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52 造訪非洲西北魔幻國度,翻山越嶺前進世界最大沙漠! ft. 旅遊作家 唐宏安 】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撒哈拉。」這段出自《撒哈拉的故事》的經典文句,吸引了無數華人來到摩洛哥,就為了一睹三毛筆下這片世界最大沙漠的面貌。幾年前的宏安,如同許多背包客一樣,也是為了撒哈拉來到這裡,然而卻在一連串的機緣巧合下,也成為了這裡的旅行達人,甚至在這裡經營起了獨家旅遊行程!
阿拉伯、柏柏爾與貝都因的多重文化交錯,如何塑造了這個國家的面貌?撒哈拉雖然是旅遊重點,卻得翻山越嶺、坐上12個小時的車才能到達,在各種旅遊方式間應該如何抉擇?沙漠不就是沙漠,為什麼值得花上至少一整天的時間細細品味?宏安又是如何突破文化差異,在異國經營旅遊產品?這集節目,就讓我們跟著摩洛哥達人宏安一起前進撒哈拉吧!
🎙️ 來賓簡介:
唐宏安,旅遊作家與冒險家,遊歷世界60國,曾擔任過旅遊節目外景主持人,並於2012年起擔任多個電視及廣播節目的非常態來賓。致力創作之外,亦有經營撒拉哈拉與摩洛哥全境旅遊產品。著有《再窮也要玩歐洲》、《我的決勝21點》等書,經營「單身女子旅行」podcast。唐宏安的特殊路線流浪旅行: attravel.tw
🔈 收聽節目: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各大播放平台搜尋「旅行熱炒店」或至官網 ltsoj.com
Show note ltsoj.com/podcast-ep052
✅ 本集重點:
(00:01:10) 走遍世界那麼多國,為什麼對愛上摩洛哥這片土地?
(00:05:27) 從歷史人文認識摩洛哥,關於阿拉伯、柏柏爾與貝都因
(00:11:15) 摩洛哥的地理特色:一道山脈劃分了兩個世界?沙漠其實很冷?
(00:14:26) 從窮酸背包客到私人訂製行程,不同方式前進撒哈拉的箇中學問
(00:19:02) 私人行程的奢華體驗,在營區體驗在地文化之菁華
(00:23:17) 沙漠不就是沙漠,多停留24小時,到底是有什麼好玩的啊?
(00:26:47) 難以被其他沙漠超越的撒哈拉之美
(00:30:01) 每天照三餐爆氣?跨越文化差異經營旅遊產品之甘苦談
(節目總長 36:30)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非洲 #北非 #摩洛哥 #撒哈拉沙漠 #地中海 #沙漠 #三毛 #小王子 #自助旅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5萬的網紅EHPMusic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頻道收聽更多好聽的歌:https://www.youtube.com/c/EHPMusicChannelII ❖Facebook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HPMC/ ❖IG:ehpmusicchannel ❖微信公眾號:ehpmusicchannel ---...
我 就 在 這裡 等 你 跨 山越 海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BuzzOrange】我們從猿人時期就被大自然逼迫著流浪求生,直到「定居」生活出現
在這耗時十萬多年,跨越全球的人類遷徙歷史中,目前最早發現的地圖估計是西元前二三○○年的泥板地圖,地點在兩河流域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這也是人類最早發展出農耕文明的地方。繪圖者在泥板上刻畫了居住地巴比倫城內外空間的地景與許多人造建築物,包括農田、渠道、農舍、神廟、原野、道路……範圍最大的「世界地圖」包括了中央的巴比倫城、屹立北方的高山與周邊的波斯灣海面,這些地圖所勾勒的是他們世代傳承的家園環境。
