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網】深呼吸的五大好處 你該如何練習?
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大多數時候你根本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
呼吸有多重要自不用說,但你知道嗎,通過調整呼吸可以讓你具有在瞬間改變思維和感覺的能力,特別是緩慢的深呼吸。
控制呼吸可以幫你減壓,甚至讓你頭腦更敏銳。
BBC科學節目主持人邁克爾·莫斯利醫生(Michael Mosley)在最新一期《就一件事》的播客節目中,介紹了控制呼吸對健康的影響,以及圍繞呼吸一些令人驚嘆的科學。
首先,呼吸的方式會影響身體中幾乎每一個器官。
呼吸不僅僅是為大腦和身體提供氧氣。呼吸的方式還可以改變思維和感受。它可以改變心率、並能降血壓、減壓、抗焦慮、減少痛感,甚至可以改變大腦化學物質、讓頭腦更敏銳。
因此,諸如冥想和瑜伽等許多歷史悠久的習練都以呼吸練習做基礎也就絶非巧合了。
大腦重置按鈕
當人有壓力時,大腦中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的化學物質水平會增高。這時大腦的注意力網絡會受到干擾,讓人無法正常思維(有些人這時會開始屏住呼吸,但這會導致情況惡化)。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水平開始上升,從而讓大腦的藍斑核(the locus coeruleus)區域活躍起來。
藍斑核是指大腦中一個具體的區域,其功能與壓力反應有關。它會產生更多的去甲腎上腺素。隨著去甲腎上腺素水平進一步升高,注意力網絡開始不同步,因此很難專注一件事。
而深呼吸,就像剎車一樣讓整個系統叫停。它就像大腦的重置按鈕。如果停下來深吸一口氣,數四個數,然後再呼出這口氣,數六個數。
這樣做是針對大腦的藍斑核,讓去甲腎上腺素降下來,注意力網絡也會重新同步協調起來,正常運作。
英國神經科學家羅伯遜教授說,這是我們能為自己提供的「最精凖」的藥物了,沒有任何副作用。而且還可以在開會時練習,沒有人知道。
呼吸的力量
羅伯遜教授解釋說,控制呼吸可以幫助重拾自我控制的信心。它能給人一種掌控自己大腦、情緒以及思維的控制力。一旦持續幾秒鐘做下去,就能開始起作用。
「突然,你會覺得也許情緒不再是你無法掌控的最大恐懼了,」他說。
那應該如何習練呼吸呢?
羅伯遜教授說,關鍵是不要為了控制呼吸而掙扎。如果能讓呼出比吸入時間略長一點就證明做對了。
下次你感到有壓力時,記住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通過幾個深呼吸來改變大腦的化學水平。
以下是通過控制呼吸就可以輕鬆做到的五件事:
一,減壓和抗焦慮
通過深呼吸可以降低心率以及減少戰鬥或逃跑反應,從而讓萬千思緒平靜下來。它可以打破恐慌思維的惡性循環,讓人覺得對自己的身心有更大控制力。
二,改善記憶力和決策能力
已有研究證明控制呼吸可以改善記憶力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你此刻需要更清晰思維,試著放緩呼吸。思維也隨之更清晰了。
還可以利用深呼吸幫助做出更好的即興決定。根據對法國商學校一組學生的研究發現,在進行深呼吸練習僅2分鐘後,他們在決策任務方面的成績就提高了近50%。
三,有助減緩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與長期壓力密切相關。壓力越大,身體就越處於興奮狀態中。因此,對身體的疼痛信號越敏感。打破這一循環的一個辦法是專注呼吸,降低靜息狀態下的壓力反應。
四,幫助重新入睡
如果半夜醒來並難以重新入睡,你可以試試深呼吸,它有可能幫你讓大腦平靜下來,降低藍斑核的活躍度,以及降低你的警覺度,有助於你重返夢鄉。
五,長期益處
無論是通過以呼吸為主的冥想、還是呼吸練習、甚至是作為聲樂課程一部分的呼吸訓練,專注呼吸都能帶來持久的好處。
除了能幫助更好地控制壓力反應外,隨著時間推移,它還能讓身體進入更鎮定的休息狀態,對整體的健康有長遠影響 - 從改善心臟健康,到減少慢性炎症。
#健康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ezManag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自我撻伐,倒吸一口氣看看我們是被默默討厭的「微觀管理者」嗎 :: 與微觀管理型主管相處的智慧小錦囊技巧 (與話術) :: 主管凡事插手,只會累死員工&累死自己。最後都會想自己做還比較快?心態上永遠不能放棄團隊。 :: 主管求好 &員工求好,都是對自己認真負責的表現,但「做太好以至於不好」您有經驗...
