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一拿到Mortlach 慕赫 2.81 x 米其林摘星慶典大餐,我就先倒了一杯慕赫16年,然後漫步到書房,看著滿架的書,品嚐這個今年八月正式成為米其林指南官方合作夥伴的威士忌品牌。而此刻,書房正播放著我在三十年前在EMI首次在華語音樂市場成立的公司獲得的私人收藏,John Lennon(約翰藍儂)的demo唯一精裝大輯的歌曲。
歌曲中John Lennon不時的彈奏鋼琴和錄音室再討論和弦使用,同時間,米其林法式料理態芮Taïrroir的餐點,也很跟上節奏的擺盤中,我打開了菜單,慕赫獨特的2.81蒸餾工藝與16年獨有的100%雪莉熟成,層次明顯的讓我開始在菜名中,快步踩踏升級中。
然後我隨手拿下一本畫冊,走到餐桌,再倒第二杯時,我才發現我拿下的畫冊是1988年購買的Picasso(畢卡索)的素描精選,封面是白底藍墨黑勾邊的女人們群像,跟態芮送到的藍色餐盒完美搭配。
在視覺、聽覺、味覺與微醺之間,一起共舞,或是獨享沈思,或是往美好時光走心了片刻,都是一種絕美的搭配,你可以想像此刻的獨一無二嗎?
米其林大師的到府精緻餐食,「蠔酒不見」的生蠔與綠色的配醬隨著John Lennon與錄音室的對話開啟了浪漫的聲色味的偶然,就這樣很自然滑順的和大師們坐在一起,一開始就盡在不言中。
第二道「飽旎梅好」,也是我從聞香杯換成威士忌杯的轉折,如同穿過院子來到大廳的沙發,我隨手拿起畢卡索的畫冊,放鬆的讓淡淡的酸甜與濃郁的酒香碰觸了,我不是老饕,我只是個素人的觀畫者,我相信慕赫果香甜味的帶領。
第三道「呱慕香看」,是我久久沉思許久的一個時刻,我在細嚼中又進入了慕赫的微醺情境,原來後勁帶來的體會總是渴望力氣的捕捉,一如感情裡的加碼投入。
最後的甜點「巴赫鳳饗曲」,我捨不得讓自己結束的,一直看著,慢慢單純啜飲慕赫威士忌的純酒滋味,然後才一口一口讓甜味劃上句點。我想起某位藝術家說過的一句話,每一首歌的最後都不是為了結束,而是給予欣賞者收到「餘味」,人生飲食天天有,但細細漫步的品味過程,上次是什麼時候,我竟然忘了。
這一趟「旅程」,也歡迎你跟隨慕赫的帶領來走一趟。
-立即揭秘慕赫 16 年100%純雪莉
▸ https://bit.ly/3jMRq6y
-慕赫16 年100%純雪莉銷售據點
▸ https://bit.ly/3CyDy8R
-加入LINE,感受帝亞吉歐威士忌獨特魅力
▸ https://bit.ly/3xwZ368
補充慕赫16年的特別處,2.81蒸餾法在威士忌圈是獨樹一格,工藝精準而細膩,經過16年完全雪莉桶陳,色澤香氣與口感層次,如同藝術作品般,值得細細品嚐,一再回味。
#Mortlach #慕赫單一麥芽威士忌
#慕赫16年 #100%雪莉桶熟成
#藏封百年傳奇工藝 #Mortlach慕赫2021米其林指南官方首選威士忌品牌
[禁止酒駕未滿18歲禁止飲酒]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真電玩宅速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於2000年6月所推出的《暗黑破壞神2》全球銷售套數已超過1500萬套,可說是當年相當暢銷的遊戲,就算是之後的3代也比不上其熱度,為什麼這麼火熱呢? 在當年多人網路遊戲並不多見,而暴雪戰網的連線功能讓《D2》一舉成為了領頭羊,那時的網咖可說是人人都在玩,這股線上打寶樂就成為了玩家們心中的經典。 ...
「慕赫20年」的推薦目錄:
- 關於慕赫20年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慕赫20年 在 酒類專家 王 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慕赫20年 在 GQ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慕赫20年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慕赫20年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慕赫20年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慕赫20年 在 M8喝酒老實說- [慕赫20年家傳藍勛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慕赫20年 在 [問題] dalmore 20, 慕赫20,送禮建議哪支? - 看板Wine 的評價
- 關於慕赫20年 在 「慕赫12年開箱測評」被女巫施過魔法的威士忌#慕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慕赫20年 在 平凡的夜遇上不凡的酒-Mortlach慕赫2.81單一麥芽威士忌 的評價
慕赫20年 在 酒類專家 王 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ad(我是一篇廣告喔!)
