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義大利版米其林指南今日揭曉,幾家歡樂幾家愁....我實習的餐廳Del Cambio剛過完260歲生日,被看好極有可能獲得二星,結果出爐,依舊一星,好失望啊...這倒還好,義大利版廚神當道當家大廚、地位好比英國戈登拉姆齊的當代大廚Carlos Cracco餐廳從二星降到一星,對義大利餐飲界投下一顆震撼彈,就如同當年義大利現代精緻飲食先驅Davide Scabin的Combal Zero被拔擢成一星一樣,不過還是有好消息,去年我特地到白松露小鎮Alba過聖誕節,聖誕大餐就是在剛獲得一星肯定的Larossa吃的,餐廳裡就只有兩個廚師,一個實習生,主廚Andrea Larossa相當有野心,在北義料理基礎上帶入東方飲食元素,果然在一年之內就從米其林推薦晉升到星星俱樂部,而我的韓國好友就是那個實習生,每天工作17個小時,兩個月就瘦了十公斤...米其林的星星都是靠血汗拼出來的啊!
曾在米其林餐廳實習過的我,從中瞭解了米其林餐廳的運作及對餐廳帶來的利弊,米其林指南即將於2018年登陸台北,身在亞洲的我們目前只有香港、澳門、上海、新加坡、首爾、東京、大阪及即將出版的曼谷等城市有米其林餐廳指南,但究竟什麼是米其林指南評鑑?得到米其林的星星代表的意義是什麼?米其林餐廳是不是價格都高得驚人?甚至還曾因為米其林評鑑鬧出人命,看完這篇文章,你或許會對這三個字意義有比米其林寶寶更有印象。
1900年萬國博覽會期間輪胎製造商米其林兄弟開始集結法國各地地圖、旅館、餐廳、汽車維修、加油站等資訊,編輯成為“米其林指南”免費贈送給客戶,希望客戶們在看完了他們精選的旅遊推薦後,出去旅行、進而刺激輪胎的銷量,從一份賣輪胎的出版物,在一百年後,米其林指南成了餐飲品質的指標,依國家地區不同,每年度發表新一年度的推薦名單,米其林評鑑有相當特殊的分級制度,將餐廳分為推薦、一星、二星及三星等四個等級,不過除了主要的星級評鑑食物好壞外還加上了叉匙的輔助評鑑餐廳的環境。
食物分級:
米其林餐盤推薦(The MICHELIN Plate):好的烹調技術。
米其林一星(One MICHELIN Star):高品質的烹飪,值得駐足停下。
米其林二星(Two MICHELIN Stars):傑出的烹飪,值得繞道前往。
米其林三星(Three MICHELIN Stars):超凡的佳餚,值得特別一訪。
另外對環境也有分級
用餐環境分級:
一黑叉匙:頗為舒適
二黑叉匙:舒適
三黑叉匙:非常舒適
四黑叉匙:頂級舒適
五黑叉匙:奢華 (另外若叉匙標示為紅色,則代表著最令人感到愉悅的場所。)
Bib Gourmand 超值餐飲體驗:
以舔舌頭嘴巴的米其林寶寶為符號,代表著以當地的平均用餐消費水準,提供品質好及美味餐點的特殊推薦。
看完了評鑑等級,挑選餐廳的時候就不要被某些貼著“米其林餐盤推薦”紅色貼紙的餐廳給騙了,是說米其林推薦的餐廳通常美味,但推薦與星級的級距可是非常大的。
米其林最大的爭議性之一就是對法式料理的偏愛,法國公司米其林一開始是以適合法國人飲食習慣的為推薦出發點,但後來為了打入其他市場,也開始針對較在地化的飲食習慣評鑑,在1997推出的Bib Gourmand就是以符合當地物價及飲食習慣所做的推薦,在2016年香港及澳門版指南增加了小吃的推薦,而新加坡版評鑑也首度將米其林一星頒給小吃攤了凡香港油雞飯麵以及吊橋頭大華豬肉粿條麵。
另外米其林評鑑接受資金贊助以發行該地區的指南,亞洲的幾個主要城市:首爾、澳門、香港、新加坡、曼谷以及即將發行的台北版指南其實都是政府出資贊助與米其林簽約,雖然米其林指南堅稱評審的機制保密、不受贊助單位影響,但後面牽扯的商業利益龐大 ; 對城市來說,這是最佳行銷當地美食的手段,對餐廳來說,星星嘉勉就代表著源源不絕的客源,許多饕客會為了一睹三星風采特地一訪,三星餐廳定位也都是要提早好幾個月甚至一年前開始預約,而失去星星則代表生意一落千丈,我拜訪Comal Zero的時候連我就只有五個客人,對廚師及餐廳營運造成重大衝擊,當年大家會臆測法國米其林三星大廚Bernard Loiseau自殺原因就是因為受不了他即將失去三星寶座的謠言,獲星無疑是對餐廳及主廚廚藝上肯定,但就像魔戒一樣,人人都想擁有它,但擁有了之後帶來相當的壓力跟關注,於是又出現了幾位像是台灣出生的二星主廚江振誠一樣希望能歸還及退出米其林評鑑。
米其林評鑑2018年台北版,我們屏息拭目以待吧!
#我懷念寫文章創作跟大家分享有趣事物的日子
Search
我懷念寫文章創作跟大家分享有趣事物的日子 在 我是大A - 【專欄文章】在寫曖昧時期的MSN。...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再過不久以後,我就會不知道曖昧時期的人們是怎麼樣一來一往。 ... MSN會顯示我正在聽什麼歌,當對方彈出我常常重複聽的那首歌時,我知道他跟我一樣。 7 años Reportar.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