戰鬥或逃跑反應 在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職場微特質 - 耐操抗壓】
「#壓力管理」(Stress Management)一詞對一眾職人來說大概不會陌生。在這個以職能作為員工評核的世代,學懂耐操抗壓,彷彿是要在職場爬升的必修一課。
然而,「壓力管理」本質就是一個悖論(Paradox)。壓力的存在是為了要讓我們在面對眼前難關時,能夠聚焦,並產生出動力作出穿越,亦即是所謂的 Fight or Flight (戰鬥或逃跑)反應。因此,當我們要管理壓力,代表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製造了一個新的難關給自己處理。換句話說,「壓力管理」自身已經是一股壓力。
這就像我常說的,若你告訴自己「放下」,你就至少還有「放下」這個想法還未放下;若你想著活在「當下」,你已經活在上一秒,因為你已經不在「當下」了。
除了「壓力管理」,當然還有「情緒管理」和「時間管理」等等眾多的職場補強項目。說穿了,潛台詞就是說「你還不夠好」。
在傳統職場觀念中,我們天生就像一張沒有太大用途的草稿紙,上面滿佈著眾多缺點。而我們必須透過在後天職涯中不斷補強,把這些缺點一一劃去,同時把一個又一個的職能學飽學滿。
當我初進職場的時候,當然也覺得不以為然,不斷鞭策自己把這些職能項目好好補強,卻發現當你越爬升,別人對你的要求就變得越高,你根本永遠無法滿足他人對你的期望。職涯就像是一個向著那完美境界攀爬的無盡旅程,你只能永無休止的一直爬、一直爬。爬著爬著,其實我們大概已經忘記了當初為甚麼要攀爬。
到了後來,在Nielsen尼爾森工作時,我就一再跟我的團隊強調,我們並沒有缺點(需要補強的地方),只有亮點和盲點。把弱點補強頂多只能夠讓你成為老闆心目中合格的員工,但把亮點發揮至極點,卻能夠讓你成為職場上獨一無二、炙手可熱的非凡人才。
顧名思義,亮點就是我們天生能夠發揮的天賦才華。既然天生就會,就應該好好盡情發揮至極點,這就是行銷概念中的 Simplify、Amplify & Repeat(把銷售點簡化、強化、深化)。
但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到自己的盲點。盲點並不等同於缺點或弱點。後者需要被解決、被處理,而前著則只需要小心注意就好。這就像行車盲點,我們只需要在轉線的時候多加小心,回頭一瞄,卻無需過份聚焦於這盲點,為此而大費周章改裝車輛。
「壓力管理」就是如此的一個課題。壓力根本不須,也無法被管理。我們只需要認知和接受,然後學懂與它共處。
Human Design 人類圖對壓力這部份就有很具啟發性的見解。
簡單來說,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擁有穩定的處理壓力模式,而另一種則沒有。這並不代表後者無法處理壓力,更非代表抗逆能力的好壞,而是單純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運作模式。因應着他們面對壓力的不同反應,他們也因此各自有需要學習如何面對壓力的課題,就此而已。
在Human Design 人類圖的術語中,我們通常稱後者為「根部中心沒有定義」。壓力一時能夠讓他們表現超乎異常,一時卻又讓他們焦頭爛額,因此他們很容易成為舞台上的神經刀。曾在一場NBA球賽中砍下81分的球星Kobe Bryant,和以freestyle rap battle(即興饒舌大戰)知名的MC JIN歐陽靖就是很好的例子。
然而,擁有這樣設計的人,較不適宜長期處於高壓環境下生活或工作。也正因如此,如何正確地面對壓力是他們人生中最大的課題。
為了逃避壓力,盡快把壓力源處理好,或把事情拖到最後,到了忍無可忍的時候才處理,都不是他們最好的應對方法。他們要做的,是把控制權交回身體。如果在設計中有5-15通道的話,只要好好按照自己習慣與節奏,他們就能夠以一個舒服的韻律去完成事情,而不需受到壓力的摧殘。如果意志力中心有定義的話,那衝一回休息一會,不用一次過完成事情,可能是他更有效的工作方式。