【藝術,是美的多樣呈現】
我想先告訴你重點。慕赫2.81,是可以喝的藝術品。
我第一次認識 #慕赫 #Mortlach,是2015年1月17日。過去6年以來,從剛蒸餾出來的新製烈酒,到不同年數的裝瓶版本,我體驗了慕赫這座蒸餾廠厚實稠密、口感滑潤的風味個性,竟可以透過不同的面貌呈現出來。12年簡單明快、16年細膩平衡、18年雄渾飽滿、20年乾爽辛香。而這篇文章,我要帶你認識 #慕赫26年 與 #慕赫21年。
2019年推出的慕赫26年裝瓶,100%雪莉桶培養,53.3%原桶強度,透出深沈的棕紅光澤,繁複細膩、純淨明亮。限量3,888瓶,有如藝術品般珍稀。我當時品嘗之後,覺得這不僅是具有收藏價值的珍稀威士忌,更重要的是風味品質極高,說是一款可以喝的藝術品也不為過。喝得出Pedro Ximénez以及Oloroso雪莉雙桶的靈動,PX比Oloroso多一些,一入杯就是焦糖、巧克力、乾果,但是Oloroso帶來的核桃風味,在尾韻久久不散,非常悠遠。 威士忌老酒特有的酸韻,則一直處在背景強度,讓整個風味印象顯得特別明亮乾爽。
時隔一年,2020年末,慕赫推出了年度限量版,標示為21年。這個裝瓶帶給我極大的衝擊。外觀色澤明顯較淺,淡淡的琥珀,略帶黃綠光澤。香氣婉約,青檸、木質辛香、洋梨,相較於慕赫其他裝瓶,是另一種美感呈現。56.9% 原桶強度,但酒精觸感卻和煦極了。收尾乾爽明亮,與甜潤酒精觸感彼此交替出現。兩種觸感錯落,像是光與影在酒杯裡捉迷藏。奇妙的體驗。慕赫21年,也使用PX與 Oloroso 雪莉桶,但與26年不同的是,21年走上極致輕巧路線,杏桃風味悠悠不絕,細膩而明亮。
#帝亞吉歐 #Diageo 每年推出Special Release 酒廠年度限量臻選系列,採非冷凝過濾、原桶強度裝瓶。今年的Rare by Nature天生珍稀系列當中,慕赫21年,就是令人矚目的裝瓶之一。慕赫完美呈現了 #蘇格蘭威士忌 的製酒工藝,再加上限量裝瓶,可以想見,這將成為時代標誌、品味標竿、收藏標的。
歷史悠久的慕赫,厚實稠密,素有「達夫鎮的野獸」之稱。但是慕赫21年,是最為獨特的一個版本。如果慕赫是一首樂曲,它必定是交響曲,宏偉磅礴,而21年會是由小提琴與鋼琴重新演繹的,讓人耳目一新的奏鳴曲;如果用繪畫來比擬,21年會是粉彩畫,但卻讓人彷彿看見慕赫稠密有如油彩的本質;如果慕赫是一座大教堂,21年會是華麗高挑的哥德式建築,走進聖殿,繁複精巧、雄偉崇高,你沈浸在光裡,光影斑駁,思慕赫然。而如果慕赫是顆寶石,21年散發出來的,也會是這種你從來沒見過的光,它映照在你的手心上,既熟悉卻又新奇。如果你對這頭達夫鎮的野獸夠熟悉,你可能會跟我一樣,驚訝地望著它。杯中的慕赫,似乎不再是野獸,而是一道光。
品味的基礎,是美感素養。美不是只有一種。慕赫21年與慕赫26年,把慕赫的美,做了兩種反差極大的對比呈現。26年的暗棕之美,紅得深沉卻靈動;21年的琥珀之美,看起來黃澄澄,嘗起來輕巧明亮,婉約細膩。兩個都是藝術品等級的品味與收藏,你也喝出來了嗎?