最初的地圖出現在最初的農耕文明並非偶然,人類在採集與狩獵的階段,尤其面對冰河時期變化無常的環境,處於不斷遷徙尋找食物的狀態,沒有地方等候他們回返,下一個落腳點總是令人不安的未知之境。對這些人類原始部落而言,移動身體的歇息之處除了資源依賴之外缺乏「地方認同」,透過繪製「地圖」紀錄與保存環境面貌,並不符合現實生存需求。
發明地圖的關鍵:人類從採集到農耕生活
農耕定居才是地圖在人類歷史中登場的契機 ,其中的關鍵就在人類透過「設計」對於「環境」意義的改造。人類扭轉宿命化被動為主動,控制(譬如學會用火)甚至創造了「人造」的環境條件,是人類演化到定居生活的前提。農耕代表著人類跟土地產生深度而且穩定的連結,它不僅是採集與狩獵之外的第三種生存形態,人類對動植物的「馴化」(domestication)過程,在自然界打造出一個服侍人類需求的「文化」環境。如此,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何「文化」(culture)一詞究其語源有「培育」(cultivate)的意思,在歐洲中世紀更直接有空間的指涉,意味「物種培育的土地」。
稻米、玉米、豬、羊、牛、狗等作物與家畜,實質上是人類透過反覆挑選與配種,經過許多世代的「純種化」終於穩定了人類對生物遺傳染色體DNA的資訊控制。小麥一旦成熟便快速落種,人類排除了小麥的自然競爭優勢,反而刻意栽培留在頂端方便摘取的「劣質」麥粒;不夠凶狠不夠獨立的野狼,笨拙地接近營地被人類輕易殺害,在人類的引誘慣養下開枝散葉,繁衍出極為親人的後代:犬類。
人擇的設計「反淘汰」取代了自然界的天擇,「馴化」本來就有帶到家裡來的意思,以農耕為基礎的定居生活創造了「家園」的文化環境。人類馴化動植物,發展出農耕定居文化經歷漫長的試誤摸索,但這個模式一旦穩定,隨著人口增長就開啟了之後財產、市場、城市、奴隸、軍隊、法典、城邦……乃至帝國一一誕生的人類文明擴張之路。冰河時期結束的一萬兩千年前是個關鍵,也是國際氣候會議界定我們目前所處「全新世」(Holocene)地球史的分隔線,全球氣候的回暖成為各地農作試驗成功的珍貴契機。
尼安德塔人與丹尼索瓦人為什麼在冰河結束前就滅絕?許多過去言之確鑿的理論已被推翻,不管就體型耐力、語言溝通能力、用火的能耐、集體狩獵戰略、石器工藝技術、壁畫儀式的表現,智人與他們都沒有明顯差異。因智人大屠殺而種族滅絕的想像固然非常戲劇性,但從沒發現古戰場作為廝殺證據。真正的原因極可能是智人在馴化定居的過程中所增強的競爭優勢,狗的祖先是最早被智人馴化的動物,為狩獵行動增加了人犬協同作戰的優勢,狗的嗅覺循跡與追逐速度也擴大了智人狩獵的作戰半徑,相對之下也就限縮、掠奪了其他人族的生存資源。隨著智人馴化植物家畜的摸索過程而逐漸增加的「基地」(homebase)切割了其他人族小部落接觸繁衍的基礎數量,讓他們在生態資源的物種競爭中逐漸失去人口再生產的內在動力。
地圖的出現,標誌人類的安定感
地圖是人類在空間中移動的資訊工具。人類從古猿人露西開始就一直被大自然逼迫著四處奔走苟活求生,這樣意義的「環境」變化無常、冷酷無情全然引不起人們動手「抽象製圖」的動機。我們追蹤了人類從東非出發到席捲全球的漫長移動歷史,定位了比預期較晚的「地圖」誕生座標,確認了一個道理: 地圖的繪製預設了觀看地圖、伺機準備移動的人類身體對於環境的本體安定感 (ontological security)。只有經歷世代的在地化帶來傳承定居的家園,人們才會對早就在那裡的環境萌生資訊理解的渴望:我們什麼時候來到這裡?我們身在何處?我還沒走到的世界還有多大?定居範圍之外的世界是什麼模樣?
馴化野生動植物是人類倒轉與環境的主從關係的設計關鍵,人類從選種到配種、操縱動植物的DNA染色體,取代天擇創造了符合人類所需各種工具性品種,靠馴化動植物為己所用創造出定居其中日益豐富的文化,才開始有了地圖以圖像抽象掌握空間的意義。文化(別忘了它的一個語源是「因培育馴化而出現的土地」)於焉化身為地圖上的故事,在這過去、現在與未來重疊一起的空間舞台展開,標記描繪出關於「我們」的過往傳說、當下行動與未來野望。我們繞行許久的地圖之旅終於在人類移動的歷史中找到起源的「文化之地」,也揭開了理解地圖的最後一塊拼圖。
要使用地圖前,得先知道自己身在何方
讓我們從遠古回到未來,再思考一次我朋友「這年頭誰還在用地圖?」的發問,很多人都會同意她的看法,不是嗎?看著手機裡的谷歌地圖邊在大都會裡匆忙奔走的我們,請你回想看看,為什麼會模糊了自己正在使用地圖的身體感受?
