?????
https://lihi1.com/t83pa 👻👻
#怪奇事物所×#陰涼祭
#怪奇冷知識730
感知 錯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毀掉一個聰明人的方法,是讓他變成「解釋型人才」
A「解釋」的碎片
所謂解釋型人才,是指「根據表面規律,作出夾層解釋,並且愛上自己的解釋」的聰明人。
「解釋型人才」生產兩樣東西:安全感和希望。儘管二者都是錯覺。
對於一個擅長解釋的人,3個最大的陷阱是:光說不練、先入為主、事後歸因。
人類是基於想像的動物。對過去的解釋,對現在的幻覺,和對未來的預測,大多屬於想象的範疇。人們經常不由自主地像「解釋過去」那樣去「解釋未來」。
對於過去,統計比解釋重要;對於現在,行動比解釋重要;對於未來,信念比解釋重要。只有當你懂得了統計、行動和信念時,解釋才變得重要。梗,懸念,故事,傳奇,源自人們對因果的迷戀。藝術誇大了「解釋型人才」的能量。
對現實做太多解釋,就像在風景勝地花太多時間拍照而無暇欣賞。
所謂親密關係,是指你無需向他解釋。所謂自由,是指你無需向世界解釋。
當你試圖解決物理世界的問題時,解釋經常是沒用的;當你試圖解決人類世界的問題時,解釋經常有用。一個企業家要同時解決上面的兩個問題,所有他既要懂「第一性原理」,也要會解釋。即使做出錯誤的解釋,解釋型人才也有可能賺錢並成功,這是人類社會為「解釋的多樣化」所付出的進化代價。
並非我們在解釋大自然,而是大自然在解釋我們。
假如一個「解釋型人才」勇於質疑自己的解釋,並且開放地接納他人的解釋,他就會進化成為科學家或哲學家。關於簡潔的解釋可能會非常複雜。牛頓為瞭解釋他那幾個極其簡潔的公式,甚至不得不發明瞭微積分。
獨立思考者不依賴他人的解釋也能前行。
假如你花了太多時間用「言語」解釋你在做的事情,說明你的事情做得還不夠好。
換而言之,假如你的某個事情做得不錯,即使你自己都解釋不清,別人也會替你解釋得五彩斑斕。對於創造者而言,與其浪費時間解釋自己的創想,不如直接做出來,然後說:看!
一個厲害的「解釋者」,心底都渴望成為一個「被解釋者」;而「被解釋者」則大多沒有類似需求。
不依賴運氣的人喜歡用運氣解釋自己的成功,憑運氣成功的人則千方百計找尋運氣之外的解釋。
我對「解釋」作出了如此多的解釋,證明瞭人類對解釋的深深迷戀。
B.另外一些碎片
因懶而生的勤奮,經常創造思想和發明;因勤奮而產生的懶,令人放棄真正的思考。
聽說某位擅長教育的家長安排好了孩子的每個「10分鐘」,我所知道的另一個爭分奪秒的故事是白羽雞從出生到成才(成為食材)只要40天。
在不確定性的商業世界裏,最大的機會來自:敢賭的人和會賭的人通常不是同一個人。
概率是一種從大量看似無用的噪音中煉金的技術。人們不願意為「讓某事不發生」付錢,只願意為「讓某事發生」付錢。例如,中國80%的醫療費發生在病故前的一個月,儘管預防上多投入1元錢,治療就可減支8.5元,並節約100元搶救費。
「標題黨」盛行,是因為人們幾乎只看標題,甚至買書只看封面。
狗讓人類感知到生命不同形態的新鮮感與一致性。遊戲必須有規則邊界,方能給「無限」以意義。
春秋戰國時期,盛行養門客,看似混入不少「無用之徒」,其實是為了構建「認知冗余」。基於「無用之用」的「有用之用」,更容易枝繁葉茂。
傳統教育最大的弊端,是通過「確定性」毀掉一個人對「不確定性」的理解。這種摧殘通常是不可逆的。
在線支付對街頭乞討是致命的摧毀,但卻催生了百倍的各類「在線乞討」。相同之處是乞討者通常比施捨者更有錢。
詩意一憋可能就淡了,屎意越憋越濃。
名校的本質,是一種高成本的智力測試系統。對社會而言是不合算的,對用人機構來說是合算的。一名設計師(尤其是室內設計師)的首要價值是阻止客戶亂來。
有時候旁觀者清,有時候當局者清。前者有廣度但缺深度,後者有深度但常常迷失於廣度不足。
開竅快和開竅深是兩回事。
人們迷戀喬布斯的簡潔與追求完美,卻忘記了他本人是一個充滿了混亂(也就是隨機性)的人。脫離了隨機性的「簡潔」,就像一把無物可剪的剪刀。
天才是這樣一種人:當他們不幸掉進坑裏,並奮力從中躍出時,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比原來地面更高的地方。
有些人、事、事物,你被觸動的第一刻即是其巔峰時刻。別太刻意去二次確認,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種無需二次確認的設計。
作者老喻在加
感知 錯覺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戰國至漢代(475BCE-220CE),是玉器史上獨樹一幟的錯覺藝術時代,製作者在方寸之中琢磨出各種龍獸造型,它們的形體雖然靜止不動,卻能創造出動態的錯覺。這種變化莫測的身形,使視覺如同處於現實和幻象之中,令人深感驚訝。定名為「實幻之間」,即試圖透過視覺的變化,探討玉器創作的技巧,以及觀看者為何會產生錯覺的視覺原因。