只要相信身體,他就能夠為你指引出正確的處理方案。
另一邊廂,擁有穩定處理壓力模式的人,在Human Design 人類圖的術語中,被稱作「有定義根部中心」。他們的確可以比較在有壓力的情況下保持表現,甚至穩定地超水平演出。換句話說,壓力很多時候反而成為他們的表現催化劑。但這並非說他們沒有在壓力上要學習的人生課題。
每個人的設計中的每個特質,皆是一把雙面刄,懂得運用就能夠讓你發光發亮,誤用的話卻隨時成為你的盲點。
我自己就是這個類別的人。小時候我就經常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一直不處理,重點是因為覺得反正死線還沒到,硬要提前做,事情總是拖拖拉拉,最終時間運用CP值很低,單純浪費時間,卻沒能帶來太大的進度。
然而人生經歷讓我學懂了一個道理。當事情真的如我所安排,發生的剛剛好,那股衝死線的壓力推動力,的確可以讓我更有效率完成事情。但是生命往往不似預期。即使時間計算得剛剛好,但往往總有那麼一件不預期的事情發生,亂了我的陣腳。本來剛剛好的壓力推動力,竟突然變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我壓力瞬間崩潰。再者,在短短一個晚上通宵衝完一份報告書,容易把自己的眼光過份收窄在某單一視野上,無法看見一個完整的宏觀。即使做好了,質素也未必理想。
後來在我活出自己的道路上,我的身體自然地引領我找到一個更好的平衡。我開始發現到,原來之前一直對事情拖拖拉拉,不願開始,純粹是因為那些事情根本不是我真心想做的。換句話說,就是沒有薦骨回應,沒有身體的喜悅,單純是頭腦覺得必須做的事情。
現在,當我遇到身體很有回應的事情,我已經學習到一個可以好好駕馭壓力作為動力,而不被它吞噬掉的方法。既然壓力中心的動能,需要一個目標性的推動指引,那我給它安排一個不就好了嗎?
無論是之前在Nielsen尼爾森製作客戶簡報,還是今天準備職場引導個案,甚至是日常寫FB文章,我都會為自己安排一個比真正死線更早的另一條死線。在第一條死線,我並不會追求完美的成品,只要求自己把構想盡量表達出來。然後把這我會這半製成品擱在一旁,等到最後死線前,我才會拿出來重新審視,一方面可以補充自己想法上的改變,另一方面用一個較批判性的眼光作出修改。
但這個做法,有一個重點需要緊記,就是你必須讓你的身體真實相信這條死線的必要性。以我自己為例子,我的壓力源是在28-38和3-60通道。換句話說,我必須為這死線賦予真實的意義,同時我真的看見這做法能夠讓我的出品更有質素。相反,如果我只是胡亂給一個隨便可以推倒的死線,我的身體根本不會動起來,而我的行為當然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你又屬於哪一類型呢?有興趣的話,不妨在生活和工作中好好察覺一下,自己如何與你的壓力共處。
-----
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歡迎到以下連結,了解【 職場引導服務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若有興趣將靈性修行實踐在生活中,歡迎追蹤靈魂事務所專頁,獲得最新的課程和服務資訊。
圖片來源:memefactory
戰鬥或逃跑反應 在 許復的邊界記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年輕的時候,讀到李白的 😶🍺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會覺得大概主要就是這兩種情境:
1. 也許真就是一個愁緒滿懷+ 才情横溢的結果
2. 一個非常會的Kol高明地刷了存在感
當然更可能是介於兩者之間
中間也參雜了其他的元素
但最近好像更讀懂了
其表述背後的其他意思
清醒時他與月、影一同歡樂
醉了之後它們便各自離散
再也找不到月、影的蹤跡。
仔細推敲
這好像不是一個正常人會有的邏輯
但再細想,其實不就是
戰鬥或逃跑反應 (Fight-or-flight response)
當中選擇逃跑的那一方?