試著喚醒你的身體經驗回答這個問題:「使用地圖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我收到的回答幾乎千篇一律,讓我感到驚訝:「當然是先找到目的地!」是的沒錯,地圖是人們企畫各種活動不可缺的一環,東京都地鐵每天四千多萬次的搭乘就有四千多萬個移動目的,在大都會華麗多樣的人類文化大堡礁中遊走,我們需要先有個「目的地」才有移動路徑的盤算與規畫。「行走的人」始終以跨步前傾的姿態存在,總是懷著夢想在前往某個目的地的路上。但我認為正確使用地圖的方式是:「首先,找到自己在哪裡!」
不知身在何處,無法將身體與地圖上的某處疊合,目的地與規畫路徑都將失去參照。谷歌地圖的導航功能極為便利有效,在我們動心起念移動時,它快速提供了「客製」(tailor-made)路徑建議。攤開傳統全觀地圖閱讀的瞬間,難免有「嗯,我在哪裡?」的喃喃疑慮,也在谷歌地圖「放大」(zoom in)貼近你此刻週遭的貼心服務中消失了!如今反覆拿起、放下手機讓使用地圖的過程變得片段且零碎,但為何我們身體在地圖上移動的直覺依舊統合流暢?原因是,找到自己在哪裡照理更直覺原始的第一個動作被手機殷勤迅速的 GPS 定位服務給取代了。
但不要忘了,地圖仍舊與我們同在。回到地圖原點的歷史旅程提醒我們,人的移動無論穿越時空的距離、不論載具與動力有多大差異,速度與路徑如何轉轍變換,始終是帶著身體移動內在親密的經驗。從真實生存所在位置的熟悉確認出發,到邊界之外未知世界的試探好奇,固然「地圖為探索而生!」彰顯人類不懈地拓邊冒險的精神偉大,但不管是大航海時代的船隊艦長,都市叢林裡奔走不懈的企業戰士,翻山越嶺夢想攀高的登山客,或者電影《星際效應》中困在與時間競賽兩難的寂寞太空人,最終能夠回到原點的家才是沒有遺憾的完美旅程。
我在哪裡?我來自何方?我的目的地在哪裡?怎樣的人與物在路途上等著我?下個左/右轉的決斷時刻將出現在哪裡?蜿蜒曲折的長路末端之後,我將會成為怎樣的人?最後,無論到達目的地與否,我可以找到回首的歸鄉路嗎?在人類世成為眾多糾纏人類困境的爭議主題的當代,人類分辨得出家園的面貌嗎?人類找得到回家的路嗎?人類還有家可歸嗎?這些看似鄉愁的發問不再浪漫,已經成為我們無法迴避的嚴峻課題,我在翻頁的下一章等你會合再出發。
#文化 #社會 #歷史
我 就 在 這裡 等 你 跨 山越 海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剝海膽◎也斯
藍衣的婦人
坐在屋前
剝海膽
一堆又一堆
黑色的海膽
一堆又一堆
怒張的刺
用鉗子鉗破
帶刺的黑色
剖開
堅硬的心
婦人們
從那裏挖出
一點柔和的橙黃
走了一個早晨的路
我們翻過
一堆又一堆
黑色的岩石
一堆又一堆
嶙峋的臉
最後才看見
山的裂縫中
露出柔和的海
坐在雜貨店前
剝海膽的婦女旁邊
破碎的海膽殼
也散播波濤的鹽味
呷一口咖啡,你說:
「春天的感覺
就像把牛奶倒入咖啡裏
緩緩的
在心裏溶開來。」
--
◎作者簡介
也斯(1949-2013),本名梁秉鈞,香港重要詩人、作家、學者、文化人。
「也、斯」均為虛字,取名也斯,因為欣賞二字不受單一意義規範,也不受任一種學說或預設思想所限,似乎縹緲不可捉摸,卻更凸顯出其人不受任何媒介拘束,從文字、攝影、戲劇等不同面向建構出獨特的生命情懷。在他跨界探索的前衛性格中,卻每每回到對香港深厚情感的底蘊與反思。
著有詩集《雷聲與蟬鳴》、《游離的詩》、《東西》、《蔬菜的政治》、《普羅旺斯的漢詩》等;小說《養龍人師門》、《剪紙》、《島和大陸》、《布拉格的明信片》、《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和《後殖民食物與愛情》等;散文集《也斯的香港》,及與日本學者四方田的往復書簡《守望香港》(遺作)等;以及評論集《書與城市》、《香港文化》、《文化空間與文學》等。
--
◎小編三進賞析:
看到「海膽」兩個字就餓了,我開始有點後悔選擇這首詩。想起海膽那鮮豔橘黃的視覺、柔滑的口感,入口後,海的味覺在口中炸開。我應該要坐在日本料理店點菜,而不是坐在這裡敲著鍵盤。
不過這就是「海膽」,美好味覺與奢侈享受的象徵,這是我們僅知的部分,並非牠的全貌。試想,如果點了一碗海膽丼,但送上來的是一整碗黑又刺的帶殼海膽......想必那會是另一種視覺(與觸覺)的震撼。
〈剝海膽〉一詩不難,宛如紀錄片一般,也斯將我們從餐桌前帶到漁村,看著以剝殼為生的婦人,為了不多的金額,重複剝開海膽堅硬(且刺手)的外殼,從硬黑中取出柔黃。又比如翻山越嶺走過艱辛的路,最後抵達撩人的海岸──凡是甜美的果實,皆須辛勤的栽。或者更進一步說,有時候艱辛的過程,是一種提味。
人生避不開刺與苦,但這都只是調味,目光應該放在最後──海膽,或在咖啡中化開的牛奶。也斯這首詩發表於1977年,隔年,他離港赴美攻讀比較文學博士學位。或許也斯創作此詩的同時,手中正掐著一杯純黑咖啡,想像未來的挑戰與苦味,心中正對自己喊話:「牛奶(或者海膽)在路上了。」
--
美術設計:�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17.html
#香港 #也斯 #海膽 #宵夜文 #慘了看完這首就餓了
