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遇到了許多好點子,卻無奈 original article 必須要經過繁瑣且漫長的收案流程,統合分析又有許多艱深難懂的專有名詞與統計方式,讓我在論文寫作始終裹足不前。幾經思考決定報名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才深感與新思惟真是相見恨晚!」(台中榮總 內科部 莊子逸 醫師)
⠀
💎 手上有寶藏,只是缺乏淬鍊的技能。
⠀
寫作跟淘金有很類似的過程,首先要找到礦山(可以分析的主題),然後挖掘(提出問題),反覆滔洗與精萃(資料分析),最後把成品拿到市場上找到適合的買家(投稿)。
⠀
在這些過程裡,處處都有「眉角」,必須要從臨床醫師的角色、reviewer 的角色、甚至是病人的角色反覆切換,去尋找哪些問題是有意義、哪些必須要篩選掉,是一段去蕪存菁的過程。而這些都有賴老師課堂上的分享。
⠀
⚗ 論文寫作流程也可以科學化
⠀
課程中老師很詳細介紹統合分析的文體,剖析老師自己寫過的示範論文,告訴我們一篇完整的文章,必須包括四個段落(跟 original article 相似),每個段落又必須要包含哪些內容,有自己獨特的分析方式與文獻評讀流程,最後分析出的結果不管有沒有意義,都可能是有趣的結果。起承轉合,字字珠璣。
⠀
我才意識到原來過去住院醫師報告時,我其實讀過了許多這樣的寫作方式,但始終不明白其中蘊含的邏輯,這也是這堂課所帶給我的額外收穫:讀他人文章時,可以看懂作者是如何把不同的現象連結在一起,進而得到有意義的結論。
⠀
💥 避開地雷,大膽前進!
⠀
我認為在統合分析寫作裡所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在於我們面對海量的資料時,所感到的徬徨與迷惘,不知道哪些資料是有意義的、哪些可能會踩到雷,稍有不慎甚至會得罪 reviewer。
⠀
在課程中講師們分享自己寫作統合分析的經驗,告訴我們如何根據問題,去擷取所需的資料,有目的性的閱讀文章,可以快速有效率地分析大量論文,並且少走冤枉路,逢凶化吉!
⠀
🎯 統合分析免收案、免 IRB,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
⠀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 【全新梯次】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現在投資自己,將來 PubMed 上有你。
⠀⠀
👨🏫 堅強講者陣容
⠀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SCI 論文超過 190 篇,並有 25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
#曾秉濤,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並組成研究團隊,SCI 論文超過 85 篇,並有 70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
⠀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Search
才深感與新思惟真是相見恨晚 在 2022醫檢師學分課程-大學國高中升學考試資訊,精選在PTT ... 的推薦與評價
猶疑了好幾個月來上課,就像其他同學分享的一樣,真是相見恨晚,也覺得幸好我下定決心來了。 ... 新思惟國際在Facebook上關於醫檢師學分課程的文章與內容. 新思惟國際. ... <看更多>