選擇逃跑,這對現代人常說也太常見了
在其他人面前,我們都可以逃得容易
但是用真正的勇氣面對自己
恐怕才是最大、也最不容易的課題
#OxbridgeDinner
#UKAlumni
🇬🇧每一次的校友聚會都會跟大家相互update彼此在各自的領域中面對的挑戰,以及如何克服,和益友們之間的交流總是對我幫助非常大。如果大家身邊都有樂於分享的朋友,也不要忘了,你自己也要成為一個樂於分享的人喔,我想這應該是快速進步的有效方式之一🙂
今年 #Viva馬上起跑了喔
#大家趕快報名🍺🍺🍺
戰鬥或逃跑反應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自我撻伐,倒吸一口氣看看我們是被默默討厭的「微觀管理者」嗎
:: 與微觀管理型主管相處的智慧小錦囊技巧 (與話術)
:: 主管凡事插手,只會累死員工&累死自己。最後都會想自己做還比較快?心態上永遠不能放棄團隊。
:: 主管求好 &員工求好,都是對自己認真負責的表現,但「做太好以至於不好」您有經驗嗎?
#國外商管類 讀書會,Great Managers are made, not born. 管理職人、熱愛學習的夥伴們,用一杯茶的時間,減少眼力腦力轉換成本,內化成你的獨門攻略。
★ 本集私語:
1.本集節目比較長,請留言喜歡27分鐘以內、還是 15分鐘以內呢?
2. 因麥克風最近出問題,後製很久還是有雜音,請見諒
3. 管理風格都有支持跟反對的學者,端看自己怎麼使用,適才適所喔。
★ 本集重點摘錄:
微觀管理(Micromanagement) =過度控制 (完美主義)。
也稱為 微觀管理學、微管理學、微管理或顯微管理學,是商業管理的一種管理手法,是管理者透過對被管理者(員工)的密切觀察及操控,使被管理者達成管理者所指定的工作。微觀管理者會監視及評核每一個步驟。這個名詞一般在使用上帶有負面的意思。
1. 有十點檢查是不是微觀管理主管
2. 是誰造成這個微觀管理的發生?
2.1 是主管嗎? 心態跟問題?
2.2 是我嗎? 我做了什麼導致?
3. 用五要點正確破解微觀管理問題 (含話術)
3.1. 重新評估主管們的行為 _利用開放性問題
3.2.建立標準
3.3.製造一種你被他控制的幻覺 (高招)
3.4.正面強化你主管的行為 (向上管理)
3.5.開闢新的溝通管道
4. 錯誤的方式 面對 微觀管理
4.1 正面對決戰鬥或逃跑反應
4.2 說背後話
★ 本集分點章節:
(00:02:35) 微觀管理代表: 賈伯斯 Steve Jobs 故事 (強迫型完美主義)
(00:03:25) 東西方文化差異。西方覺得負面,東方覺得不錯。
反思為產業面差異
(00:05:07) 微觀管理十點跡象
(00:09:22) 大人冤枉!(個人案例)
(00:10:25) 中場休息& 聽友時間 &創節目初心分享
(00:15:00) 是員工(我)導致主管對我微觀管理的四點? (個人實例)
(00:18:15) 五具體方式破解微觀管理問題
(00:25:00) 本集快問快答與結尾
★ 本集提到的過往重點:,
Ep18 打造團隊信任的主題
★ 本集補充資料
1. Why some employees want to be micromanaged
https://www.hrkatha.com/features/why-some-employees-want-to-be-micromanaged/
2. “Am I being micromanaged?” – 8 Signs you work for a micromanager
https://www.honestly.com/blog/how-to-deal-micromanager-part1/
3.《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79折 https://tinyurl.com/y7jkfl4u
4.《賈伯斯傳:Steve Jobs》 79折 https://tinyurl.com/yac8gsnj
=====================
Music C.C. by Chester Bea Arthur -Folk Physics / Free Sound Effects https://lihi1.cc/QIOep
@同步更新至
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KKbox|SoundOn|Pressplay| Youtube |TuneIn|MB3|Himalaya| Hoost....