想成為眼光獨到的品味家、 #藝級收藏 威士忌收藏家嗎?想要體驗它為什麼是可以喝的藝術品嗎?你與慕赫的距離,只差這2.81而已。
#Mortlach #慕赫 2.81 #慕赫21年 #慕赫26年
#藝級收藏 #SpecialRelease #RarebyNature #理性飲酒
[ 禁止酒駕,未滿18歲禁止飲酒 ]
慕赫20年 在 GQ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AD
我們眼中的威士忌醇美酒液在導演劉耕名的腦海中卻是栩栩如生的畫面:「如果慕赫12年是一部動畫,它會是垂直拍攝(Top View)的森林畫面,緩慢運鏡經過一座燒著柴火的小木屋,煙霧冉冉上升,飄進觀者的嗅覺細胞。」
而針對這次慕赫12年牛年限定包裝的「牛轉好運」意象,導演的獨家觀點又是什麼呢?
#慕赫 #慕赫12年 #Mortlach #MoreLuck
#牛轉好運 #牛年限定包裝
#理性飲酒
[ 禁止酒駕,未滿18歲禁止飲酒 ]
慕赫20年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於2000年6月所推出的《暗黑破壞神2》全球銷售套數已超過1500萬套,可說是當年相當暢銷的遊戲,就算是之後的3代也比不上其熱度,為什麼這麼火熱呢?
在當年多人網路遊戲並不多見,而暴雪戰網的連線功能讓《D2》一舉成為了領頭羊,那時的網咖可說是人人都在玩,這股線上打寶樂就成為了玩家們心中的經典。
遊戲當中的許多要素更是在ARPG遊戲上開啟了新的里程碑,儘管20幾年過去了,現今依然還是有不少玩家在《暗黑2》的世界中刷怪打寶,來看看遊戲中讓玩家們愛不釋手的有趣特色吧。
(C)電玩宅速配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網紅攝影棚」節目:https://tinyurl.com/y3hejwb5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慕赫20年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本系列前四集裡,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線性)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並且比較了大魔王薩托的虛無以及《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兩種虛無。
接著我們又提到,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其實就是科幻大師海萊因(Robert Heinlein)曾提到的「鞋帶悖論」(Bootstrap Paradox)。
但伊格言說,此處有個劇情重點值得我們注意──相較於Neil的坦然(「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但雖然如此,「已知的結局並不構成袖手旁觀的藉口」),從頭到尾沒有名字的「主角」其實是和Neil有著某種程度的價值衝突的。
這體現在主角對女主角凱特的曖昧情愫中。同樣是在自塔林逆行返回奧斯陸自由港的貨櫃旅途中(為了主角與長腿凱特間似有若無的彼此傾慕──好吧,顯然沒時間讓演員發揮,情報員實在太忙太累了,哪裡有時間談戀愛呢),主角突然向Neil提出質疑:
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這對話於片中一閃而逝──在約略等同整部影集資訊量強制壓縮至一部二小時半電影長度的《天能》中,必然顯得沒頭沒腦又高深莫測(對,諾蘭顯然因為材料過多而來不及把事情交代清楚,這是他明顯的技術失敗──但我們也懶得再批評了啦)。
然而伊格言說,這對白所意圖表述的,其實正是更精細的描寫了宿命論與自由意志之間的結合方法。劇情中曾提及,如何使用逆轉機器?
訣竅之一是,當你試圖進入旋轉門,你必須看一下「對面的你」是否也正要進入旋轉門──如果沒有,那麼代表你並未「成功逆轉出來」;換言之,你死在了逆轉機裡。是以,「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
「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這是突然現身的天能組織成員(Neil在塔林找來的天降幫手們)對新手主角的指點。
此即為**宿命論**──「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此規則被未來人Neil奉為圭臬,也或許正是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
是以截至目前為止,進出旋轉門的TENET成員無不如懸線戲偶般乖乖重複著某些他們做過的事──如若不知便罷(對,「無知即是優勢」);一旦知道了,可就得全部乖乖重複一次。這還真是考驗人的記憶力啊。
打鬥?同套路再打一次。開槍?同位置同彈孔再開一次(但這次是把子彈收回來)。飛車追逐?同路線同角度再追再撞再飛一次。
但同時,諷刺的是,你又必須以自由意志來執行這一切(如女科學家最初給主角的「教程」:你要想著把逆轉子彈放到桌上,才能將它吸回手中;你要對著彈孔開槍,才能把子彈收回來)。
伊格言說,我們或可如此論斷:此處的宿命論是一種**極致的宿命論**;沒有比這樣的宿命論更悲觀更消極更「宿命」的了;因為甚至連你的意志自由都僅僅是為宿命服務而已。
人們自始至終是在重複著必然發生之事。這就是Neil和天能組織將自由意志與宿命論結合的方式──有趣的是,在結合之後,卻非常、非常宿命。
而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信條)之下,我們的新手主角對Neil的質疑才顯得大逆不道──「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對的;因為在這裡,為了拯救重傷的凱特,他們已義無反顧地偏離了命運的航道。這是最尖銳的「意料之外」──他們本該同套路再打一次再跑一次再追一次再撞一次,但這回例外;因為就他們所知,歷史上他們並未救過主角偷偷愛著的凱特,他們完全無法臨摹已知模版「再救一次」。
