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森出發】預約詳情:https://bit.ly/3jp57KD
預約經常爆滿的「慈森.山林療癒」體驗,明天正式開放登記!概念來自日本「森林浴」──沐浴於包羅萬象的大自然,既可找回與大自然同頻的慢步調,又能吸收植物釋出的「芬多精」,抵抗病毒入侵人體。
淅瀝雨聲裏似乎還帶着陽光的味道,我們尾隨森林療癒陪伴員,放慢腳步,穿進青翠滴答的幽徑。陪伴員邀請我們,試聽蟲語、撫摸草地、嗅聞花香,甚至擁抱大樹⋯⋯把自身完全交托盎然綠意,每位參加者的體驗,俱發生在個人與叢林間,獨一無二。
若想享受與大自然互動的各個瞬息,萬勿錯過是次難逢機會。
---
《明周文化》推介:
【香港流行文化 回看黃霑】專題:
https://bit.ly/3xDXlzG
60多年歷盡江湖 樂口福酒家積攢的人間滋味
https://bit.ly/2XjlEqd
- -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慈山寺 #森林浴 #山林療癒 #森林療癒 #免費體驗 #大自然 #芬多精 #潔淨身心 #正念 #觀音像 #佛學 #佛教 #五感 #抱樹 #一花一世界 #回歸自然 #放下 #雜念 #都市病 #化作春泥更護花 #生生不息 #放慢腳步 #活在當下 #人生哲理 #禪修 #禪行 #無常 #大埔 #李嘉誠 慈山寺 Tsz Shan Monastery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SIMON廚房,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慈山寺開放日 在 魚子醬 - 鐵人家族親子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親子好去處 #靜心篇
每次往來大尾督也會遇上那大型的觀音像,那是 #慈山寺 所在之地,但原來要預約得到也非易事,每日早上8時正開放一個月後的時段,每天都給預約滿滿。還好在天氣不穩的日子都會遇到有人取消預約,我們有幸預約到隔天的時段 =]
以《法師的一天》的記錄片開始這天的參學[官方youtube也有上載] 在片段內看到慈山寺最美最壯麗的一面,及後往博物館和藏經的地方參觀,本以為小孩定必喊悶,但魚子醬卻對一眾文物的「歲數」生了興趣,一直在計算,也一起欣賞起來。由於疫情的關係,這陣子善生坊的飲食、抄經、行禪和供水都暫停,但其實進來走一圈已能好好洗滌心靈,從來只懂跑的魚子醬,在參學的過程也平靜下來,實屬難得,是個讓小孩學會「慢」和「靜」的好機會。
*要留意參學之服裝需為有袖上衣和過膝的褲/裙以示莊重,小孩如是[在衣櫃深處找回魚子醬上季的長褲都吊腳了~haha]
登記參學: https://www.tszshan.org/home/new/zh-hk/visit.php
========我是分隔線==========
離開寺後,也順道到訪了新建的 #龍尾泳灘,在數年前反對興建的時候,魚子媽也來過這邊記錄生態,說實這邊的生物多樣性真的超豐富,可惜最終卻執意要興建,繼而鬧出一開放就屢屢接獲被海膽水母刺傷的個案,沒話好說。 但論建築設計,這邊的觀景台和沖身空間倒是真的不錯,停車場也有夠便宜,只是美還美,開放前也沒有好好考慮交通,結果每到假日就會倒塞,駕車乘車無一倖免
慈山寺開放日 在 Knowher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禪 ]
人的裝載容量有限,而痛苦好像沒有盡頭。
於是需要為痛苦尋找出口,儘管只是短暫的一刻間的,都有必要找到方法,把那扇門推開。
原文及照片刊 AndThen.hk 。
// 見字呼吸
慈山寺森林浴 //
有多久沒有好好走路,一步一步。
每當懷疑人生,我們散步;而散步除了發現城市,同時是一種修行——你就是那個迷失了的目的地。
於是那個上午我在慈山寺學禪:「慈森‧山林療癒」體驗,把森林浴(Shinrin Yoku)的概念帶進寺廟,在總高七十六米的觀音聖像下,一條叫「正念徑」的小路內發生。
先由行禪開始。入口是石碑,刻有「行深般若」,國學大師饒宗頤題字,引自《心經》:「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意指藉由修行,達至最高的般若智慧。
手機關掉,嘴巴閉上,進入靜音模式。
起步前,還得放下心理包袱。「別預期你在這裡會找到甚麼,走完後亦未必真的能夠達致甚麼。」帶領體驗的山林療癒陪伴員Charles提醒:「重要的是當下感覺,而感覺沒對與錯之分。悶也是可以的,可不可以純粹去感受悶?」
走路誰不懂,但當你盡情放慢速度,極度專注於提腿、屈膝、著地,每組肌肉的每一個動作,走路突然變得刻意自覺,不再與生俱來般自在。
愈想專注,愈易遭外來物打擾——蟲子迎面襲來,要麼伸手一撥,集中力登時由雙腳竄掉;要麼不加理會,痕癢讓人更為分神。
十數分鐘拉得很長很長,散落的靈魂,終於漸漸帶回身體,步履有了固定節奏與重量,感覺踏實。
走到某個點,陪伴員著我閉上眼睛,打開想像:陽光由哪個方向灑下來,落在頭顱,穿透肌膚,進入鼻孔,順著血管在身體裡流動,慢慢落到腰間,腿部,沿腳板進入泥土……也許將會給植物吸收,也許會成為空氣裡的光,重點在於循環,不息,我們是當中一份子,有份參與。
當陪伴員叫我想像光,腦裡出現的其實是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痛苦,在體內游移,然後離開——它們或者會在下一秒重來,但至少這一刻,某種負擔得到釋放。
這樣一種覺察,在叢林進行,可以成為藥物以外的療法。1982年,森林浴的概念首先由日本林業廳提倡,鼓勵人們走進樹林,開放五感,與自然連繫。
日本農林水產省曾進行為期三年的研究,發現森林浴的養生效用來自芬多精(Phytoncides),一種由樹木釋放、類似精油的有機化合物,能提高身體裡的「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s),抵禦疾病。
另有實驗指,當身處森林,身體的唾液皮質醇(salivary cortisol)濃度自然降低,達至鬆弛神經、紓緩脈搏等功效,減少形成抑鬱的機會,短至30分鐘已見效。
但,慈山寺的山林療癒,跟一般的森林浴略有不同,後者以身心靈健康為前題,會收集數據研究,期望能正式納入醫療系統;而慈山寺的做法比較接近內在禪修,強調正念,給予,洞察當下,透過平靜的心境,觀看世界的原始實相。
這也是為甚麼體驗過程加入人與樹木的互動,可以觀察,聆聽,用鼻去嗅,用手觸摸,甚至擁抱,跟樹對話,把自己放回大自然,生命與生命之間的一種連結,在同一塊土地上。
陪伴員Charles說,有參加者在打開眼睛後,看見葉片在跳舞;亦有人正經歷親人離世的痛苦,直到抱住樹木,跟它說再見,對生死有了另一種層次的接受。
一花一世界。花開花落,宇宙每一刻都在改變,只有無常永恆不變。
走過的路已是過去,下一步尚未踏出。我們擁有的,是當下這一步,唯有當下才能被真正擁有。
城市如人,正在走路,懷著巨大的集體創傷。念轉,心轉,業轉,每個當下,每個念頭,因而重要。
————————
丨knowhere丨
▪️中環鴨巴甸街35號PMQ元創方B座H205
▪️Tuesday to Sunday 1-7pm
▪️https://instagram.com/youkno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