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寶變成188萬/坪,自高點來打六折(柯P鄰居成交折數,已成台北定律),一堆人比如河南王一定吐血,連劉媽媽的法拍價都比這個還貴,代表房價已經不守了,繼續快樂地回頭看,平均房價已經來到四字頭,去年底的全市平均49.7萬/坪,而還會再跌嗎?肯定會。
都知道跌價的原因,不外乎房地合一、社會住宅、人口紅利減少、民怨第一高反撲等等,當這些原因還存在時,跌價就不會停止。
你知我知天下知,那還要問我?
又是賭性,如果你覺得跌夠了可以進場賺。
「自住可買,投資不宜」這句話在此時也不正確,當自住客知道房價還會跌,他難道是買辛酸的?
「可是我覺得那間很好耶」如果你是職業投資客,你的「覺得」可能會比較準一點,不然都是自我感覺良好,然後過了幾年就會變成「早知道如此就不買」,你看看人家劉媽媽做房地產投資三十年,比我資深那麼多,買帝寶也是大賠特賠,而她有的是錢可以賠 ,你有多少現金?
「我想自住兼投資」沒有這種事,不要自欺欺人騙資訊,投資最划算的當然是打到骨折的凶宅,再賣給不怕鬼的人,但你敢住嗎?
又不是買車,每三年換一台可以避過維修費,但折舊費很恐怖你根本就沒算進去,現在的房子比如茂德,一年不到就給你冒痘痘啦,你要住嗎?
賣吧,如果你手上還有不少房子,不然你有得辛苦了,利率低可以撐?何苦,房地產是最爛的投資商品呢,只有傻子才會放著不管,養一間啞巴兒子的說法,仍是在騙外行。
房價還會跌 嗎 在 Sway房市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玩樂回來,晚上十點東森57新聞王見。
前幾天就看到這則「信義房屋說重回四年前水準」,但去年你們就聽我說過了,而我說的是「重回五年」,因去年早有不少個案達成重回五年,有的還腰斬。更多地方重回一字頭地區。
不少人仍會感覺:「我看那個房怎麼還沒跌回?」
其實整體平均下來,真的跌不夠多,至少還沒跌回消費者心中的那個點。
台北市與最高點相比,跌13.2%
新北市與最高點相比,跌9.5%
看這個數字的用法是,當你查某個社區的實價登錄,趨勢上,請用四年前的價格來當作你此時的買價。也就是實價登錄查完後,用一開始最低的價格。
ㄟ,我又要說了,蔡小英啥都還沒開始作,尤其是那20萬戶的社會住宅一間都還沒開蓋,大台北房價就跌回四年前喔。
真的很想買房子自住的人,你要想:今年買了,房價還會跌,這房子值得再跌3+4年嗎?如果值得,就買。
信義房屋也許發現,很多屋主還在撐價格,想說像過去一樣,撐久了就仍可以大賺一票了。所以信義房屋的業績大幅衰退,你我都看到了。
但市場不是這樣走的,要跌價才有活路,你撐下去只有銀行爽到。
房價還會跌 嗎 在 李兆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實價登錄實施後,正反兩面看法都有,但可以確定一件事,這份資料助漲也助跌。現在正面臨售屋者心態轉換的煎熬時期,有很多屋主可以降開價、不願降成交價,所以全台大量降價的新聞,僅供參考。但也有不少售屋者有這樣的心態轉變:
去年:「樓下實價登錄賣了2300萬,我們樓層還比較高,應該可以賣2350萬」。今年初:「至少和樓下一樣,也要賣個2300萬吧!」到現在,「那我吃虧一點賣2250萬也可以啦,但是這金額要含仲介費喔!」
實價登錄助漲的時光過了,接下來就是助跌,拉鋸戰還要上演一會兒,只要願意鬆手的屋主越來越多,雪球會越滾越快。
矛盾的情緒其實在換屋族身上更明顯。好友H小姐在內湖找房子,原本相當衝動的她,礙於預算和我們這些「房價唱衰族」的苦勸,從前年底「忍」到現在,終於遇到真正的降價!
這1年多來她看了40多個物件,特別鍾愛一個隱密的社區。離港墘捷運站走路大概10-12分鐘,社區造景漂亮,後頭剛好有一片樹林,管理嚴謹,下午5點以後就不讓仲介帶看(知道的朋友請保密啊XD),開價3千多萬。
缺點是在斜坡上的一個凹處,據傳過去那邊是水窪,地基可能不夠紮實,要走下來才有比較多的商店和餐飲。單價也不便宜,之前實價登錄成交在每坪86萬左右,好友看中的那一戶,因為屋主經常出國,足足等了三個月才看到房子。
雖然三房兩廳的格局只比她現在住處大了2坪多,不太符合她想換更大住處的心願,但愛上了就是愛上了。
屋主太少在家,加上惜售,這房子就這樣放了1年多,沒有成交,也沒有降價。H小姐不死心,三不五時就會探一下口風,結果最近仲介聯繫她,屋主覺得麻煩真的要賣了,成交價有機會落在2字頭,每坪單價跌破80萬!
「看吧機會來了!比實價登錄每坪少6萬了!我把股票出清,把幾個戶頭現金集合,ㄍ一ㄥ出頭期款,舊房子脫手,應該買得起!」H小姐雙眼都發亮了,看到她的表情,我也不敢再說什麼「房價還會跌」,就算SWAY和蔡律師來也阻止不了她啊!
何況買得起又喜歡又是自住,也沒什麼好阻止的。但問題來了,舊房子還沒脫手,這可不是立刻就能處理好的事。
H小姐更展現出豁達的氣度:「安啦!我那區成交算快的,知道我想賣,房仲來了不知多少趟。我呢,也不貪心,去年10月4樓成交一戶,實價登錄是2680萬,我是6樓,樓層更漂亮,我只要賣到2600以上就好。」語畢還笑說,看來會有買家用搶的了。
前幾天H小姐打給我,問我有沒有認識厲害的仲介?我驚問,時間過了2個月了,房子還沒賣掉嗎?她立刻大抱怨,「我這區真的是熱門區!說房市慘淡,還是有不少賣家來詢價啊。但是妳知道多過份嗎!仲介說最高只願意出2500萬耶,搞什麼!」
我問H小姐,如果2500萬坐下來議價,也許賣家願意再加個50萬,夠不夠Cover新家的購屋需要資金?她說,是勉強夠了,可是她不能接受低於2600萬的價格,就算只差50萬。
「樓下就成交在2680萬啊,還是4樓ㄟ!現在仲介帶來的客戶只出到2500萬,還不包含仲介費,這不是擺明坑我嗎?我為什麼要賤價賣屋?」H小姐生氣地說。
為什麼要賤價賣屋?首先,據我所知H小姐買這間屋子,加計裝潢成本大概是2100萬,已經有增長。再則,因為想買新家缺錢啊,這新家也是別的賣家「賤價」丟出來的,這是已成形的趨勢,除非資金夠雄厚不在乎,或是不要換新家,不然能怎樣呢?
H小姐話鋒一轉:「那,妳手頭方不方便,可不可以借我週轉300萬?我裝潢還差一點錢,房貸現在又揹太高了。我保證舊房子賣了,立刻還給妳!」
唉,該借?不該借?20年的老朋友了。我在57新聞王口風沒變過,說房價正要起跌嘛,怎麼我沒有要買賣房子,也遇到這種傷腦筋的事……
附圖為消費者對房價趨勢的預測走勢,出現10年來最長的下降區勢。雖然消費者意見常易形成反指標,但漲至高檔時的下修,往往群眾意見和價格走勢卻是吻合的,反映出信心的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