這是真正的、如假包換的未知。對,**愛就是真正的未知**──你想到了嗎?這非常《星際效應》不是嗎?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慕赫20年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5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本系列前四集裡,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線性)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並且比較了大魔王薩托的虛無以及《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兩種虛無。接著我們又提到,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其實就是科幻大師海萊因(Robert Heinlein)曾提到的「鞋帶悖論」(Bootstrap Paradox)。但伊格言說,此處有個劇情重點值得我們注意──相較於Neil的坦然(「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但雖然如此,「已知的結局並不構成袖手旁觀的藉口」),從頭到尾沒有名字的「主角」其實是和Neil有著某種程度的價值衝突的。這體現在主角對女主角凱特的曖昧情愫中。同樣是在自塔林逆行返回奧斯陸自由港的貨櫃旅途中(為了主角與長腿凱特間似有若無的彼此傾慕──好吧,顯然沒時間讓演員發揮,情報員實在太忙太累了,哪裡有時間談戀愛呢),主角突然向Neil提出質疑:
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這對話於片中一閃而逝──在約略等同整部影集資訊量強制壓縮至一部二小時半電影長度的《天能》中,必然顯得沒頭沒腦又高深莫測(對,諾蘭顯然因為材料過多而來不及把事情交代清楚,這是他明顯的技術失敗──但我們也懶得再批評了啦)。然而伊格言說,這對白所意圖表述的,其實正是更精細的描寫了宿命論與自由意志之間的結合方法。劇情中曾提及,如何使用逆轉機器?訣竅之一是,當你試圖進入旋轉門,你必須看一下「對面的你」是否也正要進入旋轉門──如果沒有,那麼代表你並未「成功逆轉出來」;換言之,你死在了逆轉機裡。是以,「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
「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這是突然現身的天能組織成員(Neil在塔林找來的天降幫手們)對新手主角的指點。此即為**宿命論**──「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此規則被未來人Neil奉為圭臬,也或許正是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是以截至目前為止,進出旋轉門的TENET成員無不如懸線戲偶般乖乖重複著某些他們做過的事──如若不知便罷(對,「無知即是優勢」);一旦知道了,可就得全部乖乖重複一次。這還真是考驗人的記憶力啊。打鬥?同套路再打一次。開槍?同位置同彈孔再開一次(但這次是把子彈收回來)。飛車追逐?同路線同角度再追再撞再飛一次。但同時,諷刺的是,你又必須以自由意志來執行這一切(如女科學家最初給主角的「教程」:你要想著把逆轉子彈放到桌上,才能將它吸回手中;你要對著彈孔開槍,才能把子彈收回來)。伊格言說,我們或可如此論斷:此處的宿命論是一種**極致的宿命論**;沒有比這樣的宿命論更悲觀更消極更「宿命」的了;因為甚至連你的意志自由都僅僅是為宿命服務而已。人們自始至終是在重複著必然發生之事。這就是Neil和天能組織將自由意志與宿命論結合的方式──有趣的是,在結合之後,卻非常、非常宿命。而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信條)之下,我們的新手主角對Neil的質疑才顯得大逆不道──「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對的;因為在這裡,為了拯救重傷的凱特,他們已義無反顧地偏離了命運的航道。這是最尖銳的「意料之外」──他們本該同套路再打一次再跑一次再追一次再撞一次,但這回例外;因為就他們所知,歷史上他們並未救過主角偷偷愛著的凱特,他們完全無法臨摹已知模版「再救一次」。這是真正的、如假包換的未知。對,**愛就是真正的未知**──你想到了嗎?這非常《星際效應》不是嗎?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慕赫20年 在 [問題] dalmore 20, 慕赫20,送禮建議哪支? - 看板Wine 的推薦與評價
預算6-7k/1人的話, 大家覺得收到大摩還是慕赫會比較開心? 請教大家意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244.86 (臺灣) ※ 文章網址: ... ... <看更多>
慕赫20年 在 M8喝酒老實說- [慕赫20年家傳藍勛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慕赫20年 家傳藍勛-蘇格蘭斯貝賽單一麥芽威士忌] Mortlach Cowie's Blue Seal 20 Years Old Single Malt Scotch Whisky...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