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大法官公布了一則釋憲結果,認為勞基法中限制女性勞工夜間工作的條文違背性別平等與契約自由原則,判定違憲,法規即日失效。。不過針對此項解釋,勞動部發表聲明,認為孕婦與哺乳媽媽應視為例外,後續會再邀請學者釐清。
雖然我不是學者,但看到這個說法,我想以婦產科醫師的身份做一些澄清。
*懷孕上夜班,會影響胎兒?
孕婦之所以被視為例外,主要是大家普遍認定孕婦上夜班會增加早產與流產的風險。基於保護立場,應予以禁止。但仔細回顧外國文獻,雖有部分研究發現孕婦輪夜班的早產風險較高,但這類研究通常是回溯性研究,無法確切排除干擾因子,好比社經定位、工作壓力。再加上也有研究顯示兩者並無因果關聯,基於證據不夠明確,為避免歧視孕婦,美國各州目前並無法規主動限制孕婦不能上夜班。假設有醫療需求,則會另請醫師開立證明調整工作內容。
日夜顛倒也不會影響影響胎兒發育,當然更不會讓新生兒變成夜貓子,因為懷孕時孕婦和胎兒的作息毫不相干。
另外英國婦產科醫學會也提醒,在評估夜班對孕婦影響時,要同時考量習慣上夜班的女性。若為了懷孕而調動工作時段,突然調整作息也可能產生負面壓力。我就曾碰到一些習慣上大夜的護理師,懷孕一開始都不敢說,希望能拖就拖,因為擔心調去白班面對不熟悉的工作內容和模式,壓力反而更大。
至於哺餵母乳和夜班更是無關,因為乳房需要排空並不分晝夜,會影響奶量的也不是工作時段而是工作壓力。就有上白班的哺乳媽媽和我反應,只要遇到老闆一急、口氣差,下一次擠奶的量就瞬間少一半。
有些人會好奇,針對需要安胎、或有子癲前症、高血壓、失眠等特殊狀況的孕婦,無法繼續上夜班或甚至無法上班該如何是好?
美國的做法是針對這需求的孕婦則是全權相信醫師的專業,請醫師開立診斷書調整工作。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建議產科醫師在開立證明時,應該要用更明確的用語,好比「連續站立兩小時需休息十五分鐘」、「每週工時須小於四十小時」、「此孕婦血壓高須避免日夜輪班」而不要使用較空泛說了等於沒說的建議。好比減少活動、避免壓力、降低工作量等,就可能會造成勞資雙方無所適從,各自解讀的後果。甚至還建議產檢醫師陪同孕婦去職場,了解孕婦本人意願和工作狀況後,個案給予建議。
看到這項建議,我還真是汗顏,因為很多媽媽兩胎都是我規則產檢,我至今仍不清楚她的工作內容。
**比起限制,更應該給孕婦的是更多彈性
比起不分差異的限制,孕婦需要的是更多請假、排班的彈性。當然還有更多的同理心和尊重。
尤其是孕婦的個體差異極大,有些人一路順遂無症狀到生,也有媽媽初期孕吐,頭暈,後期腰痛、恥骨痛,各種狀況都來,以至於常常有媽媽臨時想要請假卻被百般刁難,甚至被認定是「毛比較多的孕婦」、「裝的,藉著懷孕想偷懶」
何況有些工作的學習機會常是在夜間時段,好比我的同事以前當住院醫師時懷孕仍堅持值大夜班累積足夠的接生,急診刀數量,因此,如果孕婦在了解風險的狀況下想持續工作,自己跟資方說好,又有何不可。
因此我認為,維持孕婦、哺乳媽媽上夜班的限制固然是出自保護,但同時也可能犧牲孕婦的工作權與身體自主權。因為孕婦能不能上夜班,須根據個案和工作內容來考量,不能一概而論。
懷孕幾週開始請假 在 Sandy 采聿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奧運有感】童年記憶flashback
#孩子們看完奧運的後遺症
#一個在地板瘋狂湯瑪士迴旋
#一個用拍子狂打羽球
趁著昨天星期天,終於有機會追奧運,帶著Eno一起為台灣的選手加油!
