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因應新型冠狀肺炎(COVID-2019)疫情,在2月25日三讀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後,現在以特別預算的方式來編列「中央政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案」,其中經費分為兩大部分,分別是防治經費196億元和紓困振興經費404億元,而今天壁如就針對防治經費的部分來和衛福部討論。
我們大家都知道血汗工廠一直以來都是第一線的醫療人員的代名詞,而在疫情期間非常辛苦,且須承受相當大的壓力。所以壁如希望,我們既然編列了這些預算要去支持我們的醫療系統,那就要真正的把錢花在刀口上,絕對不能浪費,也不能再增加第一線醫護人員額外的負擔。
醫護人員長期以來都處在人力吃緊的狀況下,假如出現院內感染的現象,大量的護理人員被要求自我檢疫隔離或自我居家隔離,那我們衛福部該如何去調動護理人員?而針對「辦理感染管制相關查核、專家諮詢、研習及衛教品製作等」還有「加強多元管道衛教宣導及防疫諮詢專線等」,這些項目目前規畫是由誰來負責呢?衛教部分恐怕又是要加重在護理人員身上了? 防疫諮詢在區域醫院及醫學中心有感染控制小組成員可以承擔,在一般醫院恐怕又是將工作加重到護理師,甚至挪不出護理人員、訓練志工來接電話,那麼每一位工作人員是否皆具備了公共衛生的訓練?對疫情資訊是否有足夠的掌握度可以來釐清民眾的疑問呢?
壁如過去也是醫護人員,所以我非常清楚知道在實務上,基層的醫護人員常常需要去分擔衛教宣導、流行病學的統計,這些所謂公共衛生專業的工作,有很多的醫院幾乎都沒有聘用這樣的專職人員,反而要基層醫護人員來承擔,基層醫護人員平常的工作量就會非常龐大,而且繁雜,更不用說是現在這種非常時期。
就目前疫情期間,因為還不清楚未來疫情的發展走向,也不清楚未來會不會爆發大型的社區感染,或是面臨其他的疫情風險,所以現階段的防疫醫護人力就顯得相當重要。
行政院蘇貞昌院長在昨天的口頭報告中說,醫護人員是防疫作戰中最重要的資產,已經將「全力守護醫療體系」列為第一要務。那是不是有關公共衛生的工作,就應該由具有公共衛生專業的專才來負責,讓醫護人員專心在醫療上照顧病患呢?
在醫療保健支出中,還有「補助地方政府防疫動員」、「因應疫情變化辦理相關防治工作」的部分,壁如要在此強調,除了補齊地方財源之外,在醫護人力吃緊的關鍵時刻,行政院有沒有想法要推出「公共衛生師法」,讓公共衛生專業的人力,一起來分擔醫護的人力。
台灣衛生單位長期重醫療,輕公衛。公共衛生和臨床醫療其實是不同的專業領域,卻經常被大家認為和臨床醫療重疊,公共衛生著重於群體的議題,例如:疾病預防、公眾健康的促進、群體健康管理、精準公共衛生,強化社區的安全防護網。
我們可以看到,在防治經費的部分,其實有很多工作都是這群公共衛生師可以去協助政府的,例如疫情的調查與預警,以科學的數據,提供政府防疫政策參考、醫療照護體系緊急應變能力規劃,也能提供社區民眾正確的衛生教育,避免民眾因錯誤的資訊導致恐慌。
醫護人員具高度的專業性,也極具職業道德,在任何危急困難的時刻,都會展現出高超的醫療情操,永遠在第一線為大家把關。因此,這一次除了要向第一線的醫療人員至上最高的敬意之外,本席也希望能夠真正的去檢討我們醫療體系長期的問題:「醫療人員是血汗工廠的代名詞」,「廉價的健保,是剝削醫療人員得來的」。同時,也希望衛福部徹底推動:分級醫療,落實家醫轉診制度。
編列預算之外,當這些經費撥下去之後,相關人員的任用要適才適所,才會對防疫發揮最大的效用。尤其在醫療人力吃緊的狀況下,專業的「公共衛生師」是衛福部可以思考列入「專門職業技術人員」。
#血汗醫護何時休
#應專才專用適才適所
#為醫護人員請命
#落實分級醫療
#落實家醫轉診制度
壁如姐初登板質詢:
https://youtu.be/F821VAOFG0M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