我 就 在 這裡 等 你 跨 山越 海 在 EHPMusic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訂閱頻道收聽更多好聽的歌:https://www.youtube.com/c/EHPMusicChannelII
❖Facebook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HPMC/
❖IG:ehpmusicchannel
❖微信公眾號:ehpmusicchannel
----------------------------------------------------------------------------------------------------------
♫ 一鍵收聽你想聽的歌 ♫
❖ 抖音/TikTok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wduBTjBHknz5U4_ZM4n6qm
❖ 華語歌曲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z5t_T2v2iuW1pqnj89kY4F
❖ 廣東歌/粵語歌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xBtfYS-CM3UXto2VbUL8hA
❖ RAP/說唱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yD5qKNqumkTXqtPiYj3mlr
❖ 古風歌曲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y9uWRObrUifsgJBdpBEq-y
❖ 翻唱/改編/Remix/EDM 歌曲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z9-257u_Eknjf0sjW6HDjH
❖ 更多分類歌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45x_D7DgK5313D3ftM_EQ/playlists?view=50&sort=dd&shelf_id=17
----------------------------------------------------------------------------------------------------------
❖歌詞在下面❖
演唱:程響
作詞:寧缺
作曲:寧缺
宣發:劉芳
編曲:曲比阿且
混音:王朋
母帶:全相彥
宣發:劉芳
文案:冷小婧
藝術效果:華瑋軒
出品人:潘鴻業
OP:北京金翼龍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我就在這裡
等你披星戴月乘著風而來
我就在這裡
埋好烈酒候你故事開
千千萬萬人海燈火闌珊
你多少次不在
走遍高高低低
一路輾轉朝暮青絲已白
我在紅塵等你 人間等你
守繁華之外
攬盡星辰入懷 千川歸來
化一片滄海
我在九幽等你 極樂等你
望彼岸花開
長對三生浮白 不畏不改
渡過去將來
我就在這裡等你跨山越海
踏著雲煙來
我就在這裡望盡天涯
風雨也不改
安安靜靜歲月時光荏苒
你或許會徘徊
揮別近近遠遠一身塵埃
俯仰皆是無奈
我在紅塵等你 人間等你
守繁華之外
攬盡星辰入懷 千川歸來
化一片滄海
我在九幽等你 極樂等你
望彼岸花開
長對三生浮白 不畏不改
渡過去將來
我在紅塵等你 人間等你
守繁華之外
攬盡星辰入懷 千川歸來
化一片滄海
我在九幽等你 極樂等你
望彼岸花開
長對三生浮白 不畏不改
渡過去將來
長對三生浮白 不畏不改
渡過去將來
----------------------------------------------------------------------------------------------------------
❖歌曲上架平台
➸ 網易云音樂 | http://music.163.com/song?id=1812673579&userid=1450149887
➸ QQ音樂 | https://c.y.qq.com/base/fcgi-bin/u?__=IEokvFu
----------------------------------------------------------------------------------------------------------
❖ 合作郵箱:ehpmusicchannelhk@gmail.com
❖ 微信:EHPMusicChannel(id:xy-z1315)
(歡迎查詢合作/投稿音樂/攝影作品等等)
❖歌曲版權為歌手本人及其音樂公司所有,本頻道只作推廣及宣傳之用,若喜歡他們的音樂請到以上平台鏈接購買歌曲支持。
❖Like, Comment, Share & Subscribe❖
❖喜歡的請分享及訂閱本頻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XI_o3QrxY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