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香與你有約》最後一次錄音
昨天,踏進入錄音間時,稍微有點不捨,也有點感慨與鼻酸,最後一次錄音,說不難過是騙人的,尤其看著熟悉的工作人員們,從陌生到熟識,看到他們的時候,情緒不免得激動了起來。
我還記得剛開始主持節目的時候,看著冷冰冰的麥克風,一個人坐在錄音間裡,那種陌生與抽離感,著實令我不適。恰巧,那段時間我試著面對鏡頭,想要開始製作影音內容,因此面對非生物的不適感,感受尤其強烈。本以為,我會經歷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適應,不過印象中似乎到了第三次之後,慢慢上手、逐漸習慣。
最初節目雖然有個主軸,但是不確定我的主持風格是否能穩定貼在這主軸上,因此一開始是有碰上些亂流。像是講話內容太死板、說話聲調太呆板、聲音沒有情緒與熱情、談出來的內容太散不聚焦等,各式各樣問題在每次錄音之後的檢討,沒有少過。其中,需要特別感謝陪著我跨越這段尷尬生澀階段的Molly姐。她從企劃、腳本、合作到錄音與剪輯,協助著一路支持。
經歷約莫一個月時間,主持廣播節目似乎有些上手,開始思考怎麼做才能提高內容品質。從一開始的企業、職場,到後來轉型至行銷,以及從一個人變成兩人訪談,再回到一個人,過程好比新創企業,我們調整、改善、再調整、再改善,期望能做出聽眾想聽的節目,修修改改好幾回,終於在一個半月後,決定專注往行銷方面議題深談。
在節目中談到的行銷議題,涵蓋範圍從網路行銷、廣告應用、社群口碑、內容策展、搜尋優化、平台經營、渠道運用、用戶體驗、競品分析、市場定位、使用者輪廓、消費者定錨、消費心理學等,無一不談,然後又穿插著,企劃撰寫、提案重心、業務銷售、產品規劃,並搭配時下議題、案例,像是選舉、新聞、社會事件,來帶各種行銷操作的具體作法。
起先,擔心內容講得太深,聽眾會在週六一早聽的懞懞懂懂。不過,與其談些隔靴搔癢不痛不癢的內容,倒不如聚焦在一些想聽或是願意聽的人身上。製作節目企劃時,一集比一集的內容要來得更深,甚至把理論跟實作,放在一起講,再加上拿一些正在做的案子來做解釋,試圖想讓聽眾獲得、取得更多。沒想到,深度內如也得到不錯的迴響。甚至吸引了一群固定的聽眾。
每次節目播出後,最讓我期待的莫過於是聽眾們的迴響、反饋。但或許是網路跟廣播較大的差異,實際上不像做直播時會有人在畫面上留言,而是只能在播出後,不知道多久的時間才能收到人們的來言、來訊。從零,累積到幾個聽眾跳出說會定期收聽,再到台科大的同學們,一位接著一位給我支持,説週六節目成為他們要求公司行銷同仁們必聽的公司活動時,真的滿滿感動、悸動在心頭。
對我而言,主持廣播節目最棒的禮物,不外乎是聽眾們對著我說:「紀香,聽你的節目收穫好多,學到不少關於行銷或是企業經營觀點,幫助我們公司很多!」每次聽到每次開心,真要說主持節目帶給我什麼,大概就是帶給我看到人們滿意的笑容與一個燦爛的微笑。能真正幫到人們,不論是多是少,都沒有背離當初想要主持廣播節目的初衷。
《紀香與你有約》將在一月全部播送完畢,這一年的時間,藉由廣播分享職場工作經驗,同時每一次談出去的內容,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反省、反思,告誡著自己,在事業上、工作上、生活上、家庭上,該如何取得平衡與交集,從那些過往記憶在腦海裡的重播,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好,又有哪些是做好的,可卻沒有珍惜的事物。感謝曾在我生命中出現的所有美好,同時感謝那些狠狠重擊我生命的黑面菩薩,令我得以在困境中成長,看清世界與自我的關係。
最後一集,只有感謝、感激、感恩。
織田紀香,深深謝謝每一位支持過的聽眾們。
#飛碟聯播網紀香與你有約
#每週六上午十點到十一點
#感謝晴天廣告以及諾利嘉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