感知 錯覺 在 Franc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難得的錯視類型遊戲 咱之前接觸過類似的也只有超越感知系列了w
因為是以夢境治療當開頭所以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一切合理(無誤
目前玩到現在的感覺很SFM+史丹利寓言的風格?
一路上都是房間布景外加視線錯覺...應該說不只視覺 另外還包含音效和氛圍誤導
總之目前就是先找到醫師講的電梯然後想辦法讓自己醒來就是
『關鍵字』
風珀 解謎 錯視 走路模擬 超閾限空間
Superliminal 3D
#風珀 #Superliminal

感知 錯覺 在 腦補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蝦皮拍賣】
我現在自己在製作天然寵物肉乾 適合貓狗人吃 ,沒有防腐劑調味料
蝦皮網址: https://shopee.tw/twjerky
訂購LINE: 0900109282
FB/IG: 中崙天然寵物肉乾
【今日內容】
視覺錯覺會讓我們以不同方式來感知現實世界 這次的視覺錯覺會讓我們的大腦發揮作用 讓我們在清醒的作用下體驗到輕飄飄的感覺 甚至出現視幻覺 歡迎來到腦補給 今天要來看五個讓你出現視幻覺的影片 (有癲癇或是其他腦神經問題的人不適合觀看)
5 天旋地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yEIAfyXx8
4 溶化的世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z_iE3HZdHs
3 愛麗絲夢遊仙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_y7X5y2BI
2巨人世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ENm5w1voBI
1 酒精效應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7CHN3JpkUw
【貼心提醒】
訂閱後記得開小鈴鐺才能夠準時接收到新影片哦!
【關於腦補給】
這是一個創新吸收新知識的頻道,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世界上新奇的東西、知識。 如果喜歡可以按訂閱,也可以在下面留言你想要知道的主題。
【社交網址】
臉書: https://goo.gl/hcXp1l

感知 錯覺 在 他並未做不可能的事情,... - Leung Yiu Keung 阿火 的推薦與評價
感知錯覺 > 魔術師~可稱為 錯覺 的制造者, 他並未做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讓人感到所做的事似乎是不可能的, 令人跌進了他設定的 感知錯覺. ... <看更多>
感知 錯覺 在 時間忽快又忽慢全是大腦幻覺作祟 - 蘋果日報 的推薦與評價
另外啾啾鞋指出,新陳代謝也會影響時間感知力,就像職業電競選手年齡都偏 ... 產生恐懼就會發生暫時性幻覺,讓時間感知力下降,產生時間變慢的錯覺。 ... <看更多>
感知 錯覺 在 記憶錯覺》記憶如何影響我們的感知、思維與心理?這5點告訴 ... 的推薦與評價
【有声书】記憶 錯覺 :記憶如何影響我們的 感知 、思維與心理?這5點告訴你【听书】-好書解讀 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每日更新!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