我對運動的認識,應該是從我的爸爸開始。我媽不愛運動,最討厭爬山。小時候去杉林溪,媽媽都會散散步之後就坐在遊客中心入口處等。爸爸很喜歡游泳,他是規律克己的人,為了還要趕上班,長期早上5:00起床晨泳。游泳也是我最喜歡的運動,懷第一胎的前一年,我每個禮拜都會去游泳,一直到懷孕五個月都還繼續在游泳。
印象中,學校的體育課一向是老師放風、男生打球、女生集團經痛樹下聊天,或者被國英數拿去趕進度。在學校真的沒有什麼體會過運動的美好。
真正體會到體能操練帶來的好處,是在國中的時候,我媽從報紙上看到某個「XX青少年之家」獨立訓練營的廣告開始。這個團體會在週末帶孩子去台灣各地騎單車,徹底的軍事化管理,讓孩子吃(很多)苦、訓練獨立。於是就在升國二那一年暑假,我和我弟傻傻地去參加了他們的單車環島之旅。我們到台北總部領了兩輛有點破的公用腳踏車,坐上遊覽車一路往花蓮太魯閣駛去。在我還完全搞不清楚的狀況下,就被吆喝著騎上單車,在山裡面爬坡又下坡、下坡又上坡。
在這之前,我人生從來沒有騎車騎超過半小時,也根本不會調整變速,就這樣把我丟上山!我簡直大。崩。潰!騎著騎著覺得人生快要完蛋,眼前閃過一張又一張幻燈片,腦海中快速編織各種版本的藉口。最後,我記得自己只騎了不到半天,就做了逃兵,用盡一生的演技裝病,逃避接下來好幾天的行程。
雖然徹底被嚇到,後來我還是持續參加了一年多的時間,累積下來的單車里程數應該都可以騎台灣兩三圈了。那時我們每兩個禮拜就會去不同的地方騎車,一騎就是4~6個小時以上,路程短的從后里騎到台中,遠一點的每天要騎60~80公里,騎個兩~三天。雖然苦得不得了,但後來我再也沒有放棄過,慢慢從菜鳥變大姊,騎車之外還要照顧其他的弟弟妹妹,越來越耐磨,心理跟體力都是。
升國三那年暑假,迎來整個獨立訓練營最精(可)華(怕)的「小小流浪營」,我記得是10天的單車半環島。當時國中三年級還有分前段班&普通班,暑假一定要參加暑輔不能請假,老師威脅說要是不參加,開學就會被踢出普通班。我真心覺得媽很有智慧,她沒有理會,覺得參加獨立營比起暑輔對孩子的人生重要太~多了(媽應該是這樣想的吧?對吧!?媽?),還是請了假。(好在開學後第一次考試我還考了第六名,所以沒有被踢出前段班,老師的一切擔心都是多餘~)
我記得那幾天的小小流浪營,在海邊頂著豔陽逆著風還是得騎,在山上坡爬不上去,用牽的都得牽完全程。有小朋友整路邊哭邊騎,背上濕透衣服的不是汗水,是隨著風一直往後灑的淚水。有一天經過宜蘭冬山河,冒著雨騎了好長一段路後,終於來到休息的旅社。我們把帽子摘掉,鞋子脫掉,昏暗的燈光下,濕濕的襪子踩在地上印出一個個還冒著煙的腳印。那些畫面、那種味道、雙腿燃燒,撐過體力極限的感覺,超奇幻的,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後來在成長過程中經歷其他困難的時候,我媽都會提醒我:「你那麼苦的腳踏車都騎過了,還有什麼你做不到!?」我問老公,現在當了爸媽,會願意讓孩子參加這樣的活動嗎?老實說,我們都吞了一下口水,沒有辦法第一時間說Yes。
當然,我這種小朋友等級的吃苦跟站在奧運選手比起來,根本是小菜一碟。
看奧運比賽的過程中,Eno一開始就像標準的小朋友一樣,失分時會抱怨,怪東怪西,發出一堆負面的聲音。但是我們只能用小朋友能聽懂的方式,告訴他有時在競賽的關鍵時刻,心裡素質可能會成為致勝的關件之一。這些選手們要經過多少年的努力和磨練,要多麽自律,忍受幾千個日子無聊枯燥的基礎訓練,體力和心理素質才能達到世界頂尖的水準,在奧運那樣高壓的狀態下,還展現得游刃有餘。看到後來Eno慢慢安靜下來,雖然說不出來,但孩子小小的心中應該也能感覺到,頂尖運動員在賽場上展線出來的模樣,多麼令人敬佩。
去年10月左右,剛好有一個朋友在做健身教練,於是我抱著好玩的心情開始做重訓,希望能重新變回「阿妹仔」。我覺得最難的不是體能上的操練,而是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攻克己身叫身服我。
最後…
我在想,這陣子我每天早上都黏在床上爬不起來,一定是因為疫情太久沒有去重訓,心理素質太低落了,攻克不了自己的心和身體....
懷孕幾週開始請假 在 竹亭聽雨 - 小咪媽咪三寶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第二篇百萬流量文章誕生
大家還記得竹亭聽雨第一篇百萬流量文章是哪篇嗎?
答案是 #孕產假懶人包❤
結合了從懷孕的產檢假、陪產假、產假、育嬰假、家庭照顧假等等的各種法規條款與時數整理,讓孕媽咪更方便查找自身的請假權益。
還記得以前觀察流量時總會發現週一的這篇流量最高,想說是不是禮拜一要上班了所以大家都想要放假,就開始查孕產假相關資訊😆
如今第二篇百萬流量文章終於出現了,又會獎落誰家呢?
答案是 #生育補助懶人包😄
這篇整理最難的一點在於常常會修法需要更新內容,光是2018年的大改制將0-2育兒津貼延長到0-4歲以及爺奶不能領托育補助這幾點就讓人霧沙沙、抑或是2021年的育兒津貼和托育補助大加碼等,就讓這篇文章翻修再翻修,幾乎跟最一開始寫的版本大不相同。
因此這篇的流量也常常在坐雲霄飛車,有時候新聞出來有來得及更新文章就變非常多,有時候又乏人問津,因為整理相關資訊懶人包的對手可謂相當的多(各大母嬰平台啦、各部落格啦...),導致Google排行幾乎是一不小心就下滑到不見,要拉抬排序真的不容易。
今天重新整理了一下文章,把許多表格都改成圖片版本,順便把過時的插圖文字也更新了,本來是昨天就要貼文的但寫一寫就好晚了~
然後來預測一下第三篇百萬流量文是誰好了!
就目前的前十名流量來看,不意外的話應該會是 #待產包 吧😍
但流量其實也不能幹嘛哈哈~自我滿足罷了。
最後如果覺得竹亭聽雨懶人包太多不好查找特定內容的話,我也有整理一篇懶人包目錄,有需要的話可以把網址存下來方便查詢唷👉https://reurl.cc/1Yq86Q
❤🧡💛 工商時間x育兒好物精選 💚💙💜
⏰ 7/26超好吃翠菓子頭等艙米果團: https://reurl.cc/qg4lMD
⏰ 7/30抽奇花異果冰棒: https://reurl.cc/MAGdML
⏰ 8/31送NuPhoto拍立洗相片書折扣碼: https://reurl.cc/4av0k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