@節目鼓勵與反饋請到Apple Podcast 給五顆星留言& 記得訂閱|
https://lihi1.cc/H9Zqo
:: 愛心donate斗內小額鼓勵💰 https://lihi1.cc/s1mES 用於音質設備提升 (50秒影片教學, lihi1.cc/N8vYt )
@活動: 一日之星|報名當來賓|Podcaster聯盟接案推廣計畫 https://lihi1.cc/C3EEF
@如果你也想開始做自己的podcast ,歡迎使用 Firstory 的邀請碼W-B23W9K可得小額啟動基金
★ 本集快問快答:
當你面對微觀管理時,你都怎麼面對呢? 有什麼智慧小錦囊
以上都來這網址分享 https://lihi1.cc/tZCUD 或 FB社團
@ 歡迎分享
1. 你為何會當上主管?
2. 你是幾歲當上主管?
3. 留下一句主管真心話
@你也想要有一個公司以外的交流成長小組、經驗轉換&彼此支持嗎? 免費加入 讀書會群組
:: IG:www.instagram.com/ezmanagergo
:: FB學習社團: https://lihi1.cc/NOlrM
@合作接洽ezmanagerGo@gmail.com (不分大小寫)
:: 上Youtube搜尋「怎麼給星評分」一分鐘教學影片,或點這 https://lihi1.cc/N8vYt (分享給你沒在聽podcast的親友)
#職場#讀書會#信任#商業#團隊#完美主義#管理#主管#員工#領導#賈伯斯#控制狂 #podcaster聯盟 #向上管理#工作生#下屬#帶團隊#部屬#微管理#Micromanagement
戰鬥或逃跑反應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常言思考太多、經常用腦的人會突然長出白頭髮,究竟孰真孰假?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為你解答。陳厚毅醫生指,過往都有不少醫學研究指出思考太多會令人長出白髮,不過這些研究有真有假,直至2020年才有較明確和實在的研究。陳厚毅醫生說:「2020年發表的研究以老鼠作測試,發現壓力有機會令幹細胞產生的頭髮色素減少,從而出現白髮。」
這項研究由哈佛大學及聖保羅大學的科學家負責,並於去年在《Nature》雜誌上發表。科學家發現,老鼠感到疼痛時,會釋放出腎上腺素和皮質醇,令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影響神經系統,形成急性壓力。這種急性壓力會啟動交感神經系統的「戰鬥或逃跑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116/PLHI5L3E3JHSNG3VOE7645H73E/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白髮 #壓力 #減壓 #醫生 #頭髮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戰鬥或逃跑反應 在 戰鬥或逃跑反應(Fight-or-flight resp -百科知識中文網 的推薦與評價
Jul 22, 2019 - 戰鬥或逃跑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心理學名詞,為1929年美國心理學家懷特·坎農(Walter Cannon)所創建,其發現機體經一系列的神經和腺體 ... ... <看更多>
戰鬥或逃跑反應 在 Sam哥催眠治療手記- 【戰鬥或逃跑反應】 戰鬥或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戰鬥或逃跑反應 (英文:Fight-or-flight response),心理學,生理學名詞,為1929年美國生理學家懷特·坎農(Walter Cannon)所創建,其發現機體經一系列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