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想去德國 🇩🇪 有獎遊戲 ))
距離上次去德國已經一年多!謝謝德國國家旅遊局的邀請,去年有幸成為「東西德統一30周年」宣傳活動的一份子,到訪了德國西北部的魯爾區(Ruhr Area) ,花了幾天看看昔日不同工業重鎮的遺址如何在過去二三十年間活化成創新的博物館和休憩空間,從而吸引附近居民及遊客前來消遣及了解當地歷史。
除了魯爾區,旅程中我還走訪了德國的不同城市,不同建築以及交通工具。今次特別挑選了一些設計新穎、富有線條感及色彩美學的近代建築物(室內室外各佔一半),跟大家分享一下🙏🏼
🇩🇪 波琴 (Bochum) 的科幻地鐵站
🇩🇪 魯爾 (Ruhr) 橙色主題的歷史博物館 @ UNESCO-Welterbe Zollverein
🇩🇪 慕尼黑 (Munich) 的三原色地鐵站
🇩🇪 杜塞爾多夫 (Düsseldorf) 萊茵河邊的Gehry Bauten by Frank Gehry
🇩🇪 柏林 (Berlin) 的彩色住宅 Corbusierhaus by Le Corbusier
🇩🇪 漢堡 (Hamburg) 的玻璃幕牆音樂廳Elbphilharmonie
大家又最想去哪一個德國城市?希望疫情後可以再出發!🇩🇪😄
————
德國國家旅遊局亦為了大家準備了「德國旅遊回憶盒子」,只要分享你的德國旅遊照,就有機會得到 🎁🎁🎁!(名額:30名)
遊戲規則:
1/讚好FB貼文 ➡️ https://bit.ly/3kUa5g7 和 Germany Tourism FB page ➡️ Germany Tourism
2/分享一張你在德國拍的旅遊照 📷 並分享你在德國最難忘的旅遊經歷 (加上hashtags #DiscoverGermanyFromHome #好想去德國)
3/最精彩的分享將會獲得「德國旅遊回憶盒子」乙份,裡面包括手信、零食、精品等!
記得「分享」給朋友一起參加啊 😄
🇩🇪 遊戲時間:至2020年11月13日 晚上23時59分
🇩🇪 注意:得獎者將在Facebook獲通知領獎詳情 ; 香港區得獎者須到德國國家旅遊局香港辦公室領獎 // 台灣區得獎者 : 受香港郵政規定所限,台灣地區得獎者將會得到「德旅局貝多芬禮物小包」,禮物將以平郵寄出,得獎者須自己負擔風險,如有寄失,恕不設補寄。
🇩🇪 如對遊戲結果有任何爭議, Germany Tourism 保留最終決定權;條款及細則:https://goo.gl/qde7Fb
#DiscoverGermanyFromHome #好想去德國 @ Germany
慕尼黑柏林交通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笑話終結 🇩🇪柏林新國際機場啟用】
德國柏林的新國際機場—布蘭登堡機場(Brandenburg Airport Willy Brandt,BER)在遲到了9年後,終於在10/31正式啟用🥺🥺🥺
從2006年開始動工,原本在2011年就應該要啟用,經歷了數年令人尷尬的延誤(消防安全設備無法使用、照明系統故障、電扶梯過短等),以及涉嫌貪腐和不斷上揚的經費支出😖😖😖 許多德國人幾乎要放棄這個原欲慶祝德國統一的機場......🤔🤔🤔
⬇延伸閱讀⬇
✅英國HOLD不住 下週可能宣佈全國性封鎖
https://bit.ly/3jJwNGp
✅年終購物季將至 疫情重塑美零售商徵才類型
https://bit.ly/322NSFl
✅印尼移工檢疫期滿才確診 事後才說曾有流鼻水症狀 指揮中心將依法處置
https://bit.ly/35QPCCJ
📌歡迎加入央廣Rti官方TG帳號,每日新聞不漏接📌
https://t.me/RadioTaiwan
慕尼黑柏林交通 在 基隆好議員 鄭文婷律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婷的讀書筆記:捷克議長在立院演講的意義
捷克參院議長韋德齊在立院演講中指出,捷克與台灣兩國對於民主自由懷有共同信念,認為世界各地的議員,除了通過法律外,更應捍衛民主原則,捍衛民主原則就等於捍衛社會的自由民主精神。
文婷最感動的是,韋德齊最後以「我是台灣人」作為整場演講的結論,並獲得全場聆聽者起立鼓掌致敬長達一分鐘。這句話,讓台灣人知道,世界許多民主國家在背後支持我們,台灣其實不孤獨!
文婷分享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張宇韶的評論,裡面對於國際關係與外交史有深刻的描述,而且說明了「我是台灣人」背後的典故及寓意。
———————————————————-
//自由民主燈塔的傳承?捷克議長韋德齊訪台的政治意義(張宇韶)
9月1日,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以「民主國家團結一致,致力捍衛共同價值」為題,在立法院進行演講。值得關注的是,這是第五位以現職身分在立院演講的外國議長,上一次是早在1974年的薩爾瓦多議長羅德力格茲;以元首層級來說,則是2010年的吉里巴斯總統湯安諾。
就政治意義而言,韋德齊訪台可謂是台灣近期在外交上有所突破的重要象徵。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捷克訪問團不畏中國一路打壓自願成行。
韋德齊在演講中指出,捷克與台灣兩國對於民主自由懷有共同信念,認為世界各地的議員,除了通過法律外,更應捍衛民主原則,捍衛民主原則就等於捍衛社會的自由民主精神。
他強調,實質民主制度在自由民主世界內,「人和人的生活必需具有最高價值」。這種從民主政治昇華到應然哲學層次的演講內容,或許也讓國內某些刻意高居廉價物質主義或去價值的政客感到汗顏。
#我是台灣人的典故
最為關鍵的是,韋德齊最後以「我是台灣人」作為整場演講的結論,並獲得全場聆聽者起立鼓掌致敬長達一分鐘。深入探究,這是援引1963年美國總統甘迺迪訪問柏林時的重要詞句。當時,甘迺迪之所以強調「我是柏林人」,是為了明確反對共產主義和壓迫政權,並支持西柏林人民,表示自由是不可分割的。
韋德齊的引述有其深厚的外交與歷史的脈絡。柏林自從冷戰第一場危機開始,就成為西方世界中「鐵幕裡的燈塔」象徵。1948年,蘇聯遲遲不願讓德國各佔領區合併,並拒絕西方的經濟政策。為了逼迫美國在這些議題讓步,遂透過交通封鎖的方式製造兩陣營的潛在危機。
杜魯門為了強化西方盟國對於馬歇爾計畫的信心,不讓莫斯科對美國政策產生誤判解讀,因此藉由大規模空中運補的方式馳援柏林,舒緩軍民所需的戰備與生活物資。
在美國的決心下,一年間飛行次數277,728次,空運貨物211萬噸,同時對蘇佔區所缺的鋼、焦煤及電力等實行反封鎖。過程中,西德政府的憲政體制與基本架構也同時完成,最後蘇聯知難而退撤銷了對柏林的封鎖,然而,此一危機也奠定了柏林「鐵幕孤島」的政治圖騰。
1961年東德政府無預警建造柏林圍牆。在東德聲稱「防止法西斯防衛牆」的防禦結構中,目的在於阻止東德居民通過西柏林前往西德。因為柏林圍牆將西柏林地區如孤島一般地包圍封鎖在東德範圍之內,所以也被稱為「自由世界的櫥窗」。柏林圍牆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更是分割東西歐的鐵幕象徵。
甘迺迪1963年造訪西柏林時發表「我是柏林人」的演講,就是希望在世界輿論前告訴深陷鐵幕的所有人,在西方民主世界的政治、軍事、經濟奧援下,你們絕對不孤獨;只要以民主政治作為普世價值對抗共黨極權政體,柏林圍牆與鐵幕崩塌毀壞的那一天必然會到來。
歷史後來的發展驗證了甘迺迪的預言,在1989年蘇東巨變中迎來了東歐國家的自由民主,而被埋葬在灰燼中的就是一手豎立圍牆的劊子手。
#從捷克到台灣的民主燈塔
對於韋德齊而言,這一切自然點滴在心頭。
他的祖國曾經在1938年淪亡於納粹德國,只因為西方民主國家對於極權政體採取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英國首相張伯倫在慕尼黑會議宣稱「爭取英國這一代和平的白紙」,一年後隨著德國入侵波蘭爆發二戰淪為廢紙一張。
二戰結束後,鐵幕雖然降臨,卻擋不住東歐人民爭取自由民主的決心,1956年爆發了波蘭匈牙利人民的大規模示威運動,1968年捷克的布拉格之春點燃民主化的聖火,雖然蘇聯聯合其他華沙公約國家進行殘酷鎮壓,但是在1989年天鵝絨革命的浪潮中,捷克與中歐其他國家一起掙脫鐵幕枷鎖的桎梏,成為民主轉型的典範。
當前台灣處於中共銳實力攻勢的最前線,儼然取代柏林成為「新民主燈塔」的新表徵。一起走過冷戰威脅與極權統治恐怖的陰霾,韋德齊的演講想告訴台灣人,一如甘迺迪在西柏林演講的語境,在全球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下,在共同對抗COVID-19的戰役裡,在身處中共文攻武嚇的恫嚇下,在未來全球生產分工鏈重組的過程中,勇敢的台灣人,你們絕對不孤獨